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耐低氮糜子品种的筛选及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耐低氮糜子品种的评价方法,筛选耐低氮糜子基因型材料及鉴定指标,为耐低氮品种的选育和耐低氮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来自国内外100份糜子品种为材料,在低氮胁迫(0纯氮)和正常施氮(150 kg·hm-2纯氮)处理下,连续2年进行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氮含量、氮素吸收共11个指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各糜子品种的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供试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氮含量、氮素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低氮胁迫下,糜子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受到抑制,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变化范围幅度降低,各农艺指标降低幅度排序依次为叶面积>草重>单株粒重>单株穗重>茎粗>主茎节数>穗长>千粒重>株高,不同糜子品种籽粒的氮含量和氮素吸收均降低,降低幅度为氮素吸收>氮含量;低氮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正常施氮水平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糜子籽粒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氮含量的变异系数,且低氮胁迫的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施氮处理。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83%;株高、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氮吸收量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耐低氮综合评价值(D)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穗重、单株粒重、氮吸收量的相关性较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12和0.812;根据耐低氮综合评价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100份糜子品种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3种类型。【结论】单株穗重、草重、氮吸收量等指标作为糜子耐低氮能力评价的首选指标;榆糜3号、2058、榆黍1号、雁黍7号4个品种耐低氮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山西省生产上应用的糜子品种抗旱性,对全生育期进行抗旱鉴定,测定不同处理下糜子的株高、穗长、茎粗、穗重、穗粒重、株草重、主茎节数、千粒重、有效穗9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全生育期抗旱综合评价并筛选抗旱指标。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穗重和株草重2个指标在正常供水与干旱胁迫处理下变异系数减小最大;农家种"黄糜子"抗旱性最强(D=0.87),综合抗旱D值与产量隶属函数值存在显著相关(r=0.515 9,P<0.05);穗重和株草重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谷子在内蒙古主产区赤峰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谷子赤谷16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节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产量呈升高趋势,穗长由长变短,穗粗由粗变细,单穗重由重变轻,单穗粒重由重变轻,茎节数先减少后增加,茎粗由粗变细,地下生物量由大变小.不同种植密度,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单产差异显著,穗粗、茎节数差异极显著.株高和单产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地下生物量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茎节数与密度之间正相关不显著.[结论]试验条件下,在赤峰地区谷子赤谷16密度为3.5 ×104株/667m2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促进广西荞麦产业发展,对收集的广西荞麦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方法】以普查收集的 58 份广西荞麦地方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生育期、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单株结籽数、单株粒重、产量等 9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单株结籽数、单株粒重、产量平均值分别为80.57 d、70.29 cm、3.75 mm、2.63 个、8.68 节、22.97 g、97.02 粒、2.22 g 和 918.7 kg/hm2,性状变异程度较大,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 27.93%,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 5.42%;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与茎粗、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千粒重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结论】通过鉴定评价,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是影响荞麦产量的主要性状,高产型荞麦品种的形态特征为株高适中、主茎节数多、分枝多、单株结籽数多、粒重适中;筛选出巴头荞麦、建立春荞、黄坪荞麦、朔晚荞麦、古砦三角麦和瓦渣地荞麦等 6 份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5.
96份糜子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6份糜子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其中,主茎粗变异系数最大(35.54%) ,其次是单株粒重(26.36%)和单株穗重(25.15%);除主茎节数外,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0.8。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6份糜子种质分为4大组群;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主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417%。该结果可为糜子育种时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以陇糜1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延迟糜子成熟,延长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生长发育天数;生育期内任何阶段水分亏缺都降低了糜子株高、千粒重和产量,主穗长缩短,主茎粗变细,抽穗灌浆期水分亏缺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及单位面积穗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糜子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株高、主茎粗、主穗长、单位面积穗数都与糜子产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 15 0Gy60Co -γ射线对 10个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通过对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百粒重与茎粗、主茎分枝数、荚长、荚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荚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荚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2)M2 代变异系数的顺序依次是结荚高度、株高、节数、分枝始节、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等。  相似文献   

8.
60C0-γ射线辐照处理后大豆M2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50Gy 60Co-γ射线对10个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通过对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百粒重与茎粗、主茎分枝数、荚长、荚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荚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荚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2)M2代变异系数的顺序依次是结荚高度、株高、节数、分枝始节、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对北疆复播大豆新品种进行了选育,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超早熟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复播大豆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8.9%,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02%;单株生物产量与单株粒数、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数、结荚高度、株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5.229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在选育适合北疆复播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时,应着重对以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选择。在麦后复播条件下选择品种时,宜选择植株高度适宜、生育期较长、分枝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高的耐阴性品种,然后通过播期调整、肥水控制来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有效分枝以及单株荚数,保证较高的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9份糯性糜子的生育期指标及产量的记载测定,进一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可知:生育期内,各糜子品种都能成熟,株高、茎粗、节数、主穗长、主穗柄长、分枝、穗重、穗粒重等,各品种间差异明显;B85-20产量最高,达到310.82Kg/亩。  相似文献   

