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经过多年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其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此虫在绥化市每年发生3-4代,抗逆性强,适温范围广,10-40℃均可存活并繁殖,5—6月及8月两个发生高峰期。通过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是蔬菜生产中的常见害虫。近年来,由于受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的影响,小菜蛾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低,导致蔬菜种植区为害加重。一、发生规律小菜蛾在江淮地区1年发生6~8代,并世代重叠发生,以成虫和蛹在蔬菜或残株落叶及杂草上、土缝内越冬,成为翌年的虫源。越冬蛹于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卵散产或数粒卵聚产于叶背面、近叶脉处。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气温为20~30℃范围内。春季4~6月间,主要为害马铃薯、油菜和卷心菜等作物;秋季8~11月上旬间,主要为害大白菜、萝卜、丝瓜和蔓苓等作物。11月中下旬幼虫化蛹越冬。二、危害症状小菜蛾初孵幼…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是贵州省蔬菜上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80万亩左右,全省各蔬菜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小菜蛾世代重叠严重,发生危害程度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小菜蛾的发生规律,阐述了小菜蛾在当地的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和影响因子。研究认为,花椰菜球花初期小菜蛾虫量的自然对数值(X)与花椰菜产量损失率的概率值(Y)呈线性相关,Y=2.4183+0.6099X,r=0.9900**;受食料条件与温度的共同影响,小菜蛾在当地呈全年双峰型危害。该文还分析了近年来当地小菜蛾发生较重的原因,探讨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忠添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70-170,173
小菜蛾是蔬菜上常发性的主要害虫,介绍了小菜蛾的危害特点和发生原因,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小菜蛾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在亚热带地区常年发生危害,其主要世代的自然危害损失15%~30%,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毁产,对蔬菜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在生产中小菜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因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小菜蛾通过药剂的选择压力和自身遗传作用很快产生抗药性。据报道,它对许多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笔对温州市不同地区与时间条件下的小菜蛾进行了不同杀虫剂田间抗药性测定,旨在明确我市小菜蛾的抗性现状、发展规律,为综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室内饲养,明确了小菜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发育历期.监测了小菜蛾性诱剂对成虫数量的消长作用,得出了小菜蛾的危害高峰,确定了小菜蛾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和年度消长动态,为小菜蛾的准确预测预报、合理防治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水财 《福建农业》2006,(12):21-21
邵武市地处闽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我省的主要农业产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近1.2万亩,近年来我市蔬菜种植地普遍发生小菜蛾,为害越来越重,年发生面积0.65万亩左右,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和蔬菜品质,菜园一般株受害率达50%-70%,发生严重时菜园绝收。为了有效地避免小菜蛾危害,在总结不同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选择药剂和施药的方法,并且针对小菜蛾的抗药性,在使用药剂防治的同时采用多种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9、10月份为我市大白菜生长关键期,也是各种大白菜病虫害发生危害盛期,做好大白菜重发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9、10月份危害大白菜的病虫种类很多,常年发生较重的有白菜霜霉病、白菜软腐病、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为做好大白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广大农民朋友和植保技术人员应早准备、早动手,备足防治农药,认真做好监测工作,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应及时防治。现将大白菜软腐病和小菜娥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是一种严重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在我们为害严重,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其对多种常用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本文总结小菜蛾的发生为害情况、以及化学生态学方向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小菜蛾田间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天水市冬油菜生产中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蚜虫、小菜蛾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提高冬油菜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是危害白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大白菜有较好的趋食性。小菜蛾在我市一年发生4—6代,8月下旬—9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小菜蛾成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幼虫有四个龄期,初孵幼虫主要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开天窗。3龄以上幼虫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后山地区以马铃薯及油菜为主要经济作物.武川县在4月下旬至6月初持续干旱,此后一直为多雨高温气候,有利于小菜蛾及草地螟卵的孵化及幼虫生长,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造成了小菜蛾及草地螟幼虫的大量发生及危害,根据实际防治经验,得出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性诱剂对2009年春季小菜蛾成虫在3种植物上的种群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甘蓝、白菜和杂草3种植物上,小菜蛾成虫种群均发生2个高峰,最高峰的平均日均蛾量分别为164.5头、287.0头和111.0头。  相似文献   

15.
琅岐蔬菜基地害虫发生研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9年对福州市琅岐蔬菜基地不同季节种植的20多种蔬菜作物害虫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害虫约50多种。不同季节、不同蔬菜品种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南美斑潜蝇、菜螟、瓜绢螟、黄守瓜、蛞蝓等重要害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黄色粘虫纸可有效诱杀田间南美班蝇成虫,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黄瓜叶被害率下降了64.02%;防虫网覆盖后对蔬菜害虫的控制效果达90.04%;田间释放天敌(胡瓜印绥螨)10d后对黄瓜神泽氏叶螨的控制效果可达86.18%。  相似文献   

16.
小菜蛾是广州市蔬菜重要害虫,每年发生18-20个世代,且世代重叠,为害重,一般造成减产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通过对小菜蛾进行较系统的调查和药剂筛选试验。推广使用了一批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及生物制剂,为防治小菜蛾提供科学的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在当地每年的春夏秋季均可栽培,基本上成为人们一年四季的家常菜。但由于重茬、连作,加之管理不善等原因,为病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因此使病虫的发生危害日趋加重,如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白粉病、根肿病、蚜虫、菜青虫、菜螟、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等多种病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为确保大白菜的高产优质,现将大白菜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沙郊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连续3a的系统调查,共鉴定了十字花科蔬菜害虫37种,其中以小菜蛾、菜粉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蚜、跳甲、猿叶虫等危害最重。根据该地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其综合治理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异名Plutella maculipennis curlis,别名小菜蛾、方块蛾、小青虫、两头尖.该虫在内地及新疆其他地区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而在塔额盆地,自1990年以来,主要危害油菜,现已成为油菜的主要害虫.该虫在1990年和1995年曾分别造成近5 000 hm2和1 300 hm2的油菜绝收,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0.15×108元和500×104元,1998年又是一个暴发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0×104元.根据本人自1990年以来田间观察研究及室内饲养情况,对其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发生分布与发生规律 菜粉蝶是世界性害虫,全围各地均有分布,在江苏一年发生7~8代。以蛹在背风向阳的墙角、篱笆上、树皮裂缝及枯枝叶下等处越冬。常年发生期中,以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生的第二代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的第六代最重,是一年中的两个发生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