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滩地是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屏障。以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港滩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年份的图件资料获取河道滩地几何参数、位置信息等,应用景观格局理论,计算滩地破碎度指数、扰动度等,分析灵山港滩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化特征,并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不同年份不同扰动因子对滩地演化扰动度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从1982-2013年,灵山港滩地格局变化明显,且在2003-2010年变化更显著,从上游到下游,滩地呈现窄长变化趋势,滩地分布均匀性减弱,破碎程度呈增大趋势;(2)扰动度DI1.35时,自然扰动因子对河流滩地演化具有较大贡献度;扰动度DI≥1.35时,人为扰动因子对河流滩地演化具有较大贡献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土壤物理性质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港滩地为试验对象,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测定分析,分析研究了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表层土壤的密度、体积质量、孔隙度、饱和含水率、颗粒组成等滩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道沿线滩地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差异性显著,主要表现为:(1)从上游至下游,滩地土壤密度沿程降低,中游区段土壤体积质量最小,总孔隙度以及饱和含水率最大。(2)土壤颗粒组成以粗颗粒(粗砂,细砂)为主,在河道纵向上,随着河道坡降变缓,水流能态减小,粗颗粒质量分数降低,细颗粒(粉粒,黏粒)质量分数及土壤粒径分维值(D)增加,滩地土壤颗粒沿程细化。(3)由于水流条件及植被类型的影响,在不同滩位上,高滩处林地土壤细颗粒组质量分数及土壤粒径分维值最高,分别为36.38%和2.66,土壤粒径分维值能够反映出不同沉积环境对土壤颗粒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南山区河道型水库具有与平原地区不同的特征,兼具河流和湖泊的双重形态特性。由于水库水深大、水温低等特点,水库季节性分层现象会造成水库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发生改变。以西南山区典型河道型水库——紫坪铺水库为例,基于2016-2017年紫坪铺水库12个断面的监测数据结合季节变化特征进行时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水质受季节变化呈现2个变化时期:5-9月为河流形态期,1-4月及10-12月为湖泊形态期。(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水体营养状态在不同时期受不同主成分的影响。湖泊形态期水质主要受水体污染状态和磷元素的影响,其次是农业营养物质影响;河流形态期水质主要受生物化学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是有机物的影响。(3)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用主成分分析简化后发现,Chla与各因子明显相关,且各自形态期内浊度、TP等主要指标与Chla的浓度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水库不同形态时期中进行研究,可避免因单一水文形态期内水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结果不准确,使水质分析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在反映西南山区河道型水库水体的营养状态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可靠性理论在河流水质风险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影响污染物浓度的诸多因素,如污染物性质、水温、水力条件等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使得河流水质安全的极限状态并非如通常的“临界点”所定义的那么明确。根据这一认识,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将水质安全的极限状态定义为在“零”附近的一个不确定区间,即“模糊临界区间”。并在给定河流水质模糊可靠度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度量水质风险的模糊失效概率模型,给出表征水质安全的模糊可靠度计算模式。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水质风险问题研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东营市利津县黄河滩地使用国际通用化软件Visual Modflow的SEAWAT模块,建立了三维变密度非稳定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采井的优化布置,并对设计开采方案下未来10年的地下水位和咸水运移范围进行了预报。结果显示:利津黄河滩区大致以黄河大堤为咸淡水分界面;按水源地设计方案进行开采,采补趋于平衡,具有补给保证;未来10年,在设计开采量下,咸水不会影响开采井水质。Visual Modflow在利津黄河滩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成功运用,为研究区地下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于二维水质模拟属于计算密集型运算,如何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提升水质模拟的性能,是流域水质模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从性能和精度两方面开展了流域水质模拟研究.在水质模拟性能方面,设计了通用计算框架下的流域模拟网格划分方法.将河道及边缘网格作为模拟网格,降低了网格规模,使流域级别的精细化河道水质模拟成为可能;以此为基...  相似文献   

