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产奶牛泌乳早期能量需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量是奶牛的第一营养需要。高产奶牛的特点是机体新陈代谢旺盛,饲料采食量大,转化率高。在泌乳早期,由于能量的供给不能满足产奶需要,导致奶牛能量负平衡,代谢机能障碍,发生酮病和脂肪肝。缓解能量负平衡的措施主要有:增加精料进食量,使用过瘤胃脂肪,添加瘤胃调控物质,饲喂优质粗饲料等。文章综述了高产奶牛日粮中能量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奶牛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和来源是保证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发挥的重要条件,蛋白含量过高会导致养殖成本增大和生态环境污染。选用体况良好、产奶量(28 kg/d)和泌乳天数均接近的泌乳奶牛30头,平均分成2组,用精料补充料、带穗青贮、苜蓿和全株燕麦配制而成的奶牛全混合日粮(营养水平达到NY/T 34—2004)进行饲喂。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计,精料补充料蛋白质含量设17.5%(低水平,试验组)和19.0%(高水平,对照组) 2个处理,试验期4个月,每天上料2次,奶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研究了低蛋白精料补充料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蛋白精料补充料相比,采用低蛋白精料补充料对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影响均不显著,但可明显降低奶牛子宫炎的发病率,并降低奶牛的饲养成本。对于产奶量在28 kg/d左右的泌乳奶牛,日粮提供的精料补充料蛋白质含量达到17.5%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5,(5)
<正>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是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和各种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添加剂,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和,制作成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进行饲喂的饲养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使后备牛达到最大瘤胃发育、最大生长速度、最大体高生长,使成年母牛达到最高产量、最佳繁殖率和最大利润。1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的优点1.1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便于控制精料粗料的营养水平和比例,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相似文献   

4.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一般是由于采食了过量碳水化合物,也有的出现于饲草饲料及饲养条件的突变,或因奶牛产奶量的提高,长期喂给大量的精料和长期大量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造成奶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高产奶牛过瘤胃胆碱的研究状况。高产奶牛产奶初期和高峰期能量负平衡及大量体贮脂肪动员,对胆碱的需要量提高;而奶牛瘤胃对胆碱的降解作用,导致直接向日粮中添加胆碱没有效果,只能通过对瘤胃方式进行添加。目前对奶牛胆碱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胆碱过瘤胃方式和过瘤胃胆碱对高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日常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造成瘤胃内酸度过高,蠕动频数减少,容易导致前胃迟缓、腹部膨胀和腹泻等消化机能紊乱,属于一种常见的奶牛营养代谢病。奶牛瘤胃酸中毒会降低产奶量,影响奶质,给养牛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入手,介绍了发病特点和不同病型的临床症状,分析由瘤胃酸中毒引起的疾病和影响,最后指出防治措施,旨在为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缓解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奶牛是反刍家畜,为保持瘤胃健康和正常的乳脂率,奶牛日粮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粗饲料。这主要是因为粗饲料可以刺激反刍和唾液分泌,有效保证瘤胃正常环境;可以刺激瘤胃收缩使消化物流出瘤胃,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有效生长;可以避免因饲喂高比例精饲料引起的奶脂下降,如果日粮中粗饲料比例低于35%,就会选成奶牛产低脂牛奶。  相似文献   

8.
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阐明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和泌乳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Ⅰ、Ⅱ、Ⅲ组每天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和20g过瘤胃胆碱,Ⅳ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内(产前14d~产后42d)分别调查和检测奶牛的生产性能(泌乳量和干物质摄入量)、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内分泌指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结果显示:1)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能明显提高奶牛泌乳量(MY)和干物质摄入量(DMI),以每头奶牛每天添加10g过瘤胃胆碱效果最好。2)围产期奶牛日粮添加过瘤胃胆碱,能延缓血浆葡萄糖(Glu)水平的下降(P<0.05),显著降低试验奶牛血浆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HO)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甘油三酯(TG)有升高的趋势(P>0.05)。3)添加过瘤胃胆碱,有提高试验奶牛血浆胰岛素(Ins)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Gn)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日粮添加过瘤胃胆碱能够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奶牛体内脂肪代谢,促进体内糖异生作用,缓解围产期和泌乳早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6,(1):38-38
公鹿越冬期也是公鹿配种恢复和生茸前期的两个阶段。此期公鹿的生理特点是食欲和消化机能相对提高,热能消耗较多,并为生茸储备营养物资。从季节上即11月下旬至第二年2月末,天气昼短夜长,气候寒冷。鹿的活动量较少,反刍休息时间较长。针对这些特点,配合日粮时,以干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逐渐加大日粮量,提高热能饲料比例,以锻炼鹿消化器官,提高其采食量和胃容积。同时,供给一定数量的蛋白质饲料,以满足瘤胃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需要。此外,在12月份应逐渐增加禾本科籽实,第二年一月末开始逐渐增加豆饼或豆科籽实饲料。日粮精料配合是:豆饼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1986年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奶牛饲养标准,为进一步发展奶牛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奶牛饲养标准中推荐的不同生理状态奶牛的每日营养需要是奶牛场配制奶牛日粮的基础。但是,和猪、鸡饲养标准不同,奶牛饲养标准没有提出奶牛饲粮和配合精料的营养水平,对饲料加工厂设计和生产奶牛配合精料不十分方便。本文旨在讨论这方面的一些  相似文献   

