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和病毒病在广东省梅州市柑橘主产区的危害情况,分析该地区柑橘黄龙病菌(CLas)的原噬菌体多样性。【方法】以16S r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梅州市不同抽检地在2017—2019年3年间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分别采用已报道的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柑橘裂皮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柑橘褪绿矮缩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和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的特异性检测引物,提取样品的RNA,反转后以样品的cDNA为模板,通过普通PCR的方法分析梅州市抽检地区柑橘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此外,以基于2种原噬菌体类型(SC1和SC2)对应的超变异基因区域设计的2对引物(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运用普通PCR方法分析该地区CLas菌株原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除2018年9月梅州大浦顺兴公司蜜柚基地的抽检样品外,梅州市其他被检地区均发现CLas。总体来说,梅州市的脐橙CLas检出率为55.3%,蜜柚为61.5%,沙田柚为61.7%。其中2017年采集自平原县大拓镇的蜜柚和沙田柚样品CLas检出率为100%,兴宁市白马镇的蜜柚为100%,沙田柚为80%;其他抽检地区的样品CLas检出率在16.7%—83.3%。虽然梅州市部分地区的检出率较高,但其病原菌的含量并不高,大部分处于柑橘黄龙病发病初、中期,属可防可控阶段;此外,梅州市柑橘病毒的总检出率不高,CTV、CTLV和CYVCV为梅州的主要病毒,CEVd和CCDaV没有检测到。CTV、CTLV和CYVCV在脐橙上的检出率依次为78.9%、7.9%和21.1%,蜜柚为15.4%、25.0%和9.6%,沙田柚为6.4%、2.1%和4.3%。基于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来研究CLas原噬菌体多样性的PCR扩增条带共有4种类型(SC1-1、SC1-2、SC2-1和SC2-2),经过PCR电泳和测序得出,来自梅州市脐橙和沙田柚的CLas菌株以SC2-1型为主,蜜柚上以SC1-1型为主。【结论】梅州柑橘产区的柑橘黄龙病目前属于可防可控阶段,其病原菌菌株的原噬菌体在不同品种上具有其独特性;由于在抽检时发现有柑橘病毒病的存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加强种苗监管,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原噬菌体区域高度变异的基因位点研究柑橘黄龙病病原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种群分化,探讨病原菌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方法】基于2种原噬菌体类型(SC1和SC2)对应的超变异基因区域设计2对引物(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对中国不同柑橘产区的224个‘Ca. L. asiaticus’株系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的条带类型呈多态性,具有4种条带类型(SC1-1、SC1-2、SC2-1和SC2-2),西南地区以SC1-1型为主,广东、广西地区以SC2-1型为主,福建、江西、浙江地区没有明显优势的扩增型。分析SC1-1和SC1-2对应序列表明,其差异系由于132 bp的卫星序列和24 bp的小卫星序列2种串联重复序列数不同引起,而SC2-1和SC2-2的差异系由原噬菌体内部基因重排引起。【结论】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株系在原噬菌体区域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对该基因区域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国‘Ca. L. asiaticu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亚洲种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是引起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的优势种,也是引发我国柑橘HLB的唯一病原菌。探索CLas在柑橘果枝内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检测,对HLB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以砂糖橘、W?默科特、红心蜜柚和沙田柚不同生长期的果枝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果枝CLas含量,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 CLas在病枝中分布不均匀,在果实处(橘络、果中轴或种皮)富集。对于宽皮柑橘的砂糖橘和杂柑的W?默科特,成熟期果实橘络中的CLas含量最高;而对于柚类的红心蜜柚和沙田柚,成熟期果轴中的CLas含量最高。砂糖橘果实膨大与成熟过程中,CLas随着营养物质的流动从源器官(叶片)向库器官(果实)分流并聚集;果轴和橘络中的CLas含量不断增加,且橘络中的CLas含量显著上升。结论 CLas随着柑橘果实生长和成熟而汇集,结合源库理论可解析CLas在果枝上的运转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5.
