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糜子不同性状光周期敏感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筛选适用于糜子光周期敏感性评价的性状指标,为开展糜子资源光周期敏感性鉴定及相关基因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遮光处理和2个不同光周期生态区大田种植,调查100份糜子试验材料抽穗期、株高、主穗长、地上鲜重、叶片数、节数、旗叶叶面积和千粒重8个主要性状的光周期反应特性,以8个性状数据值建立糜子各个性状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和光周期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并利用2种方法综合评价糜子光周期敏感性。【结果】不同光周期处理糜子8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盆栽各个性状在长日照处理下的表现值显著高于短日照,大田定襄地区各个性状的表现值显著高于三亚地区。盆栽和大田种植模式下,地上鲜重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均最高,千粒重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最低。相关性分析发现,盆栽株高、主穗长、地上鲜重、旗叶叶面积、节数和叶片数与D值都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达到显著正相关,抽穗期达不显著负相关;大田除千粒重与D值达不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都与D值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大田各个农艺性状与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简单相关系数排名前三依次是株高(0.867)、地上鲜重(0.811)和主穗长(0.784);盆栽依次是株高(0.787)、主穗长(0.687)和地上鲜重(0.677)。盆栽各个农艺性状对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回归方程:Y=0.048+0.012X1+0.063X2+0.0446X3+0.053X4+0.036X5+0.016X6+0.024X7-0.011X8;大田各个农艺性状对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回归方程:Y=0.019+0.034X1+0.094X2+0.066X3+0.080X4+0.057X5+0.028X6+0.011X7+0.139X8;其中,X1X2X3X4X5X6X7X8分别代表抽穗期、株高、主穗长、叶片数、节数、旗叶叶面积、地上鲜重和千粒重。回归和通径分析发现,盆栽和大田地上鲜重和株高对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直接作用最大,分别为0.383、0.300和0.251、0.250,其次是旗叶叶面积和主穗长,分别为0.295、0.276和0.238、0.249。综合光周期相对敏感度和光周期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比较分析,地上鲜重和株高光周期敏感性强,其次是主穗长和旗叶叶面积,千粒重和抽穗期光周期敏感性较弱。【结论】地上鲜重和株高可以作为糜子光周期敏感性主要评价指标性状,旗叶叶面积和主穗长可以作为参考评价指标,千粒重和抽穗期不适合作为糜子光周期敏感性评价指标性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品种糜子各性状指标对光周期的反应,通过遮阴棚处理,设置6、9、12 h光照和自然光照(对照)4个光周期环境,调查15份糜子材料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短日抽穗促进率的光反应特性,以11个性状指标的相对敏感度值分析各性状指标的光周期敏感度,并采用2种综合评价方法对15个糜子品种的光周期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糜子在三叶期进入光敏感期,12 h光照处理为糜子短日处理标准。与自然日照相比,短日处理缩短了糜子抽穗期,株高、分蘖数、穗长、主穗小穗数、千粒质量、主茎节数和产量随着日照时数的缩短整体上呈递减趋势,日照时数低于6 h或高于12 h均会减少糜子叶片数、缩短糜子穗颈长度,降低糜子有效穗数,短日出穗促进率相对较低的品种表现为更强的适应性。11个性状指标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值在-0.7~1.6之间,株高和主穗小穗数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最强,其次是有效穗数、生育期、主穗长,叶片数和千粒质量的敏感度较弱,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和主穗小穗数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主穗长和生育期可作为参考评价指标,千粒质量和叶片数不适合做为评价光周期敏感性指标,光周期综合指标评价D值显示‘赤糜2号’和‘固糜21号’为光周期低敏感型糜子品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温条件谷子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在海南省、吉林省2个不同光温环境调查100份春谷材料和60份夏谷材料抽穗期、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10个主要性状,揭示春谷、夏谷光温反应特性,筛选出适合用于谷子光温敏感性评价的性状指标。【方法】在连续两年两个地点对100份春谷材料和60份夏谷材料10个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建立光温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进行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光温相对敏感度比较分析3种方法评价春谷、夏谷10个性状对光温反应的敏感性。【结果】方差分析表明春谷、夏谷10个性状在不同光温条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光温条件对春谷和夏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论春谷还是夏谷,抽穗期、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9个性状在吉林光温条件下的调查值高于海南光温条件下的调查值,相反,千粒重在吉林光温条件下的调查值要低于在海南光温条件下的调查值;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光温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10个性状对D值进行回归分析、通径分析,春谷2个调查年份穗重、穗粒重、穗长、码粒数对D值直接效应较大,均表现较强的光温敏感性,夏谷2个调查年份结果差异较大,只有穗重、穗长2个性状对D值的效应较明显,均表现较强的光温敏感性;通过比较10个性状的光温相对敏感度,发现春谷2个调查年份穗重、穗粒重、抽穗期、穗长、穗码数光温相对敏感度较其他性状高,表现出更强的光温敏感性,夏谷2个年份穗重、穗长、抽穗期、穗码数光温相对敏感度较其他性状高,表现出更强的光温敏感性。综合D值回归分析、光温相对敏感度比较分析2个年份的结果及水稻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春谷穗重、穗粒重、穗长、穗码数、抽穗期光温敏感性较强,其次为叶片数与株高,穗粗与千粒重光温敏感性较弱,码粒数光温敏感性不能确定;夏谷穗重、穗长、抽穗期、叶片数、穗码数光温敏感性较强,穗粗、码粒数、千粒重3个性状的光温敏感性较弱,穗粒重与株高的光温敏感性不确定。春谷和夏谷的穗重、穗长、抽穗期3个性状均稳定表现对光温较强敏感性。【结论】春谷、夏谷均受光温条件的显著影响,穗重、穗长、抽穗期3个性状在春谷和夏谷中均稳定表现对光温强敏感性,适合作为谷子光温敏感性评价的指标性状,叶片数适合作为夏谷光温敏感性评价指标,株高不适合用来评价谷子光温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山西省生产上应用的糜子品种抗旱性,对全生育期进行抗旱鉴定,测定不同处理下糜子的株高、穗长、茎粗、穗重、穗粒重、株草重、主茎节数、千粒重、有效穗9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全生育期抗旱综合评价并筛选抗旱指标。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穗重和株草重2个指标在正常供水与干旱胁迫处理下变异系数减小最大;农家种"黄糜子"抗旱性最强(D=0.87),综合抗旱D值与产量隶属函数值存在显著相关(r=0.515 9,P<0.05);穗重和株草重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5.
