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 1 9个加工黄瓜品种的 7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可溶性总糖含量、果实长度和果肉厚度的遗传力较高 ,对其进行早世代单株选择有较好的效果 ;遗传变异系数以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果实鲜重较高 ,选择潜力较大。性状间遗传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果实长度的选择 ,可实现对果实鲜重、果实干重性状的间接选择 ,而对总蛋白质含量的选择可通过对果肉厚度的间接选择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以加工黄瓜为试材,研究F1、F2、BP1、BP2、P1和P2共6个世代可溶性总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肉径比3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可溶性总蛋白质含量与肉径比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可溶性总蛋白质含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对该性状的选择只能在高世代进行;而肉径比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对该性状的选择可在较早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3.
以19个黄瓜品种为材料,构建并分析了果实鲜质量、果实干质量、可溶性总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等5个目标性状的各种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在包括目标性状在内的多性状选择中,由果径、果肉厚、鲜质量,鲜质量、干质量,果肉厚、鲜质量、可溶性总蛋白质含量,果长、果径、可溶性总糖含量,果径、果肉厚、维生素C含量构成的选择指数的遗传进度和相对效率分别优于对5个目标性状的直接选择,且涉及的性状较少,实用性强,为较优选择指数。在不包括目标性状在内的多性状选择中,由果长、果径、果肉厚,果径、鲜质量,果径、果肉厚,果长、果径、果肉厚,果径、果肉厚构成的选择指数分别对5个目标性状具有较高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4.
引进5个国外抗黄曲霉花生品种,分析其株高、总分枝数、总果数、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小区产量等8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以及各性状对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选择系数。结果表明,5个品种多数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小,选择效果不大;百果重、百仁重的遗传力较高,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5.
华南型黄瓜产量与果实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0个华南型黄瓜杂交组合产量与果实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度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果实横径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果实长度次之,这两个性状可以作为华南型黄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是相对独立的性状,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对果实品质的选择不会对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浙沪地区种植的65个甜瓜品种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甜瓜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浙沪地区种植的65个甜瓜品种的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甜瓜品种的单果鲜重、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果腔纵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心差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52.33%、37.63%、51.80%、33.09%、42.84%和39.48%;15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4,其中果皮底色和果肉颜色两个质量性状与单果鲜重、果腔纵径、果腔横径、果肉厚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心差等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50,表明65个甜瓜品种果实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品种果实多个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所有品种划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个类型,其中,薄皮甜瓜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厚皮甜瓜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结论]江浙沪地区种植的甜瓜品种果实性状遗传差异明显,其中厚皮甜瓜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需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拓宽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26个野生荔10号荔枝自然杂交子代半同胞单株为材料,分析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以期弄清野生荔枝的遗传规律和在酿酒品种培育中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实形状、果肩形状、果皮颜色、龟裂片形状、裂片峰形状)变异范围广,均分离出3~5个不同类型;除果皮颜色外,其余性状亲本性状遗传更加顽固;呈母本性状占比数依次为果肩形状(55.56%)>果实形状(44.44%)>龟裂片形状(40.74%)>裂片峰形状(29.63%)>果皮颜色(14.81%)。品质性状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28.44%)>果皮厚度(17.48%)>果肉厚度(15.44%)>可食率(12.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果形指数(5.59%);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0.9992)>可食率(0.99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9753)>果形指数(0.9733)>果肉厚度(0.9663)>果皮厚度(0.9585);遗传增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87.74%)>果肉厚度(48.32%)>果皮厚度(30.16%)>可食率(17.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7%)>果形指数(-4.77%)。单果重在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3项指标值均最高,表现出突出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效果,表明该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后代的选择余地较大。筛选出9个特异单株:8个单株入选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特异单株,1个单株入选高可食率(≥80%)特异单株,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谷子9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各性状与小区产量的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小区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高(14.96%);;抽穗期的遗传力最高(93.84%),其次是千粒重(90.59%),小区产量的遗传力最低(12.55%);;抽穗期、秆高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千粒重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对抽穗期、秆高的间接选择可以提高对产量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9个芝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估算了10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和基因型相关。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存在较大差异,产量性状的遗传力较经济性状的遗传力大,性状间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千粒重和每蒴粒数的遗传力高,可在早世代选择;株高和分枝部位的遗传力低,可在高世代定向连续选择或间接选择;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大,可根据表现型选择;株高分枝数和千粒重遗传变异数和遗传进度小,根据表现型选择效果较差,可适当放宽选择标准,使单株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高,但3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故对这类性状、应采用选择指数分析法进行多性状的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选用10个春小麦新品系,对单株籽粒蛋白产量与其它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广义相关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蛋白产量的主要遗传因素是生物学产量、单株粒数和蛋白含量。利用它们对蛋白质产量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效率大于直接选择,但蛋白质含量为主要限制因素,选择时不宜要求过严。  相似文献   

