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百合花丝组织培养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方百合的3个优良品种快速繁殖试验表明,不同百合品种的花丝分化小鳞茎能力有一定差异,分化率高者达85.7%,低者仅40.0%;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百合花丝分化能力和小鳞茎增殖也有较大的影响,最适宜分化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BA0.5mg/L NAA0.5mg/L,小鳞茎增殖的最佳组合为BA1.0mg/L NAA0.1mg/L;液体静置培养形成成芽的数量不如固体培养,但生根壮苗效果与固体培养相当。  相似文献   

2.
李林栖  孙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96-5397,5399
研究了GA、NAAI、BA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GA 100 mg/L、NAA 150 mg/L和IBA 150 mg/L有利于亚洲百合品种精粹的鳞片产生小鳞茎,小鳞茎发生率高达100%。IBA对提高精粹小鳞茎级数有利,经IBA 200 mg/L处理后小鳞茎级数最高可达2.00。IBA 300 mg/L可提高兰州百合的鳞茎级数,达1.89。GA有利于亚洲百合精粹生成较大的小鳞茎,浓度以250 mg/L最适宜。经GA 100 mg/L、NAA 300 mg/L和IBA 300 mg/L处理后,兰州百合小鳞茎重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水晶布兰卡百合花器官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晶布兰卡百合的花器官子房、花瓣、花丝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水晶布兰卡百合不同花器官对小鳞茎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及小鳞茎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5 mg/L较适合于初代培养,此时子房小鳞茎的诱导率达58.3%;MS+6-BA 2.0 mg/L+NAA 0.1 mg/L适合于不同花器官愈伤组织的分化;MS+6-BA 1.0 mg/L+NAA 0.1 mg/L有利于小鳞茎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东方百合(Lilium oritential)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东方百合"索邦"为研究对象,对东方百合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启始培养所用材料的基部诱导率明显高于上部,鳞茎分化芽的数量明显多于鳞片;MS 0.1 mg·L-1BA 0.1 mg·L-1NAA为最佳鳞茎诱导培养基;MS 0.1 mg·L-1BA 0.3 mg·L-1NAA 为最佳鳞茎增殖培养基;用1/2MS 0.1 mg·L-1IBA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麝香百合鳞茎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茎的离体培养方法快速繁殖麝香百合.在各个阶段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生长素NAA用量对形成愈伤组织有主导作用,添加量以0.5 mg/L较为合适,KT、IBA、NAA对促进芽分化都能起作用,KT以0.1 mg/L为好,IBA以1.5 mg/L为好,NAA以0.1 mg/L为好,在生根阶段,添加0.3 mg/L的NAA较为理想.结果表明,麝香百合鳞茎离体培养的方案:选用麝香百合的鳞片切块转入J3:MS+6-BA 0.1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将愈伤组织切块转入Y2:MS+KT 0.1 mg/L+IBA 1.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分化出多数量的小鳞茎,将这些小鳞茎进一步转入S3:MS+NAA 0.3 mg/L培养基上,分化出根,进而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李清河 《甘肃农业》2014,(22):82-83
观赏百合的7个主栽优良品种组织培养的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鳞片分化小鳞茎能力有一定差异,高达86.0%,低仅13.0%;不同部位的百合磷片分化小鳞茎的能力各异,分化能力强弱依次为中部、外部、内部,生长调节剂优化配比为BA0.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最佳的小鳞茎继代增殖配比为BA1.0毫克/升+NAA0.05毫克/升。  相似文献   

7.
以百合西伯利亚和索邦的茎尖、鳞片为试材,研究了培养基类型、激素浓度、活性炭对百合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茎尖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和MS+BA1.0 mg/L+NAA 0.1 mg/L,诱导鳞片产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2 mg/L,西伯利亚的分化率高于索邦;百合继代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2 mg/L;添加活性炭可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8.
以毛百合鳞片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鳞片小鳞茎等诱导的影响,旨在建立毛百合鳞片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0.5 mg/L NAA+ 0.5 mg/L 6-BA,诱导率达到86.7%,分化系数6.7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0.1 mg/L NAA+ 1.0 mg/L 6-BA,增殖系数7.8;毛百合小鳞茎生根较容易,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0.3 mg/L NAA,生根率91.7%,平均生根数7.20.  相似文献   

