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28份抗旱冬小麦新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创制和筛选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丰富旱地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128份抗旱冬小麦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在田间雨养条件下测定各品系13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H'=1.28-2.0...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为云南省玉米种质创新、遗传改良、品种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深入挖掘优良性状相关基因打下基础.[方法]以云南当地推广的107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45个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作为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参照,在Axiom?Maize56K SNP Array平台上利用玉米SNP芯片(56K)进行玉米全基因组扫描,并使用Treebest的NJ-tree模型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GCTA(全基因组复杂性状分析)工具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其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从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中检出5533个均匀分布的高质量SNP分子标记位点.基于这些SNP分子标记位点分析结果可知,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81~0.5000,平均为0.483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536~0.3750,平均为0.366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5000~0.8178,平均为0.5744.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K=6时△K最大即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六大类群,分别为塘四平头血缘类群、PB血缘类群、335母本血缘类群、自330和旅大红骨血缘类群及2个未知类群,无自交系划分到其他杂交优势群,其中,2个未知类群共3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未能与我国目前已知的10个杂种优势群归在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与45个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能明显区分,大部分云南玉米自交系集中在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附近,但少数云南玉米自交系与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距离较远.[结论]云南地区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含有多个杂种优势群,育种亲本遗传基础丰富,与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能明显区分,且部分与骨干自交系遗传距离较远,可创建新的杂交优势群,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明确玉米自交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玉米种质的利用和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显色技术,采用Excel2007和NTSYS-pc 2.10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聚类分析,用筛选出的70对SSR引物分析19个云南常用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共检测到504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2~13个,平均7.21个;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40~0.90,平均为0.73;19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11~0.841,平均值为0.703。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以0.697为标准,可将云南19个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表明云南自交系遗传基础丰富、多态性好,为玉米种质改良、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品质化学成分特性和适制性,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大苗山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培育出的65个茶树新品(株)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进行测定,计算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适制性分析,最后筛选出具有优良种质潜力的茶树品(株)系。【结果】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5~2.07,平均为1.88,变异系数为17.37%~97.70%,平均为36.75%,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基于品质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对65个茶树新品(株)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14.5处,可将分为六大类群,第Ⅰ、Ⅱ、Ⅲ和Ⅴ类群包含45、9、7和2个品(株)系,第Ⅳ类群和Ⅵ类群分别包含1个品(株)系。对65个茶树品(株)系的15个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呈显著正相关的有12对,呈显著负相关的有5对,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34对,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14对。对15个化学成分及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0%。在65个茶树新品(株)系中,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株)系有55个,红绿兼制的有10个,其中具有优良种质潜力的茶树新品(株)系共有16个。【结论】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品质化学成分多样性丰富,存在明显遗传变异,具有培育优良茶树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主要玉米品种推广分析,以及对代表性玉米种植户的调查研究,探讨了遗传因素对河北省玉米新品种推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品种自身的优良遗传性状对玉米新品种的推广起决定作用;推广潜力大的新品种应具备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和较长的生育期等特点,其中抗逆性和适应性是决定品种推广范围和推广寿命的关键因素,株型不是影响品种推广的主要因素;遗传因素作为决定品种优劣的内在因素,决定着品种的推广成效。研究结果为河北省玉米新品种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核心种质如何创新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云南地方稻(Oryza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519份和497个F1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籼(Indica)、粳(Japonica)2个亚种间、5个稻作生态区和16个行政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布趁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地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明显,遗传多样性中心在滇西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粳稻表型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核心种质中籼稻与滇屯502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均增加;粳稻与合系35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亲本与F1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不显著,遗传分化增加。应加强对遗传多样性中心的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使这些宝贵资源在遗传改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42份云南玉米自交系基于SSR荧光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云南常用42份玉米自交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近些年新育成自交系的遗传背景,为云南地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30对SSR多态性引物,对42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共检测到277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9.2个,变化范围4~17个,片段大小介于86~434 bp之间,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量(PIC)在0.7008~0.9979之间,平均为0.9712。基于UPGMA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分类不明显,遗传相似系数均大于0.82,遗传相似度较高。目前由于大部分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都由骨干自交系而来,品种资源狭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导致新育成的玉米品种遗传背景相似,血缘关系相近,因此亟需在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评价、材料共享和交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玉米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云南常用42份玉米自交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近些年新育成自交系的遗传背景,为云南地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30对SSR多态性引物,对42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共检测到277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9.2个,变化范围4~17个,片段大小介于86~434 bp之间,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量(PIC)在0.7008~0.9979之间,平均为0.9712。