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转Bt基因棉花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和2003年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垦区主栽转Bt基因棉(抗9)和常规棉(20-1-4) 的定点、定株调查,分析转基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表明, 两类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发生趋势基本一致.靶标害虫棉铃虫卵期发生量在两类棉田无差异性(P>0.05);在幼虫的发生量上,常规棉田显著大于转Bt基因棉田( P<0.05).非靶标害虫棉蚜、棉叶螨、牧草盲蝽象的发生量转Bt 基因棉田显著高于常规棉田 (P<0.05),两种类型棉田中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蝽、蜘蛛在发生期内发生量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的棉铃虫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转Bt基因棉保铃棉、中棉30与棉常规品种防治和不防治情况下棉铃虫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棉铃虫卵的发生时期基本一致,发生量则差异较大;(2)转Bt基因棉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量远低于常规棉(平均低72.4%);(3)在生长前期各处理均有一定数量的天敌类群,对棉铃虫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群落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组成。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物种数低于常规棉田,个体总数和害虫的相对丰盛度高于常规棉田;害虫优势种类发生了较大变化,棉铃虫不再是转基因棉田的主要害虫,而红蜘蛛、棉蚜、棉蓟马等刺吸性害虫则上升为主要害虫,捕食性天敌优势种无明显变化,仍为龟纹瓢虫,寄生性天敌优势种由侧沟茧蜂、齿唇姬蜂演替为棉蚜茧蜂.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植转Bt基因棉(以下简称转基因棉)是棉铃虫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的重要措施 ,对于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缓解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减少棉铃虫危害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转基因棉在不同生物时期和植株不同组织器官抗性存在差异 ,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害虫、天敌种群动态发生变化 ,以及棉铃虫对Bt抗性发展的潜在威胁 ,大面积和连年种植转基因棉后 ,势必对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和防治策略产生影响。我国转基因棉从1994年开始小范围试种、示范 ,经过逐步发展 ,1999年已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河北、山东两省…  相似文献   

5.
韩波  周桂生  顾巍菊  刘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61-1362,1366
以常规棉苏棉16、渝棉1号和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科棉4号为试验品种,调查了初花期和盛花期2种类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2种类型棉田初花期和盛花期害虫发生量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即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大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棉叶蝉和棉盲蝽等非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2种类型棉田害虫的主要差别是非鳞翅目害虫。研究结果还表明,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和赤眼蜂、瓢虫等天敌的发生间有一定的追随关系。针对不同类型棉田应有不同的防治策略,常规棉主要是进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兼顾非鳞翅目害虫;抗虫棉棉田害虫的防治以非鳞翅目害虫为主,以免其取代鳞翅目害虫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期接虫和分期回收的方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品种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第2~4代发生期以及卵期和幼虫期,转基因棉品种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棉铃虫卵期的寄生蜂主要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ogramma confisum),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ompoletis chlorideae)等。由此可见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效应。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泗棉3号棉铃虫不同世代间卵、幼虫寄生率的纵向比较,发现同一品种棉花上不同世代间棉铃虫卵寄生率差异不显著,而幼虫寄生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多年在安徽沿江棉区和淮北棉区对转Bt基因棉田及常规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开展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期与常规棉田一致,但发生量和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其中靶标害虫棉铃虫的危害显著减轻,红铃虫、棉蚜继续维持轻发态势,斜纹夜蛾、盲蝽象、棉蓟马的危害趋重,棉花叶螨的发生量与常规棉田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棉R93—4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转Bt基因棉品系R93-4为试材,以中棉所12号为对照,研究了在小麦套种下对棉田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昆虫群落的种类丰富度,总个体数,害虫的相对丰盛度均低于常规棉,优势种类有较大的变化,棉铃虫已不是转基因棉田的优势害虫,棉蚜,红蜘蛛,叶甲类,棉蓟马等成为优势害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种类为龟纹瓢虫,寄生性天敌优势种变化比较大,转基因棉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常规棉,均匀度和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田间抗性效果。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GK田、综防田、化防田各代棉铃虫幼虫残虫量比对照田减少81.82%~100.00%,差异极显著。棉花各器官的被害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田相比,2代棉铃虫发生期棉蕾、棉叶被害率减少92.30%~100.00%,差异极显著,3,4代棉铃虫发生期成铃、幼铃、蕾、花被害率减少35.43%~100.00%,差异显著、极显著。田间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为2代>4代>3代。但3,4代棉铃虫发生期田间幼虫残留量增加,棉花各器官被害率增大,因此还需适时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10.
