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饲养层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日龄小鼠胎儿的成纤维细胞及在不同细胞浓度下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状况和制备饲养层的差异,选择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培养不同日龄(11d、14d、17d)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由其制备的ES细胞饲养层生长状况亦无明显差异,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以1×10^6个/ml细胞浓度为好,达寺或过小都不利于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猪流感福建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疑似猪流感(SIV)病猪的鼻拭子尿囊腔接种10日龄SPF鸡胚,72 h后致死鸡胚.取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分离物能使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红细胞发生凝集;取尿囊液接种鸭胚、鹅胚,48 h后即致死鸭胚、鹅胚;取尿囊液接种鸡、鸭、鹅胚等成纤维原代细胞和Vero、PK、BHK、MA-104等传代细胞,发现病毒能使成纤维细胞、Vero出现变圆、皱缩、脱落等病变;尽管PK、BHK21、MA-104等细胞接种后不出现病变,但培养上清能凝集鸡红细胞;亚型鉴定该株病毒属猪流感病毒H1N1.进行病毒对BALB/C小鼠、信鸽、8周龄仔猪的回归试验,发现该株流感病毒能使信鸽和8周龄仔猪发病;BALB/C小鼠接种病毒后临床上不表现症状,但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欧拉羊胚肾细胞,为该品种基因组文库构建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生物学材料。[方法]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分离并培养欧拉羊胚肾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至第3代用液氮保存,细胞复苏后进行活力、形态、生长曲线、微生物污染检测和连续传代培养试验。[结果]欧拉羊胚肾细胞呈成纤维型,复苏活力90%以上,生长良好,生长曲线呈"S",最大增殖浓度为4.61×105/ml,倍增时间26 h;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连续传代培养在10代内生长正常。[结论]欧拉羊胚肾细胞分离培养成功,使这一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鹅副粘病毒在鸡胚中增殖的最佳条件及其致病性,将不同血凝滴度的鹅副粘病毒分别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尿囊腔,收获孵化36、48、60、72和84 h的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滴度。结果表明将血凝价为1∶64的鹅副粘病毒稀释50倍后,接种9日龄鸡胚,37℃培养48~72 h获得的尿囊液血凝价可达1∶256~1∶512,平均尿囊液量可达9.4 mL/胚。动物试验表明增殖获得的鸡胚尿囊液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将该尿囊液接种10日龄鸡胚和颈部皮下注射21日龄非免疫雏鹅,结果接种后鸡胚于30~48 h全部死亡。雏鹅平均死亡时间为62.6 h。特征性剖检病变为脾脏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点;胰脏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点;肠道出血,溃疡;病料分离培养的病毒液HA价高达28,能凝集鸡红细胞,并出现解凝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从细胞学水平揭示稀土元素对动物的促生长机理,本文选择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Wg_3 1)和卵巢细胞(CHO),在含有不同浓度 STN 的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以及来自非免疫健康鸡群11日龄鸡胚所制成的鸡胚细胞,使之在0ppm、1.25ppm、2.5ppm、5ppm,10ppm、20ppm 和40ppm 稀土浓度的199培养液中培养.CHO 细胞的生长速率表现在10ppm浓度时细胞数最多,Wg_3 1 和 CHO 的细胞分裂指数也以10ppm 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6小时鸡胚细胞单层面形成状况表明:三种类型的稀土化合物均以5ppm 浓度时对鸡胚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STV-2优于 CL-1,CL-1优于 CL-3.20ppm 和40ppm 浓度使 CHO、Wg_3 1和鸡胚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认为,适量浓度的稀土可促进动物细胞生长,高浓度稀土抑制动物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 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NDRV分离株具有较广的细胞亲嗜性,能在MDEF、CEF、AD293、Marc145、Vero、ST、MDCK等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变细胞呈现巨融合状;但NDRV分离株在PK细胞中盲传3代均未出现病变。【结论】NDRV在致病特性方面明显不同于禽呼肠孤病毒和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借助细胞培养技术开展地方良种猪遗传资源保护,以30日龄安庆六白猪耳缘皮肤组织和妊娠40 d左右梅山猪胎儿皮肤组织为材料,采取组织块接种培养法及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并对所获得的细胞系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表明:获得的安庆六白猪和梅山猪细胞系符合成纤维细胞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鸡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分离培养鸡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细胞生长速率及冻存复苏率。[结果]酶消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原代生长较快,约5 d便可形成单层;2种方法传代细胞的生长速度相似,仅需2~3 d就可形成单层;使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经3~4代后,可获得纯化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经冷冻复苏后有75%~80%存活;分离纯化的胚胎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均正常,可传至12代,传代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结论]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培养鸡成纤维细胞均可获得ES细胞建系所需的饲养层细胞。