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殷和勤  陈宁 《北方园艺》2015,(11):15-18
以黄瓜品种"鲁黄瓜三号"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以浸种和喷叶的不同处理方式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壳聚糖浓度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增大了根系吸收面积,增强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提升了幼苗品质,最终提高穴盘幼苗质量。在试验范围内,0.3mg/mL浸种+1.0mg/mL喷叶处理(A4B3)最好,其壮苗指数最高,黄瓜苗根系长度及根系总体积也最大。0.3mg/mL浸种+0.5mg/mL喷叶处理(A4B2)次之,幼苗的株高、茎粗、根系总表面积最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最高;综合各因素,该试验中培育黄瓜壮苗的浸种最适浓度为0.3mg/mL,喷叶适宜浓度在0.5~1.0mg/mL。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4种不同品种葡萄叶片浸取液对甘蓝幼苗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 mg/mL、45 mg/mL、90 mg/mL和135 mg/mL)葡萄浸取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提液浓度为45 mg/mL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生长具有化感促进作用;当浸提液浓度为90 mg/mL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户太八号’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生长转为化感抑制作用;当浸提液浓度为135 mg/mL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4种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化感作用敏感趋势大体为:‘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夏黑’>‘户太八号’,研究结果为葡萄园中套种甘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英  程智慧  孟焕文 《北方园艺》2012,(10):151-154
将套袋番茄果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后,转接于番茄青果、红果的不同部位处,比较发病情况,并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蒜鳞茎水提液对该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对番茄青果和红果均能侵染,但红果更易受侵染;果实中部被侵染后发病最严重,其次为果脐部,果蒂部发病最轻;大蒜鳞茎水提液浓度为4mg/mL时即对该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综合认为,大蒜鳞茎水提液对套袋番茄果实镰刀菌果腐病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地方品种阿城紫皮大蒜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抑制鳞茎的形成与分化,鳞茎发生数减少,地上部生长受抑制严重,叶片和根系变短增粗。添加6 mg/L多效唑为诱导鳞茎形成和促进膨大的最佳浓度,鳞茎形成率109.00%,鳞茎鲜重为307.07 mg,鳞茎指数1.15。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黄瓜苗期的施用浓度和效果,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3叶1心期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ALA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30、50 mg/L的ALA可明显提高黄瓜叶片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降低Chl a/b比值;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当ALA浓度达100 mg/L时,黄瓜幼苗受到一定的氧化胁迫伤害。这些结果说明,喷施浓度不超过100 mg/L ALA可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增加其抗氧化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综合各项指标,以30 mg/L的ALA叶面喷施浓度在黄瓜幼苗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采用设施水培探讨了不同K+浓度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可显著增加大蒜幼苗生长量及根系活力;当营养液K+浓度为6.0mmol/L时,大蒜幼苗叶长、叶宽、假茎高、假茎粗、根长及根系活力最大,绿叶数及根系数最多,大蒜幼苗叶片、假茎、鳞茎及根系干、鲜重也最大,较不施钾处理干重分别增加133.91%、167.22%、146.31%和116.74%,鲜重分别提高168.34%2、43.18%、153.24%和128.78%。  相似文献   

7.
氯化胆碱浸种对黄瓜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0、100、200、400 mg/L的氯化胆碱(CC)浸种对二叶一心期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C溶液浓度在50~200 mg/L时,随CC浓度的增加,黄瓜种子的发芽率随之增加;但当CC浓度增加到400 mg/L时,黄瓜种子的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二叶一心期的黄瓜幼苗的生物量及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也表现出与发芽率相似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着C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CC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之CC有改善黄瓜幼苗根系发育、增加物质积累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其最适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8.
脱落酸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峰 《北方园艺》2012,(2):146-148
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选用5、10、20、30、40mg/L的脱落酸(ABA)处理黄瓜幼苗,研究外源ABA对黄瓜抗霜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ABA处理可诱导黄瓜抗霜霉病,降低病情指数,诱导叶片防御酶POD、SOD、PAL、PPO活性升高。其中10mg/L浓度处理表现效果最好;诱导抗性可持续8d以上,第4天防御酶活性均高于第8天。  相似文献   

9.
矮壮素对黄瓜及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4种浓度(50、100、200、500 mg/L)矮壮素处理在黄瓜及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中期一次性喷施对幼苗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瓜、茄子在2叶期用浓度为200 mg/L、圆椒在3叶期用浓度为100 mg/L、番茄在3叶期用浓度50 mg/L的药液喷洒效果为宜,该浓度矮壮素能有效降低幼苗株高,增加茎粗,促进幼苗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0.
