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色胡枝子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二色胡枝子种子萌发条件及硬实问题进行了研究。萌发试验温度设恒温和变温共9个水平;光照设立光(光照时间分为:8h、24h)暗共三个水平;发芽床设立纸上,纸间、砂间和土中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黑色种皮种子的硬实率(最低硬实率为53.3%)高于灰色种皮种子(最低硬实率为24.0%);灰色种子以20℃恒温,光照,纸上或纸间条件下发芽为最佳。黑色种子以25℃恒温,纸上条件下发芽为最佳。二色胡枝子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种子硬实率高和不适宜的萌发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茅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丰  易津 《草业科学》1995,12(4):50-52
研究了《国际种子检验》及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均未包括的针茅种子的萌发检验标准化问题,探讨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克氏针茅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15/25和20/30℃变温共六水平;光照设立了光照和黑暗两水平;发芽床设立了纸上 、纸间和砂中三水平。  相似文献   

3.
驼绒藜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及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均未包括的驼绒藜种子的萌发检验标准化问题,探讨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15/25℃和20/30℃变温共六水平,光照设立了照光和黑暗两水平,发芽床设立了纸上和沙中两种,从中选出了适合于驼绒藜种子萌发的最优组合。并根据驼绒藜种子在萌发时的发育特征,确定了种苗鉴定标准及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4.
驼绒藜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及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均未包括的驼绒藜种子的萌发检验标准化问题。探讨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15/25℃和20/30℃变温共六水平。光照设立了照光和黑暗两水平。发芽床设立了纸上和沙中两种。从中选出了适合于驼绒藜种子萌发的最优组合。并根据驼绒藜种子在萌发时的发育特征,确定了种苗鉴定标准及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5.
塔落岩黄芪种子发芽标准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探讨了果壳、光、温度、发芽床对塔落岩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设处理20℃、25℃、30℃恒温及15 ̄25℃和20 ̄30℃变温;恒温下设黑暗与光照2个处理;发芽床设纸上、纸间、竖纸卷、沙上、沙中5个处理。试验选出了最适合于塔落岩黄芪种子萌发的最佳组合,并根据塔落岩黄芪种子萌发时的发育特征,确定了种苗鉴定标准和初次、末次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6.
甘草种子发芽检验标准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甘草种子的萌发检验标准化问题,探讨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从中选出了适合甘草种子萌发的最优组合。并根据甘草种子在萌发时发育特征,确定了种苗鉴定标准及初次和末次计数时间。经统计分析,确定了甘草适宜发芽温度为25℃,恒温光照,采取纸上或砂中法发芽, 初次计数为第7天,末次计数为12天。  相似文献   

7.
驼绒藜属植物种子萌发条件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学敏  易津 《草地学报》2003,11(2):95-102
对驼绒藜属3个种的7份材料,研究种子萌发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发芽床等条件。结果表明,驼绒藜属植物种子在25℃恒温及15~25℃变温的条件下萌发状况好,种子活力高;光照与否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驼绒藜属种子萌发需水量范围为4~7倍于种子重,不同材料的种子萌发最低需间差异显著,其中华北驼绒藜萌发需水量最低(4倍于种子重量)。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的吸水速率较快,一般为0.6~0.7g/h·g种子,7~8h达到饱和吸胀;纸床为种子最佳发芽床。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在种间、生态型间和株龄间种子活力差异显著,其中华北驼绒藜种子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种和生态型;较恶劣生境条件下产生的种子,其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8.
沙打旺和白沙蒿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丰  易津 《草地学报》1994,2(2):43-48
萌发力是种子检验的重要内容。统一检验标准程序和方法是保证检验结果公正、可靠的前提之一。本文选择《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尚待修正或未曾涉及的沙打旺和白沙蒿两种优良牧草进行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探讨光、温度和发芽床三种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温度设15℃、20℃、25℃、30℃恒温和(25/15)℃、(3/20)℃变温共6个处理;光设光照和黑暗两处理;发芽床设纸上、纸间、沙上、沙中4个处理。首先以纸上为发芽床,选择最佳温度、光照条件及其最优组合,其次探索最适发芽床。同时结合观察种苗发育过程进行断土根实验,以确定幼苗鉴定标准和初次计数与末次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9.
扁穗雀麦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发芽试验探讨温度、发芽床及光照等因素对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设7种恒温(10、15、20、25、30、35和40 ℃)和2种变温(15/25 ℃,20/30 ℃)共9个处理;光照设黑暗(0)和光照(2 000 lx)2个处理;发芽床设纸上(TP)、纸间(BP)、砂上(TS)和砂间(BS)4个处理。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后确定扁穗雀麦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 ℃,发芽床选纸上发芽为好,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两种披碱草属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萌发力检验是牧草种子检验的一大内容,近几年来,萌发检验逐渐趋向于标准化,因此,这里选择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没有涉及的、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尚需修正或没有涉及的二种优良牧草种子,即:披碱草和老芒麦,本文对这二种种子进步了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探讨了光,温度,发芽床三种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25/15℃,30/20℃变温,共六个水平。这些试验内容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以纸上为发芽床,找出最佳温度、光条件、及光温最优组合。第二阶段找出最适发芽床,与此同时,试验过程中观察了种苗发育进程,结合断主根实验,确定了幼苗鉴定标准,初次计数时间以及末次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11.
紫羊茅种子萌发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进行了不同的预处理,发芽温度,发芽床以及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经统计分析,确定了紫羊茅适合在光照下发芽,适宜的发芽温度有三个:20℃,15-25℃,20-30℃,发芽床采用纸上或褶裥纸间均可;如需破除休眠,则置床后将种子在3-5℃预冷7天或用0.2%的硝酸钾润湿发芽床。  相似文献   

