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滨江绿地植物景观营造——以株洲市湘江风光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江绿地是滨水绿地的一个类型,是城市中大江大河沿岸绿地。作为城市形象的展示,城市滨江景观的建设越发重要,作者论述了滨江园林植物选择的原则、提出滨江植物造景应以保护和植被景观恢复为主、此外还提出造景应考虑植被景观的时间性、空间性、及意境美,并以株洲市湘江风光带植物景观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其个各环境梯度作了植物景观规划,以期为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合理开发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要求人们重新审视过去垒砌的滨江堤坝的合理性,推动生态修复的城市建设征程。以洪灾高发的江流城市柳州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中心驳岸绿地植物现状进行了分类,实地调查了近两年滨江绿地植被受一般洪灾影响情况,对就滨江植物的洪灾抗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柳州城市中心的滨江绿地植物选择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植物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是城市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以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和总结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探索生态、文化、景观等理念的现实显现.坚持以生态设计思想为根本,结合人文内涵设计、历史文脉及意境设计等方法,营建具有地域性、乡土性、人文性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滨江植物选择及景观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吉林市周边的实地考察,挖掘可应用的观赏植物资源,应用相关的理论与原理对滨江绿地配置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滨江植物配置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将滨江景观效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在2016年1月、3月和5月对绿地微气候环境的气象数据进行定量监测,探讨绿地在冬春季的温湿度调节能力。结果表明:绿地的温湿度调节能力具有较显著的季节性差异,1月份的降温增湿强度最为明显,5月份次之,3月份表现则较一般;不同景观类型的微气候环境温湿度调节情况也有差异,水边的样地降温增湿效益最大,其次为绿地和有透水铺装的样地;但是1月份的温湿指数要明显低于3月份和5月份,人的体感为冷、不舒适。该研究对于绿地在改善南京冬春季节的微气候舒适度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兰州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模式,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兰州市15个公园样地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设置的45个样方内进行了植物组成、生态结构配置、乔灌比和植物观赏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市公园绿地中,乔木与灌木树种的比例约为7∶5,说明灌木的使用较少,造成植物群落中层片的结构比较简单。通过比较得出,兰州市公园绿地配置以乔灌草为主,且从观赏性配比来看,在现行的公园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中,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植物观花类占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7.
辽河公园始建于1964年,是以辽河风光为吕风情风貌的一座带状公园辽河公园在营品市绿地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998年对辽河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在设计和施工中羊意安排园林绿地的内容构成和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率,多层次地进行空间生态2组合和植物配置,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的数量、质量。同时对护栏、路面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高了辽河公园的总体风景艺术评价,完善了公园的游憩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对广州市增城石滩镇绿地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绿地的组成、分布和空间结构,对镇区绿地的功能、布局、植被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规划石滩镇绿地生态系统为"一江、两环、双轴、七园"的环网式结构。以公园、水源保护绿带、滨江特色景观、道路防护绿带、风景区、农田防护林网为建设主体,构建开放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9.
基于SBE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已建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张一般绿地景观照片、50张建筑与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景观照片、54张滨水植物景观照片和相关资料,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法对郊野公园这3种绿地类型进行景观评判,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相应的美景度模型,对绿地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一般绿地结构主要因素为绿视率、郁闭度、植物色彩数量、植物色彩对比度、生活型构成和植物野趣程度;影响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枝下高、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枝叶密度和建筑物风格;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空间占有率、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和层片结构。根据景观美景度模型所反映的群众喜欢度,对郊野公园上述3种绿地的结构调整提出如下经营建议:1)对于一般绿地,应充分利用野生花草和乡土灌木,构建以乔灌草为主的林分结构,以增大绿地的绿视率,促进植被向近自然方向发展;结合密度调整,对现有绿地进行局部物种组成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色系植物营造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对比度的景观;建议将郁闭度控制在0.6~0.8;加大大径级林木的培育力度,营造疏密有致的林下游憩空间;2)对于建筑、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可通过合理的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兰溪市区内的公园、道路、山林、水体等绿地植物种类及城市绿地半自然环境下自然生长的地被景观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兰溪市城市绿地中有植物64科150种,裸子植物4科12种,藤本植物4种(不包含非人工种植的野生地被植物种类)。建成区主要公园绿地植被群落较为人工化,主要树种较为单一,可以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建成区主要的26条道路应用的绿化树种仅有8种;城市绿地中地被植物群落类型30种。存在城市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度不够,植物景观特色单一,乡土植物应用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区整体海拔较高,高寒山地、峡谷地貌较多,带状景观空间特征明显。以西藏昌都市达玛拉滨江公园在建市政项目为研究对象,对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剖析,结合项目实际地貌、气候、文化等因素,分析其功能区,人口展示区、商业休闲区、休闲漫步区景观设计,植物分区设计以及配套设施设计等手法,以展示高原景观营造独特地域性特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植物景观是滨江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生态自然、亲水性强的滨江景观起着重要作用。以株洲市河西湘江风光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实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株洲市株洲河西湘江风光带植物景观特色和创新,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要点,以期为更好地营造滨江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略阳县城四周五山(象山、狮子山、凤凰山、雨山、南山)植被已有一定规模,但景观效果不佳、树种单一、人为干扰多、自然环境较差,可用作绿地土地面积小等问题,"五山"植被景观建设规划目标是以森林景观为依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民俗文化为核心,集游憩观光、休闲健身、避暑度假、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型山体公园,体现生态防护、森林文化展示、景观美化等功能,总体布局为"两心、三廊、四区",即象山核心景观区和南山核心景观区,八渡河城市生态防护走廊、S309省道花海景观走廊和嘉陵江峡谷红叶走廊,象山生态园林休闲区、狮凤山生态屏障区、雨山农耕植物体验区、南山珍稀植物展示区。  相似文献   

14.
