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明确降低磷肥用量对设施番茄种植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条件下常规施肥(CK:P2O5用量891 kg/hm2)、磷肥减量50%(P-1:P2O5用量446 kg/hm2)和磷肥减量70%(P-2:P2O5用量267 kg/hm2)3个磷肥水平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减量不影响番茄植株生长(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株高/茎粗比),同时对番茄单果重、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影响也不显著;不同磷肥水平番茄单果重为173~181 g,单株产量为1.81~2.05 kg,单位面积产量为51.9~56.9 t/hm2。与CK处理相比,P-2处理显著增加了番茄2 mm根数和根冠比,增幅分别为72.6%和28.0%。2个减施磷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番茄还原性糖含量和糖酸比;P-2处理番茄糖酸比又显著高于P-1处理。降低磷肥处理显著降低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降低磷肥用量70%在不影响番茄产量的基础上,提高了番茄品质,改善了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2.
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肥水平(CK为常规化肥;A为化肥+8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B为化肥+11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C为化肥+15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D为化肥+20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2种施肥方式(拌肥和拌种肥),研究了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叶片、主茎和根系)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污泥生物有机肥后,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C>B>A>D>CK)。且拌种肥处理均高于拌肥处理,其中拌种肥的C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1 898.5kg/hm2,增产8.18%。说明污泥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并对氮、磷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增加油葵产量,提高油葵子粒品质,在宁夏中部干旱区采用无机、有机肥相结合的培肥方式,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对油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当地油葵合理培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以化肥配施生物炭3 000kg/hm~2处理子粒产量最高,与处理1(CK)相比增产2.97倍。与对照相比,培肥可降低子粒粗脂肪含量(内盘子粒粗脂肪含量降低11.02%~19.61%,外盘子粒粗脂肪含量降低9.52%~16.70%),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内盘子粒粗蛋白含量增加54.11%~79.31%,外盘子粒粗蛋白含量增加34.81%~76.92%),内盘子粒与外盘子粒粗脂肪与粗蛋白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与对照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提高油葵子粒油酸、硬脂酸含量,降低亚油酸、棕酮酸含量,其中化肥配施羊粪37 500kg/hm~2处理对提高油酸含量、降低亚油酸含量的效果优于其他培肥处理。从油葵产量与品质综合考虑,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油葵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其中化肥配施生物炭3 000kg/hm~2效果最好,其次为化肥配施羊粪37 500kg/hm~2。  相似文献   

4.
以高粱品种克杂15号和克杂19号为试验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化肥(CK)、生物复混肥(B1)、缓释肥(B2)和复合肥(B3),4种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研究不同肥料对极早熟高粱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各处理产量均表现为B2和B3处理显著高于CK和B1;B2和B3处理穗粒数较CK增加约3%,达到了显著水平;B2和B3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与穗柄长,株高增长5.5~7.5cm,穗柄长增长3.1~5.7cm;B2和B3处理在生育后期仍有较高的叶绿素相对含量;B2和B3较CK显著提高了籽粒容重和淀粉含量,B1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综合分析表明,缓释肥(B2)和复合肥(B3)是最佳处理,与常规化肥(CK)处理相比,二者可以明显提高高粱产量,其中克杂15号的产量在7700kg/hm2左右,增产幅度3.19%~4.28%,克杂19号的产量在8000kg/hm2左右,增产幅度5.08%~5.95%,同时提高了高粱的容重,改善了农艺性状并保持了较好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化肥减施对设施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常规施肥(CK)、化肥减施18%(T1)、化肥减施28%(T2)、化肥减施38%(T3)、化肥减施48%(T4)5个处理,测定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相关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施肥处理辣椒生长性状、品质及产量的表现进行评价。不同施肥处理中,T1和T2处理表现较好,其中T1处理株高和茎粗较CK增长了13.83%和22.07%,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CK增加了104.15%,产量较CK处理增长了22.30%。T2处理辣椒根系活力最强,较CK增加了37.48%,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了20.42%和9.69%,但产量低于CK。通过主成分分析,各处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T1>CK>T2>T4>T3。化肥减施18%为辣椒最适施肥量,该水平施肥量对促进辣椒生长、增产提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土表覆盖水稻秸秆腐解及对大棚水生蔬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水稻秸秆7 500kg/hm~2覆盖土表和对照(CK,不覆盖水稻秸秆) 2个处理,各设3次重复,于秋冬季在大棚内使用塑料栽培箱并灌浅水种植豆瓣菜,研究水稻秸秆覆盖对水稻秸秆腐解率、豆瓣菜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腐解率为69. 34%,处理和对照的豆瓣菜总产量分别为68 610,64 725 kg/hm~2,较对照提高6%,处理的豆瓣菜能吸收转移较多的氮磷钾,茎、叶干物率和粗纤维含量均较对照明显下降,提高了豆瓣菜植株的品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种植前下降1. 15%,对照下降2. 88%,有效缓解了因植株生长吸收所致的有机碳含量下降。种植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涨幅较对照高15. 4%-9. 3%-5. 7%、硝态氮含量涨幅较对照高14. 51%、速效磷含量降幅较对照低4. 9%、速效钾含量涨幅较对照高8.36%。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下降,但降幅显著小于对照,说明水稻秸秆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酶活性。认为设施内水田土表覆盖水稻秸秆仍有较高腐解率,能提高当季水生蔬菜产量品质并改善土壤性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北方干旱缺水地区。