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退火处理对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将样品分别配制成1:10(w/w)的淀粉乳,用在55℃的条件下保温48 h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方法进行退火处理。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淀粉的糊化热力学特性和淀粉糊的粘度特性,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变增加,糊化过程的温度范围缩小;淀粉糊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升值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超声处理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淀粉黏度仪对不同超声时间玉米淀粉的起糊温度、峰值黏度、回生度、冷糊稳定性等糊化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时间与起糊温度(0.05双侧)、总回生度(0.01双侧)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0.01双侧)、淀粉降落值(0.01双侧)显著负相关,说明超声对玉米淀粉的糊化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测定不同米糠膳食纤维颗粒大小和添加量对稻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米淀粉、粳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等3种稻米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存在着差异;当米糠膳食纤维添加量由0%增加到15%时,粳米淀粉糊化时的峰值粘度、回生值和崩解值分别下降50.78%、30.36%和73.11%,峰值时间延迟1.66 min,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分别上升95.20%和7.25%。籼米淀粉糊化时的峰值粘度、回生值和崩解值分别下降18.37%、29.05%和54.48%,峰值时间延迟0.74 min,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分别上升23.96%和7.61%。米糠膳食纤维的粒度大小(小于80目)对粳米淀粉、籼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影响不显著(P0.05);米糠膳食纤维添加量(0%~15%)与粳米淀粉和籼米淀粉糊化特性中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最低粘度、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米糠膳食纤维颗粒粒径大小与3种稻米淀粉糊化特征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糊的粘度曲线、糊粘度稳定性、透光率、冻融稳定性以及凝胶结构等性质,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糊化温度明显降低,粘度降低,但糊粘度稳定性明显提高;羧甲基淀粉糊的透明度及冻融稳定性较原淀粉明显提高;凝胶的硬度和粘着力较原淀粉降低.  相似文献   

5.
菱角淀粉主要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给菱角淀粉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菱角淀粉的化学组成、溶解度、膨胀度、淀粉糊的粘度与老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菱角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5.76%;其淀粉糊的最高粘度值介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之间,其他粘度特征值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糊化温度为80.15℃,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其溶解度、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4%的淀粉含量对老化特性影响较大,pH 6.0时老化值最大.  相似文献   

6.
湿热处理对鹰嘴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鹰嘴豆淀粉为材料,研究湿度(20%、30%)、温度(80℃、100℃、120℃)以及时间(2h、6h)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湿热处理后鹰嘴豆淀粉的颗粒形态没有明显变化,溶解度和膨胀度小于原淀粉,随着处理湿度增大、温度升高及时间延长,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降低幅度增大;湿热处理后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增强,较低的湿度及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改善冻融稳定性;湿热处理后,淀粉更难糊化,随着湿热处理湿度的增大、处理温度的升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淀粉糊的黏度值降低越明显,起糊温度升高越多,峰值黏度、崩解值、回生值等黏度特征值下降幅度越大,热糊稳定性、冷糊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7.
