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研究了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蛋鸡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中药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促进率 ,显著降低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抑制率 ,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 ,极显著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中药添加剂可增强热应激蛋鸡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0头健康奶牛和30头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中药复方制剂饲喂试验,对奶牛的B淋巴细胞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测定,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奶牛的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中药复方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的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或P<0.05).试验表明,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增强奶牛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使隐性乳房炎奶牛免疫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桂枝  靳双星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0):1454-1457
为考察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对肉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60只健康AA肉鸡,随机分成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免疫对照组,C组为复方中药制剂组,D组为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剂组,B、C、D3组均在7日龄2倍量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Lasota株Ⅳ活疫苗。分别在14、21、28和35日龄时采集血样,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表明: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在不同日龄均能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与空白对照组、疫苗对照组和复方中药制剂组相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说明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并能克服因接种疫苗引起红细胞免疫功能短暂下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了180例不同肝病患者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肝癌、肝硬化、慢活肝患者红细胞C_(3b)花环率明显降低,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患者的改变程度较轻。结果提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调是慢性肝病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红细胞C_(3b)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有助于不同肝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将300羽雄性良凤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盐酸左旋咪唑组、黄芪多糖组、高、中、低剂量一定纯度中药复方多糖组,每组50羽。分别于8日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及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和不同剂量的一定纯度中药复方多糖,连续7 d,在免疫后8、14、21、35、42 d采血,测定外周血中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SOD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一定纯度中药复方多糖均能显著升高红细胞-C3 b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增强SOD活性,最佳纯度中药复方多糖组免疫效果优于黄芪多糖,以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酵母菌花环试验检测了牦牛红细胞C3b受体,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及B淋巴细胞C3b受体,采用E-玫瑰花环试验检测了T淋巴细胞绵羊红细胞受体。结果表明:牦牛红细胞具有C3b受体且可以粘附免疫复合物,说明6牦牛红细胞不仅具有携氧等功能,而且还有免疫功能,并确定了牦牛TI林巴细胞E-玫瑰花环及B淋巴细胞C3b受体花环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7.
雏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检测了天府肉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天府肉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5周龄后呈下降趋势;2周龄时,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极显著高于C3b受体花环率(P<0 01),随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文中探讨了天府肉鹅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动态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R)试验,首次证实白冠长尾雉红细胞膜上也有C3b受体,从而证明白冠长尾雉的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表明红细胞免疫系统(Red cell immunesystem,acts)概念适用于白冠长尾雉。研究结果显示,白冠长尾雉红细胞C3bRR率及ICRR率分别为38.02&#177;2.75(%)和22.90&#177;1.63(%),C3bRR率和ICRR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及白细胞吞噬活性五方面,比较了患病鳖和健康鳖在免疫功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及白细胞吞噬活性方面,患病鳖极显著地低于健康鳖(t<0.01);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花环率上,患病鳖显著低于健康鳖(t<0.05);而在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方面,患病鳖极显著地高于健康鳖(t<0.01)。综上可知,由于受到病原的侵袭,患病鳖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附红细胞体对红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从河南省新乡市某猪场选取了4头感染附红细胞体阳性猪和4头无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猪,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显示:红细胞出现凹陷或变形,甚至形成空洞,这就有可能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甚至出现破裂溶血现象.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都显著下降,说明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的同时,破坏了红细胞膜表面的C3b受体,游离状态的C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破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整个免疫系统功能的协调,从而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为其他病原菌的侵入打开了门户.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制剂消痈散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用中草药制剂消痈散对奶牛乳房炎进行了治疗试验,观察了其疗效.结果表明,消痈散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总有效率为76.9%,完全治愈率为53.8%;而对照青霉素、链霉素组总有效率为92.9%,完全治愈率为64.3%.对隐性乳房炎治疗,青霉素、链霉素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治愈率分别为87.2%和66.3%,而用消痈散组分别为94.6%和80.4%.牛奶乳酸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经青霉素、链霉素治疗后96 h酸度恢复正常,而用消痈散治疗后48 h就可恢复正常.表明,消痈散治疗奶牛乳房炎对牛奶乳酸菌发酵影响较小.用药后对产奶量进行统计,奶牛饲喂中草药消痈散后奶产量有所增加,增加最多的在用药后15 d,平均每头牛比未用药的增加5 kg.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71例纯种杂种山羊血液的检测,发现山羊的红细胞上除具有粘附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花环外,还具有C_(3b)受体花环.从而证实,山羊的红细胞不仅具有携带、运输气体和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同时发现,杂种山羊红细胞上C_(3b)受体花环率的均值,显著高于纯种山羊(p<0.01).因此,我们初步认为,杂种山羊表现的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等杂种优势,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可能还与红细胞上C_(3b)受体花环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绵阳市奶牛乳房炎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临床调查、BMT法和苛性钠法对绵阳市6个不同规模奶牛场的乳房炎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11.67%(平均发病率为6.08%),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41.67%~86.40%(平均感染率为55.00%)。用SPSS统计软件对奶牛乳房炎各乳区之间的相关性及BMT和苛性钠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各乳区之间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乳房炎的发生与乳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BMT和NaOH两种方法对乳房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隐性乳房炎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31例水牛血液的检测,发现水牛的红细胞上除具有粘附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花环外,还具有C_(3b)受体,形成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从而证实,水牛的红细胞不仅具有携氧、运输气体和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B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法等方法相结合,对哈尔滨市3个大型奶牛场、10户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00头奶牛,400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7.7%(477/1 000);乳区发病率为27.3%(1092/4000),从477头的隐...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杨凌莱夫尔公司生产的“乳炎宁”搽剂,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试验。将年龄、胎次、分娩时间、日产奶量接近的14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另选7头年龄、胎次、分娩时间与以上两组接近的健康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外敷用药,每日两次,对照组和健康组不用药,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一周后,进行BMT检测隐性乳房炎情况,并采混合乳测定体细胞数和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6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药物对隐性乳房炎的有效率为79.8%,表明“乳炎宁”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阳性率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次试验采用体细胞计数法,4 %苛性钠法,CMT法对北京地区 4个奶牛场的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奶年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数阳性率为 4 7 2 2 %,临床型乳房炎头数阳性率为 4 86%,乳区阳性率为 4 4 4 4 %  相似文献   

18.
自拟中药组方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蒲公英、连翘等中药组成方剂对隐性乳房炎检测在+++以上的10头奶牛进行治疗,探讨治愈率,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对奶牛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血中总蛋白、谷丙(GPT/ALT)转氨酶、谷草(GOT/AST)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组方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使T淋巴细胞在治疗后维持高水平而发挥细胞免疫作用,同时机体白细胞总数也显著低于治疗前,说明机体炎症程度趋于缓解。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及谷草转氨酶(ACT-GPT)、谷丙转氨酶(GOT)活力均与用药前后含量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本复方对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铁蛋白基因启动子区PCR-RFLP分析与乳房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MT方法检测奶牛的乳房炎发病情况.筛选 90头分别设为对照组(健康奶牛)、隐性乳房炎组 (试验组Ⅰ )和临床乳房炎组(试验组Ⅱ),每组 30头.检测每头奶牛的NAGase活性,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技术,检测乳铁蛋白(L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RFLP多态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别的奶牛之间NAGase活性差异显著 (P<0. 01),且Lf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RFLP多态性,说明该多态性与乳房炎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奶牛乳房炎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