为明确秸秆翻耕还田对该区域玉米农田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0kg/hm 2(CK)、3 000kg/hm 2(SF1)、6 000kg/hm 2(SF2)和12 000kg/hm 2(SF3)4种秸秆还田量下玉米农田全生育期地温、土壤水分、植株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玉米叶面积指数提高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2018年,SF2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提高13.17%和10.70%;玉米全生育期0~30cm土层土壤温度、0~8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生育期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SF2>SF3>SF1>CK;2018年,SF1、SF2和SF3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8.5%、11.4%和9.3%。秸秆翻耕还田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促进植株生长、提升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6 000kg/hm 2还田处理效果最好,可作为节水保墒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福建省发展畜牧业过程中豆科饲草短缺现状,了解福建省花生秸秆资源情况,为花生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和品质分析等方法,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对12个福建省适栽的花生品种秸秆产量、主要品质与固碳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为4012.5~5557.5 kg/hm2,平均为5119.5 kg/hm2;籽仁产量2742~3843 kg/hm2,平均为2881.5 kg/hm2;花生秸秆鲜草产量为20425.5~28488 kg/hm2,平均为24475.5 kg/ hm2;花生秸秆含水率为69.95%~73.98%,平均为72.41%;估算出2008-2010年福建省花生秸秆鲜草存量约235.087万t~242.45303万t,年平均为239.199万t;干草量约64.86万t~66.89万t,年平均为65.995万t。秸秆蛋白质含量8.38%~10.7%,平均为9.57%;粗脂肪含量1.2%~2.5%,平均为1.7%;总糖含量0.82%~6.26%,平均为4.72%;蔗糖含量0.4%~3.0%,平均为2.2%;还原糖含量0.4%~3.2%,平均为2.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3.03%~52.4%,平均为46.4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3.49%~42.23%,平均为36.67%;酸洗木质素含量7.19%~9.66%,平均为8.15%。综合品质分析,‘福花4号’、‘皖花4号’等品种的秸秆品质较优。福建省花生所固定的CO2约133.455924万t~143.007561万t,年平均为136.0317315万t。花生秸秆是优质的牧草资源,可相当于65万t饲料粮食,花生生产对CO2固定的贡献巨大,可减轻CO2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配比的生物质炭基肥料对青稞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牛粪为研究对象,在限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炭化制成生物炭,将生物质炭与一定比例的化学肥料混合,制成生物质炭基肥料。研究表明,随着碳化的进行,牛粪中的全氮和有机质(有机碳)含量降低,材料的碳氮比也随之降低,而全磷、全钾的含量升高;增施牛粪生物炭,青稞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升高,促进作物对肥料中养分的利用,进而利于青稞生长,草木灰与化肥配施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不同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化肥施入量减少至70%,牛粪生物炭施入量30%时,籽粒产量最高,达到4830.75 kg/hm2,高于有机肥、草木灰与化肥配施和羊粪的处理(较对照增产13.88%);22500 kg/hm2羊粪处理的秸秆产量最高;同等氮输入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生物炭,可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炭基肥对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物炭与化肥混合加工制成的炭基肥具有改良土壤,保水保肥,延长肥效的作用。为了给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合理施用炭基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0、300、600、900、1200 kg/hm2炭基肥及等量N、P、K化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基肥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逐渐增加。炭基肥施用量300、600、900、1200 kg/hm2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26.01%、34.77%、43.39%、49.71%,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200 kg/hm2的炭基肥施肥量下,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大薯率均高于对照。块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支链淀粉含量、淀粉总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各炭基肥处理均可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且600、900、1200 kg/hm2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等量N、P、K条件下,施炭基肥的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大薯率、产量、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效益均高于化肥,还原糖含量低于化肥。炭基肥施用量为1200 kg/hm2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最好,是适合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类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可达10 439.66kg/hm 2,100%、30%、5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呈依次增加趋势,且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各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单施化肥处理总氮(TN)流失量和流失率最高,分别为9.43kg/hm 2和4.91%,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稻季农田径流TN流失量和流失率逐渐下降,50%和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N流失量和流失率较100%有机肥处理显著升高,但猪粪和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00%秸秆和猪粪有机肥处理总磷(TP)流失量和流失率最高,TP流失量分别为1.815、1.732kg/hm 2,TP流失率分别为1.08%、1.02%,50%和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P流失量逐渐下降,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P流失量和流失率均高于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且有显著性差异。