我国春播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4 7个春小麦主栽品种于 1998和 1999年分别种植在哈尔滨、沈阳、呼和浩特、北京、西宁和乌鲁木齐等 12个试点 ,用快速粘度仪 (RVA)分析其面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 ,不同试点的样品间淀粉糊化特性差异较大 ,来源于哈尔滨、沈阳、北京、巴盟、永宁和乌鲁木齐等试点的样品淀粉糊化特性较高 ,而来源于西宁和拉萨试点的样品淀粉糊化特性较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不同程度地影响所有淀粉粘度性状。淀粉糊化特性间及其与降落值间均呈 1%或 5 %水平正相关 ,但相关系数大小因性状而异 ,峰值粘度是衡量淀粉糊化特性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为小利马豆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湿磨法制备小利马豆淀粉,以小利马豆淀粉乳质量为基准,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食盐和明矾,利用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小利马豆淀粉的黏性较大,糊化温度较低,为63.60℃;随着淀粉乳质量分数的增加,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黏度增加,破损值增大,热稳定性变差;添加一定量的蔗糖和食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黏度,冷、热稳定性变好;添加一定量的明矾,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利马豆淀粉糊的谷值黏度和终黏度下降,热稳定性变差,冷稳定性变好。【结论】蔗糖、食盐和明矾等食品添加剂对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酶法制备的薏苡仁淀粉的化学组成、淀粉颗粒形貌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淀粉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干基计)分别为99.615%、0.254%、0.022%和0.105%;薏苡仁淀粉的相对密度为1.376 g.mL-1,其颗粒形状呈圆形和多边形,具有清晰可见的偏光十字,均位于颗粒的中心位置,其X-射线衍射图谱结构属于C型;薏苡仁淀粉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较低,薏苡仁淀粉糊的糊化温度为67.0-71.6℃,透光率为39.6%,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凝沉速度较慢,强酸或碱性条件下可减缓其凝沉速度,而中性条件促进其回生;Brabender粘度曲线显示,薏苡仁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低于玉米淀粉糊而高于马铃薯淀粉糊,冷粘度稳定性高于玉米淀粉糊和马铃薯淀粉糊.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酸解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马铃薯酸解淀粉的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特性,包括产品的水分、热糊粘度、热糊稳定性及糊化温度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酸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对40%的淀粉乳500ml,反应温度为35.5℃、反应时间为2.1h、0.5%盐酸溶液的量为15.1ml。经优化工艺生产的酸解马铃薯淀粉的特性粘度为原淀粉的1/30,热糊稳定性是原淀粉的2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马铃薯酸解淀粉的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特性,包括产品的水分、热糊粘度、热糊稳定性及糊化温度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酸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对40%的淀粉乳500ml,反应温度为35.5℃、反应时间为2.1h、0.5%盐酸溶液的量为15.1ml.经优化工艺生产的酸解马铃薯淀粉的特性粘度为原淀粉的1/30,热糊稳定性是原淀粉的2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莲子淀粉糊溶解度、膨胀度、粘度、透光率、凝沉性质和冻融稳定性等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莲子的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莲子淀粉的溶解度较低,膨润力接近甘薯淀粉,属限制型膨胀淀粉;莲子淀粉糊的透明度较低(10.4%),凝沉速度较快,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凝沉速度减缓;其凝胶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和较低的凝胶强度;布拉班德粘度曲线显示,莲子淀粉的糊化温度较高达77.1℃,热稳定性好,凝沉性强,冷粘度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3.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和玉米面粉为原料,用RVA(快速粘度分析仪)和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淀粉的糊化参数,并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与各糊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的RVA糊化参数和DSC热力学参数有很大差异。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RVA峰值粘度、破损值、糊化温度与DSC吸热焓值(ΔH)的影响极显著,对淀粉的RVA回生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玉米淀粉糊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测定了辽宁省22种不同普通品种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这些玉米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和热力学性质。比较分析了不同普通品种玉米的淀粉糊特性、热力学性质、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普通品种玉米之间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热力学性质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具有良好的应用品质。通过对淀粉品质的全面分析,可以找出适合不同加工用途的专用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淀粉的退火改性及其性质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一见  杜先锋  许阳  郭丽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2):2526-2533
