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模式品种Coker 312为对照研究新疆主栽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3号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研究表明,2个品种的下胚轴均能在0.05mg·L-1 2,4-D+0.1mg·L-1 KT的激素组合诱导下获得初生愈伤组织,然后在无激素诱导条件下获得胚性愈伤和体细胞胚。新陆早33号与Coker 312在MSB3培养基上最早体细胞胚胎发生时间分别为60d和87d,胚胎分化率分别为67.2%和61.4%。新陆早33号在180d获得根系发育良好的再生幼苗,而Coker 312需要210d。应用此法,成功获得新陆早33号的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且其胚胎发生能力和再生效率均优于对照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新疆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转基因抗性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胚状体分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为新疆棉花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新陆早33号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抗草甘膦基因EPSPS,通过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抗性胚性愈伤组织获得完整再生植株的能力.[结果]在胚性愈伤组织增殖阶段,培养基中KN03浓度为3.8 g/L,继代周期为11 d有助于胚性愈伤组织快速增殖和保持良好生长状态;将凝固剂Phytagel浓度提高到4.0 g/L能明显促进胚状体分化;在子叶胚生根阶段以Phytagel为凝固剂同时加入1.0 g/L的活性炭有助于壮根、减少褐化和提高正常植株比例.[结论]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缩短了胚状体发生的周期,并获得了大量再生植株,建立了新陆早33号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陆地棉珂字棉312、河南79、鲁棉6号和泗棉2号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胚性悬浮系,胚性愈伤组织在培养基MS+B_5+0.1 mg/L ZT上诱导产生体细胞胚状体的频率最高。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形成胚状体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畸形胚,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是产生畸形胚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胚状体可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芽,在棉花组织培养中可能存在着器官发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疆和黄河流域两生态区棉花品种的体细胞再生能力,建立高效棉花体细胞再生体系.[方法]以新疆棉区的新陆中15号、新陆中18号、系9;黄河流域棉区的中棉所35号、中棉所44号及对照品种柯字312为研究对象,优化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相关条件参数.[结果]在IBA+KT的激素组合下,6个棉花品种再生了5个.[结论]新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花品种的植株再生潜力没有明显差别,但新疆棉花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所需的时间长.新陆中15号的愈伤组织分化率及胚胎萌发率都比较高,具备作为棉花优良遗传转化受体的基本特征,目前已经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试验,为新疆棉花组织培养及转基因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黑蜜2号’无籽西瓜的种胚经3 d暗培养后,在(16L∶8D)h.d-1的光周期下培养获得无菌苗,以其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无籽西瓜子叶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3.0 mg.L-1 NAA 0.1 mg.L-1,诱导的适宜条件为暗培养7 d,再在(16L∶8D)h.d-1的光周期下培养7 d;诱导丛生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1/2 MS IBA 0.3 mg.L-1和1/2 MS NAA 0.3 mg.L-1.  相似文献   

6.
以牡丹品种凤丹白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光、暗处理及不同浓度毒莠定(PIC)对牡丹体细胞胚诱导发生时期、内源激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光/暗12 h/12 h、PIC 4.0 mg/L)条件下诱导培养牡丹胚性愈伤组织,18 d开始形成少量胚性细胞,30 d出现球形胚,比处理2(光/暗0 h/24 h、PIC 4.0 mg/L)的球形胚提前出现6 d;其IAA的含量水平远高于光CK(光/暗12 h/12 h、PIC 0 mg/L)和暗CK(光/暗0 h/24 h、PIC 0 mg/L),且产生胚性愈伤较多,ABA/IAA和ABA/GA_3均呈上升趋势,牡丹胚性愈伤组织ABA含量、蛋白质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CAT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优于其他处理,GA_3含量整体则呈下降趋势,而APX活性相对较低。相关指标变化关键时间主要集中在18~30 d,与细胞解剖学结构观察一致。  相似文献   

7.
棉花细胞悬浮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棉属28个种或品种在4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比较研究表明,栽培品种珂字棉312和陆地棉种系(race)T25(G. punctatum)两个材料具有较高的胚胎发生能力,且易得到再生植株。鲁棉1、2、3、4号,岱字棉16,爱字棉Sj-1、2、5以及遗传标准系TM-1等具有一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通过继代选择培养可得到少量再生植株。通过液体悬浮培养,有利于胚性细胞团的增殖以及进一步筛选分离。SH培养基对幼胚生根和根、叶平衡生长有利。从外植体到植株再生的培养程序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8.
