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尾寒羊以个体大、前期生长速度快、性成熟早、繁殖率高、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肉质好、皮毛兼用等特性而被养羊专家誉为“中华国宝”和“世界超级羊”。为更好地养好小尾寒羊,发挥其优良特性,笔者撰写此文,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五个地方绵羊种群mtDNA D-loop区系统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我国部分地方种群绵羊的起源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对河北小尾寒羊、山东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洼地绵羊、湖羊等5个地方绵羊种群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了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母系起源。结果表明,5个绵羊种群mtDNA D-loop区序列共发现了135个多态位点,形成了108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74 0~0.998 0;核苷酸多样度为0.017 20~0.022 22;全群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0.795。NJ系统发育树表明,河北小尾寒羊与洼地绵羊先聚在一起,再与湖羊聚在一起,最后与苏尼特羊和山东小尾寒羊聚在一起。在所有的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网络结构图中,均表明108种单倍型聚为3个单倍型群,单倍型群A包括70只绵羊个体,单倍型群B包括48只绵羊,单倍型群C包括13只绵羊。河北小尾寒羊与洼地绵羊遗传距离最近,其次为湖羊、苏尼特羊、山东小尾寒羊。该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与山东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湖羊、洼地绵羊等种群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3.
慢病毒介导稳定表达FABP4的小尾寒羊成纤维细胞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1株能够稳定表达FABP4的小尾寒羊成纤维细胞系,用于小尾寒羊未来的品种保护、开发与利用,首先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制备了小尾寒羊原代成纤维细胞,然后利用全基因合成法克隆了绵羊FABP4基因,并构建了过表达FABP4的慢病毒载体。经过包装后,使用获得的慢病毒感染小尾寒羊原代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最后应用Western Blot鉴定FABP4蛋白的过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经过传代2~3次后,得到纯度较高的小尾寒羊原代成纤维细胞。滴度测定表明,当在96孔板中添加病毒原液量为10~(-4)μL时,观测不到荧光。当添加量为10~(-3)μL,能够观测到荧光,说明获得慢病毒的滴度为1×10~6TU/m L以上。利用制备的慢病毒感染小尾寒羊原代成纤维细胞,并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所有细胞均能观察到绿色荧光。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几乎检测不到FABP4蛋白的表达,而在病毒感染组则能够清晰的观察到FABP4蛋白的表达,说明成功制备了稳定表达FABP4的小尾寒羊成纤维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开展了社泊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育种研究,对自群繁育后代早期增重、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自群繁育后代3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7.36 kg和22.88 kg,较小尾寒羊分别高6.98 kg和7.20 kg,3月龄日增重分别为272.56 g和227.44 g,较小尾寒羊分别高78.67 g和80.7...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和比较吉林省利用较为广泛的3个绵羊品种的新陈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对吉林省饲养的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萨福克羊和小尾寒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发现3个绵羊品种的血液生理指标具有品种差异性。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MID%、GRAN、GRAN%、RBC、HCT、MCH、MCHC、PLT、PDW、PCT等血液生理指标值均显著高于黑头萨福克羊和小尾寒羊(P<0.05);小尾寒羊的WBC指标值最高,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次之,黑头萨福克最低,并存在品种间显著差异(P<0.05);LYM在小尾寒羊血液中指标值显著高于另2个品种;黑头萨福克羊的血液中的MID、HGB、MCV指标值显著高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P<0.05),后者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的相应指标值(P<0.05)。而RDW-SD、RDW-CV、MPV、P-LCR等指标值则在3个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绵羊品种的ALB、TP、TBIL、PHOS、GLU、CREA、GLO等7个生化指标值在各个品种间由高到低均表现为乾华肉用美利奴羊>黑头萨福克羊>小尾寒羊,并具有品种间差异(P&l...  相似文献   

