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通过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3座已建土质心墙堆石坝的坝顶裂缝工程实例分析,对土石坝坝顶裂缝开裂机理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由施工运行期坝顶变形发生发展规律和裂缝开裂机理可得:坝顶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体承受的应力应变超过其抗拉强度或抗剪强度后而发生的三种破坏,直接原因为坝顶不均匀沉降的不断发展;蓄水作用、湿化变形和流变变形是坝顶不均匀沉降的关键影响因素;土石坝坝顶变位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蓄水速率和高水位对坝项变位表现得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高心墙堆石坝因赋存环境复杂,载荷大、应力水平高,坝体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实际工程中坝顶开裂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大坝的防渗和稳定,分析和研究影响坝顶开裂的相关因素对大坝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通过对比典型大坝开裂前后坝顶变形倾度的变化规律,将变形倾度作为衡量指标进行了高心墙堆石坝坝顶开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座已建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区填筑相对密度指标,研究了某300 m级高心墙堆石坝坝体变形协调及安全性。对大坝进行三维弹塑性固结有限元分析,从坝体变形协调、心墙应力拱效应、水力劈裂和坝顶裂缝等方面评价了大坝安全。结果表明,盲目提高各分区填筑标准并不能使坝体各分区变形协调,而适当降低过渡区填筑相对密度、提高堆石区填筑相对密度,可使坝体变形从心墙到堆石区平稳过渡,同时减弱过渡区对心墙的拱托作用,有利于抗水力劈裂安全。采用Leonards法和有限元应变法判断了坝顶裂缝的开展,认为堆石区填筑相对密度过低是坝顶产生横向裂缝的必要条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最有利于大坝安全的理论最优填筑方案,并建议了经济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心墙堆石坝变形资料的完整性对认识心墙沉降变形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高心墙堆石坝延补方法较少能考虑到序列的测值特性及延补期长短、方法实际适用性不强等问题,采用常用的堆石坝变形测值延补方法,考虑环境量、序列自身特性、空间变化规律、空间测值相关性等,构建了适宜高心墙堆石坝心墙沉降变形测值插值延补的智适应模型,避免了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大量数据延补计算的无效劳动。将该模型应用于长河坝心墙沉降变形测值延补,并将延补成果与类似工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实际堆石坝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工作特点,采用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试验结合的手段对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的发生机理、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期变形导致的孔隙率的增大使得沥青混凝土试样局部区域出现较大的渗透性,在颗粒骨架与水压力相互作用过程中此局部区域失效破坏,形成初始的水力劈裂裂缝。同时发现裂缝周边存在很大的水力梯度,这被众多学者认为是发生水力劈裂的必要条件。进而分析了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初次蓄水的原位观测资料,资料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与过渡料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对不均匀位移,这使得心墙局部区域竖直压力骤减甚至出现拉应力,它是诱导沥青混凝土发生水力劈裂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发生弯曲裂缝或剪切裂缝之后,支座反力将重新分配。为探索重新分配的规律,本文作者通过对23根两等跨连续梁的结构试验,总结出中间支座不均匀沉降和裂缝开展过程中对梁的反力、承载力和破坏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以增强配筋的方法来解决支座不均匀沉降对连续梁的承载能力。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俊杰 《湖南农机》2010,(3):178-179
墙体裂缝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常见的墙体裂缝有斜向裂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女儿墙裂缝和混合裂缝等。这些裂缝主要由于温差变形、地基沉降不均匀、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和房屋结构等原因所引起,应根据具体情形对这些裂缝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8.
墙体裂缝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常见的墙体裂缝有斜向裂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女儿墙裂缝和混合裂缝等.这些裂缝主要由于温差变形、地基沉降不均匀、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和房屋结构等原因所引起,应根据具体情形对这些裂缝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9.
