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迈士通除草剂对草地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迈士通有效量500ml/hm2对草地黄帚橐吾的防除效果明显高于375ml/hm2和437.50ml/hm2两个剂量,安全性较好。从安全、高效的角度考虑,最适宜的用量为500ml/hm2。因此,可以作为防除黄帚橐吾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迈士通药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地毒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二年,迈士通用药剂量375ml/hm^2处理区,草地草群平均高度显著增高,迈士通用药剂量500ml/hm^2处理区,黄帚橐吾株数显著受到抑制,其高度降低,且对优良牧草安全,改善了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3.
应用迈士通药剂三种处理,在高寒牧区对草地毒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二年,迈士通用药剂量500ml/hm2的处理区,对毒草防控效果最好,草地牧草产量显著增加,且对优良牧草安全,并改善了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一种对黄帚橐吾防控效果理想,对人畜、环境影响较小,价格适宜的草地毒草防除药剂,采用紫薇清除草剂在青海草地进行防除黄帚橐吾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紫薇清用药剂量为1200ml/hm2处理区防治效果达到80%,对大部分优良牧草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3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31%氨氯吡啶酸·2,4-滴、15%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3种药剂,在青海省海晏县黄帚橐吾危害区进行防除黄帚橐吾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用药量在1 650 g/hm2的31%氨氯吡啶酸·2,4-滴对该地草原黄帚橐吾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80%以上,高于其他处理,其对优良牧草基本无药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上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大量蔓延,对草地质量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于2016年7月选用"清橐1号"进行了化学防除黄帚橐吾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区植被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清橐1号"对黄帚橐吾具有较好的防效,达95%以上,施药后第2年黄帚橐吾在草地群落中失去优势地位,家畜喜食的线叶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牧草成为优势种,防除区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对照区。防除区的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与对照区相比均有增长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 05)。防除黄帚橐吾后,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生物量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莎草类和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比例增加显著(P 0. 05)。  相似文献   

