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接种AM真菌对烤烟生长、营养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利用漂浮育苗技术,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193,编号BEG-193)、幼套球囊霉(Glomuse etunicatum,编号BEG-168和BGC-HEB07A)生产菌根烟苗,研究了AM真菌对烤烟生长、营养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苗生长对水分供应比较敏感,轻度干旱使它们的生物量降低27.24%。在干旱条件下,接种BEG-193和BGC-HEB07A的烟苗生物量显著高于不接种,接种BEG-168无效。接种AM真菌总体上有益于提高烟苗的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此外,干旱使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了1.71倍(轻度干旱)和5.56倍(重度干旱);而只有在重度干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才会显著降低,说明干旱容易造成膜脂氧化伤害。接种AM真菌之后,干旱时叶片丙二醛含量低于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高于不接种的烟苗,说明接种AM减轻了干旱对细胞膜的伤害作用,并保持了较强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接种AM真菌对烟苗生物量、营养状况、丙二醛、叶绿素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因菌株不同而异,也与干旱程度有关。在生产菌根苗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菌株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白芷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芷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真菌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AM真菌对苗期棉花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不同盐度土壤土著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苗期棉花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in-growth生长系统进行了田间原位研究。【结果】低盐(σ1.0 m S·cm~(-1))、中盐(σ2.1 m S·cm~(-1))、高盐(σ4.0 m S·cm~(-1))土壤条件下,土著AM真菌侵染显著增加了棉花株高、叶片数、蕾数、叶面积指数,说明土著AM真菌能够改善棉花的生长提高耐盐能力。土著AM真菌显著提高了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以及直径(d)≤0.5 mm细根根长,低盐土壤条件下土著AM真菌显著增加了d≤0.5 mm细根的根长占总根长的百分比。相关分析表明,棉花总根长、d≤0.5 mm的细根根长与菌根侵染率、叶片磷、钾浓度及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棉花总生物量与叶片吸磷量、吸钾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上述结果说明盐渍化土壤中的土著AM真菌侵染对棉花植株的磷、钾等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棉株钠、氯效应的降低,与土著AM真菌促进细根生长、提高细根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谢家沟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草地群落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侵染特征的影响,笔者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了4种典型草地(山地草甸、草甸草原、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与AM真菌的侵染状况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典型植物均能被AM真菌侵染,草原化荒漠、草甸草环与草原换位置、山地草甸的平均菌根侵染率分别为79.90%、89.04%、85.93%和68.66%,草甸草原是侵染状况最好的草地类型。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与AM真菌侵染呈正相关关系,盐分和p H与AM真菌侵染为负相关关系,但土壤总盐含量在2.1 g/kg左右时侵染率、侵染强度最高。自然条件下土壤因子与菌根的侵染及发育状况密切相关,土壤养分的高低制约着AM真菌侵染强弱,有机质和盐分是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油蒿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的重要固沙植物和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本试验系统研究了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促进了油蒿生长,改善了油蒿叶片水分状况,增强了叶片细胞质膜的稳定性,使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保护系统(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功能增强,但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大豆连作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将AM真菌应用于连作土壤,缓解大豆连作障碍。本试验采用Nested-PCR-DGGE技术分析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3种连作年限3种品种大豆苗期根系AM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后,同一品种连作两年大豆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最高,同一连作年限KF16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最高;不同连作年限不同品种大豆根系中AM真菌菌群中均含有粘性球囊霉(Glomus viscosum)和未培养的球囊霉属(Uncultured Glomus);种植于连作2年土壤的不同品种大豆根系AM真菌的丰度值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连作0年和连作1年的。本研究揭示接种F.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不同品种大豆苗期根系AM真菌菌群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白芷根际AM真菌与土壤因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白芷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芷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真菌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丛枝定殖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夏季庐山常绿阔叶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资源分布特征,推动其地下AM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基于孢子形态学分类方法对夏季庐山典型常绿阔叶林中4种常见植物(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山胡椒Lindera glauca)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44个AM真菌物种,其中包括4个优势种AM真菌、5个广布种AM真菌、12个常见种AM真菌与23个稀有种AM真菌。(1)不同植物根系侵染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根系侵染率与优势种和广布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均呈正相关,与常见种和稀有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则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2)不同植物根际总AM真菌孢子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AM真菌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不同植物根际只有常见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只有广布种和稀有种AM真菌的物种丰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优势度AM真菌的孢子密度之间和物种丰富之间均存在负相关,但只有优势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与常见种和稀有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存在显著负相关;(4)AM真菌分布受土壤养分(全氮、全磷、全钾、氨态氮、硝态氮)、pH和水分影响较小,但受土壤氮影响相对较大;不同优势度AM真菌受土壤养分、pH和水分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稀有种AM真菌、常见种AM真菌、广布种AM真菌和优势种AM真菌。