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评价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系)块茎主要营养品质,筛选适宜主食化的新品种。以‘丽薯6号’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干物质、还原糖、维生素C、蛋白质、淀粉、抗性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等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综合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以及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中的主要营养品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品质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还原糖变异系数最大(31.17%),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小(2.37%)。主成分分析表明,参试的马铃薯品种(系)的营养品质指标可以用干物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3个主成分来表示(85.239%)。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参试的马铃薯品种(系)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D1224’>‘D1428’>‘D1208’>‘滇薯23’>‘滇薯47’>‘丽薯6号’。  相似文献   

2.
以丰收560、京采8号、Cap、Saopolo和Jua 5个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采收时期,通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品种番茄及采收时期的品质差异性,以期为番茄品质分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Saopolo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8.92%、7.35%、0.66%和4.57 mg/g,均显著高于除Jua外的其他品种;丰收560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最低,分别为3.64%、2.04%;不同采收时期的番茄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VC含量和a*值等果实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L*值、硬度和感官品质等差异较小。综上,在番茄品质分级时,可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L*值、硬度和感官品质作为分级指标,以减少采收时期对品质分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65-3073
为了选育出品质性状优良的甘蓝杂交种,本研究以45份基因型差异较大的甘蓝自交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个与甘蓝品质相关的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在45份甘蓝自交系中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依次为47%、20%、18%、9%和3%,其中Vc含量与水分含量间存在着极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水分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82.83%的总信息量,3个主成分代表性指标分别命名为:F_1营养成分、F_2质地成分和F_3口味成分,贡献率分别为0.453 7、0.227 5和0.147 1。在阈值为3.2时,系统聚类分析将45份甘蓝自交系分为7类,当中,多以遗传背景相似度大的自交系聚为同一类。本研究旨在为甘蓝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坝上地区71份藜麦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5.14%~47.00%。营养品质方面,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7.22%、5.79%和16.10%,其中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13.27%),蛋白质次之(6.97%),淀粉较小(3.14%)。藜麦氨基酸总量变幅为8.35~11.30g/100g,且其氨基酸评分较传统作物更为均衡。相关性分析表明,藜麦的叶片长、叶片宽、成熟期株高、叶柄长、茎粗度、单株产量和粒径均与不同营养成分的含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0.020%;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7.5时将71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Ⅰ中4份材料(20HZ61B、20HZ24B、20HZ92、20HZ07)的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类群Ⅲ中有4份材料(20HZ35、20HZ68、20HZ94、20HZ14B)的单株产量和千粒重较大,具有培育为优异藜麦品种的潜质。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的早熟、大粒、粗茎、高单株产量、矮秆高产、高蛋白和高氨基酸含量的特异种质19份。  相似文献   

5.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杂粮作物,具有良好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本文以20个荞麦品种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荞麦品种种壳的营养功能成分差异。结果发现:不同荞麦品种种壳的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黄酮含量以‘正宁红花’、‘宣威甜荞’和‘米荞1号’最高,分别为12.8、12.5和10.6 mg/g,‘定甜2号’含量最低,比其分别高66.2%、62.3%和37.7%。芦丁含量以‘米荞1号’最高,为3.66 mg/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木质素含量以‘米荞1号’最高,为34.6%,‘苦刺荞’含量最低(21.9%),比其高58.1%,而纤维素含量则表现相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在各品种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综合可看出,‘米荞1号’品种种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荞麦壳制品开发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收期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为生产中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冠’梨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时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硬度,并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糖酸组成和含量,分析‘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果实发育106天开始,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硬度呈显著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于果实发育137天时达到高峰;Vc含量变化较小,仅在120天时显著较高;在近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中糖以果糖为主,占70.09%~84.00%,以果实发育137天时最高;果实中酸以苹果酸为主,苹果酸占酸总量的93.05%~97.28%,苹果酸D占苹果酸的82.92%~91.84%。