【目的】对小麦淀粉进行退火(annealing)处理能够使其发生物理改性,以处理后淀粉的糊化温度(起始温度To、峰温Tp、终止温度Tc)为依据优化退火条件,并研究其颗粒形态与退火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并结合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小麦淀粉退火过程中的水分含量、退火时间、退火温度3个因子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LPA)研究退火处理对小麦淀粉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结果】根据DSC测得的热力学参数分析得出小麦淀粉退火的最优条件为:80%水分含量的条件下,45℃退火3 d。退火处理会改变小麦淀粉颗粒的外貌而不破坏其形状,且对A-淀粉的影响较B-淀粉明显,淀粉颗粒粒径也因退火而增大。【结论】经退火处理的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显著高于原淀粉,且淀粉糊化温度范围变窄,同时小麦淀粉颗粒外貌和粒径的变化与退火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水分和氮素形态对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调控效应,筛选出适合弱筋小麦豫麦50淀粉品质提高的水分和氮素形态组合,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置水分(3个水平)和氮素形态(3种形态)两种因素,研究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豫麦50籽粒淀粉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增加灌水和施用铵态氮能有效提高籽粒淀粉产量。淀粉糊化特性从灌水水平看,以灌1水处理好于灌2水和灌3水处理;从施氮形态看,糊化时间和稀懈值为N3>N1>N2,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施硝态氮糊化时间和稀懈值为N2>N1>N3;从水分和氮素形态互作效应看,W1N2处理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最高,糊化时间和稀懈值最低,其他处理只改善粘度参数的某些指标。【结论】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及其互作能够有效调控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淀粉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淀粉产量以拔节、孕穗和灌浆期灌3水并施铵态氮最高,淀粉糊化特性以拔节期灌1水并施硝态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探讨焙烤后打粉冲糊方法对富淀粉保健食材碳水化合物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测定各样品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含量及水解率,并对淀粉糊化温度、糊化度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冲糊水量和温度显著影响样品的水解速率和淀粉类型,增加沸水量可使所有样品的水解指数超过蒸煮处理水平,蒸煮处理山药干、芡实、莲子、薏米和红小豆血糖负荷评估值分别为47.38、42.28、29.05、42.79和28.96;沸水量大冲糊方法的血糖负荷评估值分别为51.80、55.49、50.19、50.93和40.26。控制冲糊方法或可有效控制粉状淀粉食材的消化速度和淀粉类型比例,为不同生理状况的人群控制其血糖反应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水提和碱提2种方法提取的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为糜子淀粉提取工艺的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提法、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测定糜子淀粉的理化指标和糊化特性,并对2种方法提取的糜子淀粉品质和糊化特性进行比较。【结果】糜子淀粉水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24h,固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71.59±0.21)%;碱提法的最佳工艺为:碱液质量分数0.30%,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0h,固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82.40±0.13)%。与水提法相比,碱提法提取的糜子淀粉含量(845.1g/kg)、白度(99.9%)、峰值黏度(1.546Pa·s)均有所提高,淀粉热糊稳定性、抗老化能力分别降低1.05%和25.1%,糊化温度降低8.05℃。【结论】采用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时,其提取率较水提法提高了15.1%,峰值黏度提高29.5%,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的理化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拉面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快速黏度测试仪(RVA)对178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包括103份冬小麦品种和75份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新疆冬、春小麦品种资源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和反弹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参数间差异不显著.冬、春小麦品种资源的变异系数除稀懈值较大外(分别为20.08;和21.08;),其它各项淀粉糊化特性参数的变异系数在1.91;~11.19;;总体来看,新疆现有小麦品种资源淀粉糊化特性的遗传变异范围较小.冬、春小麦峰值粘度≥3 000 cp的品种分别为10份(9.7;)和48份(64.0;),其中峰值粘度最高的品种分别是藁优8901和新春19号.[结论]与地方品种和以往育成品种相比,新疆现有小麦品种资源的峰值粘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春小麦品种资源的淀粉糊化特性总体优于冬小麦.80182、新冬30号、冀麦26、新春6号、新春12号、新春19号和新春9号等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较好,在新疆优质拉面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木薯在热带地区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木薯淀粉的品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项研究着重探讨淀粉提取过程中,削皮、水洗、干燥温度对淀粉纯度、白度和淀粉糊化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削皮的淀粉样品色发灰,但具有比削皮处理高的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50℃时粘度、峰值降和持久性。增加水洗次数,不但能增加淀粉纯度,还可提高淀粉高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50℃时粘度、持久性和糊化温度。不同干燥温度对淀粉白度无影响,但淀粉纯度随干燥温度的提高而稍稍增加。通常高的干燥温度有高的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峰值降、50℃时粘度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