6.
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对四个绵羊类群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藏羊、小尾寒羊及德国美利奴高代杂种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发育正常、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藏羊、小尾寒羊及德国美利奴高代杂种羊各30只,每个绵羊类群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血液中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类群绵羊血液中的TP、ALB、GLO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而对于各类群绵羊血液中的TG、CHO含量而言,高能量水平日粮条件下显著高于中能量水平与低能量水平日粮(P<0.05);在同一能量水平日粮条件下,小尾寒羊与藏羊血液中的GLU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兰州大尾羊与德国美利奴高代杂种羊,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血液中的TP、ALB、GLO含量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藏羊和德国美利奴高代杂种羊。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小尾寒羊母羊FecBBFecBB型与FecB+FecB+型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小尾寒羊品种内两者繁殖力差异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本实验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分别检测了处于自然发情期的FecBBFecBB型与FecB+FecB+型小尾寒羊卵巢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对两者卵巢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差异分析,并通过分子注释系统平台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功能显著性富集类分析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处于自然发情期FecBBFecBB型比FecB+FecB+型小尾寒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为238条,主要涉及类固醇生物合成与代谢过程、甾醇生物合成与代谢过程、脂质运输与定位、泛素特异的蛋白酶活性、GTP酶调节活性和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等显著GO功能类和细胞内吞过程、Notch信号通路和嘧啶代谢等显著调控通路。结合已有文献报道,文章初步认为基因STAR、FLCN、TGFI1、INHA、INHBA与Notch信号通路可能是参与调控FecBBFecBB与FecB+FecB+小尾寒羊高低繁殖性状差异的重要基因和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8.
苏尼特绵羊肉理化品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尼特绵羊是内蒙古优良地方肉羊品种之一,以肉质嫩、口感好而名扬全国。以苏尼特绵羊和小尾寒羊背最长肌为原料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小尾寒羊,苏尼特绵羊肉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等很高的营养品质,而且具有保水性好、嫩度高、熟肉率高等优良食用品质。对羊肉颜色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小尾寒羊相比,苏尼特绵羊肉的肉色更鲜红饱满。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了苏尼特绵羊肉具有理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也为苏尼特绵羊肉品质优良的主观印象提供了客观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BMPR-IB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肉用绵羊的杂交育种效果,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BMPR-IB)在湖羊、小尾寒羊、杜泊绵羊及杜湖、杜寒杂交F1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证明:在湖羊和小尾寒羊中检测到两种基因型(BB和B+),湖羊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9和0.091,小尾寒羊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63和0.437;在杜泊绵羊中只存在一种基因型(++);而在杜湖和杜寒杂交绵羊中发现两种基因型(B+和++),杜湖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5和0.125,杜寒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86和0.214。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RBP4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RBP4基因在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绵羊品种中RBP4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BB和AB,没有检测到AA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40和0.583,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和0.416。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80和0.209,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20和0.791。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索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的高繁殖力遗传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小尾寒羊、同羊、内蒙细毛羊作受体,根据季节设计不同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繁殖季节设计三个组,(Ⅰ)栓+PG组,(Ⅱ)栓组,(Ⅲ)PG组。非繁殖季节设计四个组(Ⅰ)栓+PG组,(Ⅱ)栓+PMSG组,(Ⅲ)栓组,(Ⅳ)PG+PMSG组。结果表明:(1)在繁殖季节,同一处理品种间同期发情率及受体利用率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非繁殖季节,同羊和内蒙细毛羊同期发情率和受体利用率很低。选用小尾寒羊作受体比较理想。(2)单独使用阴道海绵栓或与其它激素配合诱导母羊发情效果优于用PG组或PG+PMSG组,在非繁殖季节使用孕激素诱导  相似文献   

