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明确生防菌NJQG-3A1菌株在香蕉植株根、球茎、假茎、叶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情况和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作用,为香蕉枯萎病的生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菌株NJQG-3A1的定殖能力,以盆栽试验测定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定殖测定结果表明:以重铬酸钾(100μg/mL)-氨苄青霉素(100μg/mL)标记的NJQG-3A1菌株,可在香蕉根际土壤和植株的根、球茎、假茎中定殖,定殖量表现为:根际土壤>根>球茎>假茎>叶;在土壤中的定殖量可达1×105 cfu/g;在香蕉植株内定殖量为1×102~1×103 cfu/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NJQG-3A1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后,香蕉植株的株高、茎围、鲜重比对照(接种病原菌,只施用清水)分别提高了99.22%,44.60%,218.67%,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同时,菌株NJQG-3A1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显著,叶部与根茎部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5、10;病情防效为81.82%,88.98%。NJQG-3A1菌株可以在香蕉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定殖,且该菌株的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对香蕉植株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海洋生防细菌TC-1对盆栽香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病机理,通过盆栽试验,不对香蕉苗浇灌TC-1也不接种香蕉枯萎病菌、仅浇灌TC-1、仅接种病原菌和既浇灌TC-1又接种病原菌等4种处理后,测定并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苗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的差异,探讨生防菌的诱导抗病作用。在未接种香蕉枯萎病菌时,海洋细菌TC-1处理的香蕉苗与未处理的5种防御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接种香蕉枯萎病菌时,用TC-1处理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香蕉苗防御酶活性有显著提高:浇灌TC-1菌液6天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48%和12%;9天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和10%;12天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363%。结果表明菌株TC-1可诱导提高香蕉植株CAT、POD、PPO、PAL、SOD 5种防御酶活性抵抗香蕉枯萎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3.
研究温度、光照、紫外辐射、蛋白酶K、pH对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JK-2胞外物质抗香蕉枯萎病菌稳定性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生防菌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在30℃,170r/min的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36h采样制备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JK-2胞外物质,以香蕉枯萎病菌为指示菌,对胞外物质的抑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60~80℃温育1h保持88.5%以上活性,在100℃放置1h后无抑菌活性;在酸性pH3.0~5.0和碱性pH9.0~11.0条件下,抑菌活性保持在77.2%以上,对光照、蛋白酶K、紫外照射均不敏感。其抑菌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防御酶为指标,研究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以期开发香蕉枯萎病的生防制剂。分别接种串珠镰刀菌、饱和石灰水、无菌水处理组培香蕉苗,7天后接种尖孢镰刀菌,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和饱和石灰水对香蕉枯萎病株POD酶有一定影响,但在3~6 min均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25℃反应15 min,串珠镰刀菌处理SOD的活力(22.967)高于石灰水(18.171)和无菌水(14.322);2种处理CAT酶的活力曲线略高于对照,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说明串珠镰刀菌、饱和石灰水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抗性的产生。研究旨在为香蕉枯萎病诱导抗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是引起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其中1号生理小种(Foc1)侵染粉蕉品种,而4号生理小种(Foc4)则危害粉蕉和香牙蕉品种。为探讨Foc1和Foc4致病性差异的遗传基础,本文根据已经公布的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基因组序列,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到一个重要的致病基因——fga1,比较了不同区域Foc1和Foc4fga1基因cDNA和gDNA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Foc1中fga1基因保守性很强,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蛋白产物含353个氨基酸;所研究材料中Foc4fga1基因80%都有2个转录本,小转录本与Foc1fga1一致,而大转录本第三个内含子由于可变性剪切使得其成为外显子,预测编码一个372个氨基酸的多肽;来自海南三亚的Foc1和Foc4的fga1基因gDNA和cDNA长度分别为1286bp和1092bp,相似性均为100%。  相似文献   

6.
SIX蛋白编码基因最早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入侵的番茄木质部蛋白质组中发现,且成功用于区分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的3个生理小种。一些SIX编码基因亦在引起香蕉枯萎病的Fusarium.oxysporum f. sp. cubense(简称Foc)中有报道,为区分Foc不同生理小种或亚型,比较分析了Foc中的SIX7基因序列及其特异性。以现有的SIX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并测序,比较分析国内不同地理区域及来源于澳大利亚与南非的Foc1、Foc2、Foc3、Foc4共56株菌株中的SIX7基因,并以8个以上其他专化型或其他种或属病原菌共39株菌株分析了SIX7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研究发现所设计合成的SIX7基因引物序列仅能从供试的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ST4)中扩增出663 bp的目的条带。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ST4)中仅有的SIX7基因序列结合Foc4特异性引物Foc-1/Foc-2可快速区分Foc4亚型,提供了快速区分香蕉枯萎病病样内的Foc4亚型的分子鉴定手段,可指导蕉农及时采取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豆粕发酵液对香蕉幼苗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豆粕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使用从发酵菌液中分离得到的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有拮抗效果与促生效果(即非抑制效果但对香蕉植株有促生作用)的菌液及混合菌液,分别对香蕉幼苗进行伤根淋菌、未伤根淋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均有不同程度地防效。其中,使用混合发酵液对未伤根的香蕉幼苗进行淋菌处理,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降低MDA值,对香蕉枯萎病防效达到94.3%。  相似文献   