播量和施肥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糜子高产的最佳播量和施氮磷钾肥的最佳组合,以赤黍2号为材料,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播量和施氮磷钾肥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单位面积出苗数和生育期的影响,得到了播量、追尿素施量、普钙施量、氯化钾施量与产量、株高、穗长、单穗粒重、地上生物量、千粒重、茎粗之间的回归方程,并求得了产量、株高、穗长、单穗粒重、地上生物量、千粒重、茎粗最大值时的密度、追尿素施量、普钙施量、氯化钾施量值。结果表明:产量和地上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与播量之间成反比,千粒重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少;增施磷肥有利于秸秆的长粗和增加穗长。在9个组合下,糜子的抽穗期、花期、成熟期变化不大,抽穗期在7月25日左右,花期在8月3日左右,成熟期在9月7日左右。各生育期的前后最多相差4d。  相似文献   

6.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研究糜子品种间8个农艺性状(穗长、千粒重、株高、倒二叶叶夹角、倒二叶叶面积、倒二叶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倒二叶下表皮气孔密度)9项指标的形态解剖差异.结果表明,5个糜子品种间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株高等其他8项指标差异极显著;糜子的叶脉密度为4.65~5.66条·mm-1;糜子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气孔密度.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糜子品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宁南山区对适合栽培的糜子品种进行品种筛选,以期为当地的糜子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为明确影响糜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与糜子产量有关的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个糜子品种中,固糜21号、宁糜17号、内糜5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②经过相关性分析,糜子产量与主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是与株高、穗长、穗茎长和草重存在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主穗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评价糜子品种产量高低的首选性状,在宁南山区,固糜21号、宁糜17号、内糜5号的综合表现优异,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耐低氮糜子品种的评价方法,筛选耐低氮糜子基因型材料及鉴定指标,为耐低氮品种的选育和耐低氮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来自国内外100份糜子品种为材料,在低氮胁迫(0纯氮)和正常施氮(150 kg·hm-2纯氮)处理下,连续2年进行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氮含量、氮素吸收共11个指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各糜子品种的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供试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氮含量、氮素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低氮胁迫下,糜子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受到抑制,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变化范围幅度降低,各农艺指标降低幅度排序依次为叶面积草重单株粒重单株穗重茎粗主茎节数穗长千粒重株高,不同糜子品种籽粒的氮含量和氮素吸收均降低,降低幅度为氮素吸收氮含量;低氮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正常施氮水平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糜子籽粒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氮含量的变异系数,且低氮胁迫的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施氮处理。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83%;株高、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氮吸收量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耐低氮综合评价值(D)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穗重、单株粒重、氮吸收量的相关性较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12和0.812;根据耐低氮综合评价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100份糜子品种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3种类型。【结论】单株穗重、草重、氮吸收量等指标作为糜子耐低氮能力评价的首选指标;榆糜3号、2058、榆黍1号、雁黍7号4个品种耐低氮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以陇糜1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延迟糜子成熟,延长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生长发育天数;生育期内任何阶段水分亏缺都降低了糜子株高、千粒重和产量,主穗长缩短,主茎粗变细,抽穗灌浆期水分亏缺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及单位面积穗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糜子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株高、主茎粗、主穗长、单位面积穗数都与糜子产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筛选对光周期反应较为钝感,适应云南不同种植季节的马铃薯品系。