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平瑛  王鹏  徐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9):279-285
为了全面和准确地认识影响中国家庭农场成长的各因素及其权重,指导中国政府和家庭农场经营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培育和经营家庭农场,笔者首先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层次分析理论构建家庭农场成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然后以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为实证对象对各个因素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层次分析理论所构建的家庭农场成长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科学合理;一级因素中物质资本资源是现阶段影响家庭农场成长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组织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现阶段相对较轻;二级因素中土地资本是影响家庭农场成长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品牌优势、资金资本、基础设施和科学技术,其他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在家庭农场的起步阶段相对较轻。最后,在该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政府和家庭农场经营者2个主体出发提出增加土地流转年限、积极打造品牌优势、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2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工作指导、土地流转、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强化社会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扶持举措。自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以来,全国各地的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国家不断加强对家庭农场进行政策扶持,但无论我们多么看好家庭农场的前景,将它描绘的多么美好,都必须承  相似文献   

3.
贾朕  张怡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1):150-157
家庭农场是在“大国小农”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支撑。近年来,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但总体发展质量不高,在新经济时期的发展要求下,全面推进家庭农场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在对山东省家庭农场支持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对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山东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对当前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以总结。研究认为,当前土地流转困难、经营者综合素质有限、融资困难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等问题是山东省家庭农场高质量转型的主要障碍。因此,要选择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农村人才激励培养机制,提供多元化政府补贴支持,增加政府服务供给、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等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家庭农场由增量向提质导向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是"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近年来,广东、福建、上海、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家庭农场得到一定发展。文章以当地规模较大的乡约农牧家庭农场蔬菜基地为例,分析其在管理中存在问题,以期为其他家庭农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培  王磊  张楠  赵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4):200-204
家庭农场在中国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十三五”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从家庭农场的概念、特点入手,对国内外家庭农场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此提出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并以规模效应为切入点,比较国内外对于家庭农场规模研究的异同,探寻通过土地流转来发展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本质规律,探讨国内家庭农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中央一号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这一概念,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我们知道,发展家庭农场最大的壁垒就是土地流转问题,为此"土地流转"也就成为目前农村使用频率和关注度较高的词汇。其实,现实中的土地流转问题早已在各地开始试点。至于土地流转对我们农资行业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目前就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只是初现端倪,并没有带来根本性、全局性的变化。不过业界的关注却非常热烈:一种认为这种变化似乎极短时间内就能席卷全国,经销商应该即刻转型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否则马上就要丢掉饭碗。这种观点有点太理想化,把土地流转看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随着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在短时间内,家庭农场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报载:"合肥日均诞生5个家庭农场,济南半年有3273个家庭农场,衢州今年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000个……"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家庭农场"这个关键词,大量抢眼的新闻标题就会映入眼帘。随着今年"家庭农场"写入中央1号文件,各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值得欣喜的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有两大因素影响着农药销售格局,一是政府采购,二是土地流转。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呈加快趋势,由农民分散经营的土地向大种植户、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等经营规模较大的实体转移,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上万亩。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土地流转的加快,农资销售渠道面临转型,这里面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以来,受利好政策鼓励,各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快速涌现。在这种大环境下,龙灯电商应运而生,并于2014年4  相似文献   

1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健全,是发展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造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的目标,也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制不够健全,存在着缺乏市场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土地的定级及价格评估机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身的法律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达到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在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吐列毛杜农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后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层次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获得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吐列毛杜农场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将耕地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962.18hm2,占耕地总 面 积 的7.65%;二 等 地 面 积 为3422.18hm2,占27.22%;三 等 地 面 积 为3840..56hm2,占30.55%;四等地面积为2683.49hm2,占21.34%;五等地面积为1664.76hm2,占13..24%。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天津市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产业化的途径、基本模式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车红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4):159-164
(目的)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组织形式近年在国内得到大力推广,但北京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形成适合的模式。(方法)通过对北京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规模没有标准、劳动力缺乏、土地使用和劳动力成本高、市场运作能力弱、融资难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借鉴上海、台湾、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成功经验,(结论)提出因地制宜、适度规模,以特色农产品为抓手进行专业化生产,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生态型家庭农场,市场化运作、注重创新和加强农场主培训等发展方式,从而形成适宜北京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的矛盾不断加剧,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坝区优质耕地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妥善处理好城镇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遏制城镇建设在坝区无序扩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针对云南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下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实际情况,采用AHP-SWOT方法,对宜良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旨在为有关部门进行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对云南省山地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用地难矛盾的有效途径,必须提高全社会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2)开发低丘缓坡土地之前必须进行生态效益论证,分析开发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避免由于开发造成的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发展渔业家庭农场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蕾  李争  韩杨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0):285-290
渔业家庭农场作为重要的新型渔业经营主体之一,也是培育发展新型渔业经营主体的重点。目前,各地的渔业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现代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诸如认定标准不统一、资金和技术掣肘、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人才缺乏等很多问题。为此,需要全面认识,尽快出台渔业家庭农场的认定原则和标准,健全渔业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渔业家庭农场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渔业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环境,推进渔业家庭农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灰岩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山区因土地利用存在可用面积少和可利用方式有限等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研究石灰岩贫困山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探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缓解石灰岩贫困山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权属和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着手,系统分析现阶段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土地承包政策依然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素;而农户自身的家庭类型、个人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则分别通过农户不同方面的土地利用转型需求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当地政府应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为基本原则,根据石灰岩山区的特殊背景,从差异化修正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Land use planning often is implemented to control development on forests and farmland, but its impact on land use remains untested. Previous studies evaluating such programs have relied on anecdotal evidence rather than on data describing actual land use change. A model of land use is specified as a function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land rent, and landowners' characteristics, to examine how well Oregon's land use planning program has protected forests and farmland from development. The empirical model describes the probability that forests and farmland in western Oregon and western Washington were developed to residential, commercial, or industrial uses, before and after Oregon's land use planning program took effect. Land use data are provided by the USDA Forest Service's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 program. Results suggest that Oregon's land use planning program has concentrated development within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 but its success at reducing the likelihood of development on resource lands located within forest use and exclusive farm use zones remains uncertain.  相似文献   

18.
杨红  陶雪娟  杜辉  马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2):183-188
家庭农场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经营主体,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标志性新生事物。家庭农场效益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重点关注。通过从不同区域范围、不同经营内容两种视角梳理家庭农场效益研究,并从家庭农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指标选择两方面对家庭农场效益评价研究进行评述,提出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具体思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的适宜发展规模,以及完善家庭农场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