9.
不同因子对兰州百合组培小鳞茎诱导及膨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兰州百合生长周期,提高百合品质,以兰州百合组培小鳞茎为材料,研究了大量元素、NAA、6-BA、培养基状态、蔗糖、2,4-D等单一因素对百合试管鳞茎形成和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大量元素有利于鳞茎的膨大,而不利于鳞茎的诱导;大量元素浓度为2MS时鳞茎平均直径最大,但新增鳞茎数下降到4.56个;NAA浓度为0.2 mg/L时新增鳞茎数最多且鳞茎平均直径最大;6-BA浓度为0.1 mg/L时最有利于鳞茎的形成和膨大,新增鳞茎数5.25个,鳞茎平均直径10.642 mm;固体培养基对鳞茎的形成效果明显,而半固体更有利于鳞茎的膨大;蔗糖浓度为90 g/L时新增鳞茎数最多,120 g/L时鳞茎平均直径最大;2,4-D浓度0.02 mg/L处理对鳞茎的形成和膨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药用百合组织培养与试管苗假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百合鳞茎不同部位的鳞片均能诱导产生出小鳞茎,其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是外层、中层、内层。外层鳞片在BA浓度为0.1~1.5mg/L之间均可分化出小鳞茎,以1.0mg/L诱导效果最好。当BA浓度在1.0mg/L以下时,诱导率和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分化的小鳞茎数目随着BA浓度的升高而递增;当BA浓度升高到1.5mg/L时,诱导率和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分化的小鳞茎数目反而比BA1.0mg/L低。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 BA1.0mg/L NAA0.05mg/L,增殖快、苗质好。假植以自制营养土作为基质优于珍珠岩 蛭石或河沙,具有通气、保水、营养等优点,假植成活率高,苗势健壮。  相似文献   

11.
成海钟  唐蓉  朱广慧  李成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798-17799,17893
[目的]研究几种生长调节剂在观赏百合继代培养中对芽的增值效果。[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在各培养基中分别单独和组合添加不同浓度的BA或KT、GA、2,4-D和NAA,观察记录百合芽的增殖数。[结果]培养基中添加0.1、0.5和1.0 mg/L的BA或KT,对百合芽的增殖具有促进效果,其中添加0.5 mg/L BA对新中心和马可的芽的增值效果显著,42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0.9%和240.0%;添加0.05、0.10、0.50和1.00 mg/L的2,4-D或GA对百合芽的增殖具有促进效果;0.5 mg/L BA或KT与NAA配合使用时,效果优于BA或KT单独使用,且与0.1 mg/L NAA配合使用时效果最好;0.5 mg/L BA或KT与0.5 mg/L GA配合使用对新中心芽增殖效果最好。[结论]研究为探寻最适合观赏百合继代培养的生长调节剂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芦笋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87~1990年对芦笋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MS+NAA0.1mg/L+BA0.5~1.5mg/L为适宜芽尖成苗培养基;MS+NAA0.1mg/L+KT(或BA)1.0mg/L为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激素种类和浓度是影响生根的关键因素,茎尖长度对生根也有一定影响。改良MS+IBA0.5mg/L或改良MS+IBA0.5mg/L+KT0.05~0.1mg/L,为适宜生根培养基。IBA的生根效果优于NAA。根质是影响试管苗移栽成活的首要因素。过渡培养可大大提高芦笋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移栽基质以土5份、蛭石3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均匀正交设计在百合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UL9(3^4)均匀正交设计分析比较了2,4-D,NAA,BA 3种激素浓度及其组合时百合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的影响。经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百合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优培养基为MS 2,4-D 0.1mg/L NAA 1mg/L BA 0.1mg/L;百合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 2,4-D 0.1mg/L NAA 0.1mg/L BA 0.5mg/L。  相似文献   

