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筛选出的7对引物,对采自贵州乌江的30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lzovi)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7对引物获得的扩增片段数为5~73,扩增片段长度范围为69~500 bp,共检出扩增位点856个。其中,多态位点796个,占扩增总位点数的92.99%。该种群含30个基因型,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933 6、1.338 8、0.212 2和0.338 7。个体之间遗传距离为0.169 1~0.531 9,平均为0.306 8。根据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和NJ法得到了拓扑结构相似的30个个体的系统树,该系统树由2个分支组成。其中,个体1为一个分支,而其余29个个体聚为另一个分支。乌江四川裂腹鱼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受水电站建坝、河流污染和酷渔滥捕的影响,该种群分布区已缩小,种群数量减少,处于生态受威胁状态,需要开展对乌江四川裂腹鱼种群及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珠江水系光唇裂腹鱼可渡河种群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尾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采自珠江水系可渡河,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其mtDNA D-loop区481bp的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该序列共计发现了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总位点数的2.08%。定义了1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33,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P)为0.0051。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301。用单倍型间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由2个支系组成。该研究显示光唇裂腹鱼可渡河种群mtDNA D-loop区多态性较低,表明光唇裂腹鱼可渡河种群遗传多样性贫乏,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光唇裂腹鱼可渡河种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赵优  张涛  赵峰  庄平 《海洋渔业》2024,(1):53-62
为了解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的遗传多样性信息,采用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fluorescen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fAFLP)对多鳞四指马■8个地理群体214个样本进行扩增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用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位点493条,其中多态性位点为443条,多态性比例为89.86%;8个地理群体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679 0、1.467 2、0.250 8和0.363 1;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舟山>崇明>启东>东山>广州>湛江>琼海>高雄。应用AMOVA对8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来源进行分析得出,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37 2,表明23.72%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个地理群体遗传距离(D)在0.021 6~0.194 4之间;相似系数(H)在0.823 4~0.978 6之间,UPGMA聚类得出多鳞四指马■群体可...  相似文献   

4.
基于AFLP的海萝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深圳、汕头和山东长岛的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丰富的AFLP引物,对这3个地理群体的9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42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392(91.75%),各引物扩增位点数为30~59。长岛群体扩增位点最多,多态性也最高。群体内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变化趋势一致,均由高到低依次为长岛群体、汕头群体、深圳群体,表明长岛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3个海萝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基因流为0.368 9,群体分化系数(Gst)为0.575 4,表明群体间有高度分化。深圳群体和汕头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110 2),与长岛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357 7)。UPGMA聚类分析显示广东深圳和汕头群体聚为一支,山东长岛群体为另一支,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海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官井洋大黄鱼AFLP指纹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福建官井洋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野生种群和2个养殖群体进行5对选择性引物(共37个标本)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503个不同的扩增片段(50~450bp),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目为76~155个;在5对引物检出的扩增片段中,101个(20.1%)为全部37个受试个体共有,312个(62.0%)为部分野生与养殖个体共有,53个(10.5%)仅见于野生个体,37个(7.4%)仅见于养殖个体,养殖群体中出现野生种群所没有的扩增片段;野生种群、养殖1、养殖2多态片段比例分别为76.6%、70.6%、69.2%,遗传差异度分别为0.2464、0.2322、0.2299,养殖群体多态片段比例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度均低于野生种群。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变异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6.
应用AFLP标记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沿岸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利用6对选择性引物对采自日本、韩国、越南及中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8个群体的126尾大弹涂鱼进行扩增.在15~500 bp之间得到1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160条,多态性比例为86.02%,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片段为25~36条,每对引物组合多态位点检出率为52.0%~96.42%.各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在27.96%~57.53%之间,其中韩国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广东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低.各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为0.038~0.151,遗传距离较大.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175~0.459,均检测到显著的遗传分化(P=o.ooo).基于遗传距离矩阵构建的NJ系统树显示,大弹涂鱼的8个群体被分为了两支,其中日本、韩国及台湾群体聚为岛屿支系,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越南群体聚为大陆支系.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的变异组分来自于各群体内个体间,且组群间、群体间及群体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85 7,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0.796 4,群体间基因交流弱于其他多数鱼类.  相似文献   

7.