8.
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GFP4412,电击转入生防菌株枯草芽孢杆菌Kct99,获得具有良好发光表型的荧光标记菌株gfp-Kct99。经稳定性测定表明,质粒pGFP4412在gfp-Kct99中的遗传稳定性为89%。平板对峙培养和温室盆栽接种试验显示,标记菌株gfp-Kct99对甘蓝枯萎病菌保持了原有的拮抗活性;以标记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培养液对甘蓝盆栽苗灌根处理5 d后再接种病原菌,对甘蓝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7%,90.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同时接种生防菌和病原菌、接种病原菌5 d后再接种生防菌2种处理,说明,绿色荧光标记菌株gfp-Kct99抗甘蓝枯萎病的活性未受标记基因的影响。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标记菌株可以在甘蓝根部表皮内大量定殖,从而阻止病原菌的侵入。  相似文献   

9.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植物引发的植物枯萎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目前该菌已被列为世界上第五大植物病原真菌。由于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而充分了解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制是对抗这种疾病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控制策略从而限制宿主植物感染,本文归纳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总结了毒力因子中的细胞壁降解酶、毒素、信号传导途径(MAPK通路)对致病进程的影响,分析了毒力基因及转录因子在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理。以期能为防控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提供作用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为有效利用印楝渣废弃资源,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将耐药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与印楝渣混合发酵,制备成印楝渣生物药肥;通过抑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探究姜和大蒜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浓度姜和大蒜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对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以此初步获得最适合的抑制病原菌的植物粗提取液浓度。以姜和大蒜粗提取液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浓度2种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情况、孢子浓度、孢子萌发率及菌丝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粗提取液均能抑制并降低尖孢镰刀菌的生长速率、孢子浓度和孢子萌发率,且大蒜粗提取液比姜粗提取液抑制效果更显著,在低浓度下对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也比姜粗提取液明显,大蒜粗提取液在各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达极显著差异,且大蒜浓度为0.4 g/mL时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抑制达100%。该试验证实大蒜对甘蓝枯萎病菌有极显著抑制作用,为使用间种或轮作大蒜进行田间防治甘蓝枯萎病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寻找出与瑞香狼毒同科的瑞香科植株是否有潜力成为防治病原真菌的植物资源,为筛选及制备有效且安全的植物源农药打开新思路。以5种试验材料作为瑞香科植物的代表,利用其乙醇提取物对番茄枯萎、黄瓜靶斑等7种病原真菌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瑞香狼毒与梦花在所有提取物中表现最佳,尤其是针对各种枯萎病病原菌,在较高浓度下的抑菌率都接近100%。而祖师麻提取物对黄瓜靶斑以及草莓红中柱的抑制效果在所有的提取物中表现最佳,其EC50值分别为0.925、0.920 mg/mL。南岭荛花在5种瑞香科植物提取物中表现最差,但对番茄枯萎和黄瓜炭疽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良好,EC50值均小于1.1 mg/mL。研究表明,5种瑞香科植物提取物对病原真菌普遍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瑞香科植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筛选靶标。  相似文献   

13.
烟草青枯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对烟草青枯病有效防治的生防菌,通过稀释涂布法从烟株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69-1,经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并用该菌株进行烟草青枯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菌株69-1处理烟株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宽、最大叶长、上中下部烟叶单叶干重、最大叶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且对烟草青枯病的相对防效达60.42%,同时对不同处理组的初烤烟叶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分析,发现菌株69-1处理相对于对照组烟叶品质更佳。该菌株菌剂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烟株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而且还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可为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评价生防菌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FOC4)B2的防病能力,通过对收集的生防菌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对筛选到的3株拮抗菌进行了抑菌观察、抗病谱测定、土壤抑菌能力监测及盆栽苗拮抗能力测定,并对测试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和16 r 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249个测试菌中有109个菌株在对峙培养中表现拮抗能力,其中有三个菌株A5-6, D7-16和CL7的抑菌效果较为稳定。显微观察显示:三个拮抗菌会导致病原菌B2的菌丝发育畸形、膨胀、胞壁增厚、部分形成泡状、内容物外渗生长,以及抑制孢子的萌发等显著影响。抑菌谱测试表明,菌株对包括FOC以内的其它真菌性病害抑菌率在60%以上,但对尖孢镰刀菌其它专化型抑菌率较低,仅在40%-50%之间。土壤拮抗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单独对土壤中FOC数量的控制有限,只能降低一个数量级,但对盆栽苗中镰刀菌的数量控制能下降到2个数量级。盆栽实验表明,菌株A5-6以72.3%的防病效果较D7-16、CL7 45.4% 、50.0%的防效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三个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鉴定表明D7-16为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A5-6和CL7也属于芽胞杆菌,三个菌株都是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潜在的良好生防资源,可作为生防菌做进一步的开发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测试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并通过黄瓜相关抗性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初步作用机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采用胚根接种法、灌根接种法进行盆栽防效测试;相关抗性酶活性测试采用分光光度法。1 mg/L乳果糖的盆栽防效最好,胚根期浸种和子叶期喷雾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87%和41.97%,其次是0.1 mg/L乳果糖的盆栽防效,分别为39.62%和37.21%,而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菌无杀菌活性。对黄瓜防御反应酶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乳果糖处理后黄瓜内各防御酶系均比对照高,尤其1 mg/L乳果糖胚根浸种和子叶期喷雾处理黄瓜PAL比对照分别提高了97.5%和92.4%。综上,乳果糖对黄瓜的诱导抗性作用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主要机制,并可作为新型药剂用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