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型水库斑鳜的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小型水库水质、溶氧、自然饵料资源等生态优势与土著名贵鱼类一斑鳜品种生态特性配置而进行的生态混养试验。可养水面41hm^2的小(-)型水库,混养规格为25尾/k的斑鳜鱼种,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取得平均规格207g/尾、产量3843kg、效益提高53.4%的试验结果。分析讨论了小型水库混养斑鳜的生态技术措施、养殖品种间的关系、与混养翘嘴鳜的优势对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池塘条件、防逃设施、食台设置、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池塘蟹鳖虾鳜高效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文安县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依据,综述了鱼鳖混养的好处。鱼鳖混养不但提高了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弥补了温室养鳖病害多、口感差的不足,而且鳖的生长环境接近自然环境,品质高于温室养殖鳖。鱼鳖混养还可以提高单位水体养殖产量,为增加经济效益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同一池塘内进行蟹、鳖、虾、鳜多品种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不仅挖掘了增产潜力,而且还优化了养殖结构,是值得推广的多品种高效混养模式。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精养池塘,实行鱼鳖混养(以鱼为主混养鳖)或鳖鱼混养(以鳖为主混养鱼),因生存空间的狭小,生存竞争激烈。由于肉食性鱼类游泳速度快,抢食敏捷,鳖决非其竞争对手。可见,鳖在鱼鳖或鳖鱼混养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且鳖多  相似文献   

6.
<正>建湖县颜单镇三虹村养殖户唐福泉近年来探索鳖、鳜、鱼种混养的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与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根 《科学养鱼》1995,(6):15-15
幼鳖池套养淡水白鲳试验鱼鳖混养是目前淡水养殖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但是,以往的鱼鳖混养只注重鳖的产量,很少注意混养不同鱼类品种所产生经济效益的不同。1994年,我们在本所甲鱼厂进行了幼鳖池套养淡水白鲳试验,取得了效果。现将试验内容分...  相似文献   

8.
鳖鱼混养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方法简单、效益好的养殖方式,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试验,已形成了一整套混养技术,现介绍如下:一、混养的优点:1.增加并调节水体溶氧量:鳖有活的"增氧机"之称、鳖经常往返于水的底层和上层活动,这样就促进了上中下水体治氧的交流,既减少了浅水层的过饱和氧气向空气中逸出,又可弥补中下层的"氧债".有利一旦的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鳖以水底活动为主,这就加还于池底淤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丰富了滤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9.
藕田鱼鳖混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淡水渔业》1996,26(5):43-43
藕田鱼鳖混养技术要点李凯(河南省郸城县渔业技术推广站)1994年我们在3块藕田(面积3.3亩)中进行鱼鳖混养试验,共投放幼鳖2641只,重391公斤,草、鲤鱼种1650尾,重85公斤。经138天饲养,收获鳖924公斤,鱼423公斤,莲藕4120公斤,...  相似文献   

10.
郭瑜 《内陆水产》1997,(1):22-22
池塘鱼鳖混养,作为人工养鳖的一种形式,以其投资少、易管理、操作简便、病害少、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好以及不影响鱼产量等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渔农所接受。笔者根据江苏省金湖县近几年发展池塘鱼鳖混养的经验,尤其是通过1996年实施“江苏省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认为采用池塘鱼鳖混养技术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1搞好池田孜追建设必要设施1.l地点选择应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以及阳光充足的池塘,为实行鱼鳖混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1.2池塘改造实行鱼鳖混养的池…  相似文献   