7.
黄帚橐吾是分布在高寒草甸的一种常见毒害草,研究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索黄帚橐吾在高寒草地上的扩散机制以及有效防除黄帚橐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年份采集的黄帚橐吾种子进行不同的低温预处理,比较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和苗长等的变化,探讨低温预处理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预处理24 h和-20℃预处理2 h,当年采集的黄帚橐吾种子发芽率有明显提高;经过-20℃预处理2 h,黄帚橐吾种子发芽指数无明显变化,4℃处理24 h后发芽指数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过48、72 h的4℃低温预处理后,发芽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随着4℃处理时间的延长,黄帚橐吾根长和苗长均有降低的趋势,而经过短时间(0.5 h)的-20℃预处理,储存1年后的黄帚橐吾种子苗长显著高于对照,根长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储存1年的黄帚橐吾种子的萌发活力低于当年采集的种子,但经过低温预处理后二者在发芽指数和苗长上的差距有所减小。因此,低温处理可以改善黄帚橐吾种子经过长期储存而引起的萌发活力降低的现象,但长时间低温处理会对黄帚橐吾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黄帚橐吾作为指示高寒草甸植被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对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土壤以及微生物养分循环的影响,对揭示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帚橐吾危害区为研究对象,用化学药剂去除黄帚橐吾的竞争优势,分析黄帚橐吾危害后植被功能群养分、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帚橐吾危害后,提高了莎草科体内碳(C)含量,禾本科和豆科氮(N)含量显著升高,豆科磷(P)含量显著升高,而莎草科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黄帚橐吾体内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0。05);各功能群C/N表现为莎草科显著高于豆科和杂类草(P<0。05),C/P为莎草科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0。05),同时,植物C含量与N含量、P含量负相关,N含量与P含量正相关。黄帚橐吾危害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升高,速效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C/N显著降低,N/P显著升高(P<0。05)。黄帚橐吾引起土壤微生物量(MBC、MBN和MBP)的升高,使土壤微生物活性上升,MBC/MBN和MBC/MBP在危害区也高于防除区,MBN/MBP略低于防除区,说明黄帚橐吾对N的需求大于对P的需求。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与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及化学计量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冗余分析(RDA)结果得到在黄帚橐吾危害区黄帚橐吾C、N、P含量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且植物的P含量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而在防除对照区内每个功能群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均匀分布,可见黄帚橐吾危害后影响了草地养分的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9.
黄帚橐吾是高寒草甸分布广泛的毒害草,由于自身生物特性和不合理放牧,造成优良草地退化,形成以黄帚橐吾为优势种的毒害草型退化草地.以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放牧样地作为对照,开展了禁牧、施肥、防除3种处理下的草地恢复试验,以探索不同恢复措施对毒害草型退化草地中黄帚橐吾种群及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和施肥...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不同药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地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迈士通和清橐1号防治效果均达到85%以上,并对草地植被群落及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但从经济、有效、安全的角度考虑,清橐1号用药量1800m L/hm~2施药当年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对迈士通防除黄花棘豆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迈士通药剂的2种处理在施药30 d和60 d后对草原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较明显,均达到70%以上。尤其是迈士通500 mL/hm2处理对草原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为80%以上。2种浓度药剂均对牧草安全,可作为防除黄花棘豆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防治荒漠草地蝗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参碱(Matrine)是由苦参的根、茎、叶和果实提取制成,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制剂。试验设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和4.5%氯氰菊酯乳油2个试验组,每试验组分3个剂量:1%苦参碱225、300和450mL/hm2;4.5%氯氰菊酯450、600和750 mL/hm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3个剂量的1%苦参碱对防治荒漠草原蝗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450 mL/hm2的1%苦参碱与常用农药4.5%氯氰菊酯450和600mL/hm22个剂量的防治效果无差异,因苦参碱为植物源杀虫剂,在防治荒漠草原蝗虫时可选择使用,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3.
迈士通有效量375ml/hm2对草地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达到70%以上,迈士通有效量500ml/hm2对草地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达到85%左右,后者的药效明显高于前者,两种浓度的药剂均对牧草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绿缰菌复合油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试验设试验药品2.5%绿僵菌复合油剂(cl Bioc)和对照药品4.5%氯氰菊酯乳油2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分3个剂量水平,即:450、600、750 mL/hm2。试验结果表明: 绿僵菌3个剂量水平对防治草原蝗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绿僵菌3个剂量水平与氯氰菊酯450 mL/hm2在防治草原蝗虫时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在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选择绿僵菌450和600 mL/hm2的剂量水平进行防治。绿僵菌750 mL/hm2剂量水平与对照药品氯氰菊酯的中等剂量水平(600 mL/hm2)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草原蝗虫密度较高时可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5.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是一种在甘南草原上广泛分布的毒杂草,但同时其乙醇提取物有很强的生物农药活性,具备开发成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本研究通过昆明小鼠(Mus musculus)的经皮、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对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经皮急性毒性半致死剂量LD5030g·kg-1,经口急性毒性LD50为6.983 1g·kg-1,均符合低毒农药登记的毒性标准,可以按照低毒农药进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禾草混播草地杂草防除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姚拓  胡自治 《草地学报》2001,9(4):253-256
研究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建植当年的杂草种类、危害程度及所用除草剂的最佳和最大剂量。结果表明,混播草地杂草有10种,均为阔叶型,杂草草情指数高(74.08),危害严重。采用高效低毒、具有较强选择性和内吸传导性的2,4-D丁酯进行防除,其最佳剂量(按有效成分)为1188g/hm2;最大剂量为1622g/hm2。  相似文献   

17.
针对保护地辣椒多发、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4种真菌病害,开发高效安全的生物农药新资源。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微量稀释法、种子萌发和温室盆栽防效等试验,研究了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对保护地辣椒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所引发病害的防控效果以及对被保护植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抑制活性强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对各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EC50分别为11.93、51.25、19.93、13.84 g·L-1, 对其孢子萌发抑制率的EC50分别为15.05、55.26、57.86、16.50 g·L-1,最小抑菌浓度为0.83~1.75 g·L-1,最小杀菌浓度为2.50~11.67 g·L-1。对4种病原真菌引发的辣椒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和疫病防治效果较好,100倍稀释液的预防效果均可达75%以上,治疗效果也可达70%左右,与相应常用化学农药防效相当。但是其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大于20.00 g·L-1时,种子萌发抑制率大于52.27%,幼苗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证明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能有效防控保护地辣椒多发性真菌病害的危害,是一种广谱生物杀菌剂优质资源,合理应用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河南县圈窝子一年生人工草地混播及牧草产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县优干宁镇的阿木乎村,实施了燕麦与箭筈豌豆圈窝子混播种植。通过混播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一年生人工草地的产草量,平均产鲜草为43 560.3kg/hm2,比当地燕麦单播多产鲜草17 560.2kg/hm2,提高67.54%,干草多产5 299.48 kg/hm2,提高52.79%。混播燕麦比当地单播燕麦株高高15.7cm,重量提高0.86kg,明显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另一方面改善草地质量,增加牧户冷季饲草的储备。  相似文献   

19.
采用5种杀虫剂进行了白刺夜蛾的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450 mL/hm2、25%氧乐氰600 mL/hm2、40%氧化乐果600 mL/hm2、35%增效辛灭600 mL/hm2喷雾防治白刺夜蛾,喷药48 h的校正防效在92.41%~95.99%,均高于25%杀虫皇。可在荒漠草原白刺夜蛾的防治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