【方法】在室内对12份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高代品系进行不同光照时间(8 h/16 h)的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品系的光周期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以云南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合作88’为对照,对参试品系在云南省双江县、建水县和昆明市分别进行了冬作、早春作和大春作的田间评价。【结果】引进的马铃薯品系不同性状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单株薯重匍匐茎数单株结薯数匍匐茎长株高匍匐茎重茎叶鲜重分枝。各引进品系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光周期敏感性差异,D11、D102、D100和D158对光周期的敏感性相对较强,D14、D48、D9、和D71对光周期反应相对钝感。筛选到在双江、建水、昆明均表现增产的品系D71、D48和D14。【结论】品系D71、D48和D14在昆明、建水和双江产量均表现较好且光周期敏感性相对钝感,在生产和性状改良方面均有较大应用价值。室内光周期敏感性综合得分与田间产量稳定性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好,表明光周期敏感性的室内综合评分可为参试品系的适应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籼粳交 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合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大小排序为 :抽穗期、株高、主穗千粒重、主穗结实率、穗长、主穗总粒数、主穗单穗重、穗颈大维管束数、剑叶面积、有效分蘖。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为株高、主穗千粒重和主穗结实率  相似文献   

12.
籼粳杂交稻浙优21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剖析其产量构成因素,探明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对该组合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浙优21的8个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单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主穗谷重和单株谷粒重的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66、0.82、0.71、0.64和0.77,上述性状共同影响了浙优21的产量性状。单株谷粒重(Y)与株高(X_1)、穗长(X_2)、穗数(X_3)、单穗总粒数(X_4)、实粒数(X_5)、结实率(X_6)、千粒重(X_7)、主穂谷重(X_8)的回归方程为Y=325.780 2+4.234 2 X_3+2.282 0 X_4+1.123 2 X_5+3.142 2 X_6+4.265 5X_7+1.253 8 X_8,决定系数R~2=0.913 5。通径分析表明,浙优21单株谷粒重主要受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影响,贡献率依次为18.39%、17.24%、16.21%和15.15%。栽培上要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兼顾穗数和籽粒满度。  相似文献   

13.
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1个山西谷子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94%~13.39%,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粒重、产量、穗长、株高、千粒重、出苗期—抽穗期天数、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出谷率、生育期。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等5个性状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抽穗期—成熟期天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出苗期—抽穗期天数与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出苗期—抽穗期天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所有的主成分分析中,主要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5.20%。在对高产品种综合性状评价和选育过程中,穗粒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同时也应注重对其他性状的综合考虑,注重选择单穗重偏高、株高偏低、生育期、穗长和出谷率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糜子地方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肃省600份糜子地方资源为试材,对其株高、千粒重和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生育期、株高、米色、主穗长、单株粒重、花序色和抗落粒性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97%。该结果可为糜子育种合理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明确农艺性状选择策略,以13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两播期相差40 d),以播期间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模拟受气候波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倒二叶长、穗下茎、穗下节、倒二节有变长的趋势;单株成穗数减少,株高、千粒重降低,穗长、倒三叶长、倒三节变短,旗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变窄,抽穗期推迟。在农艺性状稳定性方面,穗粒数与单株成穗数、穗长、小穗数、旗叶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抽穗期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长与倒二叶长、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旗叶宽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茎与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倒三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在稳定性上聚为七类(D~2=15.11),抽穗期与千粒重各为一类,需单独选择,其他农艺性状根据需要部分可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6.