11.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广西主栽玉米品种的耐低氮能力,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耐低氮型玉米品种,为当地山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进行10个主栽玉米品种氮胁迫试验。主处理设正常施氮(N 180 kg/ha,CK)与氮胁迫(N 0 kg/ha)2个处理,灌浆期测量株高与穗位高,成熟期测产并调查穗部性状。分析各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指标的耐低氮指数差异性及相关性,并采用模糊函数法五级制划分标准对各玉米品种的耐低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氮胁迫处理的株高、穗位、穗长、穗行、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低于CK,果穗秃尖长则较CK长。不同玉米品种在氮胁迫下各性状的耐低氮指数存在差异,其中以产量的耐低氮指数最小,氮胁迫对其影响最大;株高、穗长、穗行、百粒重等性状的耐低氮指数差异不明显;秃尖长的耐低氮指数变幅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秃尖长呈显著负相关;氮胁迫条件下,玉米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穗粒数>百粒重>秃尖长>穗行>穗长>株高>穗位。以模糊函数法对各品种耐低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单0810、迪卡008、华优168和桂单162的耐低氮能力较强,先达901、亚航0919、兆丰788、桂单901和正大808种的耐低氮性属于中间类型,瑞特237的耐低氮能力较弱。【结论】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秃尖长可作为大田生产中快速、简易筛选耐低氮玉米品种的指标;初步筛选出耐低氮能力较强的品种为桂单0810、迪卡008、华优168和桂单16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育期受密度的影响不大。在植物学性状方面,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和节问长度之问为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秆重和茎粗之间为负相关;随着密度增加,株高、底荚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秆重和茎粗减小。在经济性状方面,密度与每荚粒数、百粒重、产量之间为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之间为负相关;随密度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而百粒重略有增加,每荚粒数变化不大,群体产量呈增加趋势。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亚有限大豆表现出较高的耐密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小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大粒小豆品种,本研究以180份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为材料,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解析主要农艺性状对小豆单株粒重影响的主次关系,明确控制小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所有主要农艺性状均明显影响小豆产量,但贡献值具有一定差异,其关联度排序为:主茎粗﹥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单荚粒数﹥株高﹥叶面积﹥荚长﹥粒长﹥荚宽﹥花期﹥粒宽﹥百粒重。小豆单株粒重与主茎粗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一级分枝数与小豆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主茎粗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次之。在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可以选择种植主茎粗和主茎节数较高、一级分枝数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的14个甜高粱品种,设置4个不同浓度(0、0.3%、0.6%、0.8%)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差异显著,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杂交种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常规种,表现出较高的耐盐优势;在高浓度条件下甜高粱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对盐胁迫下最敏感的性状依次为籽粒产量、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出苗天数、茎重、叶重、单株鲜重、鲜重产量;由逐步回归统计得出,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子有穗粒重、穗重、千粒重、穗长、穗粒数、穗粗,影响鲜重产量的主要因子有单株鲜重、茎重、叶重、鞘重、茎粗、株高。  相似文献   

16.
糜子新品系HM10-84-12-3是从华池县糜子主产区品种群体内选择的自然变异单株,经多年系谱选择选育而成。2015—2016年在甘肃省中东部进行糜子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均表现增产,平均折合产量2 737.8 kg/hm~2,较对照品种黄二汉增产11.46%。该品系株高102 cm,主茎节数7.5个,穗长27 cm,穗粒重5.51 g,千粒重7.9 g。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病性强、中抗倒伏(雨水较多年份有轻度茎倒伏),落粒轻、中早熟,生育期101 d,稳产性好。适宜在无霜期短、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的北方旱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引进的16份参试品种(甜荞7份,苦荞9份),7个主要的农艺性状与荞麦产量间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其对产量的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甜荞:影响产量主要因素为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日数。因此以千粒重较高、单株粒重较高、株高和兼主茎节数适中的品种为选择目标。②苦荞:千粒重>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分枝。因此选择以千粒重较高、单株粒重较高、株高相对较高及主茎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适中的品种为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广西小米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为挖掘和利用优异小米地方种质资源、选育小米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种植新收集的126份广西小米种质资源,对其穗形、穗松紧度、刺毛长度和分蘖性等10个质量性状及株高、穗长、单穗重和千粒重等12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其农艺性状表现,筛选优异小米地方种质资源。【结果】广西126份小米种质资源在穗形、穗松紧度和刺毛长度等质量性状方面各有特点,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穗下节长、穗长、主穗直径、单株草重、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出苗至抽穗天数和生育期等数量性状的均值分别为131.61 cm、0.53 cm、10.86个、37.35 cm、27.51 cm、1.89 cm、14.08 g、9.63 g、6.47 g、1.37 g、66.12 d和98.56 d,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164~2.0620,变异范围为13.84%~49.08%,变异程度排序为单株草重>单穗粒重>单穗重>主茎粗>主穗直茎>穗长>出苗至抽穗天数>千粒重>穗下节...  相似文献   

19.
糜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适宜赤峰地区种植的耐贫瘠糜子品种,在气候条件较好的赤峰市旱平地不施肥条件下对10个糜子品种进行了研究,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糜子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糜子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个糜子品种的单株产量顺序为伊糜5号宁糜9号赤糜1号赤糜2号赤黍2号宁糜10号gs内糜5号大红黍宁糜13号宁糜14号;穗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产量和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单株产量和穗重呈负相关。本研究条件下,10个糜子品种均能在赤峰正常成熟,耐贫瘠性顺序为伊糜5号宁糜9号赤糜1号赤糜2号赤黍2号宁糜10号gs内糜5号大红黍宁糜13号宁糜14号。在糜子耐贫瘠育种时,应选择植株矮、茎粗适当、千粒重略大的株系,以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在干旱条件下,对不同糜子品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有效分蘖、茎基长和穗质量受影响较大;株高、茎基粗、主茎节数与抗旱指数间呈负相关,但不显著;茎基长与抗旱指数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穗长与抗旱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6;穗质量与抗旱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0;宁糜16号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