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调水量与调水时机不确定的问题,建立基于供水系统全局风险最小化的多水库联合模拟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并行多种群混合进化的粒子群算法(PMSE-PSO)全局优化确定满足各水库供水要求的水库群调水规则和供水规则,并优化确定调水水库的最大调水规模,最后根据优化规则及调水规模进行水库调度计算,进而求出各计算时段调水量以及各水库区用水户供水量。本模型从缺水区域风险最优化的角度,优化确定水库供水限制线、调水控制线和调水水库的最大调水规模,模拟各时段实际调水量和不同用水户供水优先次序的供水量,实现了多水库联合调度的技术突破,为水库调度决策部门提供了一个新的调度思路。通过高关-短港水库灌区的实例应用,证明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特殊干旱年山湖水库水资源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单座年调节水库与补库泵站、调水泵站联合运行的“一库两站”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以年内各阶段受水区缺水量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各阶段水库的供水量与外调水量为决策变量,水库年可供水量、调水泵站年提水量、库站联合运行调度准则为约束条件,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求解,获得了水库最优的供水量过程和弃水量过程、补库泵站最优的补水量过程以及调水泵站最优的提水量过程.结果表明:山湖水库“一库两站”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可将系统缺水量从16万m3减小至8.6万m3,而水库弃水量从84.1万m3减小至0,泵站补水量从2 190万m3减小至2 140万m3,外调水量从380万m3增加至390万m3.该成果可为采用类似“一库两站”系统供水灌区的运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单座水库与单座补水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模型以年内各时段的缺(弃)水量的平方最小为目标函数,各时段水库供水量和泵站引提水量为决策变量,各时段水库库容为状态变量,以年调节水库可供水量、泵站年引提水总量、水库与补水泵站的联合运行准则(泵站闲时补库、忙时供水)等为约束条件,并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骆马湖-皂河站"为实例,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相同供水保证率时,50%、75%、95%来水频率下泵站补水量、缺水量、弃水量比常规调度均有减少。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河流域水库群运行效率低、供水能力弱、没有考虑生态供水的现状,结合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相关引水工程,重新梳理了水库群的各项供水指标,增添了水库群的生态供水任务,提出了面向生态的流域水库群与引水工程联合调度新规则。通过构建聚合水库联合调度模型,并采用基于遗传算法与逐次逼近法耦合的混合优化算法求解,最终确定最优的联合调度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在满足各用水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联合调度方案的实施对水库下游河流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复杂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水库群生态调度问题,以闸坝众多的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流域关键断面的生态基流为基础,建立以“保证河道生态用水,优先生活用水”为目标的水资源配置模型。以近年用户的实际用水为基准年的需水水平,在丰、平、枯、特枯来水条件下,应用改进大规模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得到水库生态调度控制线和运行规则,以及地表水资源分配方案,并以枯水年85%来水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原常规调度相比,水库生态调度可充分利用可调水量的时空分布以及水库群的调控能力,更有效地提高沙颍河流域关键断面生态用水的保证率。研究为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水库群联合调度在缓解日趋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及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兴利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解决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复杂问题,结合洪水预报信息的可利用性,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预报调度规则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粒子群算法调节不同频率设计洪水求解最优联合调度方案,其次拟定多个合理联合调度规则,最后比较最优联合调度方案和合理联合调度规则的调洪结果,与前者最为接近者即为满意联合调度规则。昭平台-白龟山梯级水库群的实例表明,制定的联合预报调度规则的调洪结果均满足防洪约束要求,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优选方法的卧虎山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的水量分配是维持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卧虎山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需要考虑上下游水量分配不同的目的,研究在选取多层次多类别指标中,增加水量贡献量指标,以协调流域上下游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根据研究区的实际赋予水量贡献量指标一定的权重,再利用模糊选优模型,综合各层次、各类别,对流域各分水区进行合理的水量分配,以保障济南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持续安全运行,为卧虎山流域汛期水量调度方案的制订奠定了基础,并为内陆地区开展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库群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缺水量最小为目标,构造库群水资源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大系统分解-动态规划聚合方法进行求解。以系统各水库的可供水量为协调变量,将模型分解为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3个水库优化子模型。该子模型以水库可供水量为决策变量、水库库容离散值为状态变量;在"单库"子模型优化基础上,以各水库的供水量为决策变量,水库可供水量的离散值为状态变量构造聚合模型,子模型和聚合模型均为一维动态规划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进行求解。通过优化计算,与常规调度成果比较,P=50%、75%、95%来水频率下系统供水量相应提高了0.2%、0.5%和0.8%,系统总缺水量相应减少了36.5%、4.7%和1.5%,总弃水量相应减少了30.7%、32.8%和100%。  相似文献   

9.
