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系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分别选择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塘、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和单纯水稻田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及代谢多样性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和微生物代谢活性均显著低于水稻田,“虾-稻”连作田和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14,P =0.001)。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肥料使用量的降低、使用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其中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是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体重121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日粮中添加0、400、800、1200、1600 mg/kg的牛磺酸,以0 mg/kg 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56d。结果表明:牛磺酸促进黄河鲤鱼生长,添加量为800 mg/kg时, 生物学综合评价最高、饵料系数最低(P<0.05); 添加适宜牛磺酸(800-1200mg/kg) ,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P<0.05)。结果提示,黄河鲤鱼日粮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 mg/kg 。  相似文献   

3.
为了判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发病致死的原因,从发病濒死虾肝胰脏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通过对该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16srRNA测序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确认其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氨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3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30种药物均敏感。通过回归感染实验推测其可能参与克氏原螯虾的致病过程。本实验结果为克氏原螯虾E. profundum的病原鉴定和药物诊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了解湖北省克氏原螯虾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携带情况。[方法]2016年5月—2017年7月对湖北省几个养殖地区采集的741个克氏原螯虾样品进行了WSSV的PCR检测,并选取了49个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湖北省潜江市、监利县等主要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和洪湖市新堤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携带WSSV病毒的比率为65%以上;鄂州市、随州市以及洪湖市螺山镇养殖的克氏原螯虾群体携带WSSV病毒的比率为40%左右。测序结果发现,有部分样品中WSSV的保守序列发生碱基A/T的突变。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碱基A/T突变的WSSV与17个已公布的WSSV地区亚种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远,而未发生A/T碱基突变的WSSV与澳大利亚株(MF161441)、孟加拉株(KJ719075)亲缘关系更近。[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WSSV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形态与体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以期为克氏原螯虾的亲本选育、形态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了350尾雌性克氏原螯虾和302尾雄性克氏原螯虾,分别测量其体重(Y)、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腹节总长(X4)、第一腹节长(X5)和第一腹节宽(X6)。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以体重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计算了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相关性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回归分析中,雌雄克氏原螯虾剔除了与体重性状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34.689+10.629X2+6.479X3+0.803X1,Y雄=-33.413+5.727X2+6.770X3+2.043X1+3.045X6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头胸甲长在雌性克氏原螯虾中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全长和头胸甲宽通过头胸甲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较大。在雄性中,也是头胸甲长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以及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宽通过头胸甲长、宽和全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综述克氏原螯虾的营养需求与主体饲料配方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能蛋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旨在为主体饲料配方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快速攀升,受环境恶化和滥渔酷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野生资源大幅衰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售价也水涨船高,在此情形下,各地人工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养殖单产普遍不高,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经济效益不佳。为探索克氏原螯虾养殖优质高产之路,2012年我们在本市凤凰镇夏市村实施了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池塘克氏原螯虾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示范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珍珠露水草提取物(CA)对罗氏沼虾生长、蛋白质代谢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础饲料中添加7.5、67.5 mg/kg CA,共配制3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试验为期8周。试验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7.5 mg/kg CA对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肠道及肝脏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均无明显影响;而添加67.5 mg/kg CA显著提高了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肠道蛋白酶活性、肝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肌肉中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及粗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低剂量7.5 mg/kg CA对罗氏沼虾生长、饲料利用率、蛋白质代谢和肌肉营养成分无明显影响,而添加高剂量67.5 mg/kg CA显著改善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和肌肉风味。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温室大棚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尽阐述了克氏原螯虾温室大棚规模化繁育技术,包括繁育设施的建造、工厂化人工诱导繁殖,规模化网箱育苗技术等,为克氏原螯虾育苗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春季不同时间稻虾田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检测得到16966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4月底泥样本OTUs最多为3677,虾肠道最少为757。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底泥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较高;稻虾轮作系统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5月所有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6月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水体中的占比高于肠道和底泥。主坐标分析(PCoA)和样品层级聚类分析(UPGMA)发现,不同月份的底泥和水体菌群按物种聚类到一起,但6月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与底泥菌群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春季稻虾轮作系统中,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组成与外界养殖环境存在相关性,不同月份各样品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虽有差异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不同遗传背景群体与养殖模式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优化养殖组合并引导消费,实验选择2个鲈鱼苗种群体为材料,搭配2种模式,设定4个组,经8个月养殖后,按国标法检测各组样本肌肉营养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组肌肉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ΣTAA、ΣEAA、ƩNEAA、ΣHEAA、ΣDAA、ΣEAA/ΣNEA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C、D组各样本ΣEAA/ΣTA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ΣEAA/ΣTAA值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之间的ΣDAA/ΣTAA值无显著差异(P>0.05)。A组样本共获得16种脂肪酸含量数据,B和C组分别获得13种脂肪酸含量数据,D组获得12种脂肪酸含量数据;B组SFA、MUFA、EPA+DHA、PUFA、UPA、F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只有UFA/SFA这一指标显著低于C和D组(P<0.05),但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所测得4种常量元素中K含量最高,且B组的含量(4239.33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Na含量次之,且B组的含量(306.87 mg/k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槽养殖的YL3产品有一定的蛋白质积累优势;传统池塘养殖TL的产品有一定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优势,并具有较高的钾钠比。  相似文献   

12.