耐低氮糜子品种的筛选及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耐低氮糜子品种的评价方法,筛选耐低氮糜子基因型材料及鉴定指标,为耐低氮品种的选育和耐低氮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来自国内外100份糜子品种为材料,在低氮胁迫(0纯氮)和正常施氮(150 kg·hm-2纯氮)处理下,连续2年进行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氮含量、氮素吸收共11个指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各糜子品种的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供试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氮含量、氮素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低氮胁迫下,糜子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受到抑制,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变化范围幅度降低,各农艺指标降低幅度排序依次为叶面积>草重>单株粒重>单株穗重>茎粗>主茎节数>穗长>千粒重>株高,不同糜子品种籽粒的氮含量和氮素吸收均降低,降低幅度为氮素吸收>氮含量;低氮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正常施氮水平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糜子籽粒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氮含量的变异系数,且低氮胁迫的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施氮处理。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83%;株高、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氮吸收量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耐低氮综合评价值(D)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穗重、单株粒重、氮吸收量的相关性较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12和0.812;根据耐低氮综合评价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100份糜子品种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3种类型。【结论】单株穗重、草重、氮吸收量等指标作为糜子耐低氮能力评价的首选指标;榆糜3号、2058、榆黍1号、雁黍7号4个品种耐低氮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对河南省1980年以来审定和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份的推移,农艺性状中的株高、穗下节长、脖长、旗叶长呈下降趋势,而旗叶宽、旗叶面积和穗长呈上升趋势。产量性状中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则随着品种审定年限的延迟表现为增长趋势。通过对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可知,旗叶面积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与旗叶长、旗叶面积和株高呈极显著正向关,而与产量和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株高、穗下节长和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遮光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采用人工遮光处理,研究了弱光胁迫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吐丝期遮光处理导致玉米生长发育迟缓,吐丝期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和雌穗长、雌穗粗、雌穗鲜重等穗部性状均下降,可见花丝数减少;成熟期,穗部性状除千粒重增加,其余均降低。紧凑型品种浚单20对遮光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平展型品种豫玉22。  相似文献   

19.
小麦若干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和1982年结合我院小麦杂交育种试验,对40个遗传型稳定的品种(系)、15个F_1和12个F_2单交组合的若干植株性状,诸如株高、穗下节长、颈长、旗叶和倒二叶的长、宽、叶面积、α夹角,Lf值、叶向值及其与产量性状,包括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的相关性和遗传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省小麦生育特点和生态条件,对小麦杂种后代若干性状的选育进行了讨论。1、株高与千粒重表现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性因取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表现有正相关,弱相关和负相关不等;与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相关;与每株穗数表现了弱的正相关;根据我省小麦“两长一短”的生育特点,结合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我省小麦高产育种应把提高穗粒数作为主攻方向,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是提高每穗小穗数。2、穗下节长度和颈长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株高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完全一致;穗下节长、颈长和株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育种实践中,把株高作为穗下节长和颈长的间接选择指标是切实可行的。3、旗叶和倒二叶各性状(α夹角、Lf值、叶向值、叶长、宽、面积)的广义遗传力(h~2%)在组合间表现不同,旗叶各性状的遗传力大于倒二叶;F_1叶部各性状的表现与双亲平均值(mp)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这就为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4、旗叶和倒二叶各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性状组合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旗叶各性状比倒二叶各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在育种实践中,要注意选择旗叶叶面积适当大,且形态结构合理的品种,对倒二叶各性状的选择也不可忽视。5、从叶长、宽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偏相关分析中得知,当叶面积一定时,旗叶长与穗粒数、旗叶宽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旗叶长与千粒重、旗叶宽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选育大穗大粒型品种,必须有适当大的叶片,小叶窄叶对形成大穗大粒不利。  相似文献   

20.
96份糜子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6份糜子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其中,主茎粗变异系数最大(35.54%) ,其次是单株粒重(26.36%)和单株穗重(25.15%);除主茎节数外,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0.8。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6份糜子种质分为4大组群;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主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417%。该结果可为糜子育种时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