针对具有多个用水部门的供水水库,提出了一种有序的供水调度规则,在该规则中水库按照用水部门的优先级确定供水的顺序,并根据水库相应的蓄水状态与用水部门限制供水线之间的关系,共同判定是否对其限制供水.基于供水过程动态博弈的特征,建立了水库对多个用水部门有序供水的二层规划模型.模型由上层水库对高优先级用水部门的供水模型以及下层对低优先级用水部门的供水模型构成,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二层规划模型分层求解.在实例研究中,通过与不同调度模型与供水规则进行比较,检验了提出的供水规则与二层调度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水库的合理调度、安全运行、功能和效益的充分发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水库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河源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和预报水平的限制,供水任务主次关系及对水量、水位和用水时间的要求,如何合理分配库容和调配水量,水库调度运行方式较复杂,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协调各用水部门的矛盾,发挥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根据已有的资料,通过长系列供需水量变化引起的水库水位消落规律分析,研究合理的水库调度方式,科学指导水库调度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流域水质型缺水日益严重的状况,基于传统的自然水循环水资源调控问题,考虑水质因素,依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对水质的不同需求,建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此外,为了充分发挥水库群等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通过考虑流域节点上下游间的水力联系,将模拟与优化模式相结合,构建基于模拟-优化模式的流域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并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以洪汝河流域为例用vb编程求解。计算结果不仅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且较传统的流域联合模拟供水方案更优,效率更高,同时也能体现水质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东部供水系统优化配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圳市东部供水系统的特点,应用大系统分解聚合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东部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二层递阶模型,并根据各层次数学模型的不同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得出了合理的结果,为深圳市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以雪野水库多年来水和现状供水资料为基础,对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包括冶金和电厂用水)进行全面分析,利用约束法的原理初设水库现状多目标供水方案,并采用长系列时历法的原理编制模拟运算程序,计算出现状多目标供水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任意变动其中一种供水目标的供水量,并分别求得其供水的最佳方案,从而形成一个供水方案的系列,然后,运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出水库动态多目标供水模型,为水库科学、合理的调度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澜沧江流域某电站为例,针对初步拟定的不同正常蓄水位和汛期运行控制水位,采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互印证相互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建库后不同特征水位对库尾淤积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库区淤积量随汛期控制水位和正常蓄水位的升高而增加,且汛期控制水位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库尾淤积分布较天然情况表现为滩面淤积略有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水库特征水位选择兼顾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扬水灌区水资源紧缺、供水扬程高、不同灌溉方式并存、供水调配困难、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了多级扬水灌区的供水调配优化研究。考虑研究区供水具有多层次、相互联系、组成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等特点,建立了具有二层递阶结构的供水调配多目标优化模型。模型以各层缺水量平方和最小和运行功耗最小为目标,考虑不同灌溉时段影响,第1层建立单个泵站供水调度优化模型,以进行单个泵站控制区内各时段输蓄水量分配优化;第2层建立多级泵站供水调配优化模型,以优化系统内各级泵站系统各时段供水量和提水量。两层之间以供水量作为协调变量,依据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进行求解,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之间水量调配和主体利益的协调。