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瓜实蝇为双翅目实蝇科害虫,主要为害瓜类作物,以幼虫在瓜内取食瓜肉,造成幼瓜提前脱落和烂瓜。邵东市2010年首次在瓜类蔬菜上发现瓜实蝇为害,近年来邵东市瓜实蝇发生特点表现为外地输入物种,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严重,其成虫个体随营养的丰歉而变化,田间成虫峰次明显,世代重叠严重,且不同瓜类品种发生差异明显。介绍了瓜实蝇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利用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措施综合防控,控制瓜实蝇成灾,确保瓜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瓜实蝇又被称为瓜蛆,是苦瓜、冬瓜、南瓜、黄瓜、丝瓜等瓜类蔬菜重要害虫,在湖南尤以苦瓜、丝瓜受害更为严重。瓜实蝇以成虫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一个瓜实蝇雌虫可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取食为害,使受害瓜刺伤处局部变黄,畸形下陷,果皮变硬,最后全瓜腐烂变臭,剖开瓜可看见瓜内有数条蛆虫(瓜实蝇幼虫),瓜条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在瓜实蝇成虫在瓜条  相似文献   

3.
瓜实蝇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性害虫,严重危害瓜类蔬菜和水果的品质与产量。近几年瓜实蝇在宁乡县苦瓜上为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该县苦瓜产业的发展。2015年和2016年采用引诱剂和黄板监测了宁乡县苦瓜园区瓜实蝇成虫发生动态,同时结合套袋技术监测了瓜实蝇幼虫发生动态,以期明确宁乡县瓜实蝇在蔬菜类瓜果上的发生规律,为瓜实蝇的预测及后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宁乡县苦瓜园区瓜实蝇成虫始见期发生在6月上旬,高峰期年际变化较大,但主高峰期集中在9月中旬,结束期多发生在10月中旬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瓜实蝇又名针蜂、瓜蛆,属于双翅目实蝇科钻蛀性害虫。瓜实蝇对露天种植的苦瓜为害相当严重,已成为苦瓜的"头号杀手"。直接为害苦瓜的是瓜实蝇的幼虫,其成虫在苦瓜中产卵发育成幼虫,使用内吸型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一、为害特点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取食,受害苦瓜先是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品质下降。幼虫老熟,钻出果实,  相似文献   

5.
瓜实蝇是瓜类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近几年在泽州县大面积发生为害且呈加重趋势。该虫的为害情况是: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入瓜内取食,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品质下降。瓜实蝇以老熟幼虫从受害瓜中弹出,入土化蛹,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6.
正瓜实蝇在湖南省一年发生8~10代,没有越冬现象,全年可观察到成虫。瓜实蝇主要危害丝瓜、苦瓜、冬瓜、南瓜、黄瓜等瓜果类蔬菜,近几年湖南省的蔬菜基地普遍发生,并且危害越来越严重。瓜实蝇以成虫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1个瓜实蝇雌虫产卵数十至百余粒,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取食为害。受害瓜果表皮初期有一个小针孔,针孔周边有水浸状腐烂小斑,然后局部变黄,畸形下陷,果皮变硬,  相似文献   

7.
<正>瓜实蝇别名瓜蛆、瓜大实蝇、"针蜂"。主要危害苦瓜、黄瓜、丝瓜、冬瓜等瓜类作物,一年发生五六代,世代重叠严重,以6月~8月危害最重。危害症状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进瓜内取食,将瓜蛀食成蜂窝状,受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湖南瓜类蔬菜上南亚实蝇(Zeugodacustau(Walker))和瓜实蝇(Zeugodacuscucurbitae(Coquillett))的发生概况,2020年6—8月于23个市(县、区)的52块瓜菜地,用诱蝇酮(4-对-乙酰基氧基苯基-2–丁酮、Cue)和诱蝇醚(甲基丁香酚、Me)监测实蝇类昆虫的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温饲养推断优势种南亚实蝇的生活年史;2021年于攸县混合菜地用Cue诱捕成虫,每日记录诱捕数量,并分析其与关键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瓜菜地可诱捕到南亚实蝇、瓜实蝇、具条实蝇(Zeugodacusscutellatus(Hendel))、橘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和一种棍腹实蝇(Dacussp.)共5种昆虫;南亚实蝇分布广泛,为优势种;瓜实蝇仅在局部地区为主要害虫;南亚实蝇在湖南一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第1~2代成虫(即第2~3代幼虫)为主害代,第3代成虫(即第4代幼虫)次之;攸县混合菜地实蝇成虫季节动态呈单峰型,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日最高温度≥15℃时始见成虫活动,日最高温度为33.4℃时诱捕量最大,越远离...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实蝇在同一生境中能为害同一寄主,为明确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成虫种间互作关系。实验室条件下,在4种寄主植物上以不同的种群数量单独或混合饲养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成虫,研究2种实蝇种群单雌产卵次数的变化情况,分析2种实蝇的生殖能力竞争。结果表明:在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和瓜实蝇雌成虫在4∶12、6∶10和8∶8的种群比例下,南瓜实蝇在4种寄主上的产卵次数均大于瓜实蝇;在南瓜实蝇单一种群和两种实蝇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雌成虫数在南瓜上为6和8头、在苦瓜上为8头、在冬瓜上为4和8头、在黄瓜上为4头时,单一种群中南瓜实蝇单雌产卵次数显著小于相同个体数的混合种群;在瓜实蝇单一种群和两种实蝇混合种群中,瓜实蝇雌成虫数分别为4、6、8、10和12头时,4种寄主上单一种群瓜实蝇单雌产卵次数与相同个体数的混合种群无显著差异。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在4种寄主上表现出明显的产卵竞争优势,而瓜实蝇则无明显影响;南瓜实蝇和瓜实蝇分别对南瓜和黄瓜有明显的嗜好。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南瓜实蝇与瓜实蝇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及种间竞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橘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生活周期短等特点,主要为害李、桃、梨、柑橘、番石榴、柿子、西瓜、甜瓜等20多种果树、瓜类,目前已成为果树、瓜类生产上为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一、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橘小实蝇以雌虫将卵产于果皮下,卵孵化后幼虫啃食果肉,造成果实腐烂或未熟先黄脱落,严重影响果实的经济价值。橘小实蝇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在了解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基础上,结合2011年黄岩地区每月平均温度,推测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在黄岩地区发生代数分别为5,6代;2011年11月底化蛹的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分别在3月中旬和4月初羽化;利用诱捕器进行全年田间诱捕监测和室外越冬虫蛹观察可知,南亚果实蝇在黄岩地区主要以成虫和蛹越冬,成虫全年可见,尤以9-12月期间数量最多;瓜实蝇则在8-10月期间数量最多。诱蝇酮并不适宜低温月份用于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柑桔小实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杂食性害虫。由于柑桔小实蝇成虫在果实外面频繁飞翔活动,卵和幼虫又在果实内,致使防治难度大,小面积用药或单独使用某种防治技术措施,均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文章分析柑桔小实蝇在平乐县月柿上发生为害情况,并提出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长期大面积综合治理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籽瓜白粉病是阿勒泰地区籽瓜常见且很容易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瓜类作物,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该病分布广,危害较重,在瓜类生长中后期为害更严重,一旦感染,病菌蔓延很快。如不及时防治,会引起瓜叶枯焦,果实生长缓慢,瓜藤早衰,影响瓜类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正>橘小实蝇以成虫产卵于寄主果实(成熟膨大、果皮变软的果实),刚产卵的果面有水渍状症状,中央有针状小孔,之后果实腐烂发霉、脱落。橘小实蝇在湖南1年发生5~7代,4—6月主要在蔬菜瓜果作物上产卵为害,6月份开始转移到梨园、桃园进行危害,7月份转移到柑橘园、枣园  相似文献   