7.
QUAL 2K模型及其在乐安河CODCr和NH3-N水环境容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QUAL2K综合水质模型对乐安河流域CODCr、NH3-N进行了水质模拟,根据水质模拟结果,采用解析法、功能区段首控制法定量计算出了乐安河各功能控制区段的CODCr、NH3-N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环保部淮河流域2004--2010年近7年的11个主要观测站4项主要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对淮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动态加权函数和Borda函数的分析,建立了水质污染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动态加权后的数据进行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淮河总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河流水质并未好转甚至逐步恶化,其中河南周口沈丘闸等河段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利用解析模型模拟土壤溶质迁移过程、估计土壤溶质迁移参数,在假定土壤溶质质量浓度分布为n次幂函数的基础上,结合边界层方法,将描述土壤溶质质量浓度分布的低次幂函数进一步推广,得到土壤溶质迁移的n次幂函数近似解析模型.在2个时刻(t=360,720 min)、较大距离(120~450 cm)时,利用不同次幂函数模型对溶质迁移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孔隙水流速度较小(v=0.01 cm/min)时,在短历时(t=360 min)、长距离(x>50 cm)处,六次幂边界层解与其他次幂边界层解相比具有较高精确度;对边界层距离公式受各参数的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孔隙水流速度(v≤0.01 cm/min)对边界层距离影响甚小;基于较小土壤孔隙水流速(v=0.01 cm/min)及测量仪器的不同灵敏度,利用不同次幂边界层距离公式对土壤溶质迁移参数进行数值计算比较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用较高灵敏度的仪器进行测量,结合六次幂的边界层距离公式可准确地推求土壤溶质迁移参数弥散系数D及延迟因子R.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面源污染指标与地表水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对地表水质量的影响,为改善地表水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了1999—2018年我国主要面源污染指标排放量变化趋势,并采用水质指数(WQI)量化分析了同期地表水质量,最后对农业主要面源污染指标排放量及其未利用量与地表水WQI之间做了相关分析。【结果】4种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指标——化肥施用量和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和铵态氮(NH_4~+-N)在1999—2018年均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或有下降的趋势。与1999年相比,2018年时4种主要污染物依次增长37.1%、21.1%、28.4%和15.6%。河流水质在1999—2006年呈下降趋势,之后明显改善,2018年WQI较1999年增加了13.8%。湖泊和水库的水质年际波动较大,2018年WQI较1999年分别增加6.5%和2.4%。畜禽养殖业产生的COD、TP和NH_4~+-N未利用量与河流WQI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P对河流WQ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H_4~+-N,COD影响最小。【结论】近年来我国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但水库和湖泊水质仍不容乐观,降低化肥施用量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未利用量是改善地表水质量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河流水生生境评价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高精度、快速进行河流水生生境信息提取方面的优势,选取植被覆盖度、河岸开发强度、河流蜿蜒度及河流自然岸线保有率等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的指标建立河流水生物理生境遥感快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所选定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进而采用模糊评价法建立河流水生物理生境遥感评价模型,以期快速、准确地反映大区域范围内河流生境状况。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辽河干流水生物理生境评估。结果表明,辽河干流水生物理生境质量处于中上等,达到了健康的水准,评价结果比较符合辽河干流水生生境健康现状。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经济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4-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北部湾经济区南流江水质指标的污染分担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氨氮作为主要水质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和水质指数评价方法进行南流江水质评价,分析了四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进行了水质污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秩相关系数评价方法显示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GS的二维水质网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西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为研究背景,对西江干道进行了数字化、河道贴体网格生成,以GIS数据为基础,进行一维恒定流方程组和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并且实现浓度场在GIS平台上的可视化。这种基于GIS的二维水质模型网格计算为水质的时空模拟和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可以为水环境保护者在管理和决策时提供有利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水库来水为功能区水质及污染源汇入条件下的水质浓度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相同蓄水时间内,污染源汇入不利方案下水质浓度场范围较上游来水为功能区水质方案下的范围有所增加;蓄水45天时,不利方案下污染带已达到范河闸取水口处,但水质浓度仍未超出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表明该河道型水库水质可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相似文献   

15.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in argo-hydrological models for optimizing resources use and minimiz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in agriculture. In this study we extended a simple and explicit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basic soil water flow equation by Yang et al. (2009) to the solute transport equation. The key feature of the algorithm is to use a uniform soil layer thickness and a small time step in solving the soil water and solute transport equations, so that the calculations can be made on a layer basis. This drastically simplifies the procedure of modeling water and solute transport in soil using the basic equation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as tested against the complex finite element (FE) numerical scheme in simulating soil water and solute transport in different soils via numerical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ith a uniform soil layer thickness of 5 cm and a small time step of 0.001 d was able to achieve the identical accuracy as the FE method. Test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n simulating water and nitrogen dynamics against data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on wheat revealed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s with the simple algorithm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ime-course measurements of soil water and mineral N concentration at the various depths in the profile, suggesting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performed well and can be reliably applied in agro-hydrological models. The simpl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algorithm will encourage scientists to use basic equations for soil water and solute transport more in the future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gro-hydrolog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16.
灌溉施肥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型能够方便快速地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条件下的水肥利用效率,为改善灌溉施肥系统性能、减轻不当灌溉施肥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从灌溉施肥地表水流运动模拟、灌溉施肥地表水流溶质运移模拟、灌溉施肥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耦合模拟等方面出发,系统总结了不同时空尺度下灌溉施肥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模型的类型及其相...  相似文献   

17.
高曦  薛雄志 《农业工程》2017,7(2):96-101
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探索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新模式,找到解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新路径迫在眉睫。国家在2012年底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给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乡村自然环境的改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过芸溪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该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该流域“美丽乡村”建设对水质改善,尤其是改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整合的关系,探讨其结合的可行性与保障措施。研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可以“百姓富,生态美”为总体原则,变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发展之本,在保护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村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河道是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彻底改善水质、增强河道防洪能力、促进水系的循环、解决河道现状问题是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以大凌河为例,设计了四种景观方案,利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数值分析等技术,将植被群及景观岛高度作为水流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研究,并对洪水来袭时不同的生态景观方案下河道的水位和流速进行模拟,进而定性分析不同城市生态景观对防洪的影响.该研究对景观防洪的实际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模拟撒施肥料下的一维畦灌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过程可为采用先进的畦灌液体施肥方式提供对比依据。该文基于湍流理论垂向流速线性与对数分布规律及不可压缩流体力学连续方程,构造沿畦长及任意垂向断面的非均布流速场和溶质浓度场,建立起撒施肥料下的一维畦灌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模型,并利用典型畦灌施肥试验结果,检验该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不仅具有在撒施肥料状况下较好模拟地表水流运动和溶质浓度时间变化过程的能力,还具备较佳的水量和溶质质量守恒性,从而为评价撒施肥料下的畦灌施肥系统性能及与其它施肥方式下的畦灌施肥系统性能对比,提供了实用的数值模拟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