七里海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PCR及ISSR-PC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七里海中华绒螯蟹第6代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用10个多态性高的RAPD引物对24个七里海中华绒螯蟹样本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出107个不同的扩增位点,扩增片段大小为300~2300bp。其中多态位点总数为66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61.32%,群体内香农-维纳多样性值为0.1714。用8个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对24个个体共检测到106个位点,扩增片段为200~1500bp。其中多态性位点79个,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4.53%,群体内香农-维纳多样性值为0.1778。结果显示,该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香农-维纳多样性值均较大,说明其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说明RAPD和ISSR技术用于七里海中华绒螯蟹核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用微卫星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对海南、广州和青岛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9对微卫星引物和4对AFLP引物的分析结果一致。微卫星分析表明,青岛吉富鱼的平均等位基因数(4.8)、平均观测杂合度(0.5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05)最高,海南吉富鱼的平均等位基因数(4.4)、平均观测杂合度(0.47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49)最低。AFLP分析显示,青岛吉富鱼的多态位点比例(48.4%)和基因多样性(0.245)最高,海南吉富鱼的多态位点比例(36.3%)和基因多样性(0.147)最低。这些表明,青岛吉富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海南吉富鱼最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两两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微卫星FST为0.07~0.11,P<0.01;AFLPFST为0.24~0.29,P<0.01)。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遗传变异(微卫星的分析结果为91.26%;AFLP的为67.6%)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表明吉富鱼选育品系尚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中华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利用特异性引物MHC IIf和MHC II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个体、29尾中华鲟子一代个体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 IIB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68 bp。结果表明,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0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一代群体29个样品的96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8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二代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克隆中检测出36条特异序列(单倍型)。单倍型的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中华鲟子一代群体的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高,子二代中华鲟群体的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低。中华鲟3个群体的非同义替代(dN)与同义替代(dS)比率为1.39、1.48和1.45,非同义替换率均大于同义替换率,表明正向选择可能是中华鲟MHC IIB多态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吉林省杂色杜父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标记技术,对漫江、三道松江河和鸭绿江上游采捕的3个杂色杜父鱼群体总计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及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8组引物组合总计扩增出91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843个,占比92.1%。3个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316 6、1.306 7、1.203 7,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151 7、1.134 2、1.111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091 2、0.081 6、0.067 0,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41 0、0.127 3、0.102 0,其中漫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鸭绿江上游群体最低;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平均值为0.286 0,表明3个群体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30个个体的遗传相似性在0.809 0~0.945 6,表明所采集的30尾杂色杜父...  相似文献   

11.