15.
黄守瓜又叫瓜叶虫、黄萤,属鞘翅目叶甲科,有黄守瓜(分黄足、黑股亚种)、黄足黑守瓜和黑足黑守瓜3种,是瓜类上常见害虫。黄守瓜食性杂,但偏食瓜类如黄瓜、南瓜等,其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植株。  相似文献   

16.
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是瓜类的主要害虫,福建各地发生甚为普遍。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于11月下旬以成虫在向阳、避风场所匿伏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为活动盛期。成虫4、5月为害瓜类幼株,幼虫6、7月为害瓜类根部,均甚严重。成虫在中午前后最为活动,它嗜食幼嫩组织。幼虫仅食瓜类,向土壤灌水能驱使向表土上移。防治成虫,喷用敌百虫乳剂1000倍液、E605 3000倍液、乐果2000倍液、砒酸铅200倍液、雷公藤根皮20倍浸出液及80筛度的根皮粉,防治效果达85.7—100%。防治幼虫,可用E605加乐果混合液3000倍、敌百虫1000倍液、鱼藤精1000倍液、烟叶30倍浸出液淋浇根部土壤,防治效果可达79.7—100%。  相似文献   

17.
<正>南瓜实蝇是一种国家检疫对象,为双翅目,实蝇科。该虫繁殖力强,寄主种类多,扩散传播能力强,防治难度大,危害损失重。记载的寄主植物有125种,主要为害葫芦、黄瓜、茄子、西红柿等作物。一、为害症状该虫以幼虫为害幼瓜。幼虫在瓜内蛀食危害,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黄,造成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  相似文献   

18.
瓜类白粉病是一种分布厂、为害重的病害,俗称“白毛病”、“粉霉病。。我国南方和北方不论温室、大棚及露地栽培瓜地均有发生,多发生在结瓜期及成熟期。病害一旦发生,常发展迅速。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瓜叶枯焦,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值株  相似文献   

19.
在温岭市进行了柑橘小实蝇为害柑橘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主要为害当地的柑橘早熟品种"早熟(宫川)蜜柑";在温岭市一年发生6~7代,其主为害代为4~6代,且世代重叠;为害柑橘橘果,于11月上中旬达为害高峰;失管的橘园成虫量高,橘果受害严重。采取性诱剂诱杀、清洁橘园、药剂防治等防控制措施,可有效控柑橘小实蝇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桔小实蝇等五种实蝇的SSR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一种为害多种水果、瓜类、茄类蔬菜的检疫性害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泛,直接威胁水果和蔬菜的安全生产.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单头实蝇的基因组DNA,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2对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运用微卫星标记(SSR)技术,初步构建了桔小实蝇和重庆市常见南亚果实蝇B.(Zeugodacus) tau (Walker)、宽带果实蝇B.a(Z.) scutellata (Hendel)、瓜实蝇 B.(Z.) cucurbitae (Coquillett)、黑颜果实蝇B.(Z.) diaphora (Hendel) 5种实蝇的指纹图谱.通过这些图谱可容易区分重庆市常见4种实蝇和桔小实蝇,实现了采用2对引物1次扩增的简单快速有效方法将桔小实蝇与其他4种实蝇区分开.这为重庆市桔小实蝇非疫区的建设提供了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