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鹅膜壳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冠状膜壳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鹅的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大雨洪涝之后,是严重影响养鹅业的重要疾病。1病原引起鹅绦虫病的病原最常见的是矛形剑带绦虫,属于膜壳科剑带属。矛形剑带绦虫是一种扁平带状分节的白色蠕虫,新鲜虫体为灰黄白色。虫体形似矛头,体长115~230mm,最大体宽为11.5~14mm,由一个头节和20~40个体节(节片)构成,前面节片较小,后面节片宽大。虫卵无  相似文献   

2.
1 鹅的绦虫病 据资料记载,寄生于鹅、鸭的绦虫主要是剑带绦虫(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剑带属Drepanidotaenia的矛形剑带绦虫D.lanceololata)和膜壳绦虫(Hymenolepis),这2种绦虫的中间宿主是剑水蚤。 鹅、鸭可以有多种绦虫同时寄生,如片形皱缘绦  相似文献   

3.
雏鹅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寄生于鸭、鹅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4.
周艳琴 《兽医导刊》2016,(23):60-61
正鹅膜壳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冠状膜壳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鹅的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大雨洪涝之后,是严重影响养鹅业的重要疾病。(一)病原引起鹅绦虫病的病原最常见的是矛形剑带绦虫,属于膜壳科剑带属。矛形剑带绦虫是一种扁平带状分节的白色蠕虫,新鲜虫体为灰黄白色。虫体形似矛  相似文献   

5.
鹅剑带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剑带绦虫寄生于鹅的小肠,引起鹅的绦虫病。笔者于2012年6月12日在门诊接诊时发现l起鹅剑带绦虫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鹅绦虫病是矛形剑带绦虫寄生虫引起的鹅病,主要临床症状:拉稀粪,先呈绿色,有恶臭,粪便常混有血样粘液,粪便中有时见有绦虫节片,运动失调,行走摇晃;严重的引起生长发育不良,极度消瘦而死亡。剖检可发现肠粘膜发炎、充血、肠腔积聚大量虫体,肠壁生成一种灰黄色结节。诊断:生前确诊,可以从粪便中是否发现绦虫的节片和虫卵来进行判断,也可采用诊断性驱虫和尸体剖检发现或进行粪便集卵法镜检而确诊。  相似文献   

7.
鹅绦虫病多发生在大雨洪涝之后,是一种严重的鹅的寄生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冠状膜壳绦虫感染所致,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鹅绦虫病是一种小肠内寄生虫病,主要是小鹅和中龄容易发生,可由多种绦虫导致,其中主要病原是膜壳科剑带属的冠状膜壳绦虫和矛形剑带绦虫。该病一般在大雨洪涝之后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病鹅机体快速消瘦,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对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防治。1病原特征鹅主要是由于感染矛形剑带绦虫、冠状膜壳绦虫以及片形皱褶绦虫等发生绦虫病。这些绦虫主要在鹅以及其他水禽的小肠内寄生,随着虫体的不断长大,会在小肠内大量积聚,  相似文献   

9.
2005年9月份,大庆市红岗区个体养鹅专业户送检6只病死的5月龄左右隆昌鹅和长白鹅,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矛形剑带绦虫与背孔吸虫混合感染。矛形剑带绦虫属膜壳科  相似文献   

10.
矛形剑带绦虫病是水禽(主要是鹅)的一种常见而危害性最大的寄生虫病.虫体寄生在鹅的小肠内,常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消瘦和出现神经症状,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矛形剑带绦虫(Drepanidotaenia lanceolata)是鹅肠道中的一种大型绦虫.活虫体呈黄白色,由许多节片组成,前面的节片较小,后面的节片宽大.虫体长60~160毫米,宽14毫米.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中,虫卵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鹅都以放牧饲养。目前也是多雨季节,放牧地低洼积水,如不做好绦虫病的防治,中鹅易患绦虫病。本地常见的虫有冠状膜壳绦虫,矛形剑带绦虫,缩短膜壳绦虫,巨头膜壳绦虫等。中鹅感染此虫后,日渐消瘦,体重仅是同龄鹅的一半,不仅发育受阻,而且饲料耗量增加,给养鹅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近日在我市现场调查中发现某一养鹅户,购进雏鹅50 0多只,饲养在水库周边,到60日龄时中鹅体重只有1 .5kg左右。发病鹅占饲养总数的60 % ,死亡占饲养总数的35%。1 病鹅症状 精神不振,羽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少或不食,头颈缩回,走路无力,摇头。腹肿,排出具有…  相似文献   