阳江核电水库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地基处理采用振冲碎石桩。介绍了渗流、沥青心墙变形与地基沉降等监测项目的监测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土石坝黏土心墙破坏机理的实际特点和物理机制,根据实际工程中黏土心墙所处的应力状态和应力路径的变化,设计了带裂缝黏土心墙的破坏机理试验,探究了裂缝宽度、水压力及反滤层对黏土心墙水力劈裂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度较小的裂缝在浸水后会闭合,而宽度较大的裂缝则有可能成为土样水力劈裂破坏的通道;一定大小的水压力和加载速率是水力劈裂发生的必要条件;反滤层对于预防水力劈裂破坏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试验结果对黏土心墙坝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已规划设计的200 m级以上特高心墙堆石坝,除深厚覆盖层上240 m高的长河坝外,其余工程均清除心墙基础部位全部覆盖层和软弱岩层,并浇筑混凝土垫层找平。混凝土垫层作为防渗心墙与基岩的连接部位,其受力情况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研究某315 m特高心墙堆石坝基础混凝土垫层的应力变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对于“V”形深切峡谷的特高心墙堆石坝,上覆坝体压力大部分传至岸坡,混凝土垫层在左、右岸中下部变形较大,将导致河床中部混凝土垫层横河向拉应力增大;上覆坝体压力以及防渗心墙拱效应等原因将导致混凝土垫层在心墙与反滤交界位置顺河向拉应力增大;合理设置垫层结构纵缝、适当增加垫层厚度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垫层拉应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采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的某土石坝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按加固过程中的施工进度模拟,同时利用adina中多孔介质材料属性,考虑了坝体中渗流作用对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接触面单元考虑到在防渗墙的实际施工中需要泥浆护壁,采用Goodman修正单元.为分析坝体土体和墙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墙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了正常水位下防渗墙的应力和变形随坝体土体和防渗墙弹性模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计算结果表明:当防渗墙的弹模小于5000 MPa时,墙体应力随防渗墙弹性模量的变化不敏感,当防渗墙的弹模大于5000 MPa时,墙体应力随防渗墙弹性模量的变化敏感;最大水平位移随着防渗墙模量的增大变化不大,对防渗墙模量的变化不敏感;防渗墙墙体应力和变形对坝体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芭蕉河面板堆石坝完建期(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时期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应力变形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挤压墙技术是面板堆石坝施工中的新技术。针对垫层料碾压所引起的挤压墙变形进行了非线性仿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垫层料侧压力所引起的挤压墙水平位移很小,由挤压墙形成的上游坡面坡度能满足设计要求和面板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粗差识别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坝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坝坝体及基础的实际工作状况,尽早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以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是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处理监测数据时往往会遇到粗大误差.在充分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冶勒水电站、宝珠寺水电站等实际工程,重点研究了几种粗差识别方法,探讨了其适用范围.通过对传统粗差分析方法的改进,提出了适用于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即引入数学模型计算残差,通过残差来判断原始数据系列中的粗差.  相似文献   

16.
对大坝变形进行合理分析和准确预测是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具有趋势性、周期性、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性,现有的机器学习模型大都基于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非线性特点进行构建,而忽略了监测数据还具有趋势性和周期性的线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通过采用布谷鸟搜索算法(CS)对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进行优化,再基于物联网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数据,使用局部加权回归的周期趋势分解方法(STL)将数据分解成趋势分量、周期分量和余项分量,采用优化后的LSTM模型对趋势分量和余项分量分别进行预测,并通过简单周期估计方法进行计算,将3个分量的预测结果求和后得到最终变形预测结果.试验选取浙江利山水库开展变形预测研究,结果表明:STL-CS-LSTM模型的水平和沉降变形预测精度都高于其他模型,水平位移预测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LSTM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沉降预测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NN模型、LSTM模型、SVR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土石坝坝体防渗中,土工膜有时作为一种防渗材料铺设在坝体的上游坡中,以保护坝体的安全运行.在试验基础之上,重点分析复合土工膜的主要力学特性,并结合一座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复合土工膜防渗土石坝,对其进行非线性结构分析,着重研究复合土工膜与坝体结构面之间的剪切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土工膜与坝体粗粒料垫层结构面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为应变软化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可能不利条件下,该坝坝体、坝基及复合土工膜的应力变形均在合理可控范围之内,大坝结构安全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础变形模量对坝体的安全运行和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高拱坝,需要良好的基础变形模量,但是在一定的荷载运行工况下,并不是意味着基础变形模量越高坝体应力、稳定、变形状况就越好。基于上述观点,利用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对锦屏拱坝最优基础变形模量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拱坝在最优基础变形模量条件下坝体应力、稳定、变形及基础处理费用等特征值。研究表明:经过基础变形模量的优化,能有效改善坝体应力、位移、稳定等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对重力坝性能指标进行了初步探索.对坝体裂缝与重力坝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分析认为裂缝是致使重力坝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与表现形式.介绍了三种性能指标,并对三种指标各自的优劣进行了探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使用坝顶下游侧水平位移作为重力坝的性能指标,并结合实例对这一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探究了位移性能指标的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20.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利用观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确定安全监控指标,对于工程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叙述了混合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弹塑性理论,采用平面有限元计算模拟了蓄水过程,分析研究了飞来峡大坝18#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在各种可能水位组合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坝顶水平位移与上下游水位的确定性关系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建立了该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混合模型。经检验,模型质量较好。利用混合模型拟定了安全监控指标,并据此反演了该坝段混凝土弹性模量。所建立的安全监控指标和反演的坝体弹性模量可为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