5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在兼顾水稻高产稳产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稻季农田氮素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率,且维持较低水平的磷素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率,是一种适宜的资源有效利用、节肥增效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连作玉米区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可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调控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群落区系的结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有害真菌的数量;在玉米生育时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除M4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处理M2的土壤速效磷与其他处理间达到了5%的显著差异水平;玉米产量:M2(80%尿素氮+2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3(70%尿素氮+3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1(100%有机肥氮)>M4(当地化肥施用量:尿素150kg/hm 2;P2O5:75kg/hm 2;K2O:90kg/hm 2)>CK(不施用任何肥料),配施处理增产明显,与CK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油-稻-稻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的适宜施氮量,2017-2018年以超级常规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0、75、120、165、210kg/hm 2等5个施氮量,探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宜施氮量有利于早稻分蘖成穗,灌浆期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同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保持较多的每穗粒数,从而扩大总库容量。在施氮量为165kg/hm 2时早稻即可达到较高产量,同时维持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最佳施氮量,2017和2018两年分别为155.91、160.37kg/hm 2,产量潜力分别达8 241.17和8 387.32kg/hm 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稻田养鱼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杂交中稻新品种‘内6优106’为材料,在3个鱼-氮处理(CK:不养鱼+不施氮、F:养鱼+不施氮、FN:养鱼+施氮150 kg/hm 2)和4个本田栽秧密度下,研究稻田养鱼与氮密耦合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鱼后的有机质显著提高、氮素能维持平衡、磷钾素则显著下降。鱼氮处理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总体趋势表现为FN>F>CK,FN与F分别比CK显著增产22.98%和13.43%。栽秧密度在9.0万~22.5万穴/hm 2范围内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干物质和氮累积影响随密增加而增加。每1000 kg稻谷的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素的需要量分别为10.24~16.74、1.31~2.72、34.38~56.49 kg/hm 2。中高产养鱼稻田在施肥管理上应控制氮肥和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5.
喷施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亚10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盛花期和青果期两次喷施不同剂量的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富硒胡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供试硒肥有机硒含量6g/L,共设置6个硒肥剂量,分别是1 500mL/hm 2(T1)、3 000mL/hm 2(T2)、4 500mL/hm 2(T3)、6 000mL/hm 2(T4)、7 500mL/hm 2(T5)和清水对照(T0)。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且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中的硒含量逐步增加,T5处理胡麻子粒中硒含量最高,达0.507mg/kg,是对照组胡麻含硒量的18.1倍。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产量,具体表现是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小,T4处理产量最高,达858.2kg/hm 2,比对照增产9.5%。结论喷施合适剂量的硒肥可以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和产量,且对胡麻品质影响较小。综合分析,以有机硒含量6g/L的硒肥在盛花期和青果期进行两次喷施,6 000mL/hm 2为胡麻叶面喷施硒肥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等肥量下不同分施次数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明确基质栽培条件下番茄较佳的施肥次数,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支持.以番茄品种'喜临门'为试材,在生育期间施肥总量相同的前提下(N 542.30 kg/hm2、P2Os 212.6 kg/hm2、K2O 680.4 kg/hm2),设置5个施肥次数,CK:次/20天,8次、T1:次/4天,36次;T2:次/8天,1...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肥对青贮玉米原料及青贮饲料的影响,在撒施羊粪的田间,青贮玉米栽培管理时,分别单独施用氮肥(N-150kg/hm 2)、磷肥(P2O5-120kg/hm 2)、钾肥(K2O-150kg/hm 2),以不施用化肥为对照,经田间测产和取样,并对其青贮发酵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极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产量(P<0.01),Milk2006奶亩指数显著高于单施磷钾肥和对照处理(P<0.05);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产量(P<0.05)。增施氮肥除了提高玉米青贮饲料氨态氮含量外(P<0.05),玉米青贮饲料的其他发酵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青贮不仅保存了原料的养分,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西藏海拔4 300m地区种植燕麦的氮、磷肥需求及其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青引1号燕麦为材料,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斯布村进行了燕麦的氮、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该区种植燕麦可正常成熟,生育期114~124d;施用氮、磷肥对燕麦产草量、植株高度、养分含量均影响显著。在相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氮肥的增加,干草产量、乳熟期植株高度和粗蛋白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并以施氮(纯N)75kg/hm 2、磷(P2O5)60kg/hm 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为11 573kg/hm 2,比不施肥对照组增产4 718kg/hm 2,且净收益最高。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纯N 75kg/hm 2和P2O5 60kg/hm 2可作为该区草地建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云南紫泥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索和建立云南紫泥田水稻施肥指标体系,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水稻肥效试验,研究了紫泥田水稻氮磷钾施肥效应,拟合建立了氮、磷、钾因素与稻谷产量的肥料效应数学方程,初步建立了云南紫泥田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建议水稻高产量N、P2O5、K2O推荐施肥量分别为334.5~363.0 kg/hm2、31.5~288.0 kg/hm2、154.5~225.0 kg/hm2,目标产量9769.5~13191.0 kg/hm2;N、P2O5、K2O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35.05~316.5 kg/hm2、7.65~252.0 kg/hm2、21.0~225.0 kg/hm2,目标产量9690.0~10183.5 kg/hm2。生产一百公斤稻谷所吸收的纯N为1.98 kg,纯P2O5为0.61 kg,纯K2O为2.64 kg;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3.53%、7.66%、5.94%,氮、磷、钾肥综合利用率为48.02%;基础地力贡献率为6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