灌区应用表明,所构建模型能有效进行多级扬水灌区水量调配优化,给出了核定水量下各级泵站系统水量分配优化方案,优化方案较好地缓解了各级泵站间的供水调配时空矛盾,显著减小了系统缺水量。研究结果可为灌区管理者进行实际水量调配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溪尾和汾阳是福建省仙游县九仙溪一级水电站跨流域引水发电的两座主要龙头水库 ,九仙游一级电站装机容量 2 5MW ,引水面积 72 .9km2 ,设计水头 340m ,年均设计发电量 75 16kWh ,是一座高水头的调峰电站 ,于 2 0 0 0年 8月全部建成发电。溪尾和汾阳两水库平面距离 1.5km ,进水口各自设置了双向止水平面闸门 ,都直接与电站发电引水隧洞相连 ,呈并联状态 ,综合水量调节供水发电。由于两座水库上游来水量、库容特性、设计进水口底高程、死水位、正常蓄水位都不同 ,如何合理分析两水库间水量联合调节规则 ,直接影响电站的运行效益。1 …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福州市区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设福洲市第二水源供水工程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敖江的地理位置、水量及水质特点,指出敖江是福州市理想的第二水源,并通过水量平衡,测算敖江近期及远期向福州市区的供水能力。第二水源供水工程改善了水厂布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政治上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引江济淮工程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提高工程利益等问题,向河南段供水的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引江济淮工程供水侧及需水侧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菜子湖、巢湖和瓦埠湖的调蓄能力反向优化渠首引江水量,正向优化分水口门的取用水过程,采用模拟模型和正反双向优化模型分层耦合的形式,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来构建引江济淮工程中长期水量调度模型。针对来水情况和用水需求两部分构建典型年调度情景集合,基于不同水平年各湖泊来水预报结果,口门需水过程及工程约束条件,采用引入自适应参数修正机制的差分进化算法及逐步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此制定引江济淮工程年水量调度方案。以2030年规划水平年丰水年为例对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及常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优化了湖泊调蓄过程并对湖泊水位进行约束,故该模型在引江水量、受水区缺水量及湖泊利用程度方面效果更优。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满足分水口门用水计划的基础上,降低了湖泊弃水量,同时湖泊末水位偏差值较小,逐旬水位变幅多保证在0.1 m内并使湖泊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该模型得到的年水量调度方案能有效的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引江济淮工程...  相似文献   

19.
水文变异条件下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水库调度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尼尔基水库的生态问题,结合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制定了有效的生态调度方案。首先,利用水文变异诊断分析水文时间序列,确定人类不同扰动下的时间节点,并考虑东北地区具有冰封期的特点,推求了混合时间尺度下的天然、次天然及现状生态径流过程;其次,建立以最大发电量为目标、多种生态径流过程为约束的尼尔基水库生态调度模型;最后,根据水量平衡方程生成初始种群,采用归一化方法将变量约束至同一感知半径内,利用萤火虫算法优化5种约束条件下的调度过程。结果表明,在现有调度规则下,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对于来水较多的年份弃水较多,水量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考虑水文变异的生态调度,可以在水量不足的年份以降低生态目标的方式为决策者提供较低生态保证程度的调度方案,减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水库发电目标与生态目标间的矛盾在枯水期较为明显,而在丰水期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需要决策者在不同时期做出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库联合调度复杂水资源系统,以滇中洱海流域水资源系统结构及其特点为背景,综合考虑缺水量最小及弃水量最小目标,基于CAS理论建立了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与数学模型,运用CAS理论的Swarm模拟平台,以2030水平年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进行水资源长系列供需平衡模拟,依据多方案模拟结果,重点分析了各蓄水工程之间的优化调水运行规则,以及相应优化规则条件下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和最小缺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