以‘改良蒜’品种带蒜瓣基部的茎盘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的MS培养基上采取分步筛选法筛选大蒜抗病变异系,并诱导形成小鳞茎;对小鳞茎繁殖的幼苗叶面喷施病菌粗毒素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对‘改良蒜’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抑制作用,粗毒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抗病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病菌粗毒素浓度为30%;在粗毒素浓度10%、20%和30%的培养基上依次分步培养筛选获得了抗紫斑病变异系。粗毒素接种抗性鉴定表明,抗性系幼苗的抗病性比对照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生防菌H1、H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35.28%、35.75%,说明生防菌H1、H2不只对黄瓜白粉病效果明显,对黄瓜霜霉病也表现出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杀菌广谱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区黄瓜霜霉病菌毒力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通 《北方园艺》2011,(14):141-144
为选择黄瓜抗性品种,对来自全国8个省市18个黄瓜霜霉病菌株的孢子囊长度和宽度进行研究,以期明确定黄瓜霜霉病在各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8个黄瓜霜霉病菌株的孢子囊存在差异,来自同一城市的菌株间差异不显著,并从供试的10个黄瓜品种中筛选出7个对不同致病菌株反应型各异,抗病感病界限明显的品种,可初步作为黄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鉴别寄主,利用所筛选出的鉴别寄主将18个菌株分为12个致病性类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法与田间药效小区试验法,测定5%烯酰吗啉粉尘剂喷粉施药对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5%烯酰吗啉粉尘剂喷粉施药,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黄瓜无药害。盆栽试验中,按11.25ga.i.·(667m2)-1剂量喷粉施药1次,防效为89.13%;田间试验中,按11.25ga.i.·(667m2)-1剂量间隔7d喷粉施药3次,第3次施药7d后的防效达86.64%。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秋季河北省多地露地黄瓜发生一种新病害,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用药,没有防治效果。经鉴定,确定病原茵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瓜棒孢菌,并且试验筛选出了有效的防治药剂。文章详细介绍黄瓜靶斑病的症状特点,其症状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霜霉病的区别,病原茵的形态特征,病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瓜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是由真菌门鞭毛菌亚门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已有70多个国家的黄瓜生产受其危害。本文从抗性遗传、分子标记及图谱构建、抗霜霉病基因相关的分离等方面综述了黄瓜抗霜霉病的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分子水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诱导接种和挑战接种,探讨通过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诱导后,黄瓜对霜霉病和角斑病的交互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黄瓜植株经角斑病菌诱导接种后可以产生对霜霉病、角斑病的交互保护作用,对霜霉病的交互保护防效最高可达97.14 %,对角斑病的防效可达59.08 %。同时经亲和病原菌诱导后,寄主叶片中有大量木质素沉积,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提高,增强了寄主的抗病性。亲和病原菌可以诱导寄主产生广谱抗病性,不仅对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而且可以对其他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产生交互保护作用,并且诱导的交互保护作用与诱导间隔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设施黄瓜主要病害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麦、燕麦与黄瓜伴生,毛葱、白菜、芹菜与黄瓜套作,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黄瓜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均显著降低了霜霉病和角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芹菜-黄瓜和白菜-黄瓜处理效果最佳,霜霉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2.8%和46.4%;小麦-黄瓜,燕麦-黄瓜和毛葱-黄瓜处理白粉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66.3%、65.2%和83.2%。毛葱-黄瓜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但也提高了硝酸盐的含量;白菜-黄瓜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硝酸盐的含量,芹菜-黄瓜处理显著降低了维生素C的含量。小麦-黄瓜、燕麦-黄瓜、毛葱-黄瓜和芹菜-黄瓜均显著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钙和硅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设定不同浓度的钙肥和硅肥,调查其对黄瓜霜霉病发病程度(病情指数)的影响,分析钙和硅的浓度与霜霉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结合黄瓜叶片的电镜扫描图片,探讨了营养抗病的机理.结果表明:钙和硅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加强.在同浓度水平下硅的抑制作用高于钙;其中0.2%硅处理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达64.73%,其次是0.2 %钙+0.2%硅处理,防治效果达57.99%;电镜扫描显示,硅和钙主要聚集在细胞间隙和气孔部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79份露地、大棚和温室黄瓜自交系栽培材料白粉病、霜霉病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其白粉病、霜霉病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黄瓜材料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筛选获得高抗白粉病材料33份,其中露地栽培类型1份、大棚栽培类型11份、温室类型21份,抗性材料共40份;高抗霜霉病材料22份,其中露地栽培类型2份、大棚栽培类型5份、温室类型15份,抗性材料38份。共获得兼抗2种病害材料11份,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蛋白农药对温室黄瓜霜霉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试材,研究康壮素、激活蛋白以及与安泰生配施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激活蛋白微颗粒剂0.5g/L+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g/L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可达83.71%,而且产量增幅达42.94%,说明植物蛋白农药和化学农药配施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生产中的霜霉病,而且成本低于单独施用化学农药安泰生,不仅降低成本,而且降低农药残留,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