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赣北地区油后直播棉适宜钾肥投入量,研究施钾量对赣北植棉区油后直播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施纯钾0 kg/hm~2、60 kg/hm~2、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测定棉花收获期各器官干物质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80~300 kg/hm~2范围内,棉花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施钾量240 kg/hm~2处理棉花籽棉产量最高;施钾量在180~300 kg/hm~2范围内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未产生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赣北地区早熟油后直播棉施钾量为240 kg/hm~2左右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施氮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设置0 kg·hm~(-2)(N0)、100 kg·hm~(-2)(N100)、200 kg·hm~(-2)(N200)、300 kg·hm~(-2)(N300)和400 kg·hm~(-2)(N400)5个施氮水平,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未施氮(N0)处理相比较,施氮处理的冬小麦籽粒产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量和干物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而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含量降低。两年的冬小麦耗水量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N100、N200N0N300、N400;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但N200与N300及N300与N40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00 kg·hm~(-2)时冬小麦既能高产,也可高效利用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3.
氮肥用量对迟直播早熟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江西省双季稻区冬闲稻田早熟油菜高效生产及合理高效的氮肥调控模式,以早熟杂交油菜丰油730和早熟常规油菜1358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油菜主产县(市)设置10个田间试验和7个施氮处理(N0、N90、N120、N150、N180、N210和N240,数字表示纯氮用量,单位为kg·hm~(-2))。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江西双季稻区冬闲稻田早熟油菜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产(油)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等影响。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单产比较低,早熟杂交品种丰油730单产比早熟常规品系1358高,合理氮肥施用(N180)条件下各试验点平均增产显著,产量分别达1 700kg·hm~(-2)和1 500kg·hm~(-2)左右;与对照(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油菜产(油)量、干物质累积量和效益,两个早熟品种平均产(油)量增幅均在75%以上,效益增幅达80%以上;但当施氮量高于180kg·hm~(-2)(即N210和N240),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产油量和经济效益则明显降低。采用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对产量和施氮量关系进行拟合,结果发现,丰油730和1358各试验点肥效模型的拟合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各个试验点的推荐用氮量上,丰油730为157~224kg·hm~(-2),1358为159~199kg·hm~(-2)。两个早熟品种施氮150kg·hm~(-2)处理和180kg·hm~(-2)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稻田种植早熟油菜来扩大种植面积可迅速增加油菜籽总产,江西双季稻区冬闲稻田早熟迟直播油菜施纯氮150~180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效生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施氮量对蒜后直播棉产量、品质以及效益的影响,以期制定适宜的氮肥运筹策略。以早熟棉品种鲁棉532和鲁棉55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45 kg·hm-2、90 kg·hm-2和135 kg·hm-2)对蒜后直播棉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单株结铃数先升高后降低,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铃重和衣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棉花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9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去除氮肥投入后的净收益与籽棉产量变化规律一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棉花需氮情况及经济效益,施氮量90 kg·hm-2为鲁西南植棉区蒜后直播棉推荐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氮钾固定配施下小麦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以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在4个不同的氮钾配施方式[低氮低钾(N1K1,N 225 kg·hm~(-2)+K_2O 150 kg·hm~(-2))、低氮高钾(N1K2,N 225 kg·hm~(-2)+K_2O 225 kg·hm~(-2))、高氮低钾(N2K1,N 300 kg·hm~(-2)+K_2O 150 kg·hm~(-2))、高氮高钾(N2K2,N 300 kg·hm~(-2)+K_2O 225 kg·hm~(-2))]下,设置0、150、225、300和375 kg·hm~(-2) 5个施磷(P_2O_5)水平(分别用P0~P4表示),研究不同氮钾固定配施下施磷量对小麦光合、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氮钾营养条件下,随施磷量的变化,小麦干物质转运、SPAD值、P_n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一定施磷范围(P_2O_50~225 kg·hm~(-2))内,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同化物数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SPAD值、P_n及产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当磷用量(P_2O_5)超过225 kg·hm~(-2)时,各指标又呈下降趋势,且均以P2处理最大。