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2.
1991—1999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病比较严重,蚕种超毒淘汰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认真总结约10年的防微经验,制订了一套符合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生产实际的原蚕区防微(细则)技术体系,2000—2006年,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好转,但年平均超毒淘汰蚕种量仍高达1.23万张,年蚕种超毒淘汰率高达5.03%;为此,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再次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突破防微瓶颈,对防微技术体系加以修改并进一步完善,2013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均控制在1. 50%以内,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趋于健全。  相似文献   

3.
农村原蚕区生产作为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蚕桑大发展的年代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滑坡,蚕种需求量急剧下降,场内生产比例逐年增大,已从1985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62%。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蚕区生产仍占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苏南蚕种场。因此,加强原蚕区建设,对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近几年农村原蚕生产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树立原蚕点长期建设思想,加大投入,打好基础前几年,由于微粒子病的上升蔓延,原蚕区安全生产态势十分严峻,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已经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在我省发展步子快,对原蚕区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等一整套的工作还要不断完善。我们海安县蚕种场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饲养原蚕,十多年来碰到的问题很多,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的体会在现阶段巩固和发展原蚕区,达到提高蚕种质量的目的,必须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6.
<正>如皋场原蚕区生产占全场生产总量的比重曾达80%以上,虽然随着生产结构的调整其比重逐渐下降,但目前仍占近40%。由于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提高原蚕生产蚕种质量的方式,使几年来蚕种的各项质量和数量指标都能保持较高的水平,连续四年进入全省蚕种场质量综合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7.
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菊 《四川蚕业》2011,39(2):39-39,55
<正>防微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蚕种场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课题,其好坏直接影响种场的兴衰成败。而作为"蚕种生产第一车间"的农村原蚕基地在防微控微方面又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种场因原蚕区微毒侵染而造成蚕种超毒烧种甚至停产停业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原蚕区防微工作必须在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9.
全面高效防微粒子病是成功经营原蚕区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苏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处苏州高新区的江苏省浒关蚕种场场内桑田日益减少,从 1996年开始,每年95%以上的一代杂交种都在十多个农村原蚕区生产,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原蚕区蚕种场。但是,每年总有几个原蚕点的微粒子毒率偏高或存在安全生产隐患,蚕种时有淘汰。原蚕区大都分布松散、设施落后、饲养水平参差不齐,一旦有微毒,极易增殖扩散污染整个生产  相似文献   

10.
浒关蚕种场沿江原蚕区稳定发展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林 《江苏蚕业》2007,29(2):38-39
<正>浒关蚕种场开辟了原蚕区生产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数累计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张。当前,该场的杂交种生产仍主要集中在原蚕区,而且主要分布在南通、太仓沿江一带,生产成绩稳定,质量可靠,效益可观,场方和蚕农都有进一步加强发展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吴芝萍 《蚕桑通报》1994,25(4):45-45
原蚕三回育大面积饲养初获成功湖州市农业局吴芝萍开发原蚕区已成为专业蚕种场发展蚕种生产的新路子。目前湖州市生产的蚕种60%以上来自原蚕区和村办场。但近年来随着农村乡镇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因...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个稳固的农村原蚕区基地,开展合作制种,是提高蚕种产量质量,提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实现蚕种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原蚕区建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性要求,总结了安康市蚕种场的利好政策,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原蚕区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省蚕种是以销定产计划生产。各级原蚕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生产计划都考虑到二、三年以后的蚕种供需要求。各级蚕种场的任务由省统一安排。蚕种场必须按品种、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制种计划。家蚕良种繁育制度是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由于原原母种是从生产原原种的优良蛾区中选留优良的个别蛾区制成。它确保了蚕品种纯正,并通过蚕种场职工精心饲养和卵、蚕、蛹、蛾的严格选择淘汰,进一步提高了蚕品种的优良性状,使蚕种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原蚕区是蚕种场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第一车间",原蚕区冬消冬管工作是原蚕区生产重要一环,对稳定原蚕基地、提高蚕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原蚕区坚持扎实开展冬消冬管工作,蚕种合格率99%以上,克蚁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均较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5.
武胜县蚕种场为了提高制种成效,对原蚕区桑树改“冬修枝为夏伐条”的剪伐措施,不仅达到了提高春、秋两季桑叶产质量和制种量的目的:还有利调整蚕种生产布局,扩大秋蚕制种量;原蚕区春、夏、秋均不养丝茧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微效果好;而且春秋季都养种茧,原蚕区蚕农增产增收。该场所走之路是巩固原蚕区提高蚕种产质量的重要技术路线,建议各蚕种场由点到面积极推广。·编者·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农村原蚕区的防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蚕种生产近10年来,已由20世纪80年代主要依靠场内生产逐步转向原蚕区生产,然而农村原蚕区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加之生产生活用房分不开等诸多因素,使农村原蚕区生产在微粒子病防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1999年浒关蚕种场到太仓绿化村开辟农村原蚕点,当年淘汰蚕种52.3%,然后逐年减少,经过十多年净化,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正>以原蚕区种茧生产为依托,生产繁育一代杂交种是现有蚕种场普通种生产的主要途径。凉山州蚕种场年生产普通种40多万张,全部来自于农村原蚕区收茧制种。从目前蚕种的生产状况看,原蚕区的种茧生产水平,完全决定了蚕种生产的质量高低和经营效益。当前,在农村蚕桑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蚕种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面对蚕茧市场的变化,从  相似文献   

19.
蚕种是否带毒是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蚕种质量 ,必须要做好防微工作。目前我市有的蚕种场、作业组防微工作看起来十分有力 ,但始终是年年防微 ,年年烧种。笔者经多年对我市各蚕种场发生微粒子病调查了解 ,认为有技术方面原因 ,更重要是管理决策上的失误。1 原普种混养是微粒子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原普种混养一般从蚕茧大战的次年开始 ,极少数发生在蚕桑生产的低谷时期。如果养普蚕收入超过了养原蚕收入 ,原蚕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发生原普种混养 ,表现形式有 :1 .1 在蚕桑生产处于低谷时 ,普茧价格低 ,种茧价格高 ,通过原蚕户…  相似文献   

20.
<正>蚕种这一特殊商品要参与市场竞争,其生产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质量保证,力创名牌蚕种,质量是销售通道上的首要因素.目前,许多蚕种场在农村原蚕区繁育一代杂交种,所生产蚕种的质量颇有差异,其中有蚕品种、桑田管理、饲育水平、重视程度等的区别.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原蚕区蚕种质量尚有许多潜力可挖.现结合近几年在农村原蚕区的制种经验,在挖掘制种和管理潜能方面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