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熵权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从指标基本集中选取6个指标,构成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模型计算综合指数,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山东与河南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高;甘肃、青海与宁夏的较差;其余省份处于中等水平。并从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储备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了各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性。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水资源储备丰富的省份,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需对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调整。研究成果为合理制定的水资源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模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成本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结果】2018—2021年,黄河流域上游受补偿区的总成本区间为2561.49亿~3121.52亿元,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间为54857.95亿~58895.77亿元。补偿区所承担的总生态补偿金额下限为121.84亿~148.48亿元,上限为2609.38亿~2801.44亿元。补偿区内各省的分摊比例为山西5.90%,山东50.26%,河南34.39%,陕西9.49%。【结论】本研究的核算结果可反映黄河流域上游所付出的生态保护成本和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可准确反映各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对缓解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重要。根据黄河流域2010年供用水资料构建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黄河流域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以模型计算的投影值作为衡量流域各省(区)用水效率水平的依据,并分析影响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用水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山西用水效率最高,宁夏用水效率最低;人均综合用水量、农田灌溉每公顷平均用水量、农业用水比例、万元GDP用水量等为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可为用水效率管理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县域尺度的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县域尺度,选取降水产出率、灌溉水产出率、灌溉指数和总水分生产率4个指标,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台湾省除外)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各个指标的空间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总水分生产率仅为0.61kg/m3,与发达国家的水生产效率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黄淮海平原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均较丰富的江南区和华南区,除灌溉指数较高外,其他3个指标都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低水平。总水分生产率和降水产出率的低值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区、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北部、横断山区一线;西北区的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查建平  蔡威熙 《节水灌溉》2022,(1):26-30,35
提高用水效率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同时考虑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双重压力,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沿黄九省(区)用水效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沿黄九省(区)用水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空间差异来看,沿黄九省(区)总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特点;经...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外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关研究基础上,选取用水结构、去变异化农业用水效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5个指标,通过对地区指标数据的聚类分析,采用投影寻踪和遗传算法优化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以2012年我国299个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将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分为五个等级,进行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性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性显著,水资源短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华北和华东地区水资源效率较高,水资源丰富和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前后10名的城市进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农业系统水资源价值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系统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能值理论与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及空间滞后回归模型,研究了农业系统水资源价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①农业系统水资源价值介于4.01~6.10元/m~3,流域中下游价值较高;②农业系统水资源价值全局莫兰(Moran)指数为0.277 2,呈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主要以高值集聚型(H-H)聚集在流域中下游;③农业系统水资源价值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GDP、海拔、用水量。【结论】以价值引导水资源分配,增加流域中下游农业用水有助于提高流域整体水资源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崔永正  刘涛 《节水灌溉》2021,(1):100-103
评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全国视角下测度分析2008-2018年黄河流域9省的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分解,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流域各省的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较低,与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黄河流域农业用水规模效率接近最...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安全情况.根据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状况,采用组合赋权的水资源承载力TOPSIS模型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对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水资源承载力在4个二级分区均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安全除龙羊峡以上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区域均呈增加趋势;空间维度上,水资源承载力在4个二级流域均处于临界承载状态,龙羊峡以上区域水资源处于较安全状态,龙羊峡-兰州、龙门-三门峡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兰州-河口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水质污染、供需矛盾、生态用水量偏低等因素是造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时空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其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首次尝试采用同一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测算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匹配不均衡导致的结构性缺水原因。【方法】基于"绿水"、"蓝水"的农业用水综合分析框架,采用基尼系数、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变异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匹配状态、时空匹配特征。【结果】2010—2016年沿黄9省区灌溉"蓝水"与耕地面积在流域内部整体呈相对匹配状态;采用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法,增加降水"绿水"指标,评估得到沿黄各省套二级分区四川省(龙羊峡以上)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相对较好,内蒙古自治区(内流区)较差,二者相差约2.3倍;各省套二级分区水土资源时间变异呈下降趋势,说明灌溉"蓝水"开发已趋于稳定;同一省区在不同二级分区的水土空间匹配性差异较大,其中水土资源匹配格局较好的省区灌溉"蓝水"比例较高。【结论】针对黄河流域水土资源时空匹配差异明显、开源潜力不大、节水空间有限等特点,加强区域间水系连通、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时空匹配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流域2009-2013年的水资源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各地区水资源与人口、GDP、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尼系数,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关系在时间上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要素的匹配关系极不匹配,但不匹配程度有所减缓。