低氮低钾(N1K1)条件下各指标测定结果均较好。小麦籽粒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呈抛物线型,二者极显著相关,施磷量在219.36~224.66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综上所述,4个不同的氮钾营养条件下,以N 225 kg·hm~(-2)+P_2O_5 225 kg·hm~(-2)+K_2O 150kg·hm~(-2)(N1K1P2)配施组合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早熟型冬小麦品种中麦8号在高肥力田达到最佳群体质量时合理的氮磷肥施用量和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4个氮磷肥施用量水平,分别为N120P96(纯氮120kg·hm~(-2)、P_2O_5 96kg·hm~(-2))、N_(180)P_(144)(纯氮180kg·hm~(-2)、P_2O_5 144kg·hm~(-2))、N240P192(纯氮240kg·hm~(-2),P_2O_5 192kg·hm~(-2))、N_(300)P_(240),(纯氮300kg·hm~(-2)、P_2O_5 240kg·hm~(-2));副区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D180(180万株·hm~(-2))、D240(240万株·hm~(-2))和D300(300万株·hm~(-2)),研究了氮磷肥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降低;种植密度的增加提高了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和单位面积穗数,而千粒重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N180P144至N_(300)P_(240),范围内,同一施肥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早熟品种中麦8号在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纯氮120kg·hm~(-2)和P_2O_5 96kg·hm~(-2)的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半干旱区秸秆还田后麦田的最适氮肥施用量,以冬小麦品种西农979为研究对象,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9 000 kg·hm~(-2))条件下,设5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75:75 kg·hm~(-2);N150:150 kg·hm~(-2);N225:225 kg·hm~(-2);N300:300 kg·hm~(-2)),以不施氮(N0)为空白对照,在传统施氮量(300 kg·hm~(-2))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氮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水氮利用、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的耗水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N150和N225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较传统施氮量(N300)分别增加0.60%和2.71%。开花期旗叶光合能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N225处理表现最佳,其胞间CO_2浓度比N300处理降低13.36%,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提高16.36%、11.81%和18.39%;N0~N150处理的光合性能均显著低于N300处理。与N300处理相比,N225处理产量显著增加,N150处理产量变化不显著,其余处理均显著减产。N225处理的氮肥贡献率最高,较N300处理增加4.95%,N150处理与N300处理差异不显著。N75、N150和N225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300处理分别提高269.08%、98.25%和35.16%,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66.52%、95.74%和42.00%。与N300处理相比,N0和N75处理的经济效益分别减少2 841.44和828.54元·hm~(-2),N150和N225处理分别增加169.20和332.40元·hm~(-2)。综合来看,在旱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适量减少氮肥投入可有效促进冬小麦水氮利用,增强开花期旗叶光合能力,提高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配施氮肥150~225kg·hm~(-2)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0(N_0)、94.5(N_1)、180(N_2)、240(N_3)、300(N_4)、360kg·hm~(-2)(N_5)共6个施氮量处理,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滴灌冬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均呈"S"曲线变化。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及其转运效率、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均以N_3处理最高;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以及籽粒产量在两年中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后减趋势,也均以N_3处理最高,其中产量两年分别较N_0处理增产68.01%和67.39%。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240kg·hm~(-2)施氮量最有利于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高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山东省高产麦区高产节肥高效的施氮量,以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和烟农1212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测墒补灌条件下,设置0(N0)、180(N1)、210(N2)、240 kg·hm~(-2)(N3)四个施氮量水平,研究施氮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效率和气孔导度,增加拔节期至成熟期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180~240 kg·hm~(-2)时,济麦22增产10.1%~28.2%,烟农1212增产27.1%~42.8%。在同一施氮处理下,开花期至成熟期,烟农1212的干物质积累量比济麦22高12.77%~19.92%;花后14~28 d,烟农1212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比济麦22高8.61%~24.11%;灌浆期间,烟农1212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比济麦22高6.10%~11.68%,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比济麦22高12.63%~22.00%,籽粒产量增加12.73%~19.46%。