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东北地区亚洲飞蝗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地治理亚洲飞蝗灾害,必须改变防治策略,加大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比重,科学运用各种方法,逐步实现对亚洲飞蝗的可持续治理。亚洲飞蝗的生物学特性复杂,目前对这种突发、迁移性害虫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栖息环境和发生规律尚不明确。笔者详细介绍了亚洲飞蝗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对于亚洲飞蝗的防控,应以预防为主,综合考虑治蝗策略。  相似文献   

2.
蔬菜根结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根结线虫病的无公害防治研究新进展。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现状、田间识别、生物学特性、病情分级标准及最新的无公害综合调控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无病区的保护、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五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总结认为生物防治是蔬菜根结线虫防治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消毒和栽培防治分别是目前治理重病区以及预防无病区和控制轻病区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调控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阜阳市部分区域甜菜夜蛾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总结了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策略。摘要:  相似文献   

4.
甜菜夜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张彬  刘怀  王进军  周旭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27-433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作为近年来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农业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于它的认识和相关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甜菜夜蛾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实验生态学、实验室饲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甜菜夜蛾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来,棉花成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的主要寄主之一,主要受害部位为叶片。随着转基因棉的推广种植,明确其不同叶位叶片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的影响对有效防治甜菜夜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转cry1A基因棉国抗12(GK12)、转cry1Ac基因棉新棉33B和转cry1A+Cp TI基因棉SGK321,以及它们的亲本对照泗棉3号、DP5415和石远321为材料,研究3种不同类型转基因棉生长前期不同叶位叶片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的影响,并以实验种群生命表形式加以描述。【结果】(1)转基因棉GK12和SGK321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尽管随着取食叶位的不同,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种群趋势指数均远大于1。(2)取食同一转基因棉花品种不同叶位叶片后,对甜菜夜蛾幼虫至蛹期的死亡率、蛹质量及产卵量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叶位间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3)取食新棉33B和SGK321的甜菜夜蛾种群趋势指数明显低于对应的常规对照棉,而取食国抗12的甜菜夜蛾种群趋势指数与对照品种泗棉3号差异不显。【结论】取食所研究的3类转基因抗虫棉不同叶位叶片后,甜菜夜蛾的种群仍呈增长趋势,应加强转基因棉田甜菜夜蛾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对几类新型杀虫剂的早期抗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变桃  沈晋良 《棉花学报》2008,20(5):359-363
 用浸叶法测定了江苏和河南等地甜菜夜蛾种群对几种作用方式新颖的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溴虫腈、虫酰肼、甲氧虫酰肼及呋喃虫酰肼的敏感性,尽管大多数种群对这些杀虫剂处于敏感阶段,但首次监测到江宁和射阳两个种群已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10.4和14.2倍),另一个丰县种群对茚虫威也具有低水平的抗性(6.8倍)。测定结果可以为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豆田蓟马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田蓟马原属次要害虫,近年来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已知2亚目3科12属21种,少数种类为捕食性;大部分为植食性,且寄主植物范围广泛。植食性蓟马不仅在大豆上取食或产卵为害,还能传播植物病毒,栖花的蓟马是大豆不育系的传粉媒介之一。从大豆出苗到结荚期均有发生,尤以苗期为害严重。在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蓟马的优势度较高;在不同生育期,蓟马空间分布型有所差异。有害蓟马综合治理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总结大豆田蓟马种类、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可为大豆田有害蓟马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秋季是蔬菜多种害虫集中发生危害的时期,生产上应根据蔬菜布局和害虫发生情况科学开展防治,减少农药残留。当前在田蔬菜主要有花椰菜、甘蓝、大白菜、小白菜、萝卜、番茄、黄瓜、辣椒、豇豆、莴苣等,田间发生的害虫主要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9.
<正>一、蔬菜害虫抗药性易发原因目前,我国蔬菜上经常发生的一些主要害虫如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菜蚜、棉铃虫、温室白粉虱等,普遍对一些常规农药品种产生了较强抗性,由此造成了防治比较困难,防效不好,甚至无药可用的局面。蔬菜经济效益较显著,复种指数高,菜农片面追求短期防治效果,长期单一依赖化学防治,任意提高施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相当  相似文献   

10.
西兰花苗期甜菜夜蛾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8年西兰花基地甜菜夜蛾种群数量消长监测、高龄幼虫株虫量与致害株损失率关系和幼虫量与高龄幼虫量关系测定,结果表明甜菜夜蛾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高峰主要出现4-5月和8-11月,与田间西兰花生育期相一致;其苗期高龄幼虫株虫量与致害株损失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其相关回归模型:Y=23.126X+1.5803 (n=17,r=0.8075**)。应用防治得失和绿色防治原理测定经济允许损失为株害率3.09%(≈3%),然后运用幼虫量与高龄幼虫量关系模型为:X=0.3204M+0.0378(n=17,r=0.8903**),拟定西兰花甜菜夜蛾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20头。  相似文献   

