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科学地预防森林火灾和进行应急资源配置,运用空间logistic森林火灾风险概率模型对湖南省森林火灾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为县级以下区域进行森林火灾风险区划提供技术方法。【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湖南省2008—2018年的地表温度数据、植被指数数据、气象数据、人文数据、植被类型数据、森林火灾监测数据等,构建森林火灾风险概率模型,通过森林火灾风险概率分布区间对森林火灾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建立的湖南省空间logistic森林火灾风险概率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混合检验和Wald检验,logistic森林火灾风险概率模型能显著反映森林火险发生概率;模型相对运行特征(ROC)值为0.779;经栅格图层计算得到湖南省森林火灾风险概率值,并根据概率大小将湖南省森林火险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个等级。湖南省森林火灾风险概率≥0.6的极高森林火险等级和高森林火险等级主要分布在邵阳市、衡阳市、永州市、株洲南部以及郴州市部分地区;中森林火险等级主要分布在怀化市、娄底市、湘潭市以及长沙市;低森林火险等级和极低森林火险等级主要分布在吉首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以及岳阳市。影响湖南省森林火险等级的主要因子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高程(GC)、年平均温度(TEM),其中TVDI因子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构建的空间logistic森林火灾风险概率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湖南省森林火灾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应急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苇河林业局木材加工的特点和现状,论述了木材加工厂可以引起火灾的因素和危险性,并阐明了针对木材加工厂火险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西省的林火驱动因子和火险分布格局,可为山西省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0—2017年卫星监测热点数据,基于逻辑斯蒂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气象、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对山西省林火发生的影响,选取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建立林火发生概率模型,并基于最优模型结果绘制山西省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图,分析山西省森林火险分布格局。【结果】逻辑斯蒂模型选取的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有日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海拔、坡度、距道路距离、距居民区距离;随机森林模型选取的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有日平均地表气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季度NDVI和GDP;逻辑斯蒂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在84.31%~86.33%之间,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在88.98%~94.37%之间。【结论】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为气象因子;随机森林模型比逻辑斯蒂模型更适用于山西省林火发生概率的预测;山西省森林火险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域差异,春季的高火险区明显多于其它季节,东部的高火险区多于西部,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东部、晋中市北部、吕梁市东南部和太原市中部是山西省主要高火险区。  相似文献   

4.
<正>为切实加强夏季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江西省新干县林业局决定从即日起至9月底,在全县林业系统组织开展夏季森林消防检查工作。此次的消防检查主要任务是落实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动员涉林企事业单位集中开展夏季火险隐患综合治理,提高企事业单位自我管理水平;加大消防设施建设,增强企事业单位火灾防控能力,确保夏季全县林业系统不发生重  相似文献   

5.
当前气候变化下如何加强森林火灾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异常事件增多,森林火灾次数和火灾造成的损失都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阐述了当前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现状,对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了目前森林火灾预测预报主要存在3个问题,最后提出从完善基础资料,关键因子选择,新技术引用,森林消防部门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建立综合的森林火险等级预警系统4个方面来加强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针对石油醚贮存时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影响,结合实践,计算了发生泄露、火灾等风险事故时对区域环境影响。通过计算及影响分析结果,预判事故所造成环境损失,提出了预防和防范措施,引入应急预案机制,将发生风险概率降低最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北林区贮木场的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贮木场火灾危险等级的评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贮木场的企业状况、气象条件和人为影响是贮木场火灾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贮木场的单位木材储存量、单位木材生产人数、设备使用时长以及防火检查力度等因素对其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最大。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东北林区贮木场火灾危险等级评定指数模型,并制定出贮木场火灾危险等级的评定表。东北林区各贮木场可依据评定表,并结合自身实情,对火灾危险等级进行测报。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火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火险的影响,为我国宏观林火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区包括中国的主要森林分布区,并根据中国生态地理系统分成6个区域,研究过去50年和未来2021—2050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及火险变化。地面气候资料包括824个国家级基准、基本站的日值观测资料(1961—2010年)数据集,利用距离方向加权平均法把各气象因子差值到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网格点。气候情景数据包括4个情景(RCP2.6、RCP4.5、RCP6.0和RCP8.5)下5个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 GEM2-ES、IPSLCM5A-LR、MIROC-ESM-CHEM和Nor ESM1-M)的日值数据(1951—2050年),水平分辨率为0.5°×0.5°。分别根据观测数据和订正后的气候模式预测数据计算每个格点每日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因子突变检验采用Mann-Kendall法。【结果】历史观测数据表明,基准时段(1971—2010年)研究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降水量无明显变化。1961—2010年各森林分布区的火险期平均气温增加趋势显著,而降水量只有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显著增加,其他区域的变化不显著。1976—2010年各生态地理区内森林分布区的火险期指数平均值大部分表现出增加趋势。区域气候情景模型预测2021—2050年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将增加1.6~2.1℃,降水将增加2.3%~4.8%。2021—2050年各生态区防火期的平均气温在都比基准时段显著增加,但降水量只有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区和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人工植被区显著增加。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火险天气指数95th百分位数比基准时段分别增加13.5%,18.9%,14.9%和22.33%;不同气候情景下的火险天气指数的未来增量存在空间差异,其中南方和西南林区的高火险天气日数将明显增加。