说明适量施氮有利于灌浆中后期小麦旗叶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促进花后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向籽粒的分配,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当施氮量为210 kg·hm~(-2)时,济麦22和烟农1212的籽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是该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供氮水平的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对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生长发育、产量构建、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分供给磷、钾、硼肥的条件下,施氮肥促进苗期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 以施N270kg/hm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施N180kg/hm2最有利于生育后期的产量构建,单株角果、单株粒重及千粒重均居首位,其单位面积产量亦为最高,两个试验点分别为4233 kg/hm2、2726 kg/hm2;施N360kg/hm2的单产及主要经济性状-角果数、粒重、千粒重均有降低。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施N241.5-257.3kg/hm2的氮肥经济效益最高;施氮肥提高菜籽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硫甙和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表明施氮改善双低油菜籽的营养品质。由上可知,在试验条件下中双9号油菜品种氮肥适宜用量为纯N180-257.3kg/hm2,低于180kg不能满足高产优质的氮素需求,高于257.3kg则会降低产量和施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缓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缓释氮肥对棉花单株生物量及产量的效应,以期为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湘杂棉8号F1为材料,进行了常规氮肥和缓释氮肥不同施氮量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氮肥处理的棉花株高、果枝数、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较常规氮肥具有优势。缓释氮肥处理的棉花产量均高于常规氮肥,并以施氮量240kg·hm-2的产量最高,达到4047.03kg·hm-2;480kg·hm-2施氮量次之,产量为4040.60kg·hm-2;较之等氮量常规氮肥分别增产10.18%、9.76%。  相似文献   

12.
水氮运筹对新疆滴灌春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氮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规律,2017年和2018年在田间滴灌条件下设置1 500、3 750、6 000和8 250 m~3·hm~(-2)4种灌水量(分别用W1、W2、W3和W4表示)和0、225、300和375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比较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的茎蘖数、茎蘖成穗率、LAI、粒叶比、花后干物质生产力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两年中,春小麦茎蘖数、茎蘖成穗率、LAI、粒叶比、花后干物质生产力及产量在相同氮素营养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且以W3最大;在相同水分条件下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也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以N2最大。在所有处理中,W3N2处理的春小麦茎蘖数、茎蘖成穗率、LAI、粒叶比、花后干物质生产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值均最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6 000 m~3·hm~(-2)和施氮300 kg·hm~(-2)为滴灌春小麦最佳的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48为试验材料,采用15N示踪法在大豆R5期进行叶面施氮,研究大豆不同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以4.5kg·hm-2(N3)处理大豆各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籽粒干物重23.2 g,总干物重73.9 g,分别较不施氮处理(N0)高7.91%和14.93%;籽粒氮素单株积累量为137.2 g,较不施氮处理(N0)高13.11%。同一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15N积累量为籽粒茎叶荚皮叶柄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处理下,各器官15N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5 kg·hm-2(N3)条件下最高,籽粒单株积累量为8.32 mg。15N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积累量总体趋势一致,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全国棉田氮肥施用技术定位联试江西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10年连续3年以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在赣北中等肥力沙质壤土上,以24 000~25 830株/hm2的密度种植湘杂棉8号和赣棉杂1号杂交棉品种,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均有随施氮量的减少逐步降低或减少之势,若连续不施氮降低或减少更为明显;不施氮或连续不施氮有利于提高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会造成产量、单铃重、铃壳重、子指和断裂比强度的逐步下降;在施纯氮300 kg/hm2以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相应提高,在施纯氮300 kg/hm2以上,随着花氮量的增加产量有相应降低之势,若配合施用有机态氮增产效果更好,且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步降低,年度间有随着定位年限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逐步提高,且是以施氮量多处理和配合施有机肥处理提高明显;以2010年产出和价格拟合的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300.9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88.9 kg/hm2.  相似文献   

15.