基于UPGMA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分类不明显,遗传相似系数均大于0.82,遗传相似度较高。目前由于大部分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都由骨干自交系而来,品种资源狭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导致新育成的玉米品种遗传背景相似,血缘关系相近,因此亟需在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评价、材料共享和交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玉米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综合品质,为拓宽云南小麦品质遗传基础和选育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8年参加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171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计算、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对云南育成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并剖析主要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13个品质性状的H'为1.555~2.060,平均为1.916,其中粗蛋白含量的H'最大,稳定时间的H'最小,且地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于田麦品种(系).在欧式距离3.0处可将171份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分为六大类群,大部分供试小麦按栽培类型聚类在一起,少部分交错分布在每个类群中.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值(D)越高,其综合品质性状越优,具体排序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作为自变量的变化能解释D总变异的97.83%,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其中,吸水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不明显的降低趋势,容重、粗蛋白含量、评价值和延伸性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综合品质性状较优的云麦109和凤1128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育种的首选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玉米种更是丰富多彩,每年国审、省审都有许多新品产生,促进农业的巨大发展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玉米种的渴求。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每个优良品种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气候、区域,结合我市玉米新品种推广现状,谈谈我们的想法,愿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9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变种分类和基于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云南铁壳麦A14为一未定名的白粒变种,其余28份材料分为10个已定名变种类型;云南铁壳麦农艺性状变异较丰富,以不孕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大(22.59%),抽穗期的变异最小;云南铁壳麦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为1.55~2.04。29份云南铁壳麦分为3个类群,但同一变种类型的云南铁壳麦并未整齐的聚为1类;云南铁壳麦A13、A14和A21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其他云南铁壳麦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云南铁壳麦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云南铁壳麦变种分类及基于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9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变种分类和基于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云南铁壳麦A14为一未定名的白粒变种,其余28份材料分为10个已定名变种类型;云南铁壳麦农艺性状变异较丰富,以不孕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大(22.59%),抽穗期的变异最小;云南铁壳麦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为1.55~2.04。29份云南铁壳麦分为3个类群,但同一变种类型的云南铁壳麦并未整齐的聚为一类;云南铁壳麦A13、A14和A21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其他云南铁壳麦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云南铁壳麦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植物有500余种,已整理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有10 819份,占全国的5.6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为充分利用作物遗传资源,实现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明了道路。最大限度地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大力开发新的作物种类和优良品种,并努力拓宽作物品种的遗传基础,使农业生产的良种多样化,是实现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苏南地区水稻新品种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已审定的新品种和未审定、有望进入省级试验的新品系进行进一步试验,以找出适合苏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小麦地方品种及铁壳麦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选用20对SSR引物对37份云南铁壳麦和35份云南地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SSR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54个等位变异,每一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1~5个,平均2.7个。综合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两个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铁壳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根据SSR标记数据计算云南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其结果表明云南地方小麦品种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从UPGMA法可将72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同一地方的品种没有整齐地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应用基因组学方法鉴评玉米抗旱种质、培育抗旱新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合作,应用成熟的基因组学方法,初步建立起一套通过遗传途径解决玉米抗旱问题的技术体系,创制出抗旱性强、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自交系和杂交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杂交玉米三北6号系河北隆化三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2000年云南省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被保山市种子公司点选中,同年参加和通过保山市两年一轮杂交玉米品种区试鉴定,进入示范。该品种2001年在贵州省遵义市通过市级审定,2003年1月通过云南  相似文献   

18.
秋延后大棚番茄品种筛选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将引进的10余个番茄新品种(品系)及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新品种进行秋延后大棚比较试验,筛选和评估新品系新品种的利用价值,为番茄科研和生产筛选出适合本市栽培的番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是中国作物遗传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优异基因评价利用的中心地带。在各级部门领导下,作物遗传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云南省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云南主要栽培植物近500多种,占中国总数的80%,...  相似文献   

20.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35个西南地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6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2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21个,平均为7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自交系划分到几大类群中,少数四川和云南材料可形成单独的类群。并探讨了西南地区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所有供试自交系中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6~0.96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60有8对材料,其中四川材料与云南材料之间的有6对,一个方面说明云南材料与四川材料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另一个方面也表明地理来源差异相对较大的材料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