11.
以140个薄皮甜瓜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薄皮甜瓜单果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种腔纵径、种腔横径、种腔大小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7.27%~29.58%,其中单果鲜重变异系数最大;薄皮甜瓜果实多个性状间成极显著相关;由主成分分析发现,果实性状指标可以用3个主成分表示,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03%。  相似文献   

12.
早籼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组分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个早籼品种在早、晚两季栽培,对氨基酸组分及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除个别氨基酸外,品种间变异显著且品种间变异大于季节间变异,在这些性状中,亮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具有一定的选择利用潜力,蛋白质含量遗传力虽高,但遗传变异系数小,相对遗传进度较低,需要增进遗传资源以提高选择效率,本文还  相似文献   

13.
早籼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组分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0个早籼品种在早、晚两季栽培,对氨基酸组分及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除个别氨基酸外,品种间变异显著且品种间变异大于季节间变异.在这些性状中,亮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具有一定的选择利用潜力;蛋白质含量遗传力虽高,但遗传变异系数小,相对遗传进度较低,需要增进遗传资源以提高选择效率.本文还利用遗传相关通径.讨论了稻米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及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平衡,以便加速选择进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尚未结果的柚6a生苗树体、叶片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研究中涉及的叶片形态、解剖、叶绿素含量3类12个性状的相同组合不同单株间多数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存在,而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从测定的7个树体性状来看组合间差异明显;且树冠体积、树高、叶幕厚、枝条长度4个性状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均大,遗传力、遗传增益均较高;同时遗传力大小也表现叶解剖结构性状>叶绿素含量性状>叶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尚未结果的柚6 a生苗树体、叶片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研究中涉及的叶片形态、解剖、叶绿素含量3类12个性状的相同组合不同单株间多数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存在,而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从测定的7个树体性状来看组合间差异明显;且树冠体积、树高、叶幕厚、枝条长度4个性状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均大,遗传力、遗传增益均较高;同时遗传力大小也表现叶解剖结构性状>叶绿素含量性状>叶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温室型黄瓜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辅助选择综合性状优异的亲本和杂交组合,为培育优良无刺的黄瓜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欧洲温室型黄瓜的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Ⅳ)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分析12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参数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黄瓜瓜长、瓜横径、果形指数、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性状存在正向杂种优势,瓜把长表现为最大负向杂种优势,可以有效利用改善欧洲温室型黄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瓜横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瓜长、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8个性状遗传力较高并表现为加性作用,宜在早期世代选育。相关性研究表明,欧洲温室型黄瓜的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存在相关性,瓜长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果肉厚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在选育过程中应加以利用。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自交系20055S、20062S和20011S在大部分品质性状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有较高的育种价值;20055S×20062S、...  相似文献   

17.
以果蝇为试验材料,对果蝇的刚毛数和胸部相对长度进行选择试验,以验证间接选择的有关理论及观察长期选择对群体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性状遗传相关较高,辅助性状比目的性状有更高的遗传力或选择强度时,间接选择比直接选择更有效;对直接选择有效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间接选择;对低遗传相关的性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间接选择均无效.长期选择可改变性状的平均值,而对变异系数影响不大;长期选择使性状的遗传力逐代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母本、8个父本及其杂交得到的40个番茄杂交一代组合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法测定番茄果型指数、pH、果实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果实总酸、维生素C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番茄红素、可溶性糖、总糖及还原糖含量,通过相关分析了解各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各性状间的直接相关效应、间接相关效应.[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果实酸度越大、pH越小,果实硬度越大.糖酸比与可溶性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与糖酸比、总糖含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总糖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直接效应值较大;果实硬度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间接作用于总糖含量的为负向效应.通过决定系数可以看出,总酸度等性状对糖酸比和果实硬度等性状对总糖含量的决定系数大于0.5外,其他的决定系数都小于0.5,表明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其他性状对其也起作用.[结论]筛选番茄优良品种,不仅仅只从果型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性状出发,还要继续探索其他性状,更全面地了解影响番茄品质的其他相关性状,这可为以后有计划、有目的地筛选优良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三方面分析了11份绿豆材料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 潜力和选择效果,结果表明,绿豆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英数的遗传变异大,遗传进度快,且遗传力较高,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可于早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1个小麦品种蛋白含量、蛋白产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株高、抽穗期等11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环境变异、遗传力、遗传进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籽粒产量、单穗重、蛋白产量的遗传变异大,而蛋白含量的遗传变异是有限的。株高、抽穗期的遗传力较高,蛋白产量、籽粒产量、单株穗数的环境变异系数较高,而株高、旗叶功能期、蛋白含量的环境变异系数较小。在该群体的基础上,对抽穗期、单穗重、籽粒产量、蛋白产量、每粒蛋白含量、千粒重的选择效率是较高的,而对旗叶功能期的选择效率低。相关研究表明,环境变异系数与遗传变异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遗传力的高低呈显著的负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与遗传力的高低无关。本文还就由纯系品种按单因素方差分析所估算的遗传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