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兽医大学附属兽医院中兽医教研室研究成功的促进鹿茸生长的中药“增茸灵”,于1989年5月19日在长春通过专家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鹿茸是养鹿生产的主要产品,每年脱换一次,头茬茸主要收获二杈茸(梅花鹿,每年6月下旬)和四杈茸(马鹿,每年5月底6月初),收获头茬茸后,于8月25日前可收获再生茸。如果头茬茸收获过晚或技术不得当,就不能生长再生茸。提高头茬茸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养殖场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提高再生茸的产量也可为鹿场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影响鹿茸生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营养、环境、管理等方面,其中营养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6岁雄性梅花鹿正处于生茸旺期 ,为了探讨日粮钙水平和钙磷比对其产茸性能的影响 ,采用 4个钙水平 (分别为 :0 .74 %、0 .92 %、1 .0 9%、1 .2 7% )日粮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将选出的 37头健康和上年产茸量相近的 6岁梅花鹿随机分配到 4个日粮处理组中 ( 1组为 1 0头 ,其它 3组各为 9头 ) ,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钙水平及钙磷比分别为 0 .74 %、1 .54的日粮处理对产茸性能 (茸重、茸日增重、茸鲜干比、茸密度、茸的饲料转化率等 )的影响效果较好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在生产中不宜添加过多的钙饲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马鹿日粮蛋白质水平和蛋白质 /代谢能比值对其产茸性能的影响 ,采用 3个蛋白质水平 (分别为Ⅰ :7 60 % ,Ⅱ :1 1 60 % ,Ⅲ :1 5 60 % )日粮的单因子设计 ,将选出的 2 0头健康和上年产茸量相近的 4岁马鹿随机分配到 3个日粮处理组中 (Ⅰ组为 8头 ,其他两组各为 6头 ) ,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蛋白质水平及蛋白质 /代谢能比值分别为 1 1 60 %、1 3 74g/MJ的日粮处理对产茸性能 (茸重、茸日增重、料茸比等 )的影响效果较好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日粮钙水平和钙磷比对产茸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个日粮钙水平(分别为:Ⅰ0.74%、Ⅱ0.92%、Ⅲ1.09%、Ⅳ1.27%)的单因子设计,将选出的37头健康和上年产茸量相近的六岁梅花鹿随机分配到4个日粮处理组中(Ⅰ组为10头,Ⅱ~Ⅳ组为9头),进行饲养试验。该4个日粮中磷、总能、粗蛋白基本一致。试验动物在室外自然光照和生产条件下集群圈养,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内记录脱盘时间和锯茸时间并以此计算料茸比、茸鲜干比、茸密度等。锯茸时间和加工方法均按试验场常规进行,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q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钙水平和钙磷比的提高,鹿采食钙量明显增加,而鹿采食的饲料量、粗蛋白量、总磷量、总能量均变化不大。不过产茸性能有下降趋势,与Ⅰ日粮处理组鲜茸重相比,Ⅱ、Ⅲ、Ⅳ日粮处理组分别降低4.25%、7.17%和7.75%;与Ⅰ日粮处理组干茸重比,Ⅱ、Ⅲ、Ⅳ日粮处理组分别降低3.49%、5.82%和5.82%;与Ⅰ日粮处理组鲜茸日增重比,Ⅱ、Ⅲ、Ⅳ日粮处理组分别降低2.59%、7.29%和8.99%;与Ⅰ日粮处理组干茸日增重比,Ⅱ、Ⅲ、Ⅳ日粮处理组分别降低1.81%、5.90%和7.10%;与Ⅰ日粮处  相似文献   

6.
东丰县某鹿场圈养梅花鹿1,099头,其中有成龄公鹿585头。从1986年6月6日开始锯茸‘至7月23日,锯茸鹿共死亡23头,经诊断为炭疽。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1986年6月23日下午,1头于6月20日锯茸的公鹿突然死亡,至7月2日陆续死亡8头,但未能引起场方重视。7月3日又  相似文献   