森林植被是森林植物的总称。它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森林植被是森林景观的主体。当前,森林旅游行业方兴未艾,探讨森林植被景观资源的分类和调查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森林植被景观的分类 森林植被景观分类是在植物分类的基础上概括植物、生态、生境、景观价值等诸项因子的综合分类方法,其基本依据是植被的“生活型”。因为“生活型”同时反映了物种、生态、生境多因子,而且形成稳定的视觉景观。下面我们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15.
将场所精神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可以延续地域文脉,让人们产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对于园林的不同空间营造具有重大意义。从场所精神的基础理论出发,阐述相关概念,总结场所精神理论指导带状公园设计的重要作用,结合西安唐长安城遗址公园、洛阳洛浦公园两个案例,探讨带状公园实际应用中场所精神的表达。在带状公园设计中,场所精神可以通过3个方面来表达:合理利用场地现有元素,尊重场地历史文脉;以园林景物的象征手法再现场地景观元素;注重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白塔山公园绿地管理存在游人活动场地缺乏科学设计、绿地土壤有机质低,树木修剪粗放、绿地树木稀疏等问题,必须科学设计游人活动场地,提高公园绿地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营造出既有生态又有景观的园林,为游人提供舒适美好的游览休憩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黄然 《北京园林》2009,(4):12-18
城市带状绿地以其线性的空间特质,作为构筑城市绿网的重要连接线,逐渐为城市管理者所重视。借助奥运会在京召开的契机,近年来北京的带状绿地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本文着重从带状绿地的形成方式、生态、功能、景观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并以海淀区清华东路带状公园景观设计为实例,该方案在详尽全面的分析现状基础之上,对应于带状绿地的新发展,制定了“将自然引入城市,打造绿色生态长廊,综合体现城市道路绿化带的生态、防护、安全、美观的功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娱乐运动需求”的设计对策。通过记录清华东路带状公园的设计手法、施工总结,探索为适应和推动城市带状绿地新发展,相应采取的将公园建设与周边区域的人文背景和功能需求的有机结合方式,开发新材料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体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明光市公园绿地植物的调查,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结果表明,明光市公园绿地共有植物74科、155属、213种;公园绿地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常绿物种远少于落叶物种;在园林树种配置上,部分公园冬季景观单调、重复,缺乏主题特色。从公园绿地植物物种的来源、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入手,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公园绿地植物的应用和绿地系统的建设方向,以期为公园绿化以及绿化管护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沧州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和植物景观效果,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应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等进行调查,并构建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选取的67个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沧州市公园绿地应用的植物种类共计239种,隶属66科145属,其中乔木103种、灌木61种、草本51种、水生植物11种、藤本7种、竹类6种,灌木、草本、常绿植物、水生植物等应用较少;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良好,Ⅰ级和Ⅱ级植物群落景观共52个,但优质植物群落景观相对较少,仅有4个Ⅰ级植物群落景观;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增加灌木、草本及常绿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结合植物的季相变化、观赏特性及生态习性进行合理配置,加强对植物的后期养护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实地调查、查阅资料与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市盆景公园植物配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其植物配置符合生态原则、美学原则、季节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园内植物配置的不足,建议结合功能需求,合理增减植物品种、加强植被保护、营造垂直景观和提升公园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