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龟子绿僵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虫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棉花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vasinfectum)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对峙培养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的3个供试菌株对3株枯萎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Ma55抑制效果最好。在培养基中加入Ma55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当浓度为3.25×106 cfu.mL-1时,5 d后,对3株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超过70%。Ma55液体振荡培养20 d获得的无菌发酵液对3个枯萎病菌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9.86%、56.99%和57.09%,对它们的分生孢子产生及分生孢子萌发也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未发现金龟子绿僵菌与棉花枯萎病菌菌丝间有重寄生现象。上述结果显示,金龟子绿僵菌对供试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机制主要是营养竞争、空间竞争及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头翁3种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白头翁不同有机溶剂(氯仿、石油醚、正丁醇)粗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白头翁不同溶剂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石油醚和氯仿提取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在浓度为100mg/L时,抑制率分别为70.68%和60.12%,在浓度为250mg/L时,白头翁石油醚提取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6.59%,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阿魏氯仿提取物对7种玉米病害的离体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清 《华北农学报》2007,22(3):111-114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引起玉米病害的7种病原菌(小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圆斑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瘤黑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对顶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只有46.66 mg/L;可引起大中型分生孢子畸形。  相似文献   

5.
丁锦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216-220
探讨不同浓度核黄素对棉花枯萎菌生长的影响,找出影响枯萎菌生长的最佳浓度。采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核黄素,观察棉花枯萎病菌菌丝、菌落及孢子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菌落形态及孢子形态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当核黄素浓度大于0.5 mg/mL的核黄素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核黄素浓度大于1 mg/mL的核黄素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菌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发生畸形等形态变化;当核黄素浓度大于1 mg/mL时,孢子发生畸形。利用核黄素可以抑制棉花枯萎病病菌的生长,对开拓植物病害新的防治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霉菌、放线菌株和石灰水对尖饱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芳  李静  张欢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2):185-189
本研究旨在开发对土壤病原菌尖孢镰刀具有拮抗作用的各种微生物,以期对其生防制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DA平板对峙法和制备发酵菌原液,以青霉菌、放线菌株和石灰水对尖饱镰刀菌孢子萌发、营养竞争、菌丝生长和重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放线菌株和饱和石灰水对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拮抗距离分别达到27.35、25.70、16.83 mm,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8.36%、75.97%、47.84%,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71.97%、58.23%、21.49%。在青霉菌、放线菌株与尖饱镰刀菌的交接处没有发现明显的重寄生现象,青霉菌孢子大量繁殖,占据了大部分的生存空间。青霉菌对尖孢镰刀菌在营养竞争、抗生作用方面均有较明显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拮抗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旨在对2 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的发酵液进行稳定性和抗菌效果分析,为明确其生防潜力和剂型研发奠定基础。采用杯碟法、平板生长抑制法、菌丝体干重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检测抗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 株链霉菌的发酵液均能在日光灯照射和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活性;经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均能保持在80%以上;但对有机溶剂的敏感性不同。HD-103、HD-109 的抗菌活性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97.9、120.2 μg/mL,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90.57、83.36 μg/mL。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2 株菌的发酵液均可破坏尖孢镰刀菌细胞透性。菌株HD-103 和HD-109 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灰黄霉素对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一步扩展灰黄霉素的农业应用范畴,选择采自甜瓜、黄瓜、西瓜、苦瓜、辣椒和西红柿的不同专化型的10株致病性尖孢镰刀菌作为试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灰黄霉素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和抑菌率法,测定灰黄霉素对不同寄主来源的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并显微观察灰黄霉素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黄霉素对不同寄主来源的尖孢镰刀菌具有良好的广谱抑制作用,但对不同菌株抑制效果差异显著,其抑制中浓度IC50为0.42~2.81 mM。尖孢镰刀菌经4 mM灰黄霉素处理后,菌丝变得稀疏、畸形、膨大、扭曲,从而影响其生长。因此,灰黄霉素可用于开发防治作物枯萎病的新型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9.
检测了土地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 NK3-4对水稻立枯病菌(尖孢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的拮抗活性、作用机理及对立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NK3-4对尖孢镰孢菌及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4.4%和85.7%,并抑制了病原菌色素生成、破坏了菌丝细胞壁、降低了孢子产量(降低95.0%),抑制了孢子萌发(抑制率91.6%)。尖孢镰孢菌毒土条件下,NK3-4菌液浸种结合拌土处理使水稻出苗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但禾谷镰孢菌毒土条件下,NK3-4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出苗后7 d,NK3-4浸种使高于1 cm幼苗的比率提高了39.8个百分点,拌土处理提高了21.3个百分点,浸种结合拌土提高了46.3个百分点。无论是尖孢镰孢菌还是禾谷镰孢菌毒土胁迫下,NK3-4菌液处理均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降低发病率。尤其是NK3-4菌液浸种结合拌土处理,使尖孢镰孢菌胁迫下的水稻根长增长了5.0倍,对立枯病防效达到了80.5%。NK3-4对镰孢菌的拮抗机制为抑制菌丝生长、破坏菌丝细胞壁、抑制色素生成、抑制分生孢子萌发。NK3-4可通过减轻病原菌对水稻生长的胁迫防治...  相似文献   

