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阐述了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化的特点,剖析了新疆洪水成因及其变化规律,指出积雪融水与暴雨是造成新疆洪水的重要诱因.但现有防洪建设与管理存在工程体系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城市洪涝灾害严重,雨洪资源利用少,干旱缺水与生态退化现象等问题突出.为此,本文提出应加强新疆防洪体系的统一规划与建设力度,提高自治区整体防洪减灾能力,并大力推行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城市排涝能力与效率,促进该地区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多面临水质型缺水问题,城市水系多因污染物超标排放、水系不流通导致水质较差,无法达到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城市水网的构建是解决区域水资源调配不均、水环境不达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水碧桥河、石固河、官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维、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选取COD、NH3-N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水资源利用情况下研究区域内水体水质分布情况,评估河湖水网连接对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河湖水网健康连通及科学调度可显著改善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乳山市的水资源危机,提高水库对雨洪资源的利用能力,以龙角山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库动态汛限水位控制研究。采用Fish最优分割法、峰量综合控制法等方法推求动态汛限水位。依据水库和下游安全确定前汛期汛限水位为41.43m、主汛期汛限水位为41.32m、后汛期汛限水位41.41m。在防洪风险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该水位对2007年和2009年的汛期进行调度演算,与现状相比提高了水库对汛期雨洪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水文预报和防洪系统的建设,利用动态汛限水位,水库可以最大程度的多蓄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缓解乳山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作为水资源缺乏城市,在本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利用深圳市降雨量多、降雨较集中的特点,积极探索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对增加水资源开发量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深圳市雨洪资源的特点提出山区、城区、河道、地下水境外的雨洪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深圳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深圳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深圳市水资源极度缺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为了提高深圳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城市雨洪利用成为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结合深圳市现状和雨洪利用的特点,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深圳市雨洪资源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新泰市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用水粗放、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低、水资源调配设施不完善、水网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低等问题;以节水挖潜、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打造生态水网为主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延续并优化“一环五库、一河多支”的水网布局和结构,形成“两轴双环、三湖四库”的水网架构,实现新泰市水资源供给、防洪减灾、水系生态、智慧水利“四网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水网的网络化组合效益和整体效能,强化现代水网对新泰市支柱产业、重要城镇、大中型灌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引导新泰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短缺日渐成为制约宁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成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宁阳县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现状及建设情况,通过分析宁阳县雨洪资源利用条件,结合现有工程建设成果及突出问题,提出了依托大汶河雨洪资源进行层层拦蓄,构建全县水系联通工程,实现信息化调度的雨洪资源利用规划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海岛地区普遍存在山低源短、降水集中,而截水条件差、储水库容小的特征,大部分降水未得到利用便以雨洪的形式注入海洋。因此,水资源贫乏成为海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研究根据海岛地形地貌、水文和水资源利用特点,构建集合海岛雨洪的资源量评估、迟滞、收集和存储、调度利用于一体的海岛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系统,并以福建平潭岛为例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由3个层次35个评估因子组成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状况评判标准和具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合理性对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影响最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适应性次之,影响最小的是生态环境合理性。该4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综合状况,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流域河湖密布,水系复杂,水利工程众多,确定合理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是保障该区域防洪安全的重点。为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文章构建河网规划概化图,建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通过分析现有防洪能力,文章从增加调蓄能力、增加外排能力、高水高排三方面来拟定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并进行演算。通过方案比选,文章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即方案4。通过湖堤加高加固、退渔还湖、湖区港渠整治、阻水建筑物改造和新建挖沟泵站,涨渡湖涝水可由最短途径直接排入长江,实现了分区排水的目标,防洪排涝调度上更为灵活,技术上更为合理;当泵站设计流量为60 m~3/s时,基本满足设计防洪排涝标准,提水扬程相对较低,可利用现成引水渠,设计引水流量满足提排要求,经济上较优。该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平原水网地区的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星海湖拦洪库带来的综合效益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星海湖拦洪库在城市防洪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努力探求城市建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按照《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的要求,排水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应取承泄区5a~10a一遇洪水的排水时段平均水位。本文根据对洞庭湖区城西垸水文气象特征、雨洪遭遇和排涝工程现状等具体条件的分析研究,得出城西垸排涝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宜采用泵站所在地10a一遇历年最大3日暴雨相应3日平均水位并参考泵站所在地警戒水位的结论,对于洞庭湖及类似地区排涝泵站规划设计和运行调度方案的确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设计了植物水分监测传感器电路的基础上,用Multisim8软件对基于介质连续变化的电容式无损监测传感器做了分块和整体的仿真分析,仿真表明,用输入电桥电容的微变化模拟植物水分的微变化,电路各部分均能无失真输出,整体电路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植物水分的变化,传感电容相对于平衡电容的变化量与传感器输出电信号之间成线性相关。仿真过程中,传感器最后输出不大于5 V,各运放在统一5 V电源的供电条件下,无饱和失真现象,总体电路设计合理,基本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单独测量或用于监测系统模/数转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沧州洪涝灾害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日益加剧三大水问题,结合沧州水资源特点及水利工程设施现状,进行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研究,充分利用沧州境内的河道、水库、坑塘、洼淀拦蓄利用雨洪资源,以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天津市城市段海河干流应用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分别模拟计算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下2种不同情景的河道行洪。结果表明平面二维浅水方程模拟河道洪水演进的结果较好,且受洪涝潮影响的城市河道行洪压力在下游增设抽水排涝泵站的情景下可得到有效缓解,但单一的工程措施已不能保障城市河道的行洪安全,需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措施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解释洪水资源化的概念,说明重庆市洪水特征,讨论了洪水资源化的措施和途径,比如对现有的病险水库进行修复加固、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地下水库回灌地下水、建设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城市雨洪工程等,文中还提到了洪水资源化的非工程措施方面,这些措施对重庆市寻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生态环境容许的洪水资源化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双向大型立式潜水泵在城市水环境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现有双向功能泵组及泵站的结构型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针对当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工程需要,结合水环境整治的要求,同时以上海市木渎港泵闸工程的设计思路为例,提出了当前城市水环境整治中双向泵站泵组选择的原则、趋势和双向大型立式潜水泵的应用。经实际运行证明达到了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8.
清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肩负起辽河生态补水、高效农业供水等多项供水任务.清河水库水电站属清河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该水电站的引用流量受清河水库水量调度的控制.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水能资源,提高电站的利用率,对电站尾水的特征水位进行分析,有利于在保证水库补水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供水时段和放流量,以增加电站出力,提高电站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9.
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泵机组结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淮河入海水道芦杨泵站工程机组的结构选型,介绍了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式机组的水力模型、齿轮、轴承、密封、联轴器等的特点及选用方法,阐述了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式机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运行、维护方便及机组运行效率高等特点。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式机组可在南水北调泵站工程、农田排灌泵站工程及城市防洪泵站工程中借鉴、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大型排水站超驼峰水位运行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析了虹吸式出水流道大泵机组在出水口水位超驼峰状态下完成停机防洪、开机排涝以及事故停泵等3项技术任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泵站的条件和要求,提出了应用压缩空气技术为中心的综合措施,以最低的费用完成对泵站系统的改造,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处理超驼峰状态下泵站运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