新疆陆地棉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陆地棉品种下胚轴为外植体,在含有4种激素(2,4-D、KT、NAA、IAA)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通过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悬浮培养条件与植株再生各因子的比较研究,获得了陆地棉新陆中2号、新陆早1号两个优良栽培品种的体细胞胚胎的发生,体细胞胚经固体或液体培养,均可萌发,萌发的胚在成株培养基上形成了具有根、芽的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以黄独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黄独胚性愈伤组织冻后黑暗培养的时间进行探讨,并对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的显微结构及其再生植株进行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黑暗培养1~5 d,黄独胚性愈伤组织的冻后成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过5 d,成活率显著下降。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冻后黄独胚性愈伤组织直接置于光周期下培养,会造成细胞排列疏松,局部出现较大的细胞空隙;而经黑暗培养后再置于光周期下培养,细胞排列较为紧密,细胞空隙较小。经半薄切片观察,黄独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与常温继代再生植株相比较,根、茎、叶结构无显著差异,叶肉细胞的平均叶绿体数量也无显著差异。因此,冻后黑暗培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且其再生植株无形态学变异。  相似文献   

10.
沙棘胚状体诱导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不同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激素浓度对沙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胚状体分化的影响,为体胚发生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种子经5d暗培养后在(14L∶10D)h·d-1的光周期下培养15d,获得的无菌试验材料,并将种胚的各个结构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用子叶和下胚轴以L9(34)正交设计进行胚性愈伤组织培养条件优化以及胚状体分化诱导。[结果]试验范围内,中国沙棘种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1/2 MS;由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种子培养20d所得的无菌子叶连带0.2cm下胚轴是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分化的良好材料。[结论]最适合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1/3 MS+6-BA0.5mg·L-1+IBA 1.0mg·L-1,诱导率可达75.9%;诱导胚状体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3 MS+IBA 0.05mg·L-1+KT 0.1mg·L-1+6-BA 1.0mg·L-1,分化率可达66%。  相似文献   

11.
对5种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以乙酰氯作为酰化剂来合成1,1’-二茂铁二乙酮和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来合成1,1’-二茂铁二甲酸的方法,另外还改进了用MnO2氧化1,1’-二茂铁二甲醇合成1,1’-二茂铁二甲醛的方法,使反应时间缩短,后处理方便且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取得平地机作业质量数据,评估RTK差分GPS平地机作业质量效果,对853农场约0.3 hm~2水田进行了搅浆平地试验。先使用了传统的农田作业质量评估方法来对其进行简单的初步评估,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数据,再使用了精确的农田质量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使用RTK差分GPS平地机进行农田平地作业,能够满足农田平整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渭北旱塬冬小麦籽粒PPO活性和YP含量基因型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黄色素(YP)含量是影响小麦面粉白度的2个重要因素。为了解渭北旱塬冬小麦控制PPO活性(Ppo-A1和Ppo-D1)和YP含量(Psy-A1和Psy-B1)基因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本研究利用其功能标记PPO16、PPO18、PPO29、YP7 A、YP7 A-2、YP7 B-1和YP7 B-2,对46份渭北旱塬小麦品种的4个位点等位变异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小麦品种在控制PPO活性Ppo-A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po-A1 a和Ppo-A1 b,分别占48.3%和54.3%;在Ppo-D1位点也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po-D1 a和Ppo-D1 b,分别占54.3%和48.3%。2个位点存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即Ppo-A1b/Ppo-D1 a(最低PPO活性)、Ppo-A1a/Ppo-D1 b(最高PPO活性)、Ppo-A1b/Ppo-D1 b(较低PPO活性)、Ppo-A1a/Ppo-D1 a(较高PPO活性),分别占34.8%、28.2%、17.4%、9.6%。在控制YP含量Psy-A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Psy-A1 a和Psy-A1 b,分别占56.5%和43.5%,没有发现含Psy-A1 c等位变异品种;在Psy-B1位点,存在3种等位变异,其中以Psy-B1 a为主(52.2%),Psy-B1 b次之(41.3%),Psy-B1 c较少(6.5%)。控制YP含量2个主效位点存在6种不同变异组合类型,以Psy-A1 a/Psy-B1 a(较高YP含量)比例最高(39.1%),Psy-A1 b/Psy-B1 b(最低YP含量)(28.3%)次之,其次为Psy-A1 a/Psy-B1 b(中等YP含量)(13%)和Psy-A1 b/Psy-B1 a(较低YP含量)(13%),以Psy-A1 a/Psy-B1 c(最高YP含量)(4.3%)和Psy-A1 b/Psy-B1 c(2.1%)比例最低。