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晓敏  石喆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2):171-174
为了达到山东省粮食稳产和增产的目标,通过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山东省粮食产量影响最强,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化肥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农村用电量对山东省粮食产量也依次有重要影响。根据结果提出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等建议来保证山东省粮食的稳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江苏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加快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江苏省粮食生产特征,将1999—2015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划分为两个时段,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的首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农业支出占比地位重要但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粮食增产作用很大,有较大提高利用率空间;宏观层面上,科技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升,其次政策、自然因素。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粮食绿色生产,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是增加江苏省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提高粮食产量,通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选择了以粮食作物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劳动力、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受旱灾面积9项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播种面积始终是影响遂宁市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化肥施用和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产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耕地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农村用电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力在下降;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始终很小。最后通过分析各影响因子,提出可供参考的关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旨在维护国家稳定,为预判粮食生产前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湖南省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关联性较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GM(1,N)预测模型预测粮食产量。2008—2017年与湖南省粮食产量关联度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科技因素是影响2008—2017年湖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018—2027年湖南省粮食产量有较小波动,且农业机械总动力和财政农业支出影响较大;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前后十年对粮食产量都有较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粮食产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受农业机械总动力影响最大,维持产量水平需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5.
房丽萍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56-160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78—2010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18,贡献率达20.79%,化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和贡献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略有下降,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有所减少,但化肥投入仍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研究区域粮食增产因素及途径的必要性。选取东北商品粮基地德惠市作为研究区,在系统分析近30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种粮劳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主要影响因素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应用C-D生产函数定量测度上述选定4项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用关系及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在4项主要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因素中,化肥施用量与机械总动力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程度最显著,这两项指标每增长1%,粮食产量分别增长0.4944%和0.3113%。最后,依据计算结果,从化肥用量用法、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土保护及政策方面提出了促进德惠市粮食增产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孙宝山 《种子世界》2021,(7):0138-0140
在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化肥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但过量或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土壤养分失衡,而且会污染环境。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响应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进行探讨,主要阐述葫芦岛市农作物化肥使用现状,找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本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专家关注:农药零增长的同时,农业生产仍需保质保量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化肥和农药功不可没。但盲目施用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从实践来看,减少施用次数、施用剂量,防止流失,提高效率,是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必经之路。而从实际效用来看,农药减量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会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去年,农业部下发《到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安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焦点多集中在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的威胁方面,而忽视了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多熟制种植制度是该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性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对国家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取得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研究表明:1979-200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粮食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比、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下降7.0、7.2个百分点,通过对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产量变异系数的计算与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认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强化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粮食信息预警系统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顺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25-130
安徽省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本文依据1978~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和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数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表现为古典型波动;周期较短,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现中度;扩张期略长于收缩期;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可以将各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化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合理施肥;农作物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满足人们粮食需求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索一种高效的马铃薯灌溉施肥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滴灌、微喷灌和大水漫灌)和施肥量(525、600、675、75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处理相比,滴灌处理使提高马铃薯出苗成活率显著提高10%;在相同施肥的情况下,滴灌处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偏生产力;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滴灌处理达到了节水37%,节肥55%的效果。综上可见滴灌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资源利用率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粮食单产时空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四川省粮食单产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粮食单产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1988-2008年四川省21个市州区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该省粮食单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动因。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多年平均粮食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市州区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趋势。(2)各市州区粮食单产水平差异显著,最高的是德阳市,最低的是甘孜州,前者为后者的2.5倍,市州区间单产水平差距逐渐减小。(3)粮食单产水平显著上升的市州区个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除资阳市粮食单产略有减少外,其他市州区稳中略有增加。(4)化肥用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粮食收购价格指数是影响粮食单产时空变化的主要动因。笔者提出增加农业生产物质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改良中低产田是挖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强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粮食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山东省建国以来的粮食作物产量与施肥状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建国以来,山东省粮食产量和化肥用量都在逐步增加,化肥与粮食单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20世纪90年代粮食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化肥用量仍然增加,化肥的增产效率逐年降低;同时作为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玉米的产量呈现与粮食相同的趋势,通过对山东省几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来看,小麦、玉米施肥量处于较高水平,且地区间施肥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化肥在两种作物上的分配比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