12.
郁金香种子休眠特性及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种子在常温条件下难以萌发,冷藏条件下萌发时间过长、萌发率过低、易发霉等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刺破种子、改善芽床等手段对发芽条件进行改进,探讨常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显示,野生郁金香种子存在深度休眠现象,低温、激素处理、刺破种子、改善芽床等方法有助于解除休眠;光照、室温储藏对解除郁金香的休眠意义不大。在萌发过程中,郁金香种子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吸胀萌动期,且表现出明显的序次萌发现象。常温条件下,储藏6个月后的当年郁金香种子在4℃条件下冷藏15 d后,刺破种子,接种在质量浓度为0.5 mg/L的GA3培养基上持续光照,10 d后有种子萌发,30 d种子萌发率达25%,45 d时达50%,50 d后发芽率为95%,而同样条件下没刺破的种子发芽率极低。4℃、-10℃的冷藏温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郁金香胶质状的胚乳对胚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刺破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芽床对种子的萌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基的使用,既保证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供应,又使种子受到培养基中GA3的持续作用,而纸床往往因为污染而使种子过早终止发芽。  相似文献   

13.
红砂和猫头刺种子萌发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自内蒙古阿拉善茺漠区采集了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种子,试验室内进行了萌发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黑暗较光照更利于红砂种子的萌发,其萌发最适条件为黑暗条件下15/25℃变温或25℃恒温,发芽率高达72%;纸上、纸间和水处均可作为其发芽床,但不宜于进行砂中发芽;适宜光温条件下10d累计发芽率达最大值。猫头刺种子硬实率高达  相似文献   

14.
王靖靖  余玲  朱恭  陈香来  胡小文 《草业科学》2018,35(7):1661-1669
以黄花矶松(Limonium aureum)种子为材料,通过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和盆钵法,研究了温度、光照、水分、盐分和埋藏深度几种环境因子对黄花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光照及其互作显著影响种子萌发(P0.001),随温度升高,种子萌发率与萌发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在温度为25、30和20/30℃时最高;在35和40℃时,光照显著促进种子萌发(P0.05),其他温度条件下无显著效应(P0.05);2)种子萌发率与萌发速率随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水分与盐分胁迫耐受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64和-0.84 MPa(0.201mol·L~(-1)),在低渗透势下,种子在盐分胁迫下比水分胁迫下萌发更好;3)随埋藏深度增加,黄花矶松种子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适宜播种深度为0.5cm。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蒙古韭种子生物学特性和不同条件下的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韭种子长2.212 mm,宽1.942 mm,厚1.086 mm,千粒重为2.051 g。蒙古韭种子表面凸凹不平,有明显褶皱,胚芽为半透明的白色,幼芽细长多呈直线形,后期胚芽多呈"v"字型弯曲。蒙古韭种子为非光敏性种子,恒温(25℃)更利于蒙古韭种子的萌发,纸间、不浸泡、半光照、恒温组合处理最适合蒙古韭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6.
温度,光照发芽床对假俭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玲  王彦荣 《草业科学》1994,11(6):52-55
实验室内进行了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和发芽检验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光照(以黑暗为对照)、温度和发芽床(分设纸上TP和砂中S)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是3克,送验样最低量以及计数其它植物种子检验样品最低量均为30克;最佳萌发条件为20/30℃或20/35℃变温(16小时低温,8小时高温),高温时段设光照,和纸上发芽;发芽的初次和未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10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籽粒苋种子发芽问题的研究,探讨了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对籽粒苋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从中确定了籽粒苋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子对苦豆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进  韩多红  陈叶  金自学 《草地学报》2007,15(3):259-262
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盐分等因子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和16 h光照/8 h黑暗下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在16~8 h光暗交替下,25℃/16℃昼夜变温发芽率最高;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种子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8%~13%;种子发芽期对NaCl的耐受浓度为1.2%。  相似文献   

19.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选择适宜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确定种子检验中蒙古黄芪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条件和首、末次计数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存在较高的硬实休眠特性.在种子检验中,破除硬实休眠的适宜方法为精米机打磨4min.蒙古黄芪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恒温和15/25℃变温;适宜发芽床为纸上、纸间和海绵床;发芽试验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d,末次计数时间为第12d.  相似文献   

20.
温度、光照和发芽床对假俭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内进行了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和发芽检验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光照(以黑暗为对照)、温度(分别包括20℃恒温,15/25℃、20/30℃、20/35℃和25/35℃变温)和发芽床(分设纸上TP和砂中S)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是3g,送验样最低量以及计数其它植物种子检验样品最低量均为30g;最佳萌发条件为20/30℃或20/35℃变温(16小时低温,8小时高温),高温时段设光照,和纸上(TP)发芽;发芽的初次和未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10天和第21天为宜;种子的幼苗发育可划分为单子叶植物子叶留土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