【结论】1976—2010年我国的森林火险指数表现出增加趋势。气候模式对气温与降水的模拟基本和观测值一致,其预测的2021—2050年我国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都将有所增加,导致火险期气候呈现暖干化变化趋势,大部分区域的火险指数将升高,尤其南方比北方林区的增幅更加显著,华北和西南地区将是未来森林火灾预防的重点区域。目前气候模型还不能很好地模拟极端气候事件,这对森林火险的分析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可以反映森林火险天气的变化趋势。未来需要更加注重极端气候事件对森林火险和潜在火行为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研究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有利于把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可为林火管理提供火灾预测预警信息,使林火管理具有针对性,达到减灾的目的 ,对林火预防工作和生态系统平衡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我国全国各地森林火灾数据,利用统计描述法对全国森林火灾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受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工艺,探讨加工过程中加工方向、加工速度、输出功率、加工深度和热劣化现象等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获得使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达到最佳加工效果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论证其加工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在对现有激光加工技术的加工工艺和原理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制造出木材纳秒水导激光加工试验台。介绍试验台的总体布局原则、试验方法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详细阐述试验台主要组成部分——纳秒激光数控加工试验台、传动试验台的组成和功能,并分析研究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的基本原理和微观现象;进行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试验,试验过程中随时记录每条加工直线附近产生的现象,加工后多次测量每条直线加工深度并取平均值,绘制顺纹理方向加工速度与加工深度关系、垂直纹理方向加工速度与加工深度关系以及输出功率与加工深度关系曲线。【结果】当输出功率不变时,加工深度随着加工速度增加总体呈双曲线减少的变化规律;当加工速度不变时,加工深度随着输出功率增大而增大;当输出功率较高时,加工深度不会随着输出功率增大而增大,反而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或保持不变;加工过程中会有炭化现象产生,炭化程度随着加工速度降低和加工深度增加而加重;当加工木材的材质不同时,加工效果存在一定差别,硬质木材的加工效果相对好于软质木材,炭化程度相对较低,加工深度相对较小,加工曲线大致相同,只是曲率存在一定差别。【结论】利用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应严格控制加工速度、输出功率和加工深度之间的关系。当加工深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大加工速度,否则加工点附近会有炭化现象产生。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喀纳斯泰加林群落与环境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划分森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森林群落形成与其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149个森林群落样地及其火干扰发生时间和火烈度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方法对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通过对其森林群落进行排序,分析森林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定量分离环境因子、火干扰因子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森林群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1)TWINSPAN将149个森林群落调查样地划分为16种森林群落类型;2)RD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子中的海拔、坡位、坡度、坡向、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对森林群落的形成起较大的作用,其中海拔、坡位、坡度和坡向与RDA第1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P <0.01),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含量与RDA第1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05);火干扰因子中的火烈度对森林群落形成也起较大的作用,火烈度与RDA第2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P <0.01);3)因子分离显示,在影响喀纳斯泰加林群落形成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21.96%,火干扰因子解释的部分占1.80%,二者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49.82%,未能解释的部分占26.42%。【结论】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有16种森林群落类型,其森林群落形成受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共同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尤为突出。火干扰是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木材胶合界面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材胶合界面的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探讨树脂渗透对木材管胞壁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优化和增强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纳米压痕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技术(Nano-DMA),对针叶材火炬松与酚醛树脂(PF)、脲醛树脂(UF)胶黏剂所形成胶合界面区域各相材料的静态弹性模量、硬度、蠕变性能以及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等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静态力学行为方面,在界面区域,PF和UF渗透进入管胞壁层后,木材管胞壁的弹性模量( E r)和硬度( H )提高;经PF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 E r和 H 分别增加7%和26%;Burgers蠕变力学模型可有效描述胶合界面区域管胞壁的纳米压痕蠕变特性,经树脂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瞬时弹性模量增加,黏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减小;在保载初期,PF界面区域木材管胞壁的蠕变柔量约下降60%,UF界面区域木材管胞壁的蠕变柔量约下降58%。动态力学行为方面,随着加载频率增加,界面材料的储能模量( E ′ r)逐渐增大,而损耗模量( E ″ r)和损耗因子(tan δ)呈减小趋势;当加载频率为10 Hz时,PF和UF树脂渗透使得管胞壁层的储能模量分别增加16%和29%。