14.
百合的9 个优良品种快速繁殖条件优化的研究表明,不同百合品种的鳞片分化小鳞茎能力有一定差异,高者达 86.0% ,低者仅13.0% ;低温处理可大大提高鳞片的分化率;不同部位的百合鳞片分化小鳞茎的能力不一,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百合鳞片分化能力和小鳞茎增殖也有较大的影响,最适宜鳞片分化的组合为 B A 0.5 m g· L- 1+ N A A 0.5 m g· L- 1,最佳的小鳞茎增殖的组合为 B A 1.0m g· L- 1+ N A A 0.1 m g· L- 1;适当提高蔗糖质量浓度对鳞茎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以100 g· L- 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花蔺根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定植的研究,建立起根茎无性系。结果表明:根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是MS+BA 0.5 mg/L+2,4-D2.0 mg/L;愈伤组织颗粒团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是MS+BA0.5~1.0 mg/L+NAA0.1 mg/L;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是1/2 MS+NAA0.1 mg/L+IAA0.2 mg/L。试管苗定植容易成活,且长势旺盛,并保持了野生植株的所有生物性状。  相似文献   

16.
新铁炮百合和金百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铁炮百合和金百合的鳞片为外植体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快速无性繁殖系.新铁炮百合鳞片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是MS BA1.5-2.0mg/L NAA0.05mg/L;芽增殖培养基是MS BA0.5~1.0mg/L NAA0.05~0.1mg/L;最适蔗糖质量分数为5%;结球培养基为MS BA0.2mg/L NAA0.05mg/L.金百合鳞片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是MS BA3.0mg/L NAA0.05mg/L;芽增殖培养基足MS BA1.0-2.0mg/L NAA0.05-0.1mg/L,蔗糖质量分数变化对芽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结球培养丛为MS BA0.2-0.5mg/L NAA0.05mg/L.两种百合均较易生根,采用1/2MS NAA0.2-0.5mg/L培养基可长出健壮的根系,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兰州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百合新鲜鳞茎为外植体,选择MS和1/2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消毒剂组合对外植体存活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发芽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优化不同激素组合对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佳消毒剂组合为75%乙醇消毒20 s+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 min,外植体成活率可达96.30%。(2)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NAA+3 mg·L-1 6-BA,诱导率可达96.33%。(3)促进发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NAA+3 mg·L-1 6-BA,发芽率可达98.00%。(4)促进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0.5 mg·L-1 NAA+3 mg·L-1 6-BA+2 mg·L-1活性炭,生根率可达94.00%。本研究建立的组培快繁体系可用于兰州百合的快速大量繁殖,可为兰州百合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方百合OT系列试管鳞茎的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东方百合OT系列品种康佳德奥、罗宾娜试管鳞茎的诱导,建立康佳德奥、罗宾娜的植株再生快繁体系,为进一步建立脱毒快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康佳德奥、罗宾娜不同部位的外植体进行试管鳞茎的诱导,比较用不同部位的外植体诱导的难易及快慢程度,筛选适合的诱导激素、增殖激素及生根激素水平.[结果]在百合OT系列选择外植体诱导时,最好用茎尖作外植体进行诱导;由于罗宾娜、康佳德奥所含内源激素水平不同,因而增殖培养基BA最好控制在1.0~0.5 mg/L;生根激素水平罗宾娜为NAA 0.5mg/L,康佳德奥为NAA0.3 mg/L,生根率为100;,试管苗结鳞茎率大于50;;试管苗移栽在条件容允许的情况下,用山土最为适宜,成活率可达到93;以上.[结论]在百合OT系列选择外植体诱导时,最好用茎尖作外植体进行诱导;罗宾娜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0.5 mg/L+ NAA0.5 mg/L、康佳德奥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0.5 mg/L+ NAA0.1 mg/L;生根激素水平罗宾娜为NAA 0.5 mg/L,康佳德奥为NAA 0.3 mg/L,试管苗移栽最好使用山土.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证明核桃的叶片、叶柄、叶脉、茎尖等外植体在适合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愈伤组织。核桃茎尖和胚可以诱导出多芽。讨论了培养基成分和外植体来源对核桃外植体生长与分化的影响,以及防止核桃组织氧化褐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