柑橘黄龙病(cirtus Huanglongbing,HLB)是细菌性病害,本文作者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梅州地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梅州地区一共761个疑似黄龙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梅州市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为梅州的柑橘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柑橘主产区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危害情况及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遗传多样性,为黄龙病的田间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柑橘主产区8个地级市有代表性的柑橘园进行2个年度(2020和2021年)的跟踪调查并随机采集1048份柑橘叶片样品,利用qPCR技术对采集的样品进行CLas检测,并对阳性样品CLas菌株的基因组高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CLas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与2020年相比,除采自百色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2个年度保持不变(14.29%)外,2021年采自玉林、桂林、河池、梧州、南宁、贺州和来宾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采自梧州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最高(52.94%)。不同种类柑橘的CLas检出率差异明显,2021年甜橙类、柚类、杂交柑类和金柑类的样品CLas检出率均较2020年升高,2个年度的宽皮柑橘类CLas检出率相同(14.29%)。不同症状类型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采集的缺素黄化型样...  相似文献   

7.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且该病病原菌中存在噬菌体/原噬菌体。原噬菌体序列是该病病原菌基因组动态变化的关键组分,对病原菌种内多样性起重要作用。为探明赣南地区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原噬菌体类型的多样性,利用2对PCR引物对分别采自赣南赣州市、寻乌、于都、定南、瑞金、南康、崇义等7个不同柑橘产区的42头柑橘木虱阳性样品进行PCR检测和测序。结果表明在赣南地区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株系原噬菌体类型的存在划分为4种:单一SC1类型、单一SC2类型、没有噬菌体类型和SC1-SC2噬菌体类型。其中单一的原噬菌体类型(SC1 or SC2)检测率达67%,而2种原噬菌体共存或未检测到噬菌体类型分别占12%、21%。由此可见赣南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株中单一的原噬菌体占一定优势,可能是由于2种原噬菌体在寄主中存在竞争。对赣南柑橘木虱黄龙病菌株中噬菌体/原噬菌体类型检测有助于了解该区菌株噬菌体/原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也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柑橘木虱的传毒机制。  相似文献   

8.
9.
柑橘衰退病(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是长线性病毒科长线性病毒属的正义单链RNA病毒,严重阻碍了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根据柑橘衰退病P23蛋白序列特征设计特异引物,对海南柑橘主产区的52个疑似柑橘衰退病样品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表明,52个疑似样品中,有37个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1.15%,说明衰退病在海南柑橘主产区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应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刘永清  周常勇  周彦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48-2855
本文从选育和利用抗(耐)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的柑橘品种和砧木、弱毒株交叉保护、转基因诱导的CTV抗性等方面综述抗柑橘衰退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就人工miRNA(artifical microRNA,amiRNA)介导抗性加以展望,旨在为更好地控制CTV危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中国,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由候选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期研究表明CLas全基因组上鉴定出3种单独类型的原噬菌体基因序列,而广东黄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技术对梅州地区疑似柑橘黄龙病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检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检测柑橘黄龙病菌结果快速、准确、可靠且无污染。采用2种方法对梯度稀释的阳性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较常规PCR更高,能够检出样品中痕量的病原菌。本研究在梅州地区建立了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柑橘黄龙病疑似植株的检测,可以为梅州地区提供更准确、更灵敏、快速的黄龙病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广东省不同地区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种内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情况;评价用多基因位点分析柑橘黄龙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科学性。【方法】基于原噬菌体区域(SC1、SC2和PJXGC)、转座子位点(CLIBASIA_05620~CLIBASIA_05625)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1(CLIBASIA_03080)、STR12(CLIBASIA_01215)6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对来自广东省10个市(县)的176个黄龙病样品进行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基于噬菌体类型鉴定出6组菌株,其中携带Type II类型原噬菌体的菌株为优势种群(85.23%);基于转座子位点鉴定出4种类型菌株,含有缺失MCLas-A类型转座子的B350片段的菌株为优势种群(76.70%);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1和STR12分别鉴定出9和10类菌株,且STR1位点上含有3个"CAGT"串联重复的菌株为优势种群(56.82%);STR12位点上多态性条带分布不集中,没有优势条带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湛江、茂名和深圳的种群与其他地区种群的差异较大,而清远和梅州的黄龙病菌种群关系较近。【结论】基于不同位点和基于所有位点所得的聚类结果不尽相同,说明利用单个或单种基因位点对黄龙病菌进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柑橘衰退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是对世界柑橘生产具有严重为害的重要病原物之一。近年来,CT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合有关文献,主要就CTV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复制与表达及其分子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本文简要指出了目前CTV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简要展望,认为关于CTV的弱毒株系构建、弱毒系交叉保护机理、抗病毒基因工程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柑橘主要病毒病的RT-PCR法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主要柑橘病毒病准确、快速的分子检测体系,在表现柑橘衰退病(CTV)、柑橘裂皮病(CEV)和柑橘碎叶病(CTLV)典型症状的病树上采叶样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病毒鉴定用的特异引物为CTV3对、CEV2对和CTLV1对.通过不同退火温度的测试,发现所有参试引物均能在56℃退火时扩增出相应的病毒特异带,从而在保证鉴定准确性的前提下,极大地简化了鉴定程序.用建立的RT-PCR体系对云南、重庆、湖南等地有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均能对相应病毒进行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6.