该研究为ES细胞系的成功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支持牛类胚胎干细胞发育的饲养层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鼠胎儿和牛睾丸为材料 ,以含 1 5 % NBS、0 .1 mmol/ Lβ-巯基乙醇、0 .1 μmol/ L Na2 Se O3的DMEM溶液为培养液 ,分离获得了传 1 5代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 5代牛睾丸成纤维细胞 ,建立了小鼠和牛类 ES细胞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牛睾丸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均属附着生长型细胞 ,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相比较 ,牛成纤维细胞直径和长度大 ,生长速度快 ,易于老化 ;1 2~ 1 6日龄的小鼠胎儿最适宜分离与克隆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 ;在 2 5℃条件下 ,以 0 .2 5 %胰蛋白酶 0 .0 4% EDTA消化液作用胎儿小块组织分离原代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 ,消化液作用时间不应超过 2 0 min,以相同的消化液在 3 7℃条件下 ,离散贴壁成纤维细胞 ,作用时间以 2~ 3 min为宜 ;培养细胞密度与传代时间间隔有密切关系 ,若传代时间间隔为 3~ 4d,培养细胞浓度应为 3× 1 0 5个 / ml~ 5× 1 0 5个 / ml;在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克隆过程中 ,培养基中添加0 .1μmol/ L Na2 Se O3 0 .1 mmol/ Lβ-巯基乙醇 1 5 % NBS,有利于 MEF和 NBTF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南阳牛成纤维细胞系,旨在为制备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以南阳牛耳缘组织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块法培养分离南阳牛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有15%FBS的DMEM/F12培养基较适合原代牛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分析了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活率,分别为95.9%和90.2%,差异不显著;生长曲线表明细胞生长正常。南阳牛成纤维细胞传至第6代时,细胞核型正常。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的F4和F8代细胞占细胞总数的64.35%和64.53%,F11代细胞占细胞总数的81.90%。在S期,F4代细胞占细胞总数的30.69%,F11代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6.37%。结果表明,所培养的南阳牛成纤维细胞可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进行转基因克隆牛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N-79型)LaSota毒株(简称N-79)能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在第1、2代可引起细胞病变,并能测出血凝现象。随着病毒在鸡胚细胞培养传代次数增加,血凝现象也消失,但出现明显血吸附(HAd)现象。鸡胚细胞培养物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内,能致死鸡胚,鸡胚尿囊液的血凝价可达1∶1280—1∶2560。 N-79毒株在鸡胚细胞培养连续传15代,对18日龄雏鸡经2次饮水免疫(首免后60天进行再次免疫),获得良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延边奶山羊转基因核移植及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提供足够且状态良好的细胞,采取延边奶山羊耳部组织块,利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对于纯化了的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生长状态,并对4代以后的成纤维进行生长曲线、核型分析,并对细胞进行冷冻复苏试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表明,4~13代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形态及核型基本正常,13代以后,细胞染色体变异比例增加,15代以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冷冻复苏后的细胞除生长速度减慢外,其它细胞生物学特征均正常,基本符合体细胞克隆、转基因等试验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于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藏猪耳部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体外传代和冷冻,冷冻复苏后的藏猪耳部成纤维细胞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冻存前后活率都在90%以上;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细胞接种后,在经历0-2 d的潜伏期后,第3 d细胞开始迅速生长,进入对数生长期,到第10 d细胞开始发生接触抑制,生长缓慢进入平台期。研究结果表明,已成功分离培养到藏猪的耳部成纤维细胞,这将为藏猪的体细胞克隆和保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尝试构建成体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的嵌合共生胚胎.取成年人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慢病毒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标记EGFP荧光蛋白,同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进行嵌合.结果显示慢病毒高效标记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EGFP荧光蛋白,通过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成的拟胚体环境作用后,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与小鼠胚胎形成嵌合胚,嵌合囊胚形成率为38.08%,表达EGFP荧光蛋白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能够嵌合到小鼠胚胎的不同部位.嵌合胚在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嵌合到小鼠内细胞团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的组成,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组成的胚胎占嵌合胚比率为1.74%.小鼠胚胎干细胞拟胚体环境作用可以成功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形成嵌合共生体系.  相似文献   

15.