12.
鹅鸭绦虫病的病原体为剑带绦虫和带壳绦虫,其中剑带绦虫是我省鹅、鸭最常见的一种小肠寄生虫,它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内,长度从几厘米到二三十厘米不等。当虫卵被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鸭吃了这种剑水蚤后而感染发病。 (一)症状 成年鹅鸭感染发病后的症状较幼鹅鸭为轻。患病鹅鸭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麻痹由两脚开始,发展到全身,向后坐或倒向一侧而死亡,排出的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 (二)防治措施 (1)成年禽…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我县新福乡跃进村发生雏鹅和育成鹅大量发病死亡。经剖检诊断系感染矛形剑带绦虫。 病鹅表现体质消瘦、贫血、发育不良,腹泻排绿色稀便或带腥味的黄绿色稀便,在粪便中可发现绦虫节片,行走不稳,严重者站立不稳,侧卧倒地抽搐  相似文献   

14.
雏鹅绦虫病在我省比较少见。黑龙江依兰县德裕镇在大雨洪涝之后于 2 0 0 0年 9月 19日大批雏鹅发病死亡。经东北农学院寄生虫教研室周源昌、郑建咸教授鉴定为膜壳科 (Hy menolepididae)剑带属 (Drepanidotaenia)的矛形剑带绦虫(Drepanidotaenialanceolata)和冠状膜壳绦虫 (Hymenolepiscoronu la)以及皱褶绦虫 (Fimbriariafasciolaris)共同感染所致。发病情况 :7个养鹅专业户 ,2至 3月龄雏鹅共发病 4 5 5只 ,占全部鹅存栏 75 0只的 6 0 % ,…  相似文献   

15.
正1病原引起鸭绦虫病的常见绦虫有矛形剑带绦虫、美丽膜壳绦虫、片形皱褶绦虫等。鸭矛形剑带绦虫呈乳白色,前窄后宽,形似矛头,由20~40个头节组成,其头节小,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8个小钩。睾丸有3个,椭圆形排列于生殖孔的一侧,生殖孔位于节片上角的侧缘。卵巢呈棒状分支,左右两半,位于睾丸和生殖孔的对侧。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101~109μm×82~84μm,其中,六钩蚴呈椭圆形,大小为32×22μm。  相似文献   

16.
鸭绦虫病是由某些绦虫(如矛形剑带绦虫、冠状膜壳绦虫、片形皱褶绦虫等)寄生于鸭的小肠内引起的。鸭的绦虫虫体一般长5~20厘米,为白色、扁平、带状或面条状而分节的蠕虫,虫体由一个头节和多个体节构成,容易识别。绦虫的成虫在鸭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虫卵与孕卵节片,在水中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逸出六钩蚴,并发育成似囊尾蚴,鸭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剑水蚤或带虫螺狮即被感染。在我国气候温暖的南方水乡多有此病发生。而秋季南方稻谷收割后许多养鸭户都喜欢放田,这样更加大了鸭感染绦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剑带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寄生于鹅、鸭小肠内所引起,其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现将一起鹅剑带绦虫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砜苯咪唑(Oxqendazole)为我国最近研制合成的新型、低毒、广谱、高效的驱虫药。按每公斤体重20、40、60毫克的剂量投服,对鹅裂口线虫、矛形剑带绦虫和卷棘口吸虫的驱虫率达100%。对鸭膜壳绦虫、缩短膜壳绦虫和角杯尾吸虫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剑带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剑带绦虫寄生于鹅小肠,引起的绦虫病。笔者于2004年7月在门诊治疗时,发现1例鹅剑带绦虫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显著。1发病情况义县瓦子峪镇一村民饲养鹅300多羽,已40多日龄。鹅群于10d前开始发病,不断出现死亡,但未见特征临床性的症状,采食基本正  相似文献   

20.
鹅绦虫病是鹅常见的一种小肠内寄生虫病,每年夏、秋季节多发,2007年710月间,笔者接诊了哈市平房区平新镇30余例养鹅户感染矛形剑带绦虫病病例,多在2~3个月龄,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