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蚌混养对池塘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4月26日—2012年12月12日通过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密度的三角帆蚌,研究不同三角帆蚌放养比例对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放养比例统一为3∶7,总密度为1.5尾/m3。三角帆蚌放养密度则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单养鲢鳙鱼池塘(0只/m3),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0.8只/m3),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0只/m3)和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2只/m3)。结果显示,混养三角帆蚌池塘的水化指标(TP、PO4-P、NH3-N、NO2-N和NO3-N)均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除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与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池塘,并且极显著低于单养鲢鳙鱼池塘。单养鲢鳙鱼池塘藻类平均密度均极显著高于鱼蚌混养池塘,其中在鱼蚌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与三角帆蚌密度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鲢鳙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中、高密度鱼蚌混养池塘,并且显著低于低密度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三角帆蚌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鱼蚌池塘中绿藻和裸藻的生物量在养殖过程中上升显著。低、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三角帆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低密度混养池塘中蚌湿重、壳长及壳宽相对增长率均为最大,显著高于中、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研究表明,养鱼池塘混养三角帆蚌不仅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还能控制藻类数量,促使绿藻和裸藻等大型藻类的生长,提高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总量,最终还能有效提高三角帆蚌的存活率及生长率。从改善水质,藻相结构,蚌成活率及生长等指标角度考虑,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最佳放养密度为1.0只/m3。  相似文献   

2.
蚌鱼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淡水养殖模式。我们于2000年~2001年在诸暨市王家井水产珍珠养殖场进行了光合细菌(PSB)在池塘蚌鱼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养殖条件 蚌鱼混养池塘为标准长方形土池,池塘9个,共计面积200亩。池塘水深2.0m左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抚州综合试验站于2018年开展了"不同养殖模式池蝶蚌的生长情况对比试验",探索不同养殖模式下池蝶蚌生长情况,以便于推广到应用中。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次试验共选用了4口池塘及1条环沟。分别为:施用生物制剂养殖的4.7亩池塘,施用有机复合肥的5.3亩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7.5亩池塘,鱼蚌混养模式的7.5亩池塘,以及总面积为50亩的"稻-鳖-蚌"综合种养田中的环沟。平均水深均为1.5米、采光好、水源充足、进排水系统以及吊蚌等设施完善。2.试验方法试验分为两组。第一组以一龄  相似文献   

4.
鱼,珠,蚌立体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武穴市朱奇武村珍珠一场,近几年来,优化生产结构,实行鱼、珠、蚌立体养殖,以鱼带蚌,以蚌补鱼,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1年洪灾之年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场实行鱼、珠、蚌立体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1.池塘的选择进行鱼、珠、蚌立体养殖的池塘,要求水源条件优越,灌排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蓄水要达到2.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能过厚,过  相似文献   

5.
池塘大面积鳜蚌混养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 ,鱼蚌混养在我国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养殖场利用 2 0 0亩池塘开展了鱼蚌混养试验 ,取得了产值 3 4 2万元、净利润 81万元的好成绩 ,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鱼蚌混养池塘为标准的长方形土池 ,共有 9口 ,每口 2 2 .2亩 ,合计面积 2 0 0亩。池塘水深 2 .0 m左右。每口池设增氧机一…  相似文献   

6.
在珍珠养殖池塘开展鱼蚌混养试验,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探索鱼蚌混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混养就是利用共生关系提高水体的生产力。育珠蚌、鱼和小蚌混养在同一水体中,以青饲料喂鱼,鱼粪肥水,肥水养蚌鱼,可充分发挥“自体施肥”的优势,提高养殖效益。1池塘条件池塘是蚌、鱼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和效益的高低。1.1水源与水质水源...  相似文献   