高慧颖  姜帆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1):106-110
研究龙眼干制前后缓解疲劳作用的差异。把ICR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鲜龙眼组、龙眼干组。按0.2 mL/10 g的剂量连续灌胃21天,称量第1、7、14、21天灌胃1 h后小鼠的质量,测定第21天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负重游泳后肝糖原、血尿素氮、血乳酸脱氢酶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龙眼干极显著延长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1),提高肝糖原(P<0.01)、血乳酸脱氢酶(P<0.05)的含量,显著降低血尿素氮含量(P<0.05);鲜龙眼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5)、降低血尿素氮含量(P<0.05),极显著增加血乳酸脱氢酶含量(P<0.01)。龙眼干制前后均具有缓解疲劳的效果,龙眼干比鲜龙眼提供更多的糖原合成底物可能是缓解疲劳效果更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吴浩  海鹏  郭霏  参木友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0):105-111
本试验旨在探究冷季放牧牦牛补饲对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牦牛120头,分为对照组(放牧)和补饲组(放牧+补饲)共8组,每组15头牦牛,试验期为120天,其中预饲期7天。结果表明,与放牧组相比,补饲组牦牛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随着补饲量的升高,增重呈线性增加;补饲对放牧牦牛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补饲能量料每头牦牛每天净收入为4.93元,显著高于放牧组的1.69元,全期可比放牧组多收入388.80元。随着补饲料添加量增加,每头牦牛毛收入也显著增加(P<0.05),补饲0.4%混合料的净收入最高,较放牧组可多收入247.20元。综上所述,冷季对放牧牦牛进行补饲,不仅可以缓解由于饲料短缺带来的体重下降,并且对牦牛健康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可以提高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饶毅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6):136-140
为研究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0、50、250、1250 mg/kg的葛根素,饲养平均体重(4.52±0.22)g的草鱼。经28天的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50 mg/kg葛根素添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菌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各试验组之间肝胰脏组织结构差异也不显著。饲喂结束后,利用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草鱼,各试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都提高,但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对草鱼的保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保护率达73.33%。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葛根素(10 mg/kg)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且不会造成肝胰脏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甘蔗渣的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甘蔗渣作为牲畜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评价,本研究以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蚕豆秆、熟化洋蓟花苞等农副产物作对照,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及其饲料相对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蔗渣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低于熟化洋蓟花苞、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P<0.01),也低于蚕豆秆(P>0.05);甘蔗渣的粗脂肪(EE)含量明显低于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P<0.05),而甘蔗渣的钙、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在测定五类粗饲料中,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和熟化洋蓟花苞的RFV分别为102.90、88.62和94.75,明显低于优质青贮玉米(139.48)(P<0.05),显著高于甘蔗渣(76.09)和蚕豆秆(55.86)(P<0.01),甘蔗渣(76.09)跟稻草糠(73.45)差异不显著(P>0.05)。与之相对应,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熟化洋蓟花苞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DMI)、产奶净能(NEL)显著高于甘蔗渣和蚕豆秆的对应值(P<0.05)。RFV排序依次为:光叶紫花苕>熟化洋蓟花苞>灯盏花秆>甘蔗渣>蚕豆秆;而粗蛋白含量高的灯盏花秆GI优于光叶紫花苕(P>0.05)和灯盏花秆(P<0.05),甘蔗渣和蚕豆秆二者极低(P<0.01),表明甘蔗渣饲用价值低下,作为粗饲料利用必须与其他饲料进行混合发酵或膨化后制作颗粒料。  相似文献   

16.
