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寿  王勇  卢福山  李跃云  李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62-5664
[目的]进一步探讨青海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胎衣不下和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各15头分为两组。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两组奶牛分娩时和分娩后12h血清中8种金属元素K、Na、Ca、Mg、Cu、Fe、Zn和Mn的含量,同时用日产UV-16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两组奶牛分娩时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胎衣不下组血清中Mn、Zn、Cu、Ca和Mg含量显著降低(〈0.01),Fe含量显著升高,K和N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胎衣不下组奶牛血清中抗氧化酶总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0.01),而MDA含量显著提高(〈0.05)。[结论]奶牛的胎衣不下与其血清中金属离子水平和抗氧化指标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胎衣不下奶牛血清离子水平与机体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分别对胎衣不下(RFM)的奶牛(n=20)和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n=20)各随机选择5头,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两组牛分娩时和分娩后12 h的血清中8种金属元素K、Na、Ca、Mg、Cu、Fe、Zn和Mn的含量,同时用722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两组牛分娩时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RFM组的Mn、Zn和Cu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FM组血清Ca和Mg也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组(P<0.05);但是RFM组Fe血清含量要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RFM奶牛血清中抗氧化酶Zn-SOD、Cu-SOD及总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MDA与OH.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这些数据表明胎衣不下奶牛的血清金属离子水平和抗氧化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是奶牛较为常见的产后疾病之一,此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对病牛的繁殖力和产奶量均有较大影响。病牛产后长时间(3个月以后)不发情或是发情不正常或是看似正常但屡配不孕.或是病牛产后产奶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等都是由于胎衣不下或是其后的处理措施不当引发的。  相似文献   

4.
苏桂芳 《现代农业》2011,(6):101-102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8小时以内排出胎衣。若超出上述时间不能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滞留)。现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原因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很复杂,与多种生理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胎衣不下是母畜分娩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间排出,也称为胎衣滞留。常见于各种家畜,以奶牛极为多见,发病率高达40%~50%。胎衣不下极易继发产后疾病(如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前庭炎、外阴炎等),由于产后疾病的发生,导致奶牛不育、不发情或习惯性流产,甚至危及母牛的生命。在生产中,不仅要重视对胎衣不下的临床治疗,更要重视产后预防。胎衣排出的正常时间是产后牛12小时、羊4小时。  相似文献   

6.
胎衣不下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离子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各种微量金属离子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深入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方法】分别在分娩时和分娩后12 h采集5头胎衣不下(RFM)奶牛和5头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的血样,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2组奶牛2个时期血清中的K+、Na+、Ca2+、Mg2+、Cu2+、Fe2+、Zn2+和Mn2+等8种金属离子的含量,同时用722可见分光光度计对2组奶牛分娩时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与胎衣正常排出组奶牛相比,RFM组奶牛血清中的Mn2+、Zn2+和Cu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a2+和Mg2+含量显著降低(P<0.05),Fe2+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RFM奶牛血清中的抗氧化酶Zn-SOD、Cu-SOD及总SOD和GSH-Px的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而MDA与OH.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胎衣不下奶牛血清的金属离子水平和抗氧化指标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胎衣不下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奶牛胎衣不下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产犊后立即无菌采集47头奶牛血液,其中25头为胎衣正常排出奶牛,22头为胎衣不下奶牛;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6项血清生化指标被聚类成3个主成分,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临床采集样品的分类结果一致;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相比,胎衣不下奶牛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胺转移酶、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表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别胎衣不下奶牛血清和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因此可以通过此方法对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进行提前诊断;还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不仅与蛋白质代谢、离子代谢和肌肉代谢紊乱有关,而且肝脏和肾脏的机能损伤也可能导致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8.
母畜分娩后胎衣在正常时限内不排出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些报道高达50%以上。单纯胎衣不下的初产母牛,常使其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明显降低。在经产母牛中,胎衣不下不仅对产后繁殖力和产奶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1胎衣不下的病因能影响胎盘正常分离的所有因素都能导致胎衣不下。据调查,造成胎衣不下的病因主要与胎盘正常分离障碍,子宫收缩无力以及机械性妨碍胎衣排出有关。1.1胎盘分离障碍1.1.1胎盘未成熟这是造成非传染性流产或早期分娩的母牛胎衣不下的重要原因。奶牛的妊娠期长短决定与品种,也可受特殊公牛的影响。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取决于排出胎儿时的妊娠时间的长短。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的松动和分离过程取决于胎盘的组织学变化,而分娩前及分娩时母畜体内某些内分泌激素和酶含量的变化是促使胎盘组织成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雌激素、孕酮和前列腺素(PGF)的含量变化以及雌激素和孕酮二者含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可直接影响到胎盘成熟及产后子宫收缩活动,影响胎衣的正常排出。而早产时,无论是自然因素造成还是人为的促成,将导致机体内某此内分泌激素的含量不能像怀孕期满那样,发生协调而正常的变化,最终影响胎盘的成熟及产后子宫的正常收缩活动,致使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10.
奶牛分娩后,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胎膜,称为胎衣不下。胎儿分娩后,奶牛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间是4-6小时(不超过12小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发治疗奶牛酮病的新方法、新药物,从抗氧化性能方面揭示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临床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酮病治疗复方制剂——“酮康”对奶牛酮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采用改良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广西南宁某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奶牛46头,其中9头为酮病牛,并将其分为治疗组(6头)和阳性对照组(3头),另从37头中选取6头与治疗组奶牛体况相似、胎次相近、产奶量接近的奶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期间,治疗组每天灌服“酮康”400ml,连续治疗5d,阳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均不灌服.分别采血检测试验前后奶牛各抗氧化酶活性(CAT、GPX、MDA、SOD、TAC、VE).[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奶牛血酮含量明显降低,血糖明显上升,SOD和GPX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MDA含量稍有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虽稍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VE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VE含量均比治疗前高.治疗组在治疗后TAC和CAT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酮康”对降低酮病奶牛的血酮含量、提高血糖含量和改善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明显,效果良好.若不进行治疗和科学的饲养管理,酮病将持续伤害奶牛.  相似文献   

