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牧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草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通过放牧试验研究了草地和柠条林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 cm)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物理结构。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含水量下降。草地和柠条林地的水解氮含量都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速效钾含量则都表现为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轻度放牧;速效磷的含量草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柠条林地的速效磷含量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放牧地践踏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2.
放牧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通过放牧试验,研究了草地和柠条林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 cm)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物理结构。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含水量下降。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有机C、全N和全P含量都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速效K含量则都表现为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轻度放牧;从畜牧羊种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放牧地践踏较轻,其放牧地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有机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3.
林下养鸡对油茶林地土壤以及植株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下养鸡的油茶林地土壤和植株为材料,研究林下养鸡对土壤以及植株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养鸡可显著提高油茶植株和土壤中养分水平,且0~20 cm土壤、植株叶片和果实中3种大量元素含量随着植株与鸡舍距离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林下养鸡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最大,0~20 cm土壤磷含量在距离鸡舍10 m处最大,为1.26 mg/kg,是60 m处含量的9.66倍;其次为氮含量,0~20 cm土壤处的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倍;对钾含量影响最小,最大值为125.56 mg/kg,仅是对照组的1.29倍。由结果还可看出,林下养鸡对油茶叶片中钾含量的影响最大,最大值为10.66 g/kg,是对照组的2.48倍;其次是磷含量,最大值是对照组的1.65倍;对氮的影响最小,氮含量最大值为18.13 g/kg,是对照组的1.36倍;林下养鸡对油茶果实中磷含量的影响最大,磷含量最大达4.94 g/kg,比对照高出105.45%;对氮和钾的影响较小,氮含量最大为7.77 g/kg,钾含量最大达19.32 g/kg,分别较对照组高出82.65%、79.60%。总体看出,林下养鸡能有效改善0~20 cm的土壤养分,但对20~40 cm的土壤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油茶林地散养鸡群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油茶林地散养鸡群的林下经营模式,研究油茶林下养鸡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林下散养鸡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同时表层土壤会变得紧实。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加强垦复,疏松土壤,保持土壤通透性,以确保油茶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油棕林下养鸡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养鸡油棕园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生物总数随着干扰程度增大而增加;不同干扰区土壤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在0~20 cm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总数随着干扰程度的减弱呈减少趋势,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地距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油棕林下养鸡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养鸡油棕园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生物总数随着干扰程度增大而增加;不同干扰区土壤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在0~20 cm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总数随着干扰程度的减弱呈减少趋势,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地距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养殖密度的林下养鸡对林地植被及环境质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中国山区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后,许多山区农民无地可种,无业可就.为解决坡耕地退耕后山区劳动力赋闲,收入低下的问题.[方法]基于在北京北部山区开展的20个林下养殖小区,5条土壤健康监测样线,6个水质监测径流小区,以及60个植物损耗小区进行的不同养鸡密度试验,监测不同养鸡密度下每个养殖小区的植被、土壤、地表水等环境质量因子的变化,采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景观功能方法LFA(Landscape Function Analysis)、土壤健康评价方法(SSA)和地表水质量标准对比法,分析不同养殖密度的林下养鸡对林地植被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林下养鸡超过一定密度,对林地环境质量有明显影响.养鸡密度越大,对林地植被及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越大.密度超过450只/hm2,对植被、土壤及地表水均造损害.[结论]在林下养鸡要根据环境承载力控制适宜养殖密度,并实行科学的轮牧和补饲,实现林区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山区林下养殖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特别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林下养鸡越来越成为一大热门,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其根本原因是:第一,林下养鸡是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二,林下养鸡可为林地中的林木、水果、药材等众多种植产品提供长效、优质的肥源并改善其品质;第三,林下养鸡有利于环保,解决因集约化养殖造成的环保灾害;第四,林下养鸡能有效地抑制林地种植中的虫害和杂草,以提高种植产品的单产;第五,林下养鸡对养殖户自身来说,既可节省饲料成本,也可为养殖户增加经济收益.总之,林下养鸡是一个增加农业收入,促进林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林下养鸡及其对林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林下养鸡技术和农作制度的创新两方面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林下养鸡的效益。分析了林下养鸡对林地环境中植物、动物和土壤的影响,适量的放养鸡群可以改善林地环境,林下养鸡作为一种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益的农作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云台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采集混合样和土壤剖面(0~60 cm)样品,并对样品土壤性状特征及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地和草地土壤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自然林地土壤的平均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毛管持水量变化为自然林地>草地>次生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自然林地>耕地>草地>次生林地;不同林下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表现为耕地>自然林地>草地>次生林地;速效磷的含量表现为耕地>草地>次生林地>自然林地.土壤中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值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耕地土壤明显低于林地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