【结论】胶合界面区域胶黏剂进入管胞壁层,对木材管胞的静态力学性能具有增强作用,同时胶黏剂可提高管胞壁的短期抗蠕变能力;木材管胞壁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而树脂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较低,经树脂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储能模量增加,但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呈下降趋势,可能对界面传递和分散应力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for prevention planning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forest fire events that incorporates weather data management, a geographical data viewer, a priori danger forecasting and fire propagation modeling, automatic fire detection, and optimal resource dispatching. Collection, input, storage,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rely on advanced and automated methodologies using remote sensing, GPS, digital 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results included short-term dynamic fire danger indices developed for improved and realistic prevention and pre-suppression planning. An automatic fire dete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infrared video was developed and successfully tested on site. Several models for understanding fire propagation on forest fir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dditionally, a DSS was developed with the innovation of covering wildland fire hazard management entirely, providing a complete coverage of technical and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that support decision makers in real time. The DSS was tested for high fire seasons in two different sites in South Europe.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综合公园--人民公园和复兴公园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实地监测和网络点评数据3种调查方法对影响城市公园使用满意度的5类17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游憩环境、活动与设施水平对公园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不同年龄段的公园使用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的关注点各不相同,老年人关注公园的服务环境,中年人对公园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青年人更关注公园特色.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公园满意度具有一致性,可以交叉验证,置信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城市居民公园使用满意度的主导因素,并提出公园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西兰是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新西兰火灾季节延长且火灾频发。探究新西兰火险等级体系的火天气指数和火行为分析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历史、当前和未来的火险。文中对新西兰火险等级、火行为分析模型以及用于监测当前火险的火天气系统进行了探讨,认为开展相关火行为模拟研究是上述3种管理工具的研发基础,并且可以确保火险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同植被的火行为是林火管理系统的重要输入因子,当前的天气、火行为和火险由新西兰国家乡村消防局进行每日更新并通过网络发布给全国的防火机构和公众,用于中、短期防火管理计划的实施。这些火行为模型已经成为新西兰很多火管理决策支持工具的基础。新西兰气象局把火天气指标系统和他们的预测模型结合起来,产生每小时的预测图用于短期计划和应急管理。借鉴新西兰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可以为我国构建完备的国家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提供技术参考,而且探讨世界各国火险等级体系和火险模型可以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森林火险信息平台共享,提高预测和应对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木粉纤维增强生物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为生物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以毛白杨木粉和P34HB为原料,采用共混热压法制备P34HB/木粉生物复合材料,基于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力学性能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随着木粉含量增加,生物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冲击强度逐渐下降,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分别增加89%、59%和103%,储能模量E′逐渐增加,tanδ峰值先下降后上升。生物复合材料的高频率模量大于低频率模量,动刚度比静刚度好。相比P34HB,生物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区间变宽,热解速率变慢,热解剩余质量增加。【结论】随着木粉含量增加,P34HB分子链运动受阻,生物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脆性增大;同时,木粉纤维的成核作用诱导P34HB形成结晶度高、层状结构发达的横晶层,木粉与P34HB之间界面结合力增强,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综合考虑,P34HB/木粉生物复合材料的最佳木粉加入量为50%。  相似文献   

17.
万雷  薛伟 《森林工程》2013,(6):28-32
应用模糊综合分析法结合贮木场实地调查和询问专家意见,对东北林区贮木场的火险等级做出评估.东北林区的贮木场火险隐患主要来自于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和场地条件,这3个主要因素又包含相应的子因素.通过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火险等级的影响,做出综合评价,为林区防火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广州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为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调整和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分别在广州发展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15个,华南农业大学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5个,火炉山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0个,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结果】1)3个样地风景游憩林径级结构呈现一定差异:广州发展公园以大、中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小径级乔木相对优势明显,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群落以中、小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2)根据群落中个体的胸径和树高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表明: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大径级树木开始出现衰退现象;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由于存在大量小径级的速生树种,导致胸径—树高曲线在初期迅速增高;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结构配置拟自然化,胸径—树高曲线增长较为平稳。【结论】根据高度级比重、相对频度和分布均匀度分析结果得出: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中、大高度级树木比重较大,且分布更为集中,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的小、中高度级的树木所占比重较高,小高度级树木分布更为集中;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小高度级比重,且分布更为集中。建议通过人工择伐、补植特定树种的方式,调控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促进风景游憩林的逐步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一种结合辐射传输模型与遥感云平台反演火烧迹地冠层含水量(Canopy water content,CWC)的新方法,弥补目前对火烧迹地恢复阶段植被含水量的监测,为定量监测植被水分与火灾预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基于INFORM辐射传输模型,使用查找表的方法反演森林冠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