11.
周明  周怀兵 《水产养殖》2009,30(9):40-40
刘学余是洪泽县西顺河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该养殖方式在不影响池塘常规鱼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不仅池塘常规鱼(鱼种或商品鱼养殖)产量和收入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而且通过生态养鳖,每年多收入3万~5万元,成为当地渔业科技示范户中的致富能手。现将其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瓜山分场,利用池塘鳖、鱼混养获得成功。利用2.46亩池塘,投放鳖种1559只重量263.3公斤,投放鱼种有草鱼、白鲢、鳊鱼等6个品种9650尾。放养期分别为139天、299天,捕捞商品鳖1363只重量544公斤收入81457.5元,商品鱼1766公斤收入6359元,二项费用支出51229元,盈利36587元,折每亩盈利14873元。开发鳖鱼混养是提高淡水资源的水体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和脱贫致富的一项新途径。一、鳖,鱼混养增产的原理。1、鳖、鱼同他混养从生物学观点看,既充分利用水体的生物循环,又能保持生态系的动态平衡。不仅有利…  相似文献   

13.
鱼虾鳖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秋虎 《内陆水产》2004,29(6):24-24
鱼、虾、鳖池塘混养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鱼、虾、鳖的质量,而且可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现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介绍池塘鱼、虾、鳖混养技术,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顾树倍  李荣福 《科学养鱼》1996,(12):15-15,24
鳜鱼养殖(四)成鳜养殖目前,成鳜养殖方式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单养又分池塘单养和网箱养殖,这种养殖方式需投喂充足的饵料,产量较高;混养主要包括成鱼池(或亲鱼池)套养、因网养殖和大水面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充发利用水体,又能利用鳜鱼吃掉水体中的野杂鱼...  相似文献   

15.
鱼鳖混养高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志勇  华林 《淡水渔业》1995,25(2):42-43
鱼鳖混养高产技术要点凌志勇,华林(四川省内江市伏龙乡农技顾问)鱼鳖混养可互相促进,鳖的残饵和粪便起到培肥水质的作用,为鱼类生长提供了饵料条件。而大量的鱼类粪便、水草沤肥和随之繁殖的细菌、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又给鳖的饵料螺、蚬的生长创造了条件。鳖并不能...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当阳市实用技术研究所经两年的鳅、鳖生态混养,在10平方米的砖池中先后捕捞商品鳅180多公斤,并在冬季加温的条件下,第二年获商品鳖40公斤,加上池中留存,年利超万元。其基本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甲鱼价格的合理回落,怎样降低养鳖的生产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年的经验显示,采用鱼鳖混养不失为一条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鱼鳖混养是根据鳖和鱼的生活特性,在同一池进行鱼和鳖的养殖,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保持生态平衡,达到养鳖促鱼、养鱼利鳖,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l池塘条件在建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鳖的生活习性,以鳖的要求为主,选择环境安静,阳光充足,水源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一般为033——0.67hmz,水深2m左右,池边有约30O的斜坡,池边留一旱地,上边铺一层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滨海盐碱地区池塘综合利用新模式,2003年我们进行了黄河口鳖与南美白对虾池塘生态混养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名贵水产动物泛指鳟、鳗、鳜、鳢、鳝、鲈、(?)、鳖、龟、虾、蟹、蛙及大鲵等淡水种类。名贵水产动物必须要动物性饲料,尤其是鲜活饲料。因此,解决饲料问题是发展名贵水产动物养殖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解决名贵水产动物饲料的几个途径。一、合理搭配,混养套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池塘多品种混养套养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综合受益的优点。运用比较成功的有鳖鱼混培,鱼蛙混养,鱼龟混养,鱼蟹混养,虾鱼混养,鳖鳜混养,亲鱼池套养鳜、鳢、鲇等。  相似文献   

20.
扬州市水产指导站承担了“池塘鱼鳖混养”推广项目。经过两年试验推广,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97年试验面积16106.3亩,经核产以鳖为主的402.5亩池塘平均亩产成鳖275.1公斤,亩产鱼107.3公斤,投入产出比1:1.43;以鱼为主的15703.8亩池塘平均亩产成鳖42.55公斤,亩产鱼554.对公斤,投入产出比1:1.41,经验收各项指标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要求。通过试验,在大面积池塘鱼鳖混养的放养模式、水质控制、病害防治以及施肥投施等技术方面摸索了一套成功经验。一、池塘环境条件1.环境。鱼鳖混养池要设置在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