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智能生物颗粒燃料燃烧机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5):170-174
为了实现烟叶烘烤环节减工降本,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代替煤炭作燃料,采用智能生物颗粒燃料燃烧机,对密集式烤房进行简单改造,与普通密集式烤房做烟叶烘烤对比试验。通过分别装烤同一生长地、同一品种、生长正常、叶片部位相同、成熟度基本一致的鲜烟叶进行烘烤对比,同时选择同一烘烤工艺;以烘烤时间、能耗成本、烟叶外观质量为研究指标,评价烟叶烘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生物质燃料热风炉供热烤房在烘烤管理时间上节省21.7 h,燃料成本比煤多出188.72元/烤,耗电成本节省了16.06元/烤,人工成本节省216元/烤,上中等烟比例提高了3.01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77元/斤。智能生物颗粒燃料燃烧机供热点火简单,自动进燃料,燃烧完全彻底,省去了烘烤加煤、出渣等繁琐费力劳动,管理方便,易清理维护,一定程度上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中经济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生物质能源,笔者归纳了当前密集型烤房上使用较多的气体、液体、固体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现状,在总结了3种生物质能源对烟叶烘烤质量影响和能源转化设备技术成熟度的基础上,依据经济性和实用性分析了3种生物质能在密集烤房上应用所具有的优势和局限。最后得出固体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当前和今后密集烤房应用前景中最好的一种生物质能,指出未来应从加强原料配方研究、持续提升颗粒燃料燃烧机技术改进、并融入大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实现精准烘烤。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物质燃料在烟叶烘烤应用上的可行性,以前期筛选出的最佳生物质燃料配方50%木屑+50%烟秆为原料,利用HCK045A型高效生物质颗粒机压制成直径8 mm的颗粒燃料,以此作为替代能源进行了烟叶烘烤试验。试验共设置T0(0替代,CK)、T1(30%替代)、T2(50%替代)、T3(70%替代)、T4(100%替代)5个处理,对烘烤中不同处理烤房的干湿球温度、烤房综合热效率、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燃烧烟气中污染物含量、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替代程度的生物质燃料所加热的烤房,在变黄期和定色期干湿球温度上升较快,干筋期上升较慢,烤房热效率较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适中、协调性较好;烘烤时排放烟气中的主要污染源物质SO2含量显著降低,尤其是T4处理的排放量只有CK的4.17%;由于生物质燃料烘烤用工和能耗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体烘烤成本有所升高,T1幅度最小为1.72%,T4升幅较大,达20.62%,但由于生物质燃料烘烤的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增加,最后的产值仍然提升,其中T1增加幅度最大,达22.91%。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气化供热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笃忠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92-395
摘要:为了实现烟叶烘烤的环保节能,进行了生物质气化设备的开发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生物质气化炉能确保烟叶烘烤的热量需求且能连续供热,烘烤的烟叶质量正常,热能利用率较高,能耗较低,中部烟叶公斤干烟耗燃料量为2.21-3.15kg,上部烟叶公斤干烟耗燃料量为1.76-1.93kg,与普通烤房的煤耗基本一致。生物质气化设备解决了秸秆气化炉连续大量供气、加料不熄火、电动出灰及火力大小控制等问题,但仍有不自动落料、焦油处理等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烤房中烟叶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密集烘烤中烟叶水分变化规律,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研究了密集烘烤和普通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气流上升式烤房、气流下降式烤房、普通烤房中烘烤的烟叶失水规律都是呈反S型;不同烤房、不同部位烟叶脱水速度不同。气流下降式烤房失水最慢,气流上升式烤房次之,普通烤房失水最快。同一烤房不同部位叶片失水速度,腰叶<上二棚叶<顶叶。  相似文献   

6.
烟叶烘烤过程中需热特性的准确计算分析是设计热泵式烟叶烤房的基本条件。以热泵加热式烟叶烤房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烟叶烘烤过程中传热传质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烟叶烘烤过程中热负荷随烘烤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而采用焓差法对热泵加热装置的制热量进行了试验测试,得出了烟叶烘烤过程中热泵加热装置制热量随烘烤时间的变化曲线。经对比分析,实际制热量曲线和理论热负荷曲线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对热泵加热式烟叶烤房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烟叶烘烤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密集烤房上搭建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并与未采用烟气余热回收的密集烤房进行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节煤效果明显,平均每千克干烟叶的耗煤量为1.015 kg,比对照烤房节省0.362 kg,节煤率达到26.29%,烘烤成本降低0.33元/kg,节本率达到19.88%。此外,该系统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等级结构以及烟叶均价与对照密集烤房相比略有提高,不影响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8.
空气能热泵密集烤房烘烤成本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空气能热泵密集烤房烘烤效能,以传统燃煤密集烤房为对照,分析不同类型密集烤房用工成本、耗能情况及烘烤质量差异。结果表明:空气能热泵密集烤房的下、中、上3个部位烘烤用工较传统燃煤烤房分别降低0.705元/kg,0.55元/kg和0.63元/kg;空气能烤房耗能综合成本相对传统燃煤烤房,下部烟叶降低0.4元/kg,中部烟叶降低0.31元/kg,上部烟叶降低0.56元/kg;下、中、上3个部位的均价、上等烟比例均表现为传统燃煤烤房高于空气能烤房,中等烟比例表现为下部、上部空气能烤房大于传统燃煤烤房,空气能烤房产生桔黄烟比例高,杂色烟叶比例少。  相似文献   