钱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67-5469,5480
综述了国内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行为习性、种群消长、天敌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其成因机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生育特点与种植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3类抗虫棉品种(系)生长发育和种植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6H1和H9513在生长发育上有明显的优势,常规抗虫棉美国33B表现苗弱、前期生长慢、后发性强的特点。两个抗虫杂交棉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中棉所9418,两个常规抗虫棉的产量比对照低5%~20%。抗虫棉品种(系)的总治虫用工可减少57%,其中减少防治棉铃虫用工70%;总治虫用药投入减少70%,其中防治棉铃虫用药投入减少90%。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的抗棉铃虫性及其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存活、生长、繁殖及为害行为的影响 ,及其抗虫性的时空动态特征 ;探讨了转Bt基因棉抗棉铃虫的毒理及其中毒生理 ,以及转Bt基因棉的抗性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了一些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及其天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和2000年对转基因棉田棉铃虫及天敌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成虫、卵无驱避作用和抗性表现,不影响棉铃虫在植株上的落卵量,但转基因棉第二、三代棉铃虫幼虫数量与常规棉相对显著减少,存在明显抗虫性。转基因棉不影响捕食性天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一熟转Bt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t基因棉品系R93-4 为试材,常规棉中棉所12 为对照,研究了转Bt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种类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均高于常规棉,总个体数、害虫的相对丰盛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常规棉;优势害虫种类的变化较大,棉铃虫已不是转基因棉田的优势害虫,棉蚜、红蜘蛛、叶甲类、棉蓟马等已上升为优势害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种类无明显变化,仍为龟纹瓢虫和小花蝽。转基因棉田采取综合防治后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与常规棉相比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外源杀虫基因导入对棉花重要防御物质凝集素的影响,同时建立棉花凝集素的灵敏检测方法,采用血凝法检测转基因(Bt、CpTI和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中凝集素的变化,并经胰蛋白酶处理鸡血红细胞、不同温度处理和比色法测定棉花的凝集素活性。结果表明,棉花叶片中凝集素水平随棉花生长而发生变化,不同外源基因的导入使棉花凝集活性升高或降低。采用经胰蛋白酶修饰后的鸡血红细胞检测,棉花凝集活性明显提高,最高是未经处理检测的64倍。棉花凝集素具有一定的抗热性,在45℃以下很稳定,但随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血凝反应和比色法均能直观、定量地反映棉株中凝集素活性,但后者精度更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杀虫基因的导入引起棉花凝集素水平发生改变,比色法可以作为检测棉株中自身和外源凝集素基因表达后凝集活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山西省转基因棉花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从产生、发展到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效益显著。山西是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发源地,植棉区域已全部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是近期和未来转基因棉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检测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非转基因常规棉在不同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蔗糖酶、土壤脱氢酶和土壤过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及转基因高产优质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叶片上组建生命表方法,研究转基因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高产优质棉花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结论】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高产优质棉花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转基因棉花对棉蚜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棉棉株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转基因棉和各自的常规棉亲本为试材,研究转基因棉与常规棉间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供试的3个转基因棉棉株体内缩合单宁、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低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单宁酸、棉酚、果糖、海藻糖、鼠李糖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也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有差异,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影响了棉株体内上述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同时,本研究首次在棉株体内发现了单宁酸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