巨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经济鱼类,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元江下游的河口巨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通过PCR扩增,19条引物在巨群体中共检测到6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6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51%,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0 9,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17 6;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91 6,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6 9,结果表明巨野生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构建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体系,分析了DNA提取、双酶切反应、连接反应、预扩增反应、选择性扩增反应和银染等步骤。用7对引物对24尾西伯利亚鲟进行了AFLP分析,每对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在24~39之间,共扩增出了23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116个,多态性比例为48.83%,平均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297,平均Shannon氏指数I为0.1233,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872,表明西伯利亚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比较低,同时还构建了西伯利亚鲟的聚类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的繁殖生物学,以采自珠江水系北盘江的37尾卵巢成熟度为Ⅲ、Ⅳ期的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种鱼的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光唇裂腹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455~10714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2.00~37.20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82~37.23粒/g。相关分析显示,F、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年龄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FW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F和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之间最佳拟合回归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幂函数,而与年龄之间拟合度最好的方程则均为线性函数。复合分析、综合分析显示,体长、体重是影响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叶尔羌高原鳅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微卫星位点,设计100对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最终筛选出3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挑选多态性较高的15对在5个河段叶尔羌高原鳅种群中进行扩增,分析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显示,5个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48.467和15.181,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78和0.92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93,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02。其中,车尔臣河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18.143),阿克苏河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少(10.429);阿克苏河群体的观测杂合度最高(0.706),台特玛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最低(0.517);阿尔干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877),阿克苏河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760);阿克苏河与台南河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606),阿尔干与台南河群体遗传距离最大(1.901);阿尔干群体与台南河群体遗传相似度最低(0.149),阿克苏河与台南河群体的遗传相似度最高(0.545)。群体遗传结构显示,车尔臣河与台特玛湖、阿克苏河与台南河、阿尔干群体分别聚为独立分支。研究表明,塔里木河各个河段叶尔羌高原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仍然有基因交流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呼玛河哲罗鱼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4月在黑龙江水系呼玛河塔河河段100 km范围内,用三刺网捕获索饵洄游哲罗鱼(Hucho taimenPallas)个体20尾,用12对引物对其进行AFLP分析,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位点在39~53之间,共扩增出了56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477个,多态性比例为84.43%,平均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86 7,平均Shannon氏指数I为0.5102,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552,UPGMA聚类结果显示呼玛河水系哲罗鱼群体内有严重的近亲交配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呼玛河水系哲罗鱼具有适度的遗传多样性,这对呼玛河水系哲罗鱼资源量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新疆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 Day)的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13个位点,同时随机抽取1000对鲤引物检测扁吻鱼同源位点的多态性,获得具多态性位点18对。应用31对引物对扁吻鱼与塔里木裂腹鱼(Schizthorax biddulphi)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扁吻鱼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35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30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057。表明扁吻鱼群体多态性较高,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4763,遗传相似系数为0.6211,表明两个群体为同科不同属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为该鱼的资源保护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对采自雅鲁藏布江4个海拔江段的33尾拉萨裸裂尻鱼样本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计算遗传距离、核苷酸位点变异、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构建单倍网络图和系统发育树。经检测,33个样本均获得有效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片段大小为563 bp,从33个个体中共检出8种单倍型,其中海拔为4 565 m的拉萨裸裂尻9尾,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 002 07和0. 83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最大,为1. 167;海拔为4 005 m的拉萨裸裂尻10尾,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 001 89和0. 64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 067;海拔为3 609 m的拉萨裸裂尻10尾,2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 000 71和0. 37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最小,为0. 400;海拔为2 909 m的拉萨裸裂尻4尾,1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 000 89和0. 500,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 500。分析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不同海拔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相应海拔的人类干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对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所采集的蓝鳃太阳鱼亲代、人工繁殖获得的F1-F3代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较好的16条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8.3%.三代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8.4%、50.8%、45.7%.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23、1.325、1.125.随着选育的进行,上述各项参数的计算值逐渐降低,反映出选育群体在遗传上逐渐得到纯化,基因型逐步趋向纯合、稳定,经进一步的选育可望获得较稳定的品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磁珠富集法,以生物素标记的(CA)10寡核苷酸为探针,构建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根据微卫星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随机挑选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32对引物,引物荧光标记后对24个三角帆蚌个体分别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2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20,有效等位基因数2.321 3~13.260 3。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18 2~1.000 0和0.582 5~0.946 1;PIC值0.547 2~0.919 9;其中14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本研究筛选的20个微卫星标记可作为三角帆蚌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等研究的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平胸龟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RAPD技术对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Gay)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用27个随机引物对福建寿宁平胸龟21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5187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247条带。在检测到的247条带中,多态性条带为14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55.97%(25.0%~88.89%),条带大小在100bp~2000bp之间,21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972~0.3198,平均遗传距离为0.1750±0.0387,表明平胸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类平均聚类法(NJTREE)构建了21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子聚类图,表明该地区平胸龟并没有形成种群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