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为食蟹猴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及治疗性克隆做准备.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成功分离了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后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液消化细胞,用含10%FBS的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细胞在体外传至第25代;用含10%FBS和10%DMSO的DMEM为冷冻液对细胞进行冷冻保存,解冻传代后,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用细胞技术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显示,符合体外细胞生长规律;用吉姆萨染色法对不同代数细胞的染色体倍性进行分析,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广西巴马小型猪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腹部成纤维细胞、耳成纤维细胞、睾丸成纤维细胞、肺部成纤维细胞及脾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以新生巴马小型猪为试验材料,使用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分离几种成纤维细胞,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冷冻和复苏;根据细胞的形态、生长特性等观察其体外生长能力和增殖寿命.结果显示,广西巴马小型猪腹部成纤维细胞、耳成纤维细胞、睾丸成纤维细胞、肺部成纤维细胞及脾成纤维细胞获得成功分离,体外可以传代和冷冻;冷冻复苏后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腹部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形蛋白表达阴性.研究成果可为显微操作核移植、手工核移植和转基因相关操作等提供不同类型的供体材料.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与动物生长性状有很强的关联性,建立鹅成肌细胞培养方法对于鹅骨骼肌生长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马岗鹅胚胎期15 d左右的胸腿肌组织,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成肌细胞;通过对成肌细胞分化决定因子Myog和成熟肌管标志基因Myh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结合肌管标志蛋白MyHC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纯化并诱导分化的成肌细胞进行鉴定.本研究发现腿肌成肌细胞增殖分化能力显著高于胸肌,成肌细胞在39℃培养温度下增殖分化能力高于37℃.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马岗鹅胚成肌细胞系,对后续进行鹅骨骼肌发育调控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进一步研究人源志贺菌对鸡的致病性和为相关侵袭特性提供体外模型,分别取不同日龄鸡胚,用0.1 g/mLⅠ型中性蛋白酶和300 U/mLⅪ型胶原酶联合分离纯化鸡肠上皮原代细胞,筛选其最佳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然后采用0.125%胰酶和0.01% EDTA联合消化进行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传代.结果显示,应用Ⅰ型中性蛋白酶和Ⅺ型胶原酶消化15日龄鸡胚肠组织可获得满意的肠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性良好.培养出圆形或多角形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的细胞,培养的细胞在12 h内贴壁,24 ~48 h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生长状况不良.经透射电镜观察鉴定为肠上皮细胞.且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建立的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制备的细胞可以连续传代3次.  相似文献   

19.
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是否存在垂直传播,为控制该病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巢式RT-PCR和病毒分离技术,对患病种鹅病料、不同孵化阶段死胚、出雏蛋壳内部冲洗液、弱雏样品进行黄病毒分离及基因检测.[结果]在患病种鹅、孵化过程中死亡鹅胚尿囊液、出雏蛋壳内壁洗液和雏鹅中均能检测和分离到黄病毒,其中患病种鹅病料的黄病毒阳性率为100.0%,孵化死亡鹅胚黄病毒阳性率为39.6%,出雏蛋壳内部冲洗液黄病毒阳性率为45.0%;1日龄和15日龄弱雏黄病毒阳性率为80.0%.[结论]黄病毒可以通过鹅胚传到下一代,即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存在垂直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妊娠47d的胎儿为材料,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培养胎儿成纤维细胞,对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测定、生长曲线绘制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生物学特征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胎儿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8.06%和92.12%;生长曲线呈"S"形,倍增时间为36h;对所制备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显示2n=38,XY,并在体外培养14个代次后仍能保持正常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