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穿龙署蓣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 Makino)为薯蓣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产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一带、朝鲜、韩国、日本、苏联等国都有有分布。本文研究穿龙薯蓣种子的发育特性,幼苗的生长特性,开花特性,结实特性,根的生长发育特性,生态环境特性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播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河南省70年来的小麦大面积品种演化中,存在着多种春化与光周期反应类型,但春化特性的演化表现为冬性程度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趋势;光周期特性敏感程度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经分子标记检测,河南省70年来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春化基因主要为 vrn-A1、 vrn-B1、 vrn-D1、 Vrn-D1b和 vrn-B3,光周期基因主要为 Ppd-A1a、 Ppd-D1a,但这些基因对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尚不能准确反映品种的冬春性和光周期特性的实际情况,在育种工作中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选择与鉴定仍应以表型鉴定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脂肪酸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在小麦淀粉中分别添加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糊化特性、晶体结构和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淀粉与四种饱和脂肪酸所形成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均为V型晶型。加入脂肪酸后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降低,而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升高,起始糊化温度(To)、峰值糊化温度(Tp)、终点糊化温度(Tc)略降,而糊化焓值(ΔH)则显著下降。综合来看,添加脂肪酸对小麦淀粉的糊化特性和热特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月桂酸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及热特性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6):1180-1183
燕麦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高黏性、凝胶性和增稠性等功能特性,可用于提高和改善食品的感官和物理特性,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基料,已引起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分子结构特征、黏度特性、凝胶性和流变学特性等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质特性的分类及相对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品质育种中品质选择指标的有效性和简便性,以品质特性各并的3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15个小麦品质特性进行了分类及相对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5个品质特性的105个线性相关系数中,达到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的分别为88个和6个,说明绝大多数品质特性之间存在着程度不等的线性相关。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15个品质特性分为4类:①蛋白质及面筋数量类,包括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②面筋质量特性和面包特性类,包括面筋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时间、8min尾高、8min尾宽、面包体积、面包纹理和面包评分;③耐揉指数和弱化度;④衰落值。对面包烘焙特性的逐步回归表明.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形成时间和耐揉指数为小麦品质特性的重要选择性状。35个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支持了本研究关于小麦品质特性相对重要性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电子商务模式和种子产业特性、服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种子产业链特性的电子商务模式,为种子电子商务模式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CRIZ140206具有高产、稳产、抗病虫等特性。主要介绍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川圣棉9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抗虫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疫霉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各种植物病害中,由疫霉菌引起的疫病是一类重要病害.主要阐述了疫霉菌的分类地位,一般形态特征,生活史,寄主范围,自身特性 (分离、培养和保存特性,交配特性,游动孢子的特性,致病力分化及遗传特性,生态特性,诱导特性,抗药特性),致病机制及检测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各地区疫霉菌中主要致病种的重新确定,敏感基线的建立、抗药性发生动向的监测,病原菌致病基因的构建、调控及防治手段研究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特性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较大。国内外研究表明,不育系的异交特性主要表现在抽穗特性、开花习性、柱头特性等方面;在制种过程中采取一些栽培措施和使用激素等可改善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特性,采用分子技术等遗传手段也可改良不育系异交特性。提出了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特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