9.
双层对向正反燃烧单体供热技术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烤烟烘烤中燃料利用率,降低烘烤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研究采用1个供热炉设上下2个炉膛,实现正向和反向同时对向燃烧,对比研究了双层对向正反燃烧单体供热设备和普通加热设备烤房烤烟烘烤性能。煤的燃烧充分,传统烟气中所含CO、CH4、碳粉尘等可燃物能得到充分、高效燃烧及利用。空载测试升温速率60℃/h,比普通烤房提高34℃;烘烤实载时,各阶段实测温湿度与目标温湿度吻合度高,完全能满足烘烤工艺的控制要求。双层对向正反燃烧单体供热设备烤房平均每千克干烟耗煤量、耗电量、综合能耗成本分别比普通烤房减少0.31 kg、0.05 kWh和0.33元,降幅分别为17.73%、14.36%和17.46%;烘烤操作等日常用工成本较普通供热设备少0.52元,降幅43.93%,且对烟叶烘烤质量无明显影响。双层对向正反燃烧单体供热设备升温速度快,平面温度均匀,烘烤过程中温湿度控制精准,能有效降低烘烤能耗和用工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两种烤房对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两种烤房条件下的烤后烟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在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整体质量优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高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而总氮,烟碱含量低于在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2)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的拉力、抗张强度、平衡含水率、填充值大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而厚度和叶质重则小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烟叶专业化烘烤作业规范和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互联网+专业化烘烤”的烘烤模式,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互联网+专业化烘烤”的实施,确保了烘烤工艺落实,有利于提高烟叶烘烤质量,降低烘烤能耗成本;远程实时监控,减少了烘烤失误,减轻了烘烤师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利用实时的数据、图像等信息,确保对专业化烘烤过程管理的各环节“看得清、管得到、控得住”,有效提高各项技术到位率、工作效率及执行力度,促进各环节作业的规范化、痕迹化和可追溯;对专业化烘烤全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便于指导烟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品种‘K326’上部叶烤后烟叶价值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在烟叶采收环节调整采收成熟度,在烘烤时采用定色期低速升温、高湿定色的烘烤工艺。研究表明:当上部叶充分成熟,叶色变黄,主脉泛白,茎叶角度在90°左右,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烘烤时间延长10 h以上,烘烤成本略有增加,烤后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淀粉含量降低,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顶叶过熟,叶色变黄泛白,到达枯尖焦边的程度,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均价较高,还原糖含量适中,淀粉含量5%左右,总氮含量适中,钾氯比适宜,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好。  相似文献   

13.
远红外散叶烤房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现代烟草农业省工降本措施,设计了远红外散叶烤房并对其省工节能及烘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远红外散叶烤房与常规燃煤挂竿烤烟方式相比,装烟密度提高2.3倍,极大地提高了烤房利用效率;降低了装卸烟和烘烤环节的用工,可节约劳动成本73.6%;避免了煤燃烧后粉尘、硫化物等污染物的产生,低碳环保;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明显提高,上等烟比率提高了15.8%,中等烟率提高了10.7%,均价提高6.24%,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降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升高,品吸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供氮形态对烤烟烘烤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供氮形态的处理,即N1(100%硝态氮)、N2(30%氨态氮+70%硝态氮)、N3(50%氨态氮+50%硝态氮)、N4(70%氨态氮+30%硝态氮)、N5(100%氨态氮),研究烘烤过程中不同处理的烟叶水分、叶绿素、多酚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变化规律,比较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65 kg/hm2条件下,不同供氮形态对烤烟烘烤特性有不同影响。其中,30%氨态氮+70%硝态氮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失水速率接近其72 h内失水速率的平均值,烟叶失水均衡性好;其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失水速率协调同步,有良好的变黄特性;同时,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丙二醛积累少且缓慢,膜脂过氧化水平最低,烟叶耐烤性好。此外,30%氨态氮+70%硝态氮处理的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最高。可见,在粤北烟区,采用30%氨态氮+70%硝态氮的供氮形态可以获得优良的烟叶烘烤特性和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的研究燃气供能用于烟叶烘烤效果,比较燃气和燃煤2种不同供能方式对烤房温度和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并对2个处理进行烘烤能耗分析。结果表明,较燃煤处理,燃气供能处理的烤房温度能迅速达到设置温度,在一定时间稳温性能优于燃煤处理,可缩短烘烤时间;燃气处理能减少干物质损失,有效的提高烟叶单叶重、均价和烟叶质量,降低淀粉含量,燃气处理的中、上部烟叶淀粉含量分别为燃煤处理的55.4%、70.7%,且能显著提高茄酮和β-大马酮香气成分含量。燃气处理节约了烘烤成本,中、上部烟叶干烟节约能耗成本分别为1.03 元/kg、0.95元/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