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至2005年底,山东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11,268个,其中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8392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868家。各类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1375.98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7.12%。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四大转变,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农户分化背景,需要针对规模户与小农户不同的技术需求进行相应的技术推广。本文以荔枝主产区广东、广西的600个农户调研数据为样本,以种植面积2 hm~2为界将分为规模户和小农户,以生产环节中的11种技术,即间伐、回缩、环割、高接换种、滴灌/喷灌、肥水药一体化、施底肥、追肥、施药、疏花、疏果作为调查对象,对比分析规模户与小农户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规模户已成为荔枝产业的中坚力量;小农户以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为主,技术密集型生产技术的采用率低于规模户;农户技术需求第一位是病虫害防治技术,规模户的技术需求第二位是肥水综合管理技术,小农户的技术需求第二位是保花保果技术;农户生产技术来源主要是亲朋好友推荐和农技站,此外,水果局是规模户生产技术的主要来源,而农资销售商则是小农户生产技术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叶咏梅  杨冬梅  刘滨 《北方园艺》2021,(13):163-170
立足于农业产业的电商创业旨在促进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基于江西省农民电商创业户数据,构建农户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从农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个维度选取10个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电商创业产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农业劳动力、社交频率变量与农民电商创业产业选择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组织形式、渠道、网络建设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估计农业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剂量-反应函数模型,分别研究了农业自然灾害以及灾害数量变化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农户家庭的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均遭受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且农业自然灾害分别在1%、5%、1%的显著性水平上使得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平均减少0.498万、0.143万、0.002万元,说明农业自然灾害不仅对农户家庭纯收入有显著的负面漏出效应,而且也对农户家庭的生活消费行为和农业生产经营的投资行为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农业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纯收入与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负面影响相对较为强烈。随着农业自然灾害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与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均呈现出了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农业自然灾害强度与农户家庭福利的损失程度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王晓燕 《现代园艺》2023,(8):193-194+197
2018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周年,也是十九大提出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的开局之年。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农业经济,而要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使农村经济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就必须有一批符合高效化发展方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在起步期,面临资金、土地流转、市场和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限制。针对上述问题,从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破解农民问题等方面,探讨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扶持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水产 《现代园艺》2011,(16):15-16
<正>1泉州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4月底,泉州市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45家,比2010年底增加149家,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4亿元,成员总数超过10万人,带动农户超过21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近1/6,联结基地面积3.67万hm2,为农户直接销售和代理销售农产品近14亿元。其中,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有82家,包括国家级3家、省级16家、市级63家。  相似文献   

7.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农业小县,属于富裕浙江的欠发达地区。食用菌产业是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有1.5万余户,4万余人,分别占全县农户数和农业人口数的55%和43.4%。近几年来,食用菌生产量稳定在7000万袋左右,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4.3%。但是,食用菌生产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户生产规模停留在0.5万~1.0万袋之间,标准化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投入品和  相似文献   

8.
《蔬菜》2005,(10):44-44
近日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发布信息,我国规划用5年时间,使40%的农户告别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1800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培育驰名商标100个以上。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设施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从设施农业及机械化现状出发,调研西安市设施农业在机械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推进西安市农业机械化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农技推广的对象、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迫切需要创新服务方式,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紧密结合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现状,立足服务京郊农业,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形成了“五个一”工作技术体系,即“一棚、一园、一村、一镇、一室”,具有技术推广精准、技术服务到位、易于操作执行等特点,切实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层层落实,助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高效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对“五个一”工作体系的内涵、技术体系架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各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立民  刘维忠 《北方园艺》2016,(15):203-207
在对新疆3个县(市)588个农户的实地调查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于参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愿总体比例较高,其中受教育程度、年龄、是否是村干部、自有资金能力、家庭总劳力、家庭承包土地面积、是否有农业保险、最希望创办哪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是否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若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否会获得税收优惠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杨梅是丽水市青田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截止2018年底,全县杨梅种植面积7466.7 hm~2,其中投产面积5800hm~2,产量4. 24万t,产值3. 9亿元,梅农约8万多户。杨梅作为青田山区农民致富的"金果",质量安全是事关整个产业存亡的生命线,虽然青田县采取了多重措施来实现杨梅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但是由于种植户多、小农户经营分散,导致监管措施难以全面覆盖。面对散户监管难的问题,青田县由此探索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3.
建德市草莓生产1982年引进试种,经历了露地栽培、大棚设施栽培、规模生产经营阶段。目前,全市12000余户从事草莓生产,种植面积1333hm^2多,占全国草莓面积的2%左右,占浙江省草莓的35%,占杭州地区草莓面积的80%以上,草莓总产量3×10^4t多,总产值1.4亿元,加上异地种值和销售收入,草莓产业总产值2.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2%,草莓产业已成为建德市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obit模型分析的农业信息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芹  毕杰  乔立娟 《北方园艺》2015,(7):192-196
以河北省6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样本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的农业信息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租用土地、是否经营养殖业、家庭农业生产固定资产价值、租用土地数量、村庄地理类型、农业收入占年收入比重6个因素对农户的信息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提升农民素质教育水平的农业信息服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韶关市农业、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交通及旅游业发达,食用菌产业基础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适合食用菌生态化发展.韶关市应充分利用当地食用菌资源和特色,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食用菌生态化栽培"为切入点,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打造韶关市食用菌品...  相似文献   

16.
曲艳红 《中国食用菌》2020,(2):I0013-I00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产业和农村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农业产业发展不合理、合法,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这很大的原因是我国农业法治建设不够完整,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缺乏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李玉强  郭勒滚 《花卉》2022,(10):196-198
蚕桑产业历史悠久,造福了无数的中国百姓,是我国整体农业经济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蚕桑产业的存在,进一步加快了芒市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节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蚕桑技术依然无法支撑现代社会的庞大需求。因而需要相关机构以及芒市农户能够正视蚕桑产业的优势地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的各项优惠以及鼓励政策,尽快落实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蚕桑生产新格局。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视角为主要的研究方向,针对芒市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发展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信息化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已深入各个行业领域之中。如何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经济信息化是发展中的必然选项。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这是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尤其是新时期,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尽快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需要,信息化与乡村振兴,都是紧要发展的当前课题。这也是新时期国民经济信息化变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王佳英  李娅 《北方园艺》2021,(9):143-149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政策,是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七条道路",其中4条道路与林业产业发展路径密切相关,主要涉及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以乡村振兴视角为切入点,基于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动态数据以及统计年鉴静态数据,对核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尚存在着经营制度不完善、结构性失衡、核桃生产加工未标准化以及核桃精准扶贫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核桃产品供需衔接机制,加强核桃产业绿色化、标准化,激发核桃精准扶贫内生动力,实现云南省核桃产业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数字农业是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进行。本文介绍了数字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打造特色企业、积极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等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