17.
柑橘黄龙病(HLB)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柑橘生产为害较重。为了明确柑橘黄龙病在红江橙果园中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进一步为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采用Nested PCR分子检测技术,于2016~2018年对湛江农垦红江橙主产区具有黄化、斑驳等症状的305个红江橙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05个红江橙叶片样本中,HLB的阳性检出率为53.1%;其中红江农场38队红江橙果园黄龙病的阳性检出率为55.6%,广垦(湛江)红江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横江红江橙果园黄龙病的阳性检出率为48.6%。柑橘黄龙病已在湛江农垦红江橙果园普遍发生,生产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洲韧皮杆菌(CLas)在纽荷尔脐橙病树的分布情况,为柑橘黄龙病(HLB)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个枝条表现斑驳黄化叶片症状的纽荷尔脐橙病树为研究对象,对主干发出的5个主枝(A、B、C为斑驳黄化枝条,D、E为无症状枝条)的叶片分别取样,运用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用2-ΔΔCt法分析树体各部分黄龙病菌含量。对于果树上表现典型HLB病果但叶片无症状的结果枝,分别检测典型病果和相应叶片的感病情况。【结果】PCR对A、B、C、D、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57%、61.11%、54.17%、6.67%和0,qPCR对A、B、C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0%,对D、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0%和13.33%;2-ΔΔCt法分析发现,斑驳黄化叶片中病原菌含量更高,病果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相应的无症状叶片样品。【结论】CLas在表现典型斑驳黄化症状的叶片和果实中的含量及阳性检出率均较高,病原菌在病树中分布不均匀。在进行HLB检测时,应选取典型或疑似症状样品,并运用qPCR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树体局部发病,应当整株销毁。  相似文献   

19.
以来自湖北省的HB柚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分离物(CTV-HB1)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对其CP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TV-HB1与典型茎陷点分离物SY568和NUagA的核苷酸和推定氨基酸的序列相似性均在97%以上,而与CTV速衰分离物T36和弱毒分离物T385和T30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低,均在95%以下。将CP基因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SDS-PAGE和Westen-blot分析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后产生了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可与CTV-L5提纯病毒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贡柑生产是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年来,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2019年仁化县柑橘产业园入选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但关于该地区贡柑上主要病害的调查和研究还未见详细报道。【方法】通过QPCR(probe)和RT-PCR的方法分别对采集的150个样品进行贡柑黄龙病和病毒病(衰退病、碎叶病、裂皮病、黄脉病)的检测;除此之外,在田间调查时有些果园的真菌病害发病较重,因此采用常规的真菌分离方法并利用真菌的通用引物转录间隔区ITS对采集自该地区的病样进行主要病原菌的分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2019年4月抽检样品的黄龙病平均阳性率为13.2%;10月除黄坑镇黄坑村的失管园外,抽检阳性率均在17%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黄坑镇黄坑村的失管果园,柑橘黄龙病的阳性检出率从2019年4月的18.2%上升到10月的87.5%;丹霞街葛布村果园的阳性检出率则从6.7%上升到14.3%。同时,衰退病毒病的平均抽检阳性率4月为41.2%,10月为100%,其他病毒病均未检测到;柑橘溃疡病、柑橘炭疽病和柑橘褐斑病也有发生,个别果园发生较严重。【结论】仁化县贡柑黄龙病有一定程度的发生,可通过加强以田间管理为重点的优质高产可持续发展的分类防控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控,尽量减轻黄龙病对柑橘产业的危害,延长柑橘园的丰产年限和生产寿命。但柑橘衰退病毒病的发病率较高,建议在种苗生产或种植前加强对贡柑衰退病毒病的检测;同时加强对该地区柑橘炭疽病和柑橘褐斑病等病害的科学防治,合理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