总体来看,渭北旱塬地区小麦含低PPO活性的基因等位变异组合所占比例较高,较高YP含量的等位变异组合所占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残膜影响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膜会阻碍土壤水分向上移动,而且残留量和残膜面积越大,阻碍作用越明显。此外,残膜对土壤水分下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易位系以及Wx基因突变型。结果显示,江苏淮北小麦品种Glu-A1位点含3种亚基,其中1亚基占75%;Glu-B1位点有4种亚基,7+8亚基占60%;Glu-D1位点有3种亚基,5+10亚基占50%;1BL/1RS易位系有14份,占全部品种的70%;所有品种均为Wx基因野生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酮醇在紫山药中的合成特点,利用3'-和5'-RACE技术从紫山药中分离到黄酮醇合成酶Da FLS1基因编码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022640)。Da FLS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为1 113 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Da FLS1蛋白质属于水溶性胞质不稳定蛋白质,无跨膜区和信号肽结构。保守区域分析结果显示,Da FLS1蛋白质属于α-酮戊二酸和二价铁离子依赖型的加氧酶家族[2OG-Fe(II)Oxygenase superfamily];Da FLS1氨基酸序列与水仙(AFS63900)同源性最近(75%),其次是洋葱(AAT68476,74%),与金鱼草(ABB53382)的同源性仅为66%。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紫山药与其他作物亲缘关系较远。Da FLS1在紫山药幼嫩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并且在紫山药幼叶中的表达有2个高峰期,而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即Da FLS1在紫山药中的表达情况符合黄酮醇合成酶基因(FLS)的特征。上述结果说明,得到的基因为紫山药黄酮醇合成酶基因Da FLS1,具有FL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和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17.
鉴于做转基因牛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需要,根据GenBank中所公布的人Ⅰ型原胶原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健康人的胎盘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优化的长距离PCR,成功地克隆出GC含量丰富的人Ⅰ型原胶原基因组DNA片段,序列测定与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人Ⅰ型原胶原蛋白基因组DNA片段与GenBank中所公布出来的序列所对应的部分有99.5%的同源性,其中外显子部分与GenBank中的对应部分完全一致;而在内含子中,本研究克隆到的基因与GenBank中公布出来的序列有不少差异,尤其表现在内含子1和2中,其中内含子2要比GenBank中公布的基因内含子2多出14个碱基,这14个碱基具体有什么作用尚需要进一步阐明,内含子间的差异凸显了东西方人种之间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王生银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608-6612
知识型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实现个体知识集体化的主要方式,是农业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回顾人际信任与知识共享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知识共享意愿作为中介变量,着重探讨农业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能否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都会对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其中认知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人际信任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红蓝光比例对弱光下黄瓜幼苗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比例的红蓝光对弱光下黄瓜叶绿体超微结构和相关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制不同红蓝光比例,以白光为对照,研究红光,蓝光,红光、蓝光配比7∶1和红光、蓝光配比1∶1对黄瓜功能叶的影响。结果显示,红光处理下类囊体膜的垛叠严重受挤压,基粒、基质片层毫无规则;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低。蓝光处理下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不平衡系数均最低。红光、蓝光配比1∶1处理下的比叶质量、Pn、Gs和光合性能指数(PIcsm)均最高。红光、蓝光配比7∶1和白光处理的Pn均显著大于蓝光,但Gs三者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弱光下,单纯红光导致黄瓜叶片光合功能失调,蓝光为光合机构高效运行所必须;红光、蓝光配比1∶1最有利于黄瓜幼苗叶绿体的发育和高光合速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猪POU1F1第一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生长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猪POU1F1多态位点和基因表达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以大白猪(英系)和中畜黑猪为试验材料,对POU1F1基因第一内含子多态性进行PCR-SSCP检测分析,同时提取垂体总RNA,对POU1F1、GH、PRL、TSH-?的mRNA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结果】发现一个位于第一内含子1515位点的突变和猪屠宰前日增重相关系数为R=-0.6(P<0.05),且该位点的替换和屠宰前GH的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R=0.483,P<0.05);【结论】T→C的替换将导致GH的mRNA表达量升高,在生长性状上表现为屠宰前日增重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