11.
粪便状态能够反映奶牛瘤胃的健康状况,粪便分析是判断瘤胃发酵正常与否、日粮消化状况以及日粮配方是否合理的一个直接、便捷、快速的诊断方法,是解决奶牛营养问题的关键.粪便的颗粒分布能直观地反映奶牛机体的消化性能以及饲料消化利用程度,判断奶牛瘤胃功能是否最佳.通过对奶牛粪便状况的分析可调整优化日粮,改善瘤胃健康状况,有效提高产...  相似文献   

12.
日粮纤维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粮纤维在维持奶牛瘤胃正常功能、生产性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日粮纤维通过刺激奶牛的咀嚼和反刍,促进唾液的分泌,提高瘤胃的缓冲能力,维持瘤胃的发酵功能;日粮纤维是维持奶牛泌乳和乳成分稳定的重要保障,适宜的日粮纤维水平可维持奶牛较高的乳脂率和产乳量。  相似文献   

13.
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是现代奶牛饲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当青贮玉米或其他饲草不足、质量低劣时,能量缺乏就显得尤为严重.这时,如果采用大量精料来补充能量,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和采食量下降.因为要保证瘤胃的正常功能,其饲草的喂量至少应达到日粮干物质的45%.  相似文献   

14.
<正>羊瘤胃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饲喂易发酵产酸的精料或青贮料酸度过大而引起瘤胃乳酸蓄积,羊体吸收后引起酸中毒的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的疾病,以前胃炎症为主。1病因饲养管理不严,采食过量谷物、精料和玉米青贮料等酸性饲料所引起。或长期过量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玉米或质量低劣的青贮饲料。此外,羊吃了发霉变质的玉米、豆类等食物时,也易发病。  相似文献   

15.
1病因 1.1皱胃弛缓论认为高产奶牛饲喂大量精料是奶牛皱胃变位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介绍,经产奶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主要因为高精料日粮在奶牛瘤胃中促使食物向皱胃移动,并且产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皱胃和十二指肠.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不全,通过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反射性的抑制皱胃运动,引起皱胃弛缓,并导致皱胃扩张、幽门后移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1病因 1.1皱胃弛缓论认为高产奶牛饲喂大量精料是奶牛皱胃变位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介绍,经产奶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主要因为高精料日粮在奶牛瘤胃中促使食物向皱胃移动,并且产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皱胃和十二指肠.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不全,通过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反射性的抑制皱胃运动,引起皱胃弛缓,并导致皱胃扩张、幽门后移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直接添加到奶牛日粮中的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可被吸收利用的氨基酸量很少。赖氨酸和蛋氨酸是反刍动物增重、产奶或产毛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因此过瘤胃氨基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种氨基酸上。使用少量的瘤胃保护氨基酸不但可以代替数量可观的瘤胃非降解蛋白,还能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因此,开发和利用过瘤胃氨基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恬 《饲料博览》2005,(11):58-58
1提高饲料标准 奶牛瘤胃发酵和其所产生的能量被转用到保持体温上来,奶牛维持和生产的营养也相应地增加,一般比饲养标准高10%-15%。因此,冬季需增加15%的混合精料,这样才能保持或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19.
真胃变位是奶牛的常见真胃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多而复杂,日粮酸度过高或饲喂易发酵饲料导致产酸过多常能引起真胃变位;一些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酮病或胎衣滞留、子宫炎以及前胃和肠发生疾病时,由于胃肠蠕动弛缓或停滞,病牛食欲下降,瘤胃体积变小,腹腔空间变大,真胃由弛缓而产气扩张,亦能引起变位的发生;怀孕后期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造成对瘤胃向左侧的推挤,使右侧腹底真胃区相对空虚,真胃左移,分娩后腹压降低,瘤胃下降,常造成真胃左方变位;高产奶牛由于后躯硕大,腹腔空间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动性,从而导致真胃变位发生率的增高.另外应激对真胃变位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日粮精粗比例不当、过食精料、长期缺乏运动及产犊等原因导致奶牛真胃弛缓所引起.在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牧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牧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