12.
咖啡因和维生素E对小尾寒羊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冷冻稀释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咖啡因和维生素E后对小尾寒羊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咖啡因和维生素E分别添加于冷冻前的小尾寒羊精液稀释液中,用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和畸形率,作为判定精子冷冻品质的指标,初步确定2种稀释液添加成分对小尾寒羊精液品质的影响。当添加维生素E的浓度为0.4mg/mL时,冷冻后的精子活率较高,畸形率较低,且精子顶体完整率也较高;添加5mg/mL咖啡因能显著提高精子的解冻后活率,其活率为0.35,对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无显著影响。在冷冻精液稀释液中添加适当浓度维生素E可以减缓冷冻对精子的伤害,提高小尾寒羊冷冻精子活率,改善冷冻精液的品质;当添加5mg/mL的咖啡因于稀释液中冷冻时,解冻后精液活率显著提高,但不影响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  相似文献   

13.
在豫北随机选取了140只小尾寒羊,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行为学观察,进行了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测定,考查了遗传特性,了解了繁殖情况与疾病情况等。研究表明:小尾寒羊品种特征突出,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高,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良好,遗传性稳定等。但仍存在着个体发育不整齐,剪毛量不高,毛质较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绵羊BMP15基因FecXL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旨在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在绵羊(Ovis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杜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检测BMP15基因的FecXL突变,同时研究该基因突变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这8个绵羊品种都没有发生与Lacaune绵羊相同的FecXL突变(C53Y)。【结论】BMP15基因中影响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BMP15基因作为影响蒙古羊双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I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在三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940(B+),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0.667(B+),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BMPR-IA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BMPR-IA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豫西脂尾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绵羊品种中BMPI-lA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AA和AB,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5和0.778,...  相似文献   

17.
旨在初探BMF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将来深入探索其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小尾寒羊实施同期发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及免疫荧光染色(IF)方法检测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不同生理阶段卵巢中的表达量;随后分离不同直径的卵泡,分析目的基因在大、中、小卵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BMF mRNA在撤栓后42 h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撤栓后18 h(P<0.05),其编码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基本一致;BMF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中;进一步分离卵泡,发现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表达量均在中卵泡中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以上结果表明,BMF基因可能参与卵巢周期性活动,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蒜秸秆饲喂对小尾寒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按照大蒜秸秆添加比例不同,把3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了不同饲料营养成分,不同组别小尾寒羊采食量、日增重、肠道疾病发生及羊肉品质等相关指标。与玉米饲料、玉米秸秆对比,大蒜新鲜秸秆的钙和粗纤维含量较高,蒜素含量为17.80 mg/100 g。不同大蒜秸秆饲料添加比例对肉羊增重影响显著,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对肉羊增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对照组日增重增加35.29%和17.65%,大蒜秸秆作为粗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粗料中添加大蒜秸秆比例较高(本试验70%)的条件下,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顺-9-油酸、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70.58%和60.70%,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8%、3.82%和1.51%。肉羊养殖中,粗饲料中大蒜秸秆对比常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成分饲喂,对于小尾寒羊肉羊增重和羊肉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铁力市张某饲养小尾寒羊120只,放牧归来后发现有5只羊发病,很快死亡1只。病羊消瘦,出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不愿行走,流涎,流泪,流鼻液,贫血,腹泻等症状。张某随即给病羊注射青霉素、安乃近、地塞米松,但病情未得到控制,到第二天早上又死亡3只,发病羊数量增至25只,遂来就诊。笔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小尾寒羊李  相似文献   

20.
Toll样受体能够识别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介导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Toll样受体2(TLR2)在小尾寒羊正常乳腺组织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2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乳腺上皮细胞在乳腺免疫防御中所起的作用,采用q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检测了正常小尾寒羊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病理模型小尾寒羊乳腺组织中TLR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小尾寒羊正常乳腺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腺组织均有TL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乳腺组织中TLR2基因及TLR2蛋白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感染后48 h TLR2 mRNA和TLR2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96 h TLR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48 h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TLR2的相对表达量最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正常乳腺组织中TLR2蛋白主要定位于乳腺腺泡上皮,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乳腺组织中TLR2蛋白主要表达在乳腺腺泡腔中脱落的乳腺上皮细胞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上。结果表明,乳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乳腺上皮细胞是病原菌作用的靶标,通过上调表达TLR2识别病原菌,激发先天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