水资源配置与人口、GDP之间的匹配关系是相对匹配,与农作物播种面积间的匹配度表现为高度匹配,且匹配度有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绘制黄河流域68个市级行政区的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洛伦兹曲线,来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的差异性。通过对差异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化配置的部分原则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集对分析法诊断识别出2005-2017年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脆弱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均高于2.0,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后水资源承载状态呈现向好态势;人均水资源量和供水量不足以及农业灌溉定额偏高是水资源承载力致弱的主要因子;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地下水战略储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提升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节水水平评价,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6年全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区、市)用水数据,从综合、生活、生产、生态4方面选取9项代表性强且易获取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共同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将节水水平分为5个等级,用聚类分析法确定31个省(区、市)的节水水平,结果表明:全国17个省(区、市)处于起步和初级水平,11个省(区、市)处于中等水平,3个省(区、市)处于优良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京津冀为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格局,节水水平总体为北方优于南方,东部优于西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不相容性和维灾问题,利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将高维指标投影到低维子空间,通过寻求最佳投影方向来判断各评价指标的贡献值和方向性,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判定。利用该方法探讨2015年宁夏5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选取与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相关的1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优化评价标准的最佳投影方向,确定样本投影值,根据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对各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各指标对综合评价目标的贡献性和方向性以及各评价子单元的利用效率,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影寻踪的宁夏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不相容性和维灾问题,利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将高维指标投影到低维子空间,通过寻求最佳投影方向来判断各评价指标的贡献值和方向性,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判定。利用该方法探讨2015年宁夏5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选取与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相关的1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优化评价标准的最佳投影方向,确定样本投影值,根据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对各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各指标对综合评价目标的贡献性和方向性以及各评价子单元的利用效率,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科学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量、质、域、流"维度出发,筛选22个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量化、等级标准划分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并采用单因素轮换法(OAT)分析指标权重的敏感性。将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应用于黄河流域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全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等级特征值为2.70,处于第Ⅲ等级临界状态,其中,水量维度承载能力为第Ⅲ级临界状态,水质、水域、水流维度的承载能力均为第Ⅱ级超载状态,除甘肃、宁夏、陕西和河南四省区为Ⅱ级超载状态外,其他省区均为Ⅲ级临界状态。评价结果与SPA-VFS、TOPSIS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基于"量、质、域、流"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有效可行,研究以期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多维量化评价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水利部农水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及中国灌区协会联合举办的“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于 5月 2 4~ 2 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黄河流域有关省 (区 )水利厅 (局 )、灌区管理单位的代表 ,承担大型灌区技术对口支援的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 6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上 ,代表们围绕黄河流域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这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会”在京召开@马…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蓝绿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计算了省区尺度总农田与灌溉农田广义水资源利用量水分生产率(P_(tu),P_(iu))与蒸散量水分生产率(P_(tET),P_(iET))以及雨养农田水分生产率(P_r).分析了2010年不同水分生产率指标的空间差异和灌溉对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_(tu),P_(tET),P_(iu),P_(iET)和P_r分别为0.765,0.979,0.767,1.002及0.758 kg/m~3;P_(tu),P_(tET),P_(iu)及P_(iET)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均与Pr无显著相关性,灌溉农田在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及水分生产率空间分布上起主导作用;全国灌溉农田粮食单产是雨养农田的2.6倍,黄淮海平原及其周边省区的Piu高于Pr,而灌溉在海南等15个省区的增产效益以降低水分生产率为代价.东北和西北地区蓝绿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大.研究可为农业水资源利用及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区发展的先决约束条件,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价格波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基于新疆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方法,通过编制价值型水资源投入产出表以及构建价值模型分析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弥补了其他方法在微观方面分析的不足.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尚有可提升的空间.当水资源价格上涨时,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升级,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定量评价水资源生态承载状态,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川东南地区2005-2019年的经济、人口及水资源等数据,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模型,计算了川东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指标,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2005-2019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走势为先增后减;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其变化轨迹与降水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水资源量为生态盈余,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2005-2019年,亿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表明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水资源负载指数处于在Ⅱ和Ⅲ级之间,表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暂不需跨区域调水;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常年处于0.7~0.9之间,可持续状态处于中可持续与强可持续。(3)2015-2019年,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亏等指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乐山市、眉山市水资源量相对丰富,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协调关系较好;泸州市和宜宾市的水资源生态盈余处于中低值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