11.
杂草稻的特性及其危害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Oryzasativaf.spontanea)泛指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是稻田中的恶性杂草之一,在生产中可严重危害栻培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杂草稻的形态特性、落粒性、休眠性、耐逆性等斱面概述其生物学特征。简要阐述了杂草稻起源于栻培稻的去驯化过程,分布范围涵盖世界稻作生产区,在我国杂草稻的发生分布不均,以江苏中南部以及广东的湛江等地最为严重。迚一步分析了由于杂草稻导致对稻米产量、稻米品质以及稻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幵提出了杂草稻的综合防控与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合理耕作、科学使用化学除草剂等斱式,以便有效地控制杂草稻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柑橘青霉病是柑橘采后在储藏和运输工程中的重要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 digitatum)引起。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柑橘青霉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柑橘的运输和保存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归纳了柑橘青霉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制剂,分析并总结了不同防治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柑橘青霉病防治后续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指出深入探究柑橘青霉病菌的致病机制和生物源制剂对柑橘青霉病的防控机理,推进生物防治方法与化学或物理防治方法联用,能为新型药剂的开发和建立良好的综合防治管理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蠋蝽是农林上一种十分重要的天敌昆虫,具有地理分布广、捕食种类多、捕食能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了系统总结近年来在蠋蝽研究领域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本文从蠋蝽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学、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技术、控害功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蠋蝽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木槿植物生物学特征、应用价值、品种分类、繁殖技术、引种适应性研究现状及抗逆性研究现状,认为木槿是集食用、药用、经济价值、园林应用价值及生态价值为一体的园林植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将来应在木槿的引种驯化、品种选育、生理生化研究、分子生物学、园林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在充分利用本土木槿资源的同时引进国外木槿品种,培育适应市场的新的栽培品种。旨在为木槿的引种繁育、种质丰富、资源利用、推广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油菜抗根肿病资源创新与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莹芬  战宗祥  朴钟云  张椿雨 《作物学报》2018,44(11):1592-1599
根肿病是原生动物界根肿菌门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侵染引起, 并专性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土传病害。近些年来, 加拿大和我国油菜的安全生产均受到根肿病的严重威胁。本文简要介绍了根肿菌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主要防治途径, 重点总结了在根肿病抗性资源发掘、抗病基因遗传定位和克隆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进展, 分析了目前我国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与展望了相应的对策, 旨在为油菜抗根肿病遗传育种的高效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进而保障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世界粮食生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具威胁性的真菌病害之一。为了掌握现有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保障马铃薯优产高产,本文简要介绍了马铃薯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归纳了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指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现状,为开发新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冰  平原  杜春梅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8):131-137
致病性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引发的马铃薯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土传细菌性病害,难以防治。为了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开发新型药剂,使其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本文归纳了S. scabie产生的致病毒素thaxtomins和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乙烯)对S. scabies致病进程的影响;总结了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所采用的主要化学药剂、农业技术手段和微生物源制剂,并分析了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指出深入探究马铃薯疮痂病的致病机制对开发新型马铃薯疮痂病防治剂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研发和应用是今后防控马铃薯疮痂病的重要方向,认为将化学防治、农业措施与复合微生物菌剂三者联用能更好的防控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对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面积最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伴随着农业重心从成都平原转向盆中丘陵,四川丘区农业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农业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由于异常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物灾害常年影响丘陵地区农业活动,制约了丘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因此,为了绿色安全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笔者总结了丘区旱作农业主要生物灾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作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农林业害虫生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玉米田面积扩大,化防的失效,玉米田害虫种类数量增加,害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农户经济收入,及时总结国内外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进展,科学利用这种天敌进行农田害虫生物防治,从而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就显得十分必要。【方法】本文综述国内外近期对异色瓢虫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成果,概括了生活史、习性、飞行和运动、田间释放、动态和分布、生产繁育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也展望了相关研究的新趋势和新热点。【结果】综述表明:基于异色瓢虫的人工饲养技术发展及瓢虫对玉米田害虫实际防效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释放人工饲养的异色瓢虫来防治多种玉米田害虫,可使其安全地发挥应有的生防效能。【结论】最后指出,异色瓢虫是具有较大生防潜力的天敌昆虫,相应的饲养和释放技术可为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玉米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唑虫酰胺用于防治甘蓝田常见害虫的可行性和合适剂量,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相应方法测定了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黄条跳甲和蚜虫的防治效果.2018年和2019年试验中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112.5 g/hm2对小菜蛾药后7天防效达85.63%、89.17%和88.54%、91.34%,略高于或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