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60 d的梅花鹿鹿茸体外培养不同代数鹿茸生长中心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生长60d的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将培养第2 代、5 代、8 代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 和10 nM)作用,在培养24 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全部IGF1处理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GFⅠ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 代的细胞的DPM最高(分别为31918和39818 DPM/mg蛋白),培养5 代的细胞(分别为5455和6815 DPM/mg蛋白)已大大地下降;到了第 8代的(分别为4030和4838 DPM/mg蛋白)又有进一步的下降。【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分裂增殖,生长60 d鹿茸的生长中心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对IGFⅠ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30d的鹿茸体外培养不同代数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干细胞(鹿茸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生长30d的鹿茸的梅花鹿鹿茸干细胞.将第2代、5代、8代鹿茸干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nM)作用后,在培养24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取材于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全部IGF1处理组(1,3,10nM)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nM)(p〈0.01)。3个不同浓度IGFI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最低(分别为2987和3743DPM/mg蛋白),而培养5代的细胞最高(分别为10320和12180DPM/mg蛋白).第8代的细胞又开始下降(分别为8754和11568 DPM/mg蛋白);【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干细胞分裂增殖,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茸干细胞对IGF1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分离培养梅花鹿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和前成软骨层细胞,通过研究TGF-β的特异性小分子拮抗剂SB-431542对这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TGF-β在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和前成软骨层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节机制。从生长30天的梅花鹿鹿茸中分离间充质层细胞和前成软骨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传代培养第2代的间充质层细胞和前成软骨层细胞分别在含不同浓度SB-431542(0、1、3、5、8、10 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48小时后用MTT法测定这两种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用SPSS软件对其增殖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鹿茸间充质层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前成软骨层细胞呈纺锤形或梭形,台盼兰染色显示细胞活性均在90%以上。经SB-431542处理的间充质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前成软骨层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3μmol/L和5μmol/L的SB-431542处理的前成软骨层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表明,TGF-β可能在维持鹿茸间充质层细胞的快速增殖和诱导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鹿茸角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及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方法,观察鹿茸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为鹿茸再生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采用组织学、MTT比色法、免疫组化等多种手段动态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核心部分,约150字鹿茸软骨细胞贴壁生长,原代细胞比传代生长速度快,原代及传代4代内的鹿茸软骨细胞均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软骨细胞呈三角形,多边形等多种形态,II型胶原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传代培养4代内细胞生长旺盛并维持其生物学特性, 可满足后续实验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了探求一种更简单有效地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饲养层培养体系;【研究方法】将昆明小鼠3.5d的胚胎,接种于昆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饲养层培养体系,来分离培养昆明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结果】发现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饲养层培养体系上,获得了典型的ES细胞样集落,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且具有分化的潜能。【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饲养层来分离培养ES细胞,并且能保持ES细胞的体外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的特异性小分子拮抗剂SB-431542对梅花鹿鹿茸软骨层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在鹿茸快速生长中的调节机制。分离培养生长30天的梅花鹿鹿茸软骨层细胞,将传代培养第2代的细胞经不同浓度的SB-431542 (0,1,3,5,8,10μM)作用,培养48小时后用MTT法测其细胞增殖的变化,并用SPSS软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显示,SB-431542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都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浓度为8μM和10μM的SB-431542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随着添加SB-431542浓度的升高,对细胞的生长速度抑制更加明显,试验表明,TGF-β对维持梅花鹿鹿茸软骨层细胞的快速增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铜、锰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锰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采用3×3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铜、锰水平的日粮,铜的添加水平分别为4、8、12mg/kg(按日粮干物质计),锰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125,200mg/kg,试验期8个月。【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铜、锰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对总抗氧化能力(T-AOC)、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差异显著(P<0.05),对血清过氧化氢酶(CAT),铜兰蛋白(CP)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分析不同铜、锰水平下试验牛抗氧化指标的变化,铜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8mg/kg日粮干物质,锰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8.