8.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  相似文献   

9.
"护底宝"由聚合剂、絮凝剂、络合剂、氧化剂、吸附剂等科学复配而成,是土黄色至黄色不规则颗粒。养殖池塘中使用具明显的除黑臭、改底、提高池底氧化性、絮凝等效果,实际使用效果特别好。一、"护底宝"的主要功效1.改底颗粒型"护底宝"直接作用于恶化的池塘底层,它通过物理和化学综合作用去除有毒物质,改底。2.除黑臭迅速去除池底硫化氢,分解有机腐化物,改善恶臭底质、时间较长的老化池塘的底层养殖  相似文献   

10.
高邮市临泽镇现有水产养殖面积3.1万亩,以常规鱼养殖为主,同时有鱼虾、鱼蟹等混套养模式。由于鱼池养殖时间长,池塘老化,积淤过深,造成常规鱼养殖病害多,水质难控制,加之近几年成鱼价格不稳定,使常规养殖方式一直处于经济效益不好、渔民养殖积极性不高的局势。为此我们结合该镇实际情况,根据以往该镇鱼蚌混养的经验,结合其它地区的成功事例,于2003年起在该镇推广鱼蚌混养技术,经过3年的养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亩纯效益在原来常规鱼的基础上提高了1000多元,2005年全镇鱼蚌混养面积1000多亩,亩纯效益达2100元,其中临泽镇川东村苏春阳、小葛村金玉喜就是其中的典型,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一些养蚌育珠单位和个人为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多采用“池底养小蚌,水面育珠,水中养鱼”的养殖方法。但往往由于经验不足,造成底养三角小蚌生长速度不快,养殖效果差。1 小蚌生长缓慢的原因1.1 池塘底质不好 三角帆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底,利用斧足挖掘泥沙,营底栖生活,但在小蚌阶段(壳长2~3厘米),其生活能力较差,运动能力不强,这时如将小蚌撒播在淤泥太厚、粘性土壤或底质坚硬的池  相似文献   

12.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革池塘养殖模式,变常规养殖为鱼蚌混养,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亩均效益达到了2000元以上,是常规养殖效益的4~5倍。  相似文献   

15.
青鱼主食螺蚬,河蚌育珠一般不宜混养青鱼。近年来,在珍珠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倡鱼蚌混养,以养鱼的收益弥补育珠的亏损。为探讨鱼蚌混养新的养殖模式,笔者2008年利用12亩池塘进行了青鱼、三角帆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些渔业生产单位和养鱼专业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多采用鱼蚌混养.为使鱼蚌混养能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鱼蚌混养的池塘鱼种放养量不宜太大.一般地、较合理的鱼种放养量为每亩池塘600尾左右,而育珠蚌的放养量则为每亩500只左右.2.忌放以蚌为食的肉食性鱼类.如在池塘中放养了青鱼、鲤鱼等,将会影响育珠蚌的成活率.3.适当少放与育珠蚌有食物矛盾的"吃水鱼".在池塘中放养较大数量以浮游  相似文献   

17.
鱼、蚌、猪综合配套养殖技术总结丹徒县林副业局钱祖武丹徒县江心乡多经站张锦州为了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鱼综合经济效益,我们于1990—1992年在江心乡五墩村养鱼专业户薛兴发一口池扩连续三年开展鱼、蚌、猪立体综合配套养殖试验,三年累计总产值...  相似文献   

18.
解毒救星由果酸、多种氨基酸营养元、多种维生素、解毒剂、抗应激剂等科学复配而成,黄色具果酸味液体。适用于鱼、虾、蟹、鳖、蛙、蚌、观赏鱼等各种海、淡水养殖品种养殖池塘中,具明显的护藻、稳水、解毒、抗应激等效果,实际使用效果特别好。  相似文献   

19.
周淼 《科学养鱼》2006,(5):22-22
2004年本人进行了池塘鱼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鱼类资源和各湖泊、水库、池塘中的重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青鱼生活在水体底层。青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如蚌、蚬、螺蛳等,也食虾和昆虫幼体。人工饲养条件下,青鱼也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青鱼在池塘中主要作为套养品种养殖,主养较少。近年来,北方地区开展了青鱼池塘主养,取得较好养殖效果。一、苗种的培育1、鱼苗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