猪粪沼液施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就地消纳猪场养殖废弃物沼液,降低环境污染,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的影响。设计了常规化肥(CF)、空白对照组(CK)和17个N2~N48不同沼液氮水平施肥组,共19个组。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分蘖数有显著增大,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8施肥组生物量最高。青贮稻的质地、色泽和气味总体评分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沼液施用量超过N240%替代氮肥时,青贮稻的pH有显著升高(P<0.05)。与CF和CK相比,沼液N2~N8施肥组中性洗涤纤维略有降低(P>0.05),但沼液N14、N16、N20、N28、N32、N36、N40和N48施肥组NDF有显著的升高(P<0.05)。不同沼液施肥组靑贮稻的可溶性糖、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粗纤维与CF相比均无显著变化。与CF相比,沼液N2~N24(除N14)处理组青贮稻的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沼液氮肥(N280%~N480%)超量施用时,粗灰分含量明显降低(P<0.05)。猪粪沼液肥替代化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生物量,改善青贮饲用品质,但不宜超量施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密度胁迫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运输水质和成活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运输密度,为兴凯湖翘嘴鲌的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对兴凯湖翘嘴鲌采用塑料桶模拟运输试验,在6个不同运输密度(D = 20、40、60、80、100、120 g/L)下运输10 h,探究运输密度不同对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及翘嘴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22.66 mg/L和16.70 mg/L,安全浓度为1.67 mg/L;亚硝酸盐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0.18 mg/L和0.12 mg/L,安全浓度为0.01 mg/L。运输10 h 20 g/L和40 g/L组的成活率为100%,60、80、100、120 g/L组的成活率与0 h相比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10 h时120 g/L组的成活率为0;各个组的pH值随运输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高密度组的下降趋势大于低密度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各个组的氨氮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且密度越大,氨氮浓度上升越显著;各个组的亚硝酸盐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与翘嘴鲌密度呈现正相关,密度越大,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越显著(P<0.05)。在模拟运输过程中,水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受到运输时间和密度的双重影响,运输时间越长,密度越高,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越高,兴凯湖翘嘴鲌的成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添加剂量γ-氨基丁酸(GABA)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血清谷草转氨酶等酶活性的影响,来判断其能否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试验将8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20头。其中试验I组为对照组,试验Ⅱ、Ⅲ、Ⅳ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5、25、45mg/kg的GABA,试验期28天,统计试验全期的生产性能指标,并测定试验结束时血清蛋白水平和酶活性。结果显示:试验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45 mg/kg添加组稍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 mg/kg添加组和25 mg/kg添加组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5 mg/kg添加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TP、ALB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15 mg/kg添加组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GO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ALT活性15 mg/kg添加组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显著低于(P<0.05) 45 mg/kg添加组。说明日粮中添加15 mg/kg GABA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可有效降低血清尿素氮的水平和GOT、AL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改良盐碱土壤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食用菌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改良盐碱土壤的潜力。笔者研究了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的物理指标,并用混合肥施用盐碱土壤栽培大蒜,测定大蒜苗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栽培大蒜(对照组),大蒜苗生长指标好于不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木耳菌糠和鸡粪的盐碱土壤栽培大蒜(发酵组),大蒜苗生长指标好于仅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也明显好于不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交互试验数据分析,混合堆肥的最佳条件:菌糠添加量15%,鸡粪添加量8%,堆肥含水量45%。由此说明,盐碱土壤添加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物,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