在夏季庐山常绿阔叶林中,常见植物与AM真菌的共生模式可能是以优势种AM真菌和广布种AM真菌共生为主,以常见种AM真菌和稀有种AM真菌补充共生的共生模式。在该共生模式下,植物根际AM真菌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不均;AM真菌与植物共生程度由不同优势度AM真菌共同决定;不同优势度AM真菌之间相互影响较弱;AM真菌受土壤养分(全氮、氨态氮、硝态氮、全磷、全钾)、pH和水分影响较小,但不同优势度AM真菌受土壤养分、pH和水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具有修复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潜力。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AM真菌联合植物修复逐渐成为修复污染土壤的可行策略,并且对污染土壤细菌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因子的影响,并重点阐述了利用AM真菌修复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组成与土壤因子的响应特征。本文旨在为今后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与土壤健康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AM真菌对几种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等三种AM真菌对大丽花、孔雀草和金盏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提高了花卉幼苗的移栽成活率,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另外,还可使植物体的叶绿素含量和N、P、K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植株生长量增加,开花期提前,蛊花期的着花数量增多,花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摘 要:近年来,连作问题一直危害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大量研究证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的菌根并通过分泌次级代谢产物抵抗外界环境所带来的侵害。为了探究AM真菌在作物调节次级代谢产物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机理,总结了AM真菌增加次级代谢产物种类及含量、诱导信号物质产生(如JA、SA等)和缓解连作障碍的作用机制,同时也揭示了化感作用与次级代谢之间的关系。并从代谢水平指出了AM真菌对作物分泌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AM真菌在抗连作方面的作用机理,以期为AM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不同AM真菌对草莓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丛枝菌根(AM)真菌在草莓生长和生理中的作用,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共设6种接种处理,以生长在自然状态下植株的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AM真菌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 种AM真菌侵染草莓根系后,各生长指标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根系活力也明显增大;处理早期根系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有一定程度下降,随后开始明显高于对照;接种可以明显提高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对叶绿素总量影响不大。综合比较认为,Glomus mosseae对草莓促生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缓解连作导致的作物减产、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维持土壤菌群结构稳定等方面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作物的连作障碍和AM真菌缓解连作障碍的机理以及对土壤放线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近年来,针对AM真菌对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由于AM真菌不能进行纯培养也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阿特拉津残留对黑土农田中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阿特拉津残留对黑土农田中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利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对哈尔滨、齐齐哈尔和黑河地区多年连续施加阿特拉津的农田土壤中的AM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计分离出4属47种AM真菌,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6种、球囊霉属Glomus 27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种和巨孢囊霉属 Gigaspora 1种。阿特拉津残留量较低时对AM真菌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度影响不显著,当阿特拉津残留量高于0.28 mg/kg时,AM真菌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与阿特拉津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Glomus属和Acaulospora属为3个地区的主要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5.
单一及复合AM真菌初侵染对番茄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侵染番茄初期的生理生化动态变化趋势,于温室盆栽条件下设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侵染(S)、接种复合菌种[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M)和不接种对照(CK)。结果表明,复合菌种处理的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根长、根鲜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POD活性、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单一菌株,而叶绿素含量则低于后者。受G. m+ G. e+ G. v复合菌株侵染的M组侵染率在约1个月时间内始终高于受单菌株G. m侵染的S组,AM真菌侵染8天内侵染率增长速率最大,8~20天之间出现缓慢增长的平台期,28天时侵染率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AM真菌侵染番茄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单菌株与复合菌株侵染效应有明显差异。关于复合菌剂与单一菌剂侵染番茄动态变化差异的研究,可以为综合开发利用复合菌剂、了解AM真菌相互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是一类普遍的内生菌根真菌,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菌根。大量的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通过诱导植物体产生一些防御性蛋白,并且提高植物叶片及根系的抗氧化酶活力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与此同时也能促进植株生长,调节菌根根际土壤的理化环境和营养环境。为了系统了解AM真菌在农业生产上提高植物抗病性、抗逆性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M真菌与植物共生能够促使植物产生防御性蛋白[如可溶性蛋白、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PR-蛋白)]的机理及其提高防御酶活性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别概述了在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和自然生长三种环境下,植物体的相关防御性蛋白和防御性酶活力受AM真菌的影响状况。最后指出AM真菌-根系共生蛋白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旨在深入了解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在植物吸收和转运磷元素方面的机制。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AM真菌能够促使植物改善磷营养(如磷酸盐转运蛋白、磷酸酶基因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AM真菌的菌根吸收途径,总结了国内外关于AM真菌对水溶性无机磷、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等3种土壤磷存在形态下的利用机制。最后指出该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