甘蔗新品种黔糖4号腋芽繁殖培养基与激素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甘蔗腋芽快繁育苗技术中,不同甘蔗品种所需的培养基、激素种类与用量多少、配方组合等都有所不同。通过对黔糖4号腋芽离体培养的一系列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该品种腋芽诱导分化、丛芽继代增殖、芽培苗促根生根的培养基分别为1/2MS+0.25mg/L(6—BA)、MS+2.5mg/L(6—BA)+0.2mg/L(KT)、1/2MS+3.0mg/L(NAA)+0.1mg/L(IBA)  相似文献   

9.
无籽罗汉果组培无菌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研究无籽罗汉果组培快繁技术要点,为无籽罗汉果再生体系建立和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激素组合以及浓度对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的影响。【结果】无籽罗汉果带芽茎段最佳消毒方法为1% HgCl2溶液消毒8 min。最适宜的无籽罗汉果茎段启动培养基为MS+1.0 mg/L 6-BA+1.5 mg/L KT,无籽罗汉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IBA,增殖系数可达6.8;较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0.5 mg/LNAA,新稍平均生根数达7.4条,生根率可达95%。【结论】可为无籽罗汉果大规模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组织培养高效体系的建立及外源基因导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锌水平日粮对荷斯坦种公牛精液品质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200mg/kg,试验期8个月。【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精子活力、射精量、精子密度影响极显著(P<0.01);对精子顶体完整率无显著影响(P>0.05),能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精清锌和精清睾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精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GOT和GPT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AKP和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本次试验研究表明: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10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梅花鹿鹿茸真皮层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取梅花鹿鹿茸生长顶端的真皮层组织,分离真皮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及冷冻保存。结果表明,在含10 %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中,鹿茸真皮层细胞能进行短期体外培养,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或菱形,细胞的生长状况良好,传代培养的细胞培养5d可长至汇合。传4代以前的细胞形态均一,边缘光滑,胞质均匀透明,细胞排列紧密;传5代后,细胞伸展变为扁平形,细胞突起增多,边缘不光滑,汇合后细胞排列疏松。以含5%二甲基亚砜(DMSO)和10%FBS的DMEM为冻存液,经梯度降温后冻存,真皮层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培养及X型胶原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型胶原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据GenBank 中收录的人、鼠、牛、猪X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的X型胶原基因序列为877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X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NAStar 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5%。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梅花鹿副结核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调查2012年吉林省梅花鹿副结核病感染现状,为吉林省今后制订梅花鹿副结核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吉林省富有代表性的4个梅花鹿养殖地区的630份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进行副结核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吉林省梅花鹿血清中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8.73%,其中,辽源的梅花鹿副结核病阳性率为25.00 %,为吉林省副结核病之首,而四平的梅花鹿副结核病的阳性率为11.86%,明显低于其他3个地区。通过对梅花鹿在年龄与性别方面进行统计学两两比较分析发现,仔鹿与育成鹿及成年鹿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育成鹿与成年鹿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鹿群的副结核病阳性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吉林省梅花鹿副结核病流行不容乐观,提示广大饲养者及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梅花鹿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东北梅花鹿血液SOD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生茸期梅花鹿血液中SOD纯化技术及其部分性质,为开发鹿血抗衰老资源奠定理论基础。用氯仿乙醇除血红蛋白、热变性、丙酮沉淀、DEAE层析等技术对生茸期鹿血SOD进行纯化;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亚基分子量。结果表明:SOD的初始比活力为12.84 U/mg,经纯化后得到SOD 0.16 mg/mL,最终比活力4122.74 U/mg,纯化倍数为321.2倍,回收率66.38%;鹿血SOD含有2个亚基,其相对分子量为17.32 KD和16.28 KD。结果提示:鹿血SOD在60℃,0.002 mmol/L的Cu2+浓度下SOD活力最高,此时所得SOD纯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调查吉林省长春市周边地区(榆树、农安、九台、双阳和德惠)腹泻梅花鹿源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对梅花鹿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鉴定;并对所得菌株进行玻片凝集法确定血清型;用平板扩散法或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9种耐药基因。共得到127株大肠杆菌,84株大肠杆菌属于36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47株属于11种血清型,即O2,O7,O9,O21,O26,O87,O126,O128,O138,O142和O154;所得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基因strB、strA、aadA、tetA和sul2在被检菌株中最为流行。菌株对磺胺类和四环素耐药性最严重, 而且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性;对阿莫西林、卡那霉素较为敏感。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