10.
旨在对2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的发酵液进行稳定性和抗菌效果分析,为明确其生防潜力和剂型研发奠定基础。采用杯碟法、平板生长抑制法、菌丝体干重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检测抗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链霉菌的发酵液均能在日光灯照射和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活性;经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均能保持在80%以上;但对有机溶剂的敏感性不同。HD-103、HD-109的抗菌活性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EC_(50)值分别为97.9、120.2μg/m L,对孢子萌发的EC_(50)值分别为90.57、83.36μg/m L。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2株菌的发酵液均可破坏尖孢镰刀菌细胞透性。菌株HD-103和HD-109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测试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并通过黄瓜相关抗性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初步作用机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采用胚根接种法、灌根接种法进行盆栽防效测试;相关抗性酶活性测试采用分光光度法。1 mg/L乳果糖的盆栽防效最好,胚根期浸种和子叶期喷雾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87%和41.97%,其次是0.1 mg/L乳果糖的盆栽防效,分别为39.62%和37.21%,而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菌无杀菌活性。对黄瓜防御反应酶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乳果糖处理后黄瓜内各防御酶系均比对照高,尤其1 mg/L乳果糖胚根浸种和子叶期喷雾处理黄瓜PAL比对照分别提高了97.5%和92.4%。综上,乳果糖对黄瓜的诱导抗性作用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主要机制,并可作为新型药剂用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银川大豆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宁夏银川地区大豆根腐病病原及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于2018—2019年从宁夏银川贺兰、兴庆和永宁地区大豆产区采集大豆根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和TEF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田间试验明确6种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离纯化获得126株镰刀菌,属于4个种,分别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和短肥镰刀菌(F. brachygibbosum),占比分别为51.59%、24.60%、13.49%和10.32%。4种镰刀菌对大豆均有致病作用,造成根腐病症状。供试6种种衣剂在播种后20天的防治效果均在65%以上,60天后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造成宁夏银川地区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短肥镰刀菌。供试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在大豆成株期防治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叶片提取物(粗提物)用于防治园艺作物病害的可能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8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野生茄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大葱菌核病菌未测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当供试质量浓度为5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高于8.8%);当供试质量浓度为40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60%。同一浓度提取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强度差异较大。毒力分析表明,提取物对大葱菌核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均低于10 g/L,分别为5.7577和7.6089 g/L。总体看,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对大葱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几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植物引发的植物枯萎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目前该菌已被列为世界上第五大植物病原真菌。由于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而充分了解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制是对抗这种疾病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控制策略从而限制宿主植物感染,本文归纳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总结了毒力因子中的细胞壁降解酶、毒素、信号传导途径(MAPK通路)对致病进程的影响,分析了毒力基因及转录因子在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理。以期能为防控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提供作用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寻找出与瑞香狼毒同科的瑞香科植株是否有潜力成为防治病原真菌的植物资源,为筛选及制备有效且安全的植物源农药打开新思路。以5种试验材料作为瑞香科植物的代表,利用其乙醇提取物对番茄枯萎、黄瓜靶斑等7种病原真菌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瑞香狼毒与梦花在所有提取物中表现最佳,尤其是针对各种枯萎病病原菌,在较高浓度下的抑菌率都接近100%。而祖师麻提取物对黄瓜靶斑以及草莓红中柱的抑制效果在所有的提取物中表现最佳,其EC50值分别为0.925、0.920 mg/mL。南岭荛花在5种瑞香科植物提取物中表现最差,但对番茄枯萎和黄瓜炭疽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良好,EC50值均小于1.1 mg/mL。研究表明,5种瑞香科植物提取物对病原真菌普遍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瑞香科植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筛选靶标。  相似文献   

16.
红树内生细菌AmS2防治香蕉采后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板对峙结合生长速率法测定分析了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及其甲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并对其甲醇粗提液的防病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及其甲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菌带宽分别为12.0 mm和11.5 mm;毒力测定结果表明,AmS2甲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007 6 mg/mL和1.902 8 mg/mL;AmS2菌株的甲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加大,防治效果不断提高,当AmS2甲醇粗提液使用浓度为4.0 mg/mL时,对接种香蕉炭疽病菌10 d后的防治效果为79.83%。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下植被稀少的状况是否为枯叶产生的化感作用,以蒙古栎枯叶为供试材料,二月兰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蒙古栎枯叶水浸提液对二月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0.00、0.02、0.04、0.06、0.08和0.10 g/mL浓度的蒙古栎枯叶水浸提液培养二月兰种子,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及苗长,计算化感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二月兰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为负值,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对二月兰苗长的化感效应为“低促高抑”的双浓度效应,在浓度<0.04 g/mL时对幼苗苗长生长有促进作用,当水浸提液浓度≥0.04 g/mL时,对苗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化感作用不断增强,浓度为0.10 g/mL时,根长、苗长的化感指数均为-1,种子仅处于发芽初始状态。反映出蒙古栎枯叶的水浸提液对二月兰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参根腐病是人参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抑菌机理,本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和人参根腐病菌为材料,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考马斯亮蓝G-250等方法测定了抑菌机理数据。结果表明,经15 μg/mL浓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处理后,与对照相比,人参根腐病菌菌丝出现畸形、菌丝表面长出突起,菌丝顶端膨大;菌悬液中电导率和菌体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4.24和42.0倍,且菌悬液的OD260值也从3.48增加到3.83。而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性糖含量、NAD-MDH活力和SDH活力与对照相比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97.7%、56.6%、97.5%和48.4%。本研究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为人参病害新型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