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7月至2002年5月,在对海南鳽救护的基础上,研究了笼养海南鳽的觅食活动及其食性。经过13次的觅食活动和9次食性选择的观察.得到如下结果:笼养海南鳽以晨昏活动为主,白天休息。日觅食活动呈现早7:00~9:00和晚19:00~21:00两个高峰。日觅食时间在春、夏、冬三季的差异不显著。笼养海南鳽以动物性食物为食,不食植物性食物。在吞食的几种动物性食物中,鱼类占的比例最大。各食物所占的比例是:长圆形鱼53.66%,纺缍形鱼36.58%,虾4.07%,蛙类2.44%.蝗虫3.25%.表明笼养海南鳽对食物选择性高.食物格局狭窄.为狭食性动物。对食物长度与取食频次进行的分析表明两者间不相关,说明食物长度不影响海南鳽选择食物。X^2检验表明海南鳽在夏、冬季的食性存在差异,其差异是对不同形态的鱼的偏好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2001年5月,对神农架林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林区有关工作人员近几年的观察,在海南(开 鸟)(Gorsachius magnificus)栖息和觅食活动比较频繁的4个主要地点,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确定各地点的方位,并对各地点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植被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神农架林区海南(开 鸟)栖息活动地有以下特点:(1)该鸟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栖息活动地类型主要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和灌草丛、农田等。(2)该鸟主要选择水源充足,鱼虾丰富的小河溪流以及小河旁的农田作为觅食地。  相似文献   

3.
上思县海南嗀活动区的水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开 鸟)(Gorsachius magnnficus)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在上思县海南的活动区,分布有水鸟32种;其中在海南(开 鸟)主要觅食地浅水区活动的有14种,包括11种白昼活动的水鸟和3种夜行性水鸟,海南(开 鸟)属夜行性水鸟。由于生境使用时间不同,海南(开 鸟)与大部分白昼活动的水鸟形成生态分隔;夜鹭在觅食生境的使用和活动时间上,与海南(开 鸟)重叠最多,有可能对海南(开 鸟)产生重要的生态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还表明,冬季和初春是调查海南(开 鸟)的分布和数量的重要季节。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林区海南嗀栖息地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5月,对神农架林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林区有关工作人员近几年的观察,在海南齗(Gorsachius magnificus)栖息和觅食活动比较频繁的4个主要地点,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确定各地点的方位,并对各地点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植被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神农架林区海南齗栖息活动地有以下特点(1) 该鸟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栖息活动地类型主要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和灌草丛、农田等.(2) 该鸟主要选择水源充足,鱼虾丰富的小河溪流以及小河旁的农田作为觅食地.  相似文献   

5.
陈杰  龚子同  BlumeHP 《土壤》2004,36(3):225-231
气候变化导致南极海洋气候区冰川消退、多年积雪融化,为新的土壤形成与分布提供了潜在的母质基础与发展空间;地表和土壤内部水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加强促进了以自由水为基础的土壤过程和冰缘地貌过程;由气候变化引发的低等植物生境、群落结构变化、初级生产力与生物量的提高、海洋脊椎动物迁徙和栖息地的变迁,影响了本区土壤有机质积累过程以及土壤有机质结构与性状。已有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正对南极海洋气候区土壤发生、发育及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闽南沿海湿地是我国沿海主要湿地之一,在长期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湿地多样性明显,是当地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与此同时,闽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湿地的强度干预,导致湿地景观的脆弱性。本文以泉州湾为例,分析、评价湿地旅游资源利用的现状,提出沿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1)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建设湿地生态旅游工程;(3)完善湿地生态旅游服务与宣传体系;(4)社区居民参与湿地旅游开发与管理;(5)做好湿地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7.
BRL饲细胞及血清浓度对体外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大鼠肝细胞(BRL)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STO)为饲养层.采用含5%、10%及2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培养6日龄小鼠生精上皮细胞,研究饲养层和血清浓度对精原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的第1周内,2个及4个连成串的精原细胞合胞体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大多数精原细胞逐渐退化。培养1周后,大多数精原细胞经短暂的存活及分裂活动后退化消失,培养体系中仅保留下少量单个及由细胞间桥相连的双个及4个成串或成团的A型精原细胞。这些细胞在随后的培养过程中,不表现明显的分裂活动,呈圆球形,表达碱性磷酸酶。不同条件培养体系中的精原细胞及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无明显不同,培养20~30d时均有少量精原干细胞存活。这说明BRL细胞能用作饲养层促进精原干细胞存活,但对其更新性增殖没有明显作用;培养液中高浓度胎牛血清对精原干细胞存活和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睾丸体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以GB14880-1994中规定的谷物食品强化L-赖氨酸(Lys)标准的下限值(0.8 g/kg)为基准,设计在小麦粉中分别强化相当于Lys下限值0.55、1.10和1.65倍的L-赖氨酸锌(LZn)+L-赖氨酸-L-谷氨酸盐(LG),Zn强化参照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PNDC)规定的下限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了流变学特性(粉质、拉伸)等基础分析,并制作了馒头、面条或面包。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粉中适度强化LZn+LG复合盐,对改善小麦粉的品质特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用较高的LZn+LG强化量时,所制馒头的外观及内部结构特性都有明显改善;强化LZn+LG对制作的面条没有不良影响;强化LZn+LG的面包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面包体积、表皮及包心色泽、内部纹理结构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该研究为L-赖氨酸复合盐的在谷物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铁矿对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Zn存在对Cu吸附影响很小,而Cu则明显干扰了Zn吸附,在金属浓度较高时,其干扰程度更显著。Ni和Co并存使各自吸附量都有相应减少。表面络合常数用于表征表面对不同金属离子的相对选择性。Cu和Zn并存基本没有改变pKCu(int),但使pKZn(int)增大了2.13单位;Ni和Co并存使各自pKM(int)都有增大,在金属浓度较高时,Co的pKM(int)增加值相对较大。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杀虫剂对甘蓝蚜与七星瓢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杀虫剂对甘蓝蚜及其天敌七星瓢虫幼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结果表明,15种供试杀虫剂中以吡虫啉对七星瓢虫幼虫和甘蓝蚜的选择性最高,其选择性毒力比值(瓢虫LD50/甘蓝蚜LD50)为174.29。5种有机磷类杀虫剂中以马拉硫磷的选择性最高,其次为敌敌畏,其选择性毒力比值分别为35.73和25.32;7种菊酯类杀虫剂中以氟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选择性最高,其选择性毒力比值分别为55.16和30.00。故吡虫啉、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等选择性较高的杀虫剂对甘蓝蚜相对毒力高,而对其天敌瓢虫相对安全,为防治菜田甘蓝蚜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