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做为河南省旅游业的主体和核心,是"旅游立省"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构建全省绿色基础设施和营造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有一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发展迅速,但从省里到地方景区总体上还处于管理混乱、体制不顺的阶段.总结了近年来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其他省份先进的管理体制模式,客观分析全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意见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发展水平与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不相适应。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复杂、政出多门、利益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体制不顺。万佛湖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派出型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采用政企分开的运营体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职责明确,机构设置比较完善,有十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通过与我国风景名胜区在发展概况、管理体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缺陷与不足。而研究分析美国国家公园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我国风景名胜区进一步的发展与管理,同时也对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公团管理体制的职责明确,机构设置比较完善,有十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通过与我国风景名胜区在发展概况、管理体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缺陷与不足.而研究分析美国国家公园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我国风景名胜区进一步的发展与管理,同时也对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自身的承受能力出发,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测定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环境容量、经济容量、心理容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最终得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合理空间容量及进入景区的速度。根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实际容纳游客人数与其合理空间容量的对比分析,发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全年空间容量处于未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6.
采用最近邻点距离法,对福建省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对3种景观资源的号源现状及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福建省总体景观资源空间分布为显著的聚集分布,其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3种景观资源均为随机分布,3种景观资源的景源特征差异比较大,建议在案观较稀疏的区域增加新的景区,通过各种廊道连接构成全省景观网络系统,以保证全省景观资源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制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家层面风景名胜区相关政策文本,提取资源动态管理刚性和柔性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有42个资源单体,其中自然资源29个,人文资源13个,通过刚性合规性评估的资源有30个;进入下一轮柔性评估后,资源价值较高的27个,资源管理较为统一的28个,资源聚集性较高的26个,资源可达性较高的26个;最终通过综合评价,综合价值较高,适宜保留的资源26个。研究结果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同时也为风景名胜区实现动态管理、保护与开发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紫陵万亩果园游览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太行山南麓,园区北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农山景区,南接焦克公路,总面积11200亩。游览区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纵横交错的节水灌溉网络,为园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相似文献   

9.
湾里区地处南昌城郊的西山山脉,境内有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是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现正在申报国家风景名胜区。这里山青水秀,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常年云雾弥漫,四季清泉不绝,气候温和湿润,有适合于茶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尤其是海拔841.4米的“西山第一峰”─—洗药湖地区,更是高山产好茶。这里产的“洪州白露”以其“汤色明亮、温香如兰、口感纯正、回味无穷”的特点,在南昌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1994年,“洪州白露”茶在江西省名茶评比中名列全省第二,荣获省优质名茶称号。湾里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  相似文献   

10.
神农山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沁阳市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全国最佳景区、河南省十六热点景区。神农山景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始于2000年,几年来,景区人气一年比一年旺,收入步步攀升,引起国内外旅游专家和易学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感叹神农山神奇的同时,也发现了神农山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1.
赵书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48-6750
分析了目前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误区,总结了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20-121
隆中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以三国诸葛亮文化、佛教文化和优美的风景资源闻名于世。针对隆中景区的发展,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工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来处理景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龙门风景名胜区建立战略发展系统,积极推广旅游电子商务,依托龙门石窟门户网站平台,加强产业合作,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提高河南省洛阳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推动洛阳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是城市大环境绿化的龙头,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蚌埠黑虎山景区规划为例,在概述黑虎山景区现状及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思想和方法,以期为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07-209
阐述规划环境影响的概念、起源、发展以及近年来在我国开展的情况,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及环境特点,论述了开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并以巢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环评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识别,确定了主要环境影响识别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制度变迁,对其进行了评述,并用路径依赖理论对其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解释,得出: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制度变迁过程较为复杂,其路径依赖的起点在于对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约束性控制,而路径依赖的来源则在于各利益集团对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利益的诉求,并在路径强化的效应下进一步复杂化。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了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的复杂性,所存在的问题均需要通过改变路径依赖的来源即协调影响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管理的各种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五泄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营建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泄风景名胜区是以瀑峰林著称的天然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植被状况良好,但季相变化不甚明显,结合景区内植物景观现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植物景观特色、绿化方式和绿化树种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立地环境植物营建的措施和对策。参6。  相似文献   

18.
在对秀山县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外相关研究成果,文章采用AHP法通过4项评价因素和17项评价因子对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因素层中,观赏游憩层是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应着重观赏游憩的长期的开发规划,提高总体景观价值,形成各具特色的景点、景观。  相似文献   

19.
翟付顺  陈翠俊  郭美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11-5412,5419
农业景观作为一种风景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农业景观纳入风景名胜区发展体系中,使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是一种新的尝试。笔者以摘星山风景名胜区的雁门山景区详细规划为例,对将农业景观纳入风景名胜区发展体系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盘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目前已普查到的古树名木有425棵。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在盘山风景名胜区对古树名木的管养实践,介绍了古树名木的的管理现状与养护措施,以使古树名木得到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