7.
“增茸散”对马鹿的增茸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薤白等9味中药组成增茸散,按每头每日50g 量加入日粮中饲喂3岁公鹿10头61天,并用同龄10头每头每日仅增喂混合料50g 的公鹿对照观察。前者不仅体质增强,茸皮黑亮,茸头饱满,而且每头增产鲜茸0.386kg(折干茸0.128kg),每头可增加收入388.25元。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马鹿鹿茸的最佳收茸时间,保证鹿茸的药用价值,试验选取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6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生茸时期鹿茸中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青年组至6月17日鹿茸上段Ca2+含量增加显著,确定其最佳收茸时间以6月17日为宜;中年、老年组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3日左右,三者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马鹿鹿茸的最佳收茸时间,保证鹿茸的药用价值,试验选取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6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生茸时期鹿茸中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青年组至6月17日鹿茸上段Ca2+含量增加显著,确定其最佳收茸时间以6月17日为宜;中年、老年组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3日左右,三者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公鹿产茸这一经济性状是受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其中40%是受遗传影响,60%是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日粮配合的好坏是决定公鹿产茸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公鹿产茸的生产性能,以最少量、最经济的饲料换取最大量的鹿茸,达到提高饲料转化率的目的,必须进行科学饲养。但因鹿的驯养较晚,为半驯养状态,饲养实验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饲养标准。我们鹿场在认真学习外单位先进经验和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马鹿产茸的日粮配合经验,供同行参考。1马鹿产茸公鹿不同生产时期的日粮配合据鹿在一年内不同生…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12):52-55
为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鹿茸的最佳收茸时间,保证鹿茸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选取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3头,分别于生茸不同时期进行了鹿茸生长速度、骨密度及外周血中Ca2+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青年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17日;而中、老年组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3日,三者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钙、磷含量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选择45只健康和生茸正常的梅花鹿,采用3个日粮处理水平组(Ⅰ:0.60%Ca、0.32%P;Ⅱ:0.89%Ca、0.52%P;Ⅲ:1.17%Ca、0.71%P)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和茸血化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鹿茸产量和鹿茸于鲜比为主要依据,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分别为0.89%和0.52%;日粮Ca、P水平对锯茸时鹿茸血清中的Ca含量有影响,而对P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应用麻醉药物给梅花鹿、马鹿锯茸 ,简单易行 ,制动效果好。操作方便 ,成本较低 ,使用安全 ,是锯茸常采用的方法。其主要的技术环节应把握以下要点。1 锯茸时间要早鹿茸的采收多数在 5月下旬至 6月份 ,因而应避免温度高时锯茸 ,尽可能减轻对鹿的应激及避免中暑 ;另外 ,鹿采食后会影响麻醉效果 ,并且鹿倒地后瘤胃内容物会逆流进入呼吸道造成意外 ,因此 ,锯茸尽可能在早晨进行 (禁食 1 2h)。2 注射部位要准目前普遍采用吹管注射法。若吹管弯曲、注射器安装不正会造成部位不准。注射部位以颈侧或臀部为好。并尽可能避免药液注入鹿的胸、腹腔…  相似文献   

14.
将舍饲的32头东北梅花公鹿,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在以CNA代替试验组日粮中50%,豆饼的条件下进行120天对比饲喂,结果表明,试验组鹿在换毛,脱盘,生茸,收茸期,茸的鲜重与干重,茸的等级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CNA在鹿上应用不但有节省豆饼的作用,而且可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1控光增茸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棚顶安上100~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2.7米。每年从春季开始(最好从1月初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60天。大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一样。经试验证明,控制光照养鹿可提前38~39天脱角生茸。自然光照下的公鹿4月份还未脱角生茸,而大棚控光下的鹿群可提前在2月20日脱角生茸,为延长茸的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条件。这样,公鹿头杈茸产量可提高0.88%~13.80%,特别是再生茸,不但长出二杠茸,而且产量平均可提高2~3倍(290%~310%)。2用添加剂腐植酸钠…  相似文献   

16.
1种公鹿种公鹿主要生产任务是担负母鹿的配种任务,主要通过对母鹿本交或人工授精获得高产的优秀后代;其次是生产鹿茸。由于鹿茸的遗传力高,种公鹿是决定繁殖鹿场今后生产力高低与否的命运。它的生理生产时期为3~5月份生茸期,9~10月份为配种期,其余为休闲期。生茸前一个月逐步加料增膘,到生茸期膘情应达到八成,产茸期在保证青柞叶自由采食情况下,每昼夜喂4次精料,精料的给量由3月份的2.5千克增加到茸生产旺期的4.5千克。精料内配有豆饼30%、煮熟大豆l0%、进口鱼粉5%、玉米面45%、麦麸10%、磷酸氢钙40克、食盐35克、添加剂适量,另加占精料50…  相似文献   

17.
饲喂赖氨酸增产鹿茸据报道,在长茸朝成年公鹿日喂赖氨酸12g、2岁公鹿日喂8g(拌入精饲料中分两次喂给)。经80天试喂,每头成年公鹿增产茸达1.88kg。饲喂赖氨酸增产鹿茸...  相似文献   

18.
1 鹿茸的种类 鹿茸的种类因茸鹿的种类、收茸方式、加工方式或茸形的差异,可分成多种类型与规格.按鹿的种类可分成梅花鹿茸、马鹿茸、白唇鹿茸、水鹿茸等;按茸形,梅花鹿可分三权茸和二杠茸,马鹿茸可分为莲花茸、三权茸和四权茸;按收茸方式可分为锯茸和砍头茸;按加工方式可分为排血茸和带血茸;另外还分头茬茸、再生茸、初角茸等.  相似文献   

19.
一、收割鹿茸要适时、合理 (一)拟定采茸的种类 梅花鹿可采三类茸,即初生茸、二杠茸、三杈茸。初生茸是1岁公鹿所长出的第一对茸角;2~3岁公鹿成茸杆较小的茸角宜收二杠茸;4岁的梅花鹿可收三杈茸。 (二)适时收获鹿茸 初生茸长成杆状15~20厘米  相似文献   

20.
香日德农场饲养梅花鹿已有十年历史。开始养鹿只有十头,其中公鹿四头,锯茸时采用吊架人工锯茸。但近年来锯茸量成倍增加,沿用吊架显然是个问题,先后曾经出现过因用吊架而促使公鹿受伤,胃出血、肺气肿,甚至造成死亡的不良后果,锯茸人员也受不同创伤。同时给鹿发病后带来种种治疗上的困难。一九七九年,我们应用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麻醉锯茸,首先考虑到高原气候的种种不利因素,研究了最安全的麻醉剂量。初次用两头失去生产性能的母鹿作试验,在取得初步试验成效的基础上,先后将43头次梅花公鹿作了以锯茸为主的麻醉保定试验,现将一些初步认识和体会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