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域中的许多浮游动物是众多水生动物和几乎所有幼鱼的重要饵料,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络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细菌、浮游植物各自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而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动,又是评估水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漓江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维管束植物是江河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群数量变动对河流及湖泊水域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资源,在水域水体生产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水生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在水域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在中国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1],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核心则是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目前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可通过"生物操纵"[2]的方法进行控制.有许多研究报道: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关键因子之一,浮游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次级生产者,在能量传递及物质转换中起重要作用,枝角类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类群,理论上应该对控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和控制水华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 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对大渡河河口水域的主河道、左汊河道、峨嵋河、青衣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92属、165种,平均密度376.19个/L,平均生物量0.0604mg/L;不同水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及群落特征的比较可见,峨嵋河>青衣江>左汊河道>主河道,各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的相似度较低。聚类分析将大渡河河口31个点聚合为大渡河主河道和左汊河道、青衣江、峨眉河3大类群;分析了水环境与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浮游动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流生态恢复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蕴 《水产养殖》2011,32(5):18-20
轮虫是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萼花臂尾轮虫隶属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为淡水轮虫,俗称灰水,系池塘、湖泊、江河中常见的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珠江三角洲河网水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的生态位,为进一步研究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种间竞争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珠江三角洲河网设置13个调查站位,调查浮游动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组成与分布,分析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及优势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变化,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出浮游动物96和92种,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等为珠三角河网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在不同水文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有差异,变化范围为1.04~4.02,主要由广生态位种群、中生态位种群和窄生态位种群组成;不同水文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均匀,在0~0.94,潜在的种间竞争压力较大;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总溶解性固体物质和总磷是影响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重要因素。不同水文期珠三角河网的生境条件变化引起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的差异,使得珠三角河网水域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浮游动物是鳙鱼的主要饵料,也是很多鱼类幼鱼和鱼种阶段的重要食料,湖泊中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大小可直接影响到鱼产量的丰歉。尤其是与鳙鱼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1991年6月-1995年4月在老江河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建库期间,我们对其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观察,旨在了解其资源现状,以便更好地进行生态库的渔业生态环境的科学调控。1老江河的自然概况老江河位于湖北省监利县尺八镇境内,长江荆江河段下游北岸。它原为长江主河道,1901年因此江段自然截弯改道而形成了马蹄形湖泊,是一个草一藻型湖泊。湖长22.5公里,最大宽度flop…  相似文献   

9.
枝角类动物通称水蚤,广泛分布在各淡水水域中,是浮游动物主要成员之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枝角类作为稚幼鱼和虾、蟹幼体重要的中后期动物性饵料,它是否稳定充足,是育苗成功的关键环节。现将其室内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大港湾浮游动物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共记录各类浮游动物79种,划分有三个生态类群,以沿岸低盐暖水性类群和广盐暖水性类群为主体,体现亚热带性质的群落结构特点,总生物量和总个体数量均较高,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南部水域高于北部水域,外侧水域高于内侧水域,高生物量区分布在东南侧。据大港湾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认为:大港湾未受污染,浮游动物种类丰富,多样性好,发展网箱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1.
瓯江口水域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有明显更替现象,夏季(6月)主要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秋季(9月)主要优势种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82.05 nag·m-3和649.10mg·m-3,丰度分别为47.0 ind·m-3和298.3 ind·m-3.就水平分布而言,生物量与丰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调查水域北部高于南部的特点.就季节变化而言,秋季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夏季.瓯江径流的季节变化、瓯江南口和北口冲淡水势力差异、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势力的强弱是影响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盐度是决定浮游动物丰度水平变化的关键因子.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丰度的变化来源于主要优势种丰度的变化对总丰度的回归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88年4月至1989年4月的生态调查表明,福清柯屿围垦水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较复杂,经鉴定有79种,包括淡水一半咸水、沿岸低盐和外海广高盐性的种类。各生态类群的分布范围比较稳定,显示了围垦水域水流滞缓的态势,同时,沿岸种和外海种在围垦水域的分布状况,可启示围垦内、外水体交换的动态。浮游动物数量较集中在10月至翌年4月出现,夏季较贫乏,和水产养殖动物的大量摄食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渤海湾卤虫是中国卤虫资源中的一种孤雌生殖卤虫,其营养成分堪比美国大盐湖卤虫,是渤海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卤虫等浮游动物联系着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藻类生长和营养盐的再利用被浮游动物的滤食行为控制着,浮游动物和藻类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投喂饵料对卤  相似文献   

14.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和次级生产者之一,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养殖水体中,维持良好的水质和藻相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浮游微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增加水中的溶氧;二是可以遮阴,避免养殖对象直接在阳光下照射;三是可以通过浮游动植物食物链,给养殖幼苗提供优质天然饵料.浮游动物是早期养殖幼体的优质饵料,对虾通过捕食浮游动物,能增强虾苗体质,提高幼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1989年8月水期及1988年12月枯水期间,对长江口羽状锋水域内浮游动物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研究。初步鉴定了浮游动物94种,其中甲壳类为69种,浮游动物种类出现随季节变化而异。河口锋区内浮游物群落结构由五个生态群组成,即低盐近岸生态群落、温带外海高盐群落、热带高温高盐群落、半咸水性河口群落和淡水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08年和2016—2018年每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长江口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9种,隶属5门14大类,其中,春、夏季分别有70、83种,2016—2018年,春、夏季浮游动物物种数均比2006—2008年有所减少。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桡足类,春季包括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夏季包括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真刺唇角水蚤和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呈现沿岸稍高、外海略低的特点;与春季相比,夏季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移向外海。同一季节不同调查阶段间的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差异(P<0.05),但相同季节不同航次间无明显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调查区域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近海群落)、类群Ⅱ(长江口口门水域群落)和类群Ⅲ(咸淡水交错水域群落);2016—2018年的可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Ⅳ(咸淡水...  相似文献   

17.
2003年8、12月和2004年2、5月对放鸡岛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以及浮游幼体12个类群共59种,其中浮游幼虫和水母类种类最多,分别为21种和13种。浮游动物群落可分为广布种、暖水性外海种和近岸低盐种3个生态类型。放鸡岛北侧近岸水域分布密度较高,而南侧外海水域分布密度较低。8月份平均个体密度最高21619ind./m^3;12月份平均个体密度最低2370ind/m^3。桡足类和浮游幼虫是全年的优势类群,平均占到总体的67.56%和18.66%。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变化是5月〉8月〉2月〉12月。  相似文献   

18.
枝角类动物通称水蚤,广泛分布在各淡水水域中, 是浮游动物主要成员之一。枝角类作为稚幼鱼和虾、蟹幼体重要的中后期动物性饵料是否稳定充足,是育苗成功的关键环节。现将其室内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 培育条件  相似文献   

19.
枝角类动物通称水蚤,广泛分布在各淡水水域中,是浮游动物主要成员之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枝角类作为稚幼鱼和虾、蟹幼体重要的中后期动物性饵料,它是否稳定充足,是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现将其室内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每月于胶州湾内、外沿岸各1个站位所采集的表层浮游动物样品,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鉴定浮游动物22种(包含夜光虫)、浮游幼虫8类。胶州湾内、外浮游动物群落存在差异。胶州湾外浮游动物种类数(28)高于湾内(21),胶州湾外浮游动物多样性也高于湾内。平均丰度则是湾内(125.1ind/m3)较湾外(117.9ind/m3)更高。胶州湾内、外浮游动物优势种差别不明显,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3个物种在2个区域均呈现优势。小拟哲水蚤和夜光虫在调查水域的分布特征较以往研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