施氮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生产中氮素管理提供依据,以新春6号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施纯氮0、150、300、450和6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分析了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征符合Logistic曲线,施氮能促进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以N2处理表现最佳,其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达到19 745.03和310.97kg·hm-2,比其他处理分别高4.42%~60.74%和3.68%~79.65%.滴灌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受施氮量影响均显著,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产量以N2最大,比N0增产45.04%.经函数拟合,施氮量为366.83 kg·hm-2时,滴灌春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适合赣北植棉区油棉双直播一年两熟模式下并有利于棉花与油菜生产轻简高效的油菜适宜播种期.于2019~2020年在赣北地区设6个不同油菜播种期处理,测定各处理油菜生长发育指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经济性状,探究一定范围内推迟播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10月17日播种...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与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圆柱管栽培试验,研究生物炭与氮肥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入生物炭对单株干物质积累与LAI的调控起到了促进作用,其调控作用在生育后期大于生育前期。在R6期C1(施炭750 kg·hm-2)处理单株干物重与LAI最高,但随着施炭量的进一步增加单株干物重与LAI却逐渐下降,施炭量为C3(施炭2 250 kg·hm-2)时单株干物重与LAI低于不施炭处理。施入生物炭使大豆株高降低,施炭量越多株高降低幅度越大。在相同施炭量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重及叶面积指数的均值以N2(施氮60 kg·hm-2)最高,叶绿素的均值以N3(施氮90 kg·hm-2)最高。施炭750 kg·hm-2和施氮42 kg·hm-2为大豆高产的最优施用组合,理论产量为3 546.9 kg·hm-2。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单株粒数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耕作方式和氮肥对旱地小麦的互作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CTI)、全膜覆土穴播(PM)、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方式为主区,75、150、225、300kg·hm~(-2)4个施氮量(分别用N1~N4表示)为副区,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组合处理下旱地冬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糖含量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式中,PM的株高最高,叶面积最大,籽粒产量最高,较CT增产14.50%。PM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穗长和穗粒数来实现,也归因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在花后向籽粒中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CT显著增加,特别是增加了叶片和颖壳的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CTI的千粒重和有效穗数虽然最高,但产量与CT无显著差异;NTS的株高、千粒重、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向籽粒中转运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产量较CT降低16.74%。施氮显著增加了旱地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平均产量表现为N4N2N3N1。CT、CTI、NTS下,施氮的增产作用显著,但PM下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PMN2的籽粒产量最高,比最低的NTSN1增加70.55%。施氮增产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开花后干物质转运。NTS提高了各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但其效应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异,茎秆主要表现在开花后20~30d,叶片和颖壳在开花后10~40d,叶鞘在开花后20~40d,籽粒在开花后10~30d。施氮显著降低了开花后0~30d茎秆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开花后20d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甘肃旱地雨养农业区,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下冬小麦高产的氮肥施用量以中等水平(150kg·hm~(-2))最佳,免耕秸秆覆盖下需增加氮肥施用量(300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水平对双低油菜中双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通过不同供氮水平的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对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生长发育、产量构建、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分供给磷、钾、硼肥的条件下,施氮肥促进苗期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以施N270kg/hm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施N180kg/hm2最有利于生育后期的产量构建,单株角果、单株粒重及千粒重均居首位,其单位面积产量亦为最高,两个试验点分别为4233kg/hm2、2726kg/hm2;施N360kg/hm2的单产及主要经济性状角果数、粒重、千粒重均有降低。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施N241.5~257.3kg/hm2的氮肥经济效益最高;施氮肥提高菜籽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硫甙和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表明施氮改善双低油菜籽的营养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双9号氮肥适宜用量为纯N180~257.3kg/hm2,低于180kg不能满足高产优质的氮素需求,高于257.3kg则会降低产量和施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滨植棉区棉花配方施肥优化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开展油后直播棉花"3414"田间试验,并进行回归分析,综合得出洞庭湖植棉区籽棉目标产量3090kg·hm~(-2),N、P、K养分最佳施用量(公顷用量)为N∶P_2O_5∶K_2O=210∶60∶180,即尿素450kg、过磷酸钙495kg、氯化钾3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