12.
选用胎衣不下奶牛9例(试验组),产后健康奶牛9例(对照组),试验组产犊后8h服用中西兽药合剂"胎衣顺畅",并分别在产后8h、12h、16h采血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探讨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和"胎衣顺畅"治疗胎衣不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胎衣顺畅"具有显著降低NO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胎衣不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焦铭  孙雪  李笔  吴喆 《江西农业学报》2014,(3):110-111,115
通过对斑马鱼肌肉注射不同浓度(2、20、200、2000μg/kg)的毒死蜱,研究了斑马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处理后24 h两种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在处理后96 h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说明毒死蜱对斑马鱼机体的抗氧化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6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葡萄糖、酮体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的活性进行动态跟踪检测,以探讨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酮体等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间的动态相关性,揭示奶牛酮病的高发时间以及与血酮、血糖等酮病指标相关性密切的肝功能指标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奶牛肝功能损伤出现在血酮、血糖出现异常之前;被检酶的峰值出现在产后14d,而血酮峰值出现在产后28d,血糖最低值出现在产后35d;亚临床酮病牛各项指标处在异常范围的时间较长,机体对许多被检指标调节缓慢且不稳定;在非酮病、亚临床酮病牛GGT和血酮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ALT、AST与血酮、血糖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揭示了肝脏功能损伤在前、酮病发生在后的时序特征,反映出肝脏功能与酮病发病机理之间的联系。因奶牛酮体含量在产后2—6周较高,3-4周最高,此期是监控酮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下蚕豆幼苗抗氧化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50、150、250mmol/LNaCl溶液处理蚕豆幼苗,连续5d测定蚕豆叶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而SOD、POD、CAT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尽相同,CAT活性最高点出现在NaCl浓度为50mmol/L时.随后下降。而SOD、POD活性最高点出现在NaCl浓度为150mmol/L时,随后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呼吸相关酶活性和抗氧化酶基因的影响,以期为罗氏沼虾免疫机理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规格整齐、健康的罗氏沼虾,分别注射PBS溶液(对照组)和副溶血弧菌(试验组),在第1、3、6、12、24、48、72和96h统计累计存活率,并取肝胰腺和鳃组织进行呼吸相关酶活性及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罗氏沼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累计存活率逐渐下降,在96h累计存活率为72%。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其肝胰腺中的ATP合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NADH脱氢酶活性随时间延长均呈先降低后上升最后趋于对照组水平的变化趋势,且在6~24h 3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下同),之后酶活性逐步上升;活性氧(ROS)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6~48h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在鳃组织中,ATP合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NADH脱氢酶的活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上升至趋于对照组水平,在6~72h 3种酶活性不同时间段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ROS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SOD、CAT和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感染6h显著上调至最大值,其中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48h显著下调低于对照组,并在72h逐渐上调。【结论】副溶血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对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呼吸相关酶及抗氧化酶基因产生显著影响,ROS水平呈上升趋势。虽然罗氏沼虾能通过自我调节呼吸相关酶和抗氧化酶基因促使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但超过机体自我调节的限度时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低强度火灾后云南松种子的可能萌发情况和火对种子的影响,在萌发前对其种子进行1、5 min与15 min的60、90℃与110℃高温处理,以常温(20℃左右)为对照,研究种子萌发率、种子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及萌发率与SOD、POD、CAT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0℃的1、5 min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存在热冲击效应;且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在110℃、15 min的高温处理后仍有36%±3%的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与SOD、POD和 CAT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热冲击效应的产生与 SOD、POD、CAT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Cd(Ⅱ)对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对泥鳅肝脏内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在Cd(Ⅱ)胁迫下,泥鳅肝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趋势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Cd(Ⅱ)(0.025mg/L)对泥鳅肝脏中SOD活性有诱导作用,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对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无显著影响;当Cd(Ⅱ)浓度较高时(0.25、2.5mg/L),SOD、CAT、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Cd(Ⅱ)浓度越高,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SOD活性对Cd(Ⅱ)浓度及时间变化较敏感,CAT和POD次之,MDA含量变化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镉胁迫对烟草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本生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挑选了生长4周健壮的烟草苗进行不同浓度镉胁迫处理(0,50,250和500 μg·L-1),并于处理后一周分别取样并进行相关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本生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试验数据表明低浓度的镉胁迫下烟草会出现自我保护现象,但浓度超过250 μg·L-1的镉胁迫一周会明显抑制烟草叶绿素合成及氧化酶系活性,进而对烟草细胞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以大庆地区委陵菜、蔓委陵菜、伏委陵菜、蒿叶委陵菜、光叉委陵菜、鹅绒委陵菜为试验材料,对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的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光叉委陵菜中POD活性最小,NR活性波动最大。鹅绒委陵菜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在6种委陵菜中波动最小,Pro含量最低,委陵菜中MDA含量波动范围最大,蒿叶委陵菜中CAT活性最低,POD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