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发育天数延长,果酸含量下降,采收越晚糖酸比越高。‘黄冠’梨果实发育130~137天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Vc含量都较高,糖酸比和果肉硬度适宜,以获得‘黄冠’梨最佳品质为目标的适宜的采收期为8月8—15日。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号’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对提高青贮玉米鲜重产量和干物质产量的作用大于磷钾肥,并显著提高粗蛋白(CP)含量,对改善酸性洗涤性纤维(ADF)、中性洗涤性纤维(NDF)和脂肪(Fat)含量均有有益作用;钾肥对改善青贮玉米营养品质的作用较小;磷肥的增施对营养品质改善不利;在14个处理中,以N2P1K2处理的综合表现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冀西北地区高产、优质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综合评价广西地方大蒜品种,筛选广西优质大蒜品种,以15份广西地方大蒜品种为材料,开展田间品比、品质鉴定和大蒜素含量测定,同时对大蒜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大蒜素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供测15份大蒜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中鳞芽数和单头鳞茎重变异较为丰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15份大蒜品种干物率为17.43%~29.77%,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88~6.81 g/100 g,可溶性糖含量为5.18%~21.77%,氨基酸含量为2.84~4.54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0.80~1.14 g/100 g;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各品种大蒜素含量为1.60~7.62 g/kg。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4.853%;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蒜素含量与株高、叶片长度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呈极显著正相关。经比较分析,不同大蒜品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仁东香蒜’和‘三月蒜’分别在营养品质和大蒜素含量上优势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大蒜品种筛选和深加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挑选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且因硝酸盐含量较低的叶用莴苣品种,对25份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的Vc、有机酸、粗纤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6个营养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的每个营养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叶用莴苣间营养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即便是同一品种不同来源的叶用莴苣,其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也很明显。在本研究中,综合品质最优的有2个品种,分别是‘N-I’和‘大速生’,此外,还发现部分品种叶用莴苣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但却因硝酸盐含量较高而影响其综合品质,为日后优化育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品种、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3种不同颜色菜薹的硝酸盐积累和营养品质间的关系,以绿菜薹(菜心)、白菜薹和红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和对菜薹的营养品质测定相关方法对不同颜色菜薹的硝酸盐积累与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白和红菜薹不同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硝酸盐聚类分析将44个菜薹品种划分为硝酸盐含量高和低的2个类群:硝酸盐含量高的类群(33个品种)中包括绿菜薹33个品种中的31个品种和白菜薹5个品种中的2个品种;硝酸盐含量低的类群(11个品种)包含2个绿菜薹品种和3个白菜薹品种,另6个红菜薹品种均属于硝酸盐含量低品种。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其营养指标密切相关,根据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包括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固体物质和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分为3类:第1类包含32个绿菜薹品种和2个白菜薹品种,为高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数低的品种;第2类包含6个红菜薹品种和2个白菜薹品种,为低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较高的品种;第3类包含1个绿菜薹和1个白菜薹品种,硝酸盐含量低且营养品质佳的品种。PCA分析表明,硝酸盐积累与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且相关性分析也证实硝酸盐与营养指标存在显著相关。菜薹硝酸盐与营养品质分类和相关性分析为筛选和选育低硝酸盐高品质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果桑夏伐枝条的饲用价值,明确其作为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采收生产上推广面积最大的果桑品种‘粤椹10号’(Y10)和‘嘉陵30号’(J30)的夏伐一年生枝条,分析其鲜、干产量、营养品质等;并与其他常见农业副产物的饲用价值进行比较。Y10和J30的夏伐一年生新鲜枝条生物量分别为19798 kg/hm2和15820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最高,干重叶茎比分别为4.03(Y10)和6.51(J30)。两个果桑品种叶片氨基酸组成全面且丰富,含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11.00%~12.90%。一年生枝条的蛋白含量(13.77%~15.83%)、粗脂肪(2.21%~2.30%)、粗灰分(9.32%~10.84%)、中性洗涤纤维(21.96%~22.66%)和酸性洗涤纤维(10.76%~11.69%)等营养参数优于茎秆,略逊于叶片。枝条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5.30~5.46%,可消化干物质占干物质的79.79~80.51%,相对饲用价值为327.82~340.76。果桑枝条较稻草、红薯...  相似文献   

12.
甘薯贮藏期呼吸强度与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研究了6个甘薯品种在适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干率、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适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高到低再到高的趋势曲线,且与其干率密切相关;淀粉含量在贮藏期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甘薯块根干率与淀粉含量、呼吸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率、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青贮玉米不同器官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培育高产优质青贮玉米新品种过程中,提高选择效率,筛选源库比例适宜,营养品质较好的品系,从整株角度对青贮玉米不同器官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关系研究,在田间条件下以31份青贮玉米优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青贮玉米各器官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结果表明:选取的不同品种/系青贮玉米的干物质质量、含水量、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茎秆、叶片(r2产量=0.528**)和苞叶占总干物质比例与单株含水量和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和穗轴占总干物质比例与单株含水量和产量呈负相关;茎秆(r2=0.396*)、苞叶和穗轴占总干物质质量比例与整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正相关,叶片和籽粒(r2=0.381*)占总干物质质量比例与其呈负相关;茎秆和苞叶占总干物质质量比例与整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正相关,叶片、籽粒和穗轴与其呈负相关。茎秆、叶片和苞叶占总干物质质量比例与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籽粒和穗轴(r2=0.660**)占总干物质质量比例与其呈负相关;茎秆(r2=0.407*)、叶片和苞叶占总干物质质量比例与整株淀粉含量呈负相关,籽粒(r2=0.359*)和穗轴占总干物质质量比例与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品种蓝靛果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确定了不同蓝靛果的开发利用方向,旨在为蓝靛果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对5个品种的蓝靛果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蓝精灵’平均单果重最大,极显著高于‘L32’、‘蓓蕾’和‘L54’,并且‘蓝精灵’的感官综合评价最好;L系3个品种果实较大,但是苦涩味比较重、感官评分最低;但除铁含量之外,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蓝精灵’和‘蓓蕾’;‘蓓蕾’果实指数和果纵径极显著低于其余4个品种,但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活性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并且‘蓓蕾’的风味最好,其感官评分也仅次于‘蓝精灵’。5个蓝靛果品种中,‘蓝精灵’果实大、口感好,最适合鲜食;‘蓓蕾’风味好、矿物质和活性物质含量高,适合鲜食和加工;蓝靛果L品系矿物质含量高,适合用于开发矿物质饮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选取9个加工番茄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分析、测定其13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PCA -CA),对加工番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13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2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13项农艺性状归纳为果实外观品质因子、果实产量因子和果实内在品质因子3个主要指标,3个主要指标可较准确地评价加工番茄品种。其中,株高、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平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总酸8个性状是主要性状。综合得分排名前2位的依次是‘T60’、‘新番15号’。采用类平均法对9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有番茄品种分为5个类群。本研究建立的加工番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加工番茄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苹果果实品质与海拔的相关性关系,以河北省44个果园的‘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成熟期采样、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的方式,研究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质构特性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果园平均海拔247.77 m,在果实外观品质方面,果实单果重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5),着色指数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P<0.01),裂果指数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64,P<0.01);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硬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均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在果实质构特性方面,果实粘附性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5),内聚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5),脆裂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5),胶粘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5),咀嚼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5),弹性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海拔高度在700 m以下时,较高的海拔能够显著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海拔高度与果实质构特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旨在通过科学评价花生品种的综合品质,为推广和利用花生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国家北方地区22个大果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用隶属函数法算出22个花生品种5项主要品质性状的综合隶属函数值。隶属函数值高于对照’花育33号’(0.44)的品种有7个分别是’中花224’(0.62)、’荷花1615’(0.55)、’济花1208’(0.51)、’徐0607-5’(0.48)、’云花1号’(0.47)、’开农91’(0.46)、’濮花55号’(0.45),其中,’中花224’油酸含量大于75%且O/L>10,可作为优质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利用;’荷花1615’、’云花1号’、’徐0607-5’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可作为优质鲜食花生品种;’济花1208’、’开农91’、’濮花55号’含油量较高,可作为油用加工型花生品种。’中花224’、’荷花1615’、’济花1208’、’徐0607-5’、’云花1号’、’开农91’、’濮花55号’,这7个品种综合品质较优,适宜在中国北方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大地95’、‘京华165’、‘山油2号’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海拔条件对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油菜全生育期延长,株高、分枝高度、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减少,单株产量和产量降低,千粒重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含油量增加,硫甙和芥酸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生育期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单株产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0.548、-0.528;海拔高度